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左;脉出右,积在右;脉两出,积在中央,各以其部处之。
【按】 作 解,见首篇。
卷八正误存疑篇
正误
属性:病患面无血色,无寒热,脉沉〔浮〕弦者,衄;脉浮〔沉〕弱,手按之绝者,下血;
烦咳者,必吐血。
【按】脉沉当是“脉浮”,脉浮当是“脉沉”,文义始属,当改之。
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抟,此名曰革。妇
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
【按】此条注详见《伤寒·辨脉篇》内,故不复释。
心气不足〔有余〕,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
【按】心气“不足”二字,当是“有余”二字,若是不足,如何用此方治之,当改之。
卷八正误存疑篇
正误
属性:夫病患饮水多,必暴喘满。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脉双弦者,
寒也。皆大下里虚。脉偏弦者,饮也。)
【按】“微者短气”句下,古本有“脉双弦者寒也……”诸句,文义不属,另分一条,
在本门二十七条之次。
假令瘦〔病〕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巅〕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按】瘦人之“瘦”字,当是“病”字。癫眩之“癫”字,当是“巅”字;巅者头也。
文义始属,当改之。
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咳嗽则转甚。胸中有
留饮,其人短气而渴〔喘〕。四肢历节痛,脉沉者,有留饮。
【按】此条古本于四肢历节痛之下,有“脉沉者,有留饮”一句,当另为一条,始合
论脉之义。短气而渴之“渴”字,当是“喘”字,四肢上,当有缺文。
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此为留饮欲去故也。虽利,心下续坚满,甘遂半
夏汤主之。
【按】“心下续坚满”句下,“此为留饮欲去故也”八字,当在“利反快”之下,此传
写之讹,当移之。
水在心,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水在肺,吐涎沫,欲饮水。水在脾,少气身
重。水在肝,胁下支满,嚏而痛。水在肾,心〔脐〕下悸。
【按】“心下悸”之“心”字,当是“脐”字,当改之。
支饮胸〔腹〕满者,浓朴大黄汤主之。
【按】“支饮胸满”之“胸”字,当是“腹”字,若是“胸”字,无用承气汤之理,
当改之。
脉弦数〔迟〕,有寒饮,冬夏难治。
【按】“脉弦数”之“数”字,当是“迟”字,始与寒饮之理合,当改之。
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青龙汤下〔汗〕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
微,手足厥逆,气从少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
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
【按】按“小青龙汤下已”之“下”字,当是“汗”字,盖大、小青龙汤,皆汗剂也,
当改之。
卷八正误存疑篇
正误
属性: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即吐蛔,下之利不止。
【按】此条是《伤寒论》厥阴经正病,与杂病消渴之义不同,必是错简。
寸口脉浮而迟,浮即为虚,迟即为劳,虚则卫气不足,劳则荣气竭。
【按】此条当在《虚劳篇》中,错简在此。
跗阳脉浮而数,浮即为气,数即消谷而大〔便〕坚,气盛则溲数,溲数即坚,坚数
相抟,即为消渴。
【按】“而大坚”句不成文,大字下,当有“便”字,当补之。
卷八正误存疑篇
正误
属性:少阴脉,紧而沉,沉则为水,小便即难,脉得诸沉者,当责有水,身体肿重。
【按】“脉得诸沉者”一条,乃始论水气病之脉,当列于篇首。但古本“脉得诸沉”之
上,有“少阴脉紧而沉……”四句,文义不属,并有脱简,不释,且删之。
夫水病患,目下有卧蚕,面目鲜泽,脉伏,其人消渴。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脉
沉绝者,有水,可下之。
【按】“其人消渴”之下。古本有“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脉沉绝者,有水,可下
之”四句,与上文义不属,当另分为一条,在本门五条之次,始合里水脉证。
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
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主之。
【按】“越婢加术汤主之”七字,当在后“太阳病脉浮而紧”条内,“发汗即愈”之下,
文义始属,必是错简在此,观其里有水之之文,岂有用越婢加术汤发表之药,自可知也。
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
【按】“其人阴肿”四字,当在肾水条内,错简在此,当移之。
肾水者,其腹大脐肿,腰痛不得尿,阴下湿,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其
人阴肿)。
【按】“面反瘦”之下,当补上条“其人阴肿”四字。
师曰∶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涩为血不足;跗阳脉微而迟,微则为气,迟则为
寒。寒气不足,则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则荣卫不利;荣卫不利,则腹满肠鸣相逐,气
转膀胱;荣卫俱劳,阳气不通即身冷;阴气不通即骨疼;阳气前通则恶寒,阴气前通则
痹不仁;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实则失气,虚则遗尿,名曰气分。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按】“名曰气分”之下,当补入下条“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十五字。
