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286-脉诀乳海 >

第3章

286-脉诀乳海-第3章

小说: 286-脉诀乳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图以圈内为里为脏。圈外为表为腑。于一周之中。三回入里。三回达表。所谓一日一夜。五十营是也。至于卫气亦一 
日一夜五十周于身。但不随营气而行。别有行法。亦具其图于后。 
r营行表里图p01…e33a1。bmpr 
r卫气行合漏水刻数图p01…e33a2。bmpr 
r营卫周天度数图p01…e33a3。bmpr 
男女长幼。大小各有殊形。 
男女长幼。不必言。大小者。言人之肥瘦也。十九难云。脉有顺逆。男女有恒而反者。何谓也。然。男子生于寅。 
寅为木。阳也。女子生于申。申为金。阴也。故男脉在关上。女脉在关下。是以男子尺脉恒弱。女子尺脉恒盛。是其常 
也。反者男得女脉。女得男脉也。其为病何如。然。男得女脉为不足。病在内。左得之病在左。右得之病在右。随脉言 
之也。女得男脉为太过。病在四肢。左得之病在左。右得之病在右。随脉言之。此之谓也。脉经曰。凡诊脉。当视其人 
长 
短大小。及性气缓急。脉之迟速大小长短。皆如其人形性者吉。反之者。则为逆也。脉三部。大都欲等。至如小人妇人 
细脉小软。小儿四五岁脉。呼吸八至细数者吉。千金翼云。人大而脉细。人细而脉大。人乐而脉实。人苦而脉虚。性急 
而 
脉缓。性缓而脉急。人壮而脉细。人羸而脉大。此皆为逆。逆则难治。反此为顺顺则易治。凡妇人脉常欲。濡弱于丈夫。 
小儿四五岁者。脉自驶疾。呼吸八至也。男左大为顺。女右大为顺。肥人脉沉。瘦人脉浮。千金翼之言如此。然亦不可 
执一而论也。予尝读难经。至男得女脉为不及。女得男脉为太过之句。窃有疑焉。何也。夫所谓男得女脉为不及者。谓 
男子尺脉反盛。此为水不胜火。其为不及也宜矣。至于女得男脉为太过。谓女子尺脉反弱也。尺脉弱而言太过。于理有 
未合。不知先贤所谓男得女脉为不及者。乃真阴不足也女得男脉为太过者。乃阳邪有余也。若以尺弱之故。但用补阴之 
剂。则失之矣。余尝治一妇人。关前数大。关后微弱。内热心烦。头齿肩膊尝疼。诸医皆用补阴之剂。如四物沙参鳖甲 
青蒿银柴之类。百剂罔效。后余因思女得男脉为太过之句。为撰一方。用薄荷防风山栀。以抑其阳。生地丹皮当归芍药 
甘草。以扶其阴。数剂辄效。始信古人之言不诬也。若男子尺寸俱盛。女子尺寸俱弱。又不可一例论也。愚按千金翼之 
言。未可尽信。如云人细而脉大。人苦而脉虚。性缓而脉急。人羸而脉大。以之为逆。则似之矣。至于人大而脉细。人 
乐而脉实。性急而脉缓。人壮而脉细。皆以为逆。则亦未必然矣。余尝诊一贵人。形貌魁伟。其脉如绝。有小恙。其脉 
反大。岂可以形大脉细。而即为逆欤。至于快乐之人。颐养得宜。脉实有力。不必尽皆为虚也。又如性急之人。其脉和 
缓。当是寿征。人壮脉细。因所禀既清。肌肉丰浓。自脉道微小。千金翼拘于对待之法。以文害义。是以未可尽信也。 
复有节气不同。须知春夏秋冬。 
详见下文。 
建寅卯月兮木旺肝脉弦长以相从。 
谓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也。值此木旺之时。其脉当弦。十五难曰。春脉弦者。肝。东方木也。万物始生。未有枝叶。 
故其脉之来。濡弱而长。故曰弦。又曰。如有变奈何。然春脉弦。反者为病。何谓反。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 
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气厌厌聂聂。如循榆叶曰平。益实而滑。如循长竿。曰病急而劲。益强如张弓弦 
