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96-医学摘粹 >

第4章

596-医学摘粹-第4章

小说: 596-医学摘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寒者,四逆汤主之。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 
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微沉。 
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 
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 
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少阴病,下利便 
脓血,桃花汤主之。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按以上诸证,或汗后亡阳,或呕吐,或腹痛,或泄利,或身体疼痛,或手足厥逆,或烦躁欲死,或脉微 
欲绝,或吐涎沫,或便脓血,总属阴邪在里所致,故以里寒证统之。 
x真武汤x 
茯苓(三钱) 芍药(三钱) 生姜(三钱) 白术(二钱) 附子 
(一钱炮) 水煎服。若嗽者,加五味子一钱,干姜、细辛各五分。时法,去生姜。若小便利者, 
去茯苓。若下利,去芍药,加干姜二钱。若呕者,去附子倍加生姜。按真武汤证,皆缘水气之阻隔, 
故用苓术泄水而燥土,生姜止呕而降浊,附子温癸水之寒,芍药清乙木之风也。 
x四逆汤x 
甘草(二钱) 干姜(一钱五分) 附子(一钱生用) 水一杯半,煎八分服。按四逆汤 
证,总属阴寒在里,故用甘草以培其土,干姜以温其中,附子以温其下也。 
x茯苓四逆汤x 
茯苓(六钱) 人参(一钱) 附子(一钱) 甘草(二钱) 干姜(一钱五分) 
水煎服。按汗下亡阳,阳虚足生烦躁,故用茯苓参甘,泄水而补土;干姜附子,温脾而暖肾也。 
x干姜附子汤x 
干姜(三钱) 附子(三钱) 水煎服。按汗下亡阳,阳根已拔,是以烦躁不得眠, 
故用干姜温中以回脾胃之阳,附子温下以复肝肾之阳也。 
x白通汤x 
葱白(二茎,每茎寸半) 干姜(三钱) 附子(三钱) 水二杯,煎八分,温服。 
按下利气虚阳陷,脉绝不出,故用姜附回阳,葱白达郁,阳回气达,则利止而脉出矣。 
x白通加猪胆汁汤x 
葱白(二茎) 干姜(三钱) 附子(三钱) 水煎成,入人尿十五茶匙,猪胆 
汁七茶匙,令相得温服。按阴盛格阳、姜附不得下达,愈增上热,故加人尿、猪胆清君相之火,而除上热也。 
x吴茱萸汤x 
人参(二钱) 吴茱萸(二钱) 生姜(四钱) 大枣(三枚) 水煎服。按吴茱萸证, 
总属中气颓败,阳虚已极,故用人参、大枣培土而补中,吴茱萸、生姜温胃而回阳也。 
x桃花汤x 
赤石脂(一两六钱) 干姜(一钱) 粳米(四钱) 留赤 石脂(一半),筛末,水四 
杯,煎二杯,入赤石脂方寸匕,分两服。若 
一服愈,余勿服。按桃花汤证,系水寒土湿,故用粳米补土而泄湿,干姜温中而驱寒,石脂敛肠而 
固脱也。 