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
主之。
【按】“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之十六字,当是衍文,观心下坚
之本条自知。“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之十五字,当在上条气分之下,文气
始属,正是气分之治法,必是错简在此,当移之。
脉浮而洪,浮则为风,洪则为气。风气相抟,风强则为隐疹,身体为痒,痒为泄风,
久为痂癞;气强则为水,难以俯仰。风气相击,身体洪〔浮〕肿,汗出乃愈。恶风则虚,
此为风水;不恶风者,小便通利,上焦有寒,其口多涎,此为黄汗。
【按】“身体洪肿”之“洪”字,当是“浮”字,改之,“此为黄汗”四字,当是衍文。
太阳病脉浮而紧,法当骨节疼痛,反不疼,身体反重而酸,其人不渴,汗出即愈,此
“为风水。恶寒者,此为极虚,发汗得之。渴而不恶寒者,此为皮水。身肿而冷,状如周
痹,胸中窒不能食,反聚痛,暮躁不得眠,此为黄汗,痛在骨节。咳而喘,不渴者,此为
脾〔肺〕胀,其状如肿,发汗即愈,(越婢加术汤主之)。然诸病此者,渴而下利,小便数
者,皆不可发汗。
【按】“脾胀”之“脾”字,当是“肺”字,改之,发汗即愈之下,当补入前条之“越婢加
术汤主之”七字。
里〔皮〕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
【按】“里水”,之“里”字,当是“皮”字,岂有里水,而用麻黄之理,当改之。
〔厥而〕皮水者,蒲灰散主之。
【按】“厥而”二字,当是衍文。
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气〔风〕水。发其汗即已。
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浮者宜杏子汤。
【按】“为气水”之“气”字,当是“风”字,若是“气”字,则无发汗之理,且
通篇并无气水之病,当改之。
卷八正误存疑篇
正误
属性:腹满,舌〔身〕痿黄,躁不得睡,属黄家。
【按】“舌痿黄”之“舌”字,当是“身”字,当改之。
黄胆病,(小便不利者),茵陈五苓散主之。
【按】“黄胆病”之下,当有“小便不利者”五字,茵陈五苓散方有着落,当补之。
卷八正误存疑篇
正误
属性:吐后渴欲饮水而贪饮者,兼主微风,脉
紧头痛,(文蛤汤主之)。
【按】“文蛤汤主之”五字,当在头痛之下,文义始属,当移之。兼主之“主”字,衍
文也。
问曰∶病患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何也?师曰∶以发其汗,令阳气
微,膈气虚,脉乃数,数为客热,不能消谷,胃中虚冷故也。脉弦者虚也,胃气无余,朝
食暮吐,变为胃反,寒在于上,医反下之。今脉反弦,故名曰虚。
【按】“问曰∶病患脉数”,至“胃中虚冷故也”等句,已详《伤寒论·阳明篇》内,错
简在此,且与“脉弦者虚也”,文义不属。
跗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虚〔涩〕则伤脾,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
谷不化,名曰胃反,脉紧而涩,其病难治。
【按】“虚则伤脾”之“虚”字,应是“涩”字,当改之。
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少阴负跗阳者,为
顺也。
【按】此条“反微喘者死”之下,有“少阴负跗阳者,为顺也”一句,文义不属,其
注已详见《伤寒论·辨脉篇》内,故不复释。
下利清谷,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胀满。
【按】此条注详见《伤寒论·太阴篇》内,故不复释。
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患必微
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
【按】此条注详见《伤寒论·厥阴篇》内,故不复释。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按】此条注详见《伤寒论·太阴篇》内,故不复释。
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栀子豉汤主之。
【按】此条注详见《伤寒论·太阳中篇》,故不复释。
卷八正误存疑篇
正误
属性:蛔厥者,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此〔非〕为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
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
【按】“此为脏寒”之“此”字,当是“非”字,若是“此”字,何以辨寒厥,当改
之。
卷八正误存疑篇
正误
属性: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热在里,结在膀胱也)。不大便
烦躁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晡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
汤主之。
【按】“热在里,结在膀胱也”之八字,当在本条上文“恶露不尽”之下,未有大承气
汤下膀胱血之理,当移之。“再倍”二字,当是衍文。
产后中风,(病痉者),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
【按】“产后中风”之下,当有“病痉者”三字,始与方合。若无此三字,则人参。附子
施之于中风发热可乎?而又以竹叶命名者何所谓也?且方内有“颈项强用大附子”之文,本篇有
证尤方,则可知必有脱简,当补之。
卷八正误存疑篇
正误
属性: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
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在上,呕吐涎唾,久成肺痈,形体
损分。在中盘结,绕脐寒疝;或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