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丹溪心法 >

第4章

丹溪心法-第4章

小说: 丹溪心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连渣服,病在上食后,在下食前,煎时须顺搅之。 
x大秦艽汤x 治中风,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隔, 
知血弱不能养筋,故手足不能运动,舌强不能言语,宜养血而筋自荣。 
秦艽 石膏(各二两) 甘草 川芎 当归 白芍 羌活 防风 黄芩 白芷 白术 生 
熟地黄 茯苓 独活(各一两) 细辛 春夏加知母(一两) 
上 咀。每服一两,水煎服,无时。如遇天阴,加生姜七片;心下痞,加枳实一钱。 
x三化汤x 外有六经之形证,先以加减续命汤治之。若内有便溺之阻隔,以此汤主之。 
浓朴 大黄 枳实 羌活(等分) 
每服三两,水煎服,以利为度。 
〔附录〕法曰∶四肢不收举,俗曰瘫痪,故经所谓太过则令人四肢不举。又曰∶上太过则 
敦阜。阜,高也;敦,浓也。既浓而又高,则令除去,此真所谓膏粱之疾,非肾肝经虚。何 
以明之?经所谓三阳三阴发病,偏枯痿易,四肢不举。三阴不足,则发偏枯;三阳有余,则 
为痿易,易为变易,常用而痿弱无力也。其治则泻令气弱,阳衰土平而愈,故以三化汤下之 
。若脾虚则不用也,经所谓土不及则卑陷。卑,下也;陷,坑也。故脾病四肢不用,四肢皆 
禀气于胃,而不能至经,必因脾方可得禀受也。令脾不能与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 
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其治可大补十全散、加减四物汤, 
去邪留正。 
x愈风汤x 中风症,内邪已除,外邪已尽,当服此药以行导诸经。久服大风悉去,纵有微 
邪,只从此药加减治之。然治病之法,不可失于通塞,或一气之微汗,或一旬之通利,如此 
乃常治之法也。久则清浊自分,营卫自和。如初觉风动,服此不至倒仆。 
羌活 甘草(炙) 防风 防己 黄 蔓荆子 川芎 独活 细辛 枳壳 麻黄(去根) 
地骨皮 人参 知母 甘菊 薄荷(去梗) 白芷 枸杞子 当归 杜仲(炒) 秦艽 柴胡 
半夏 浓朴(姜制) 前胡 熟地黄(各二两) 白茯苓 黄芩(三两) 生地黄 苍术 石膏 
芍药(各四两) 桂(一两) 
上锉。每服一两,水二钟,生姜三片煎,空心一服,临卧煎渣。空心一服,吞下二 
丹丸,为之重剂。临卧一服,吞下四白丹,为之轻剂。立其法,是动以安神,静以清肺。假 
令一气之微汗,用愈风汤三两,加麻黄一两,匀作四服,加生姜空心服,以粥投之,得微汗 
则佳。如一旬之通利,用愈风汤三两,加大黄一两,亦匀作四服,如前服,临卧服,得利为 
度。此药常服之,不可失四时之辅。如望春大寒之后,本方中加半夏、人参、柴胡各二两, 
通前四两,谓迎而夺少阳之气也;如望夏谷雨之后,本方中加石膏、黄芩、知母各二两,谓 
迎而夺阳明之气也;季夏之月,本方中加防己、白术、茯苓各二两,谓胜脾土之湿也;初秋 
大暑之后,本方中加浓朴一两,藿香一两,桂一两,谓迎而夺太阴之气也;望冬霜降之后, 
本方中加附子、官桂各一两,当归二两,谓胜少阴之气也。如得春气候,减冬所加,四时类 
此。此虽立四时加减,更宜临病之际,审察虚实寒热,土地之宜,邪气多少。此药具七情六 
欲四气,无使五脏偏胜,及不动于荣卫,如风秘服之,永不结燥。此药与天麻丸相为表里, 
治未病之圣药也。若已病者,更宜常服,无问男女老幼,惊痫搐搦,急慢惊风,四时伤寒等 
病,服之神效。 
x四白丹x 能清肺气,养魄。谓中风者,多昏冒气不清利也。 
白术 砂仁 白茯苓 香附 防风 川芎 甘草 人参(各半两) 白芷(一两) 羌活 独活 
薄荷(各二钱半) 藿香 白檀香(各一钱半)知母 细辛(各二钱) 甜竹叶(二两) 麝香(一钱,另 
研) 龙脑(另研) 牛黄(各半钱,另研) 
上为末,炼蜜丸,每两作十丸。临卧嚼一丸,分五七次细嚼之,煎愈风汤咽下。能上清 
肺气,下强骨髓。 
x二丹丸x 治健忘。养神定志和血,内以安神,外华腠理。 
丹参 天门冬 熟地黄(各一两半)甘草 麦门冬 白茯苓(各一两) 人参 远志 
朱砂(各半两研为末) 菖蒲 
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百丸,空心食前煎愈风汤送下。 
x泻青丸x 治中风,自汗昏冒,发热不恶寒,不风安卧,此是风热烦燥之故也。 
当归 川芎 栀子 羌活 大黄 防风 龙胆草(等分) 
上末,蜜丸弹子大。每药一丸,竹叶汤化下。 
x天麻丸x 治风因热而生,热胜则动,宜以静胜其躁,是养血也。 
天麻 牛膝(二味用酒同浸三日,焙干) 萆 元参(各六两) 杜仲(炒去丝,七两) 附子 
(炮,一两) 羌活(十四两) 川归(十两) 生地黄(一斤) 
一方有独活五两,去肾间风。 
上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温酒白汤皆可下。 
x藿香正气散x 
大腹皮 茯苓 白芷 紫苏(各一两) 陈皮 苦梗 白术 浓朴 半夏曲 甘草(各二两) 
藿香(三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姜三片,枣一枚,煎服。 
x地仙丹x 
牛膝 苁蓉 附子 川椒(各四两) 地龙 木鳖子(各二两) 覆盆子 白附子 菟丝子 赤 
豆南星 骨碎补 羌活 何首乌 狗脊 萆 防风 乌药(各二两) 白术 甘草 白茯苓 
川乌(各一两) 人参 黄 (各一两半) 
上为末,酒糊丸。每服三四十丸,空心酒下。 
x活络丹x 
南星(炮) 川乌 草乌(并炮,去皮尖) 地龙(去土,各六两) 乳香(研) 没药(研,各二 
两二钱) 
上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日午冷酒下,荆芥茶亦得。 
x不卧散x(子和方) 
川芎(两半)石膏(七钱半)藜芦(五钱) 甘草(生,二钱半) 
上为细末。口噙水搐之。 
x子和搜风丸x 
人参 茯苓 南星 薄荷(各半两) 干姜 寒水石 生白矾 蛤粉 黄芩 大黄(各一两) 
滑石 牵牛(各四两) 藿香(一分) 半夏(一两) 
上为末,水丸如小豆大。生姜汤下,日三。 
x润肠丸x 
麻子仁(另研) 大黄(酒煨,各一两半) 桃仁泥 归尾 枳实(麸炒) 白芍 升麻(半两) 
人参 生甘草 陈皮(各三钱) 木香 槟榔(各二钱) 
上除麻仁、桃仁外,为末,却入二仁泥,蜜丸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温水食前下。 