曰死。故又曰。春脉微弦曰平。弦多胃气少曰病。但弦无胃曰死。春以胃气为本。 
当其巳午。心火而洪。 
谓四月建巳。五月建午也。值此火旺之时。其脉当洪。即经所云钩者是也。十五难曰。夏脉钩者。心南方火也。万 
物之所茂。垂枝布叶。皆下曲如钩。故其脉之来疾去迟。故曰钩。又曰。夏脉钩。反者为病。何谓反。然。气来实强。 
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脉来累累如环。如循琅 曰平。来而益数。如鸡举足者。曰病。前 
曲后倨。如操带钩曰死。故又曰。夏脉微钩曰平。钩多胃气少曰病。但钩无胃气曰死。夏以胃气为本。 
脾属四季。迟缓为宗。 
谓三月建辰。六月建未。九月建戌。十二月建丑。如是辰戌丑未之月。谓之季月。土旺四季。寄旺于春夏秋冬之初。 
土旺用事。各旺十八日。共成七十二日。其脉当缓。以土之性迟缓故也。十五难曰。脾者中州也。其平和不可得见。衰 
乃见耳。来如雀之啄。如水之下漏。是脾衰之见也。 
申酉是金为肺。微浮短涩宜迟。 
谓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也。值此之时。太阴用事。其脉当微浮短涩。即经所云毛者是也。十五难曰。秋脉毛者。肺。 
西方金也。万物之所终。草木华叶。皆秋而落。其枝独在。若毫毛也。故其脉之来。轻虚以浮。故曰毛。又曰秋脉毛。 
反者为病。何谓反。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其脉来蔼蔼如车盖。按之益 
大曰平。不上不下。如循鸡羽曰病。按之萧索。如风吹毛曰死。故又曰。秋脉微毛曰平。毛多骨气少曰病。但毛无骨气 
曰死。秋以胃气为本。 
按刘守真曰。涩物湿则滑泽。干则涩滞。燥湿相反故也。如遍身中外涩滞皆属燥金之化。故秋脉涩。涩涩也。 
月临亥子。是乃肾家之旺。得其沉细。各为平脉之容。谓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也。值此水旺之时。其脉宜沉而细。 
即经所谓石者是也。十五难曰。冬脉实者。肾。北方水也。万物之所藏也。极冬之时。水凝如石。故其脉之来。沉濡而 
滑曰石。又曰冬脉石。反者为病。何谓反。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脉来上 
大下锐濡滑。如雀之啄曰平。啄啄连属。其中微曲曰病。来如解索。去如弹石曰死。故又曰。冬脉微石曰平。石多胃气 
少曰病。但石无胃气曰死。冬以胃气为本。 
既平脉之不衰。反见鬼兮命危。 
此言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不失其常。是为平脉。是元气之不衰也。忽见鬼克之邪脉来侵。其命当危而败矣。何谓 
鬼克之邪也。克我者是也。如春日浮短涩脉。夏见沉细脉。四季见弦长脉。秋见洪大脉。冬见迟缓脉。皆鬼克之邪也。 
假令四季之中。虽见贼邪之脉来侵。然春犹带弦。夏犹带洪秋犹带毛。多犹带石。尚有可生之理。倘本季之脉。全然不 
见。但见鬼克之脉。则其命也危矣。 
子扶母兮瘥速。 
我所生者为子。子扶母者。如春得洪大脉。夏得迟缓脉。季夏得浮涩脉。秋得沉细脉。冬得弦长脉。又如心脉见缓 
大。肝脉见洪散。脾脉见浮涩。肺脉见沉滑。肾脉见弦长。亦是子来扶母。乃从前来者谓之实邪。其病易已。故曰瘥速。 
母抑子兮退迟。 
生我者为母。所谓母抑子者。如春得沉细脉。夏得弦长脉。季夏得洪大脉。秋得迟缓脉。冬得浮涩脉。又如心脉见 
弦。肝脉见沉。脾脉见洪。肺脉见缓。肾脉见浮涩。又如肾病传肝。肝病传心。心病传脾。脾病传肺。肺病传肾之类。 
是皆母来抑子。乃从后来者。谓之虚邪。病虽不死。必稽延而难愈也。 