伤寒十六证类方伤寒十六证类方
里热证
属性: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也,白虎汤主之。伤寒脉浮滑,此里有热,表有寒也,白虎汤主之。三 
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而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 
汗者,白虎汤主之。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者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 
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 
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阳明病若脉浮发热 
,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 
复利其小便故也。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 
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欲饮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 
主之。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伤寒,身黄发热者,栀子柏皮汤主之。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按以上诸证,或大热,或大渴,或自汗,或自利,或小便不利,或烦躁不眠,或瘀热发黄,或挟热下利 
,总属阳邪在里所致,故以里热证统之。 
x白虎汤x 
知母(三钱) 石膏(八钱) 甘草(一钱炙) 粳米(四钱) 水二杯,煮米熟汤成, 
大约一杯,温服。以白虎证,乃燥热内郁,故用石膏清金而退热,知母润燥而泄火,甘草、粳米补中而化 
气,生津而止渴也。 
x白虎加人参汤x 
知母(三钱) 石膏(八钱) 甘草(一钱炙) 粳米(四钱) 人参(一钱 
五分) 水煎服。按白虎而加人参,清金益气,生津化水,汗后解渴之神方也。 
x黄芩汤x 
黄芩(三钱) 甘草(二钱) 芍药(二钱) 大枣(三枚) 水煎服。按太少合病,少阳 
经气郁而克戊土,故用甘草、大枣补其脾经,黄芩、芍药泄其相火,恐利亡脾阴,以致土燥而入阳明也。 
x猪苓汤x 
猪苓 苓茯 泽泻 滑石 阿胶(各一钱) 水二杯,煎一杯,去滓,入胶烊化,温服。 
按土湿木郁,是生下热,故用二苓滑泽利水而泄湿,阿胶润木而清风也。 
x茵陈蒿汤x 
茵陈蒿(六钱) 栀子(五枚) 大黄(二钱) 水三杯,先煮茵陈至杯半,后入诸药 
,煮至八分,温服,日三服,小盒饭利。按发黄乃湿热内郁,故用茵陈利水而除湿,栀子、大黄泄热而荡瘀也。 
x栀子柏皮汤x 
栀子(六七枚) 黄柏皮(二钱) 甘草(一钱) 水煎服。按身黄发热,原属瘀热所 
致,故用甘草培土而补中,栀子、柏皮泄湿而清瘀热也。 
x黄连阿胶汤x 
黄连(二钱) 黄芩(五分) 芍药(一钱) 阿胶(一钱五分) 鸡子黄(一枚) 
水一杯半,煎八分,去滓,入阿胶尽,小冷入鸡子黄,搅匀温服。按燥土克水而烁心液,液耗水涸,精 
不藏神,故用黄连、芩、芍清君火而除烦热,阿胶、鸡子黄补脾精。而滋燥土也。 
x白头翁汤x 
白头翁(一钱) 黄连(一钱五分) 黄柏(一钱五 
分) 秦皮(一钱五分) 水煎服,不愈更作一服,按厥阴阳复而生内热,故用白头翁清少阳之相火, 
黄连清少阴之君火,黄柏、秦皮泄厥阴之湿热也。 

伤寒十六证类方伤寒十六证类方
里虚证
属性: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 
咽中干,躁烦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其脚即伸。问曰 
∶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 
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则为风,大则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证象桂枝,因 
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 
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温、胫尚微拘急,重与甘草芍药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 
知病可愈。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 
痛者,先用小建中汤。呕家,不可与建中汤,以甜故也。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按以上诸证,或误汗伤阳,或误汗伤阴,或汗后阴阳并伤,或木克土而中气被伤,均可谓之虚证也,故 
以里虚证统之。 
x甘草干姜汤x 
甘草(四钱炙) 干姜(二钱炮) 水煎服。 
按发汗重亡其阳,里实变而为里虚,故用甘草培土而补中,干姜温胃而降逆也。 
x芍药甘草汤x 
芍药(四钱) 甘草(四钱炙) 水煎服。按汗出伤阴,木燥金缩,故用甘草舒筋 
而缓急,芍药清风而润燥也。 
x芍药甘草附子汤x 
芍药(三钱) 甘草(三钱炙) 附子(一钱) 
水煎服。按汗泄血中温气,木郁而阳陷,故用芍药清风而敛营血,甘草培土而荣木气,附子暖水以补温气也。 
x小建中汤x 
芍药(六钱) 桂枝(三钱) 甘草(二钱) 生姜(三钱) 胶饴 大枣(四枚) 
水煎服。按肝胆合邪,风火郁发,中气被贼,势难延缓,故用胶饴、甘、枣补脾经。而缓急痛,姜、桂、芍 
药达木郁而清风火也。 

伤寒十六证类方伤寒十六证类方
里实证
属性: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浓朴汤主之。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 
子干姜汤主之。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 
颠倒,心中懊 者,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凡用栀子汤,病患旧微溏者,不可与之。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 
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若加烧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 
动膈,心中懊 ,舌上苔者,栀子豉汤主之。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 ,饥不 
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栀子豉汤。病如桂枝证 
,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此为胸中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诸亡 
血家,不可与。病患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 
瓜蒂散。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外解已 
,但小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太阳病,六 
七日,表证犹存,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如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 
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腹里故也。抵当汤主之。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小腹硬,小便不利者, 
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阳明病,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必 
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宜抵当汤下之。病患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 
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善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也,宜抵当汤。若脉不 
解,而下利不止,必协热而便脓血也。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 
不可余药,宜抵当丸。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 
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