卷一
中寒二(附伤寒、伤风)
属性:x主乎温散x 有卒中天地之寒气者,有口得寒物者。 
从补中益气汤中加发散药,属内伤者十居八九。其法,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只用前汤 
中,从所见之证,出入加减。必先用参耆托住正气。气虚甚者,少加附子以行参耆之剂,如 
果气虚者,方可用此法。胃气大虚,必当温散,理中汤相宜,甚者加附子。仓卒感受大寒之 
气,其病即发,非若伤寒之邪,循经以渐而深也。以上治法,宜用于南,不宜北。 
戴云∶此伤寒,谓身受肃杀之气,口伤生冷物之类。因胃气大虚,肤腠疏豁,病者脉必 
沉细,手足厥冷,息微身倦,虽身热亦不渴,倦言动者是也,宜急温之,迟则不救矣。与热 
症若相似而实不同,凡脉数者,或饮水者,烦燥动摇者,皆热病。寒热二证,若水火然,不 
可得而同治,误即杀人。 
〔附录〕凡症与伤寒相类者极多,皆杂证也,其详出《内经·热论》,自长沙以下,诸家 
推明甚至,千世之下,能得其粹者,东垣也。其曰∶内伤极多,外伤间而有之。此发前人之 
所未发,后人 俗,不能真切,雷同指为外伤,极谬。其或可者,盖亦因其不敢放肆,而多 
用和解及平和之药散之尔,若粗率者,则必杀人。初有感冒等轻症,不可便认作伤寒妄治, 
西北二方,极寒肃杀之地,故外感甚多;东南二方,温和之地,外伤极少,杂病亦有六经所 
见之证,故世俗混而难别。 
正治温散,宜桂枝汤、四逆汤辈,甚者三建汤、霹雳散。从治用热药加凉剂引之,或热 
药须俟冷冻饮料最妙。经曰∶从而逆之,此之谓也。反攻用煎乌头之类。 
伤风属肺者多,宜辛温或辛凉之剂散之。 
戴云∶新咳嗽鼻塞声重者是也。 
附方∶ 
x补中益气汤x 见内伤类。 
x理中汤x 
人参 甘草 干姜 白术(等分) 
上锉。每服五钱,水煎温服。 
x桂枝汤x 
桂枝 赤芍(各一两半) 甘草(一两) 生姜(一两半)大枣 
上锉。每服五钱,水煎温服。 
x四逆汤x 
甘草(炙,二两) 干姜(一两半) 附子(半两) 
上锉。每服五钱,水煎温服。 
x三建汤x 
大川乌 附子 天雄(并炮;等分) 
上锉。每四钱,水二盏,姜十五片,煎服。 
x霹雳散x 
附子(一枚;及半两者,炮熟取出,用冷灰焙之) 
细研,入真腊茶一大钱同和。分二服,每服水一盏,煎六分,临熟,入蜜半匙,放温服 
x姜附汤x 治中寒身体强直,口噤不语,逆冷。 
干姜(一两) 附子(生,去皮脐;一斤) 
上锉。每服三钱,水煎服。挟气攻刺,加木 
香半钱;挟气不仁,加防风一钱;挟湿者,加白术;筋脉牵急,加木瓜;肢节痛,加桂二钱 
x消风百解散x 
荆芥 白芷 陈皮 麻黄 苍术 甘草(等分) 
上锉。用姜三片,葱白三根,水煎服。 
x神术散x 治伤风头痛,鼻塞声重。方见痢类。 