此事难知云。脉地也。色天也。地生天则顺。天生地则逆。假令得弦脉而面赤色。地生天也。地生天则顺也。子扶 
母兮瘥速也。假令得弦脉。而面黑色。天生地也。天生地则逆也。母抑子兮退迟也。 
得妻不同一治。生死仍须各推。 
我克者为妻。如春见缓脉。夏见浮涩。长夏得沉细。秋见弦长。又如肝脉见迟缓。心脉见浮涩。脾脉见沉滑。肺脉 
见弦长。肾脉见洪大。是皆谓之微邪。不足畏。然又有反以微邪为可畏者。则生死仍须各推可也。详见下文。 
假令春得肺脉为鬼邪。得心脉乃是肝儿。肾为其母。脾则为妻。 
此作赋者。恐人不知鬼邪。实邪。虚邪。微邪。故举春以为例。然已详见上文。不必复赘。 
脉经云。脉从前来者为实邪。从后来者为虚邪。从所不胜来者为贼邪。从所胜来者为微邪。 
春得脾而莫疗。冬见心而不治。夏得肺以难瘥。秋得肝亦何疑。 
此复发明得妻不同一治。生死仍须各推之理。凡我克者为妻。乃微邪也。假令春脉弦而缓。冬脉沉而洪。夏脉洪而 
涩。秋脉涩而弦。虽见妻脉来乘。是为微邪不足畏。如春脉但见迟缓。而不见其带弦。是为土旺生金。反来克木。冬脉 
但见其洪大。而不见其带沉。是为火旺生土。而反来克水。夏脉但见其涩。而不见其带洪是为金旺生水。而反来克火。 
秋脉但见其弦长。而不见其带涩。是为木旺生火。而反来克金。如此之脉。不得谓之小逆反以微邪为可畏也。譬如人家。 
其夫良善。其妻不能。难能相夫以成家。而夫纲犹整。是为美 。不足畏也。倘若其夫懦弱。其妻强悍。事无大小。操 
窃其权。虽有夫君。视同奴隶。流渐日久。弑逆之祸。其不免矣。岂非反以微邪为可畏欤。故曰。得妻不同一治。生死 
仍须各推。复有一说。谓春夏秋冬四季之时。倘得妻脉。其生死判断有不同者。试观四句赋中。惟夏得肺以难瘥一句。 
为一定之辞。其余三句。俱属两可。况别有诀云。春中诊得四季脉不治。多应病自除。则知春夏秋冬。四季之中。倘得 
妻脉。其生死仍须各推。不可一例而论也。假令春得脾脉。春属木。脾属土。木非土不生。况木得湿土之滋。反能长养。 
故云莫疗。而病自愈也。又令冬见心脉。冬为寒冰。心为君火。如严寒之时。得太阳一照。使流水不冰。纵有微邪。亦 
无大害。故不必治也。惟夏得肺脉。夏为赤帝司辰。万物赖以长化。倘见肺脉。肺为阴金。其气肃杀。故杀菽陨霜。春 
秋所警。是以夏得肺以难瘥也。至于秋得肝脉。肝为青阳。主东方之生气。秋得肝脉。是当摇落之时。而得生长之气。 
如阳明司天之岁五之气。厥阴风木客气加临。春令反行。草乃生荣。民气和之谓也。又何疑其为害也哉。 
此乃论四时休旺之理。明五行生克之义。 
此总结上文之脉。反四时者。由五行有相克之义存焉耳。 
举一隅而为例。则三隅而可知。 
如前偶举一春以为例。则夏秋冬季可以类推矣。 
按平弦而若紧。 
此节言脉有相似者。当详明分别之。不可混淆也。平字非弦脉之平。当与下文欲识之识字相对。南方诊脉谓之看脉。 
北方诊脉谓之平脉。如脉经平脉早晏。平脉虚实之类。故曰按平弦而若紧。弦者。不散也。端直而长。状若筝弦。曰弦 
紧者。不缓也。脉来劲急。按之长。举之若牵绳转索之状。弦属少阳。为疟为饮。为寒热。为气血。收敛紧属太阳。为 
寒为痛。在人迎为伤寒。在气口为伤食。不可以其同一长而直。而不分其孰为弦。孰为紧也。 
欲识涩而似微。 
涩不滑也。参伍不调。如雨沾沙。又如轻刀刮竹曰涩。涩为气多血少。为伤精。为痰阻气机。为中雾露。微者不显 
也。脉来极细而软。若有若无曰微。为气血俱虚。为败血不止。面色无光。然涩者。言脉道之謇涩。而不流利也。微者。 
言脉道之微细。而不充满也。二者皆难定息数。诊之者须辨其孰为涩孰为微。 
浮芤其状相反。 
浮者。不沉也。按之不足。举之有余曰浮。有力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