卷一
中暑三
属性:(附暑风、注夏) 
暑证,用黄连香薷饮。挟痰,加半夏、南星;虚,加人参、黄 。暑病内伤者,用 
清暑益气汤,着暑气是痰,用吐。注夏属阴虚,元气不足,夏初春末,头疼脚软,食少体热 
者是,宜补中益气汤,去柴胡、升麻,加炒柏、白芍药。挟痰者,加南星、半夏、陈皮,煎 
服,又或用生脉汤。暑风挟痰挟火,实者可用吐法。 
暑乃夏月炎暑也,盛热之气者火也,有冒、有伤、有中,三者有轻重之分,虚实之辨。 
或腹痛水泻者,胃与大肠受之,恶心者,胃口有痰饮也。此二者冒暑也,可用黄连香薷饮、 
清暑益气汤,盖黄连退暑热,香薷消蓄水。或身热头疼,燥乱不宁者,或身如针刺者,此为 
热伤在分内也,当以解毒汤、白虎汤,加柴胡,气如虚者,加人参。或咳嗽发寒热,盗汗出 
不止,脉数者,热在肺经,用清肺汤、柴胡天水散之类急治则可,迟则不救,成火乘金也, 
此为中暑。凡治病,须要明白辨别,慎勿混同施治。春秋间亦或有之,切莫执一,随病处方 
为妙。戴云∶暑风者,夏月卒倒,不省人事者是也。有因火者,有因痰者。火,君相二火也 
;暑,天地二火也。内外合而炎烁,所以卒倒也。痰者,人身之痰饮也,因暑气入而鼓激痰 
饮,塞碍心之窍道,则手足不知动蹑而卒倒也。此二者皆可吐。《内经》曰∶火郁则发之。 
吐即发散也。量其虚实而吐之,吐醒后,可用清剂调治之。 
〔入方〕 
x暑渴x 
生地黄 麦冬 牛膝 炒柏 知母 葛根 甘草 
上锉。水煎服。 
〔附录〕中 是阳证,中暑是阴证。脉沉弱者,切不可用寒凉药。清热宜天水散、五苓、白 
虎汤皆可。热闷恍惚,辰砂五苓散。脉弦实,黄连香薷汤。热甚,自汗而渴,便涩者,五苓 
分利之,或桂苓甘露饮。吐泻,脉沉微甚者,可用附子大顺散。伏热伤冷,缩脾饮、冷香饮 
子皆可浸冷服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