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丹溪心法 >

第34章

丹溪心法-第34章

小说: 丹溪心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为末,宿蒸饼丸,如梧子大。用姜汁蜜汤送下。有热,加薄荷叶。 
x紫金泥x 治小儿哮喘不止,端午日修合。 
黑椒(四十九粒,浸透去皮,研如泥次入) 人言(一钱) 鹅管石(一钱) 
上为末,丸如黍米大,朱砂为衣。每一丸或二丸,量儿大小,空心冷茶清下。当日忌生 
冷荤腥热物。服药病止后,更服白附丸三五帖。 
小儿腹痛,多是饮食所伤,宜∶ 
白术 陈皮 青皮 山楂 神曲 麦 砂仁 甘草 
受寒痛者,加藿香、吴茱萸;有热,加黄芩。 
x小儿腹胀x 
萝卜子(蒸) 紫苏梗 干葛 陈皮(等分) 甘草(减半) 
食减者,加术煎服。 
小儿好吃粽,成腹胀疼。用白酒曲末,同黄连末为丸,服之愈。 
x又方x 
茯苓皮 陈皮 赤小豆 萝卜子(炒) 木通(各半钱) 木香(二分) 甘草(些少) 
上 咀。姜一片,煎服。 
〔附录〕小儿腹痛,多因邪正交争,与脏气相击而作也。挟热作痛者,以面赤 
或壮热、四肢烦、手足心热见之;挟冷作痛者,以面色或白或青见之。冷甚而证变,则面色 
黯黑 
,唇爪甲皆青矣。热证,宜四顺清凉饮加青皮、枳壳;冷证,指迷七气汤;冷热不调,以 
桔梗枳壳汤加青陈皮、木香、当归。 
x小儿吐泻黄胆x 
三棱 莪术 青皮 陈皮 神曲(炒) 茯苓 麦 黄连 甘草 白术 
上为末,调服。伤乳食吐泻,加山楂;时气吐泻,加滑石;发热,加薄荷。 
夏月小儿吐泻,用益元散,钱氏五补五泻之药俱可用。吐泻腹痛吐乳,调脾,以平胃散 
入熟蜜,加苏合香丸,名万安膏,用米汤化下。夏月热病,六一散最妙。 
x小儿痢疾x 
黄连 黄芩 陈皮 甘草 
上以水煎服。赤痢,加红花、桃仁;白痢,加滑石末。 
x又方x 治小儿食积痢。 
炒神曲 苍术 滑石 白芍 黄芩 白术 甘草(炙) 陈皮 
上 咀。水煎,下保和丸。一方加茯苓。 
x小儿赤痢壮热x 用蓝青捣汁,每服半盏,与之妙。 
〔附录〕凡小儿痢疾,亦作食积论。初得之时,宜用木香槟榔丸下之,后用白术、白芍药 
、黄芩、甘草、滑石。如里急后重,加木香、槟榔、枳壳。久不止者,用肉豆蔻、粟壳炒 
黄。 
小儿赤斑、红斑、疮痒瘾疹,并宜用防风通圣散为末调服。 
x小儿口糜x 
戴云∶谓满口生疮者便是。 
江茶 粉草 
上为末。敷之。一方用黄丹。 
x又方x 
苦参 黄丹 五倍子 青黛 
上等分为末。敷之。 
x又方x 
青黛 芒硝 
上为末。敷口中。 
x又方x 
黄柏 细辛 青盐 
上等分为末。噙之,吐出涎,不过三日愈。亦治大人。 
治毒口疮,五倍子、黄丹、甘草、江茶、芒硝等分为末敷之。 
x龟胸x 
苍术 酒柏 酒芍药 陈皮 防风 威灵仙 山楂 当归 痢后加生地黄 
小儿夜啼,此是邪热乘心。 
黄连(姜汁炒,一钱半) 甘草(一钱) 
上用竹叶一十片,煎服。又方,加人参二钱半,作二服,入姜一片,水煎。 
x又法x 夜啼不止,潜取捕鸡窠草一握,置小儿身下。 
〔附录〕夜啼,小儿脏冷也。阴盛于夜则冷动,冷动则为阴极发燥,寒盛作疼,所以夜啼 
而不歇。 
x附方x 
x钩藤散x 治小儿夜啼。 
钩藤 茯苓 茯神 川芎 当归 木香(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上为末。每服一钱,姜枣略煎服。又灯草烧灰涂敷乳上与之。 
x小儿脱肛x 
戴云∶脱肛者,大肠脱下之说。 
脱囊即外肾肿大 
戴云∶脱囊者,阴囊肿大坠下不收上之说。或云溃烂,阴丸脱出。 
x入方x 
木通 甘草 黄连(炒) 当归 黄芩(炒) 
上以水煎服。 
x又方x 治脱肛,用东北方陈壁土泡汤,先熏后洗。 
x又方x 治脱囊。 
紫苏茎叶为末。干敷。如烂,用香油调,鹅翎刷,又用青荷叶包上。 
x小儿木舌x 
戴云∶木舌者,舌肿硬不和软也。又言∶重舌者,亦是此类。二者皆是热病。 
x入方x 
百草霜 芒硝 滑石 
上为末。酒调敷之。 
重舌 用好胆矾研细敷之。 
x咯血x 
戴云∶咯红者,即唾内有血,非吐血与咳血。 
x入方x 
黑豆 甘草 陈皮 
上煎服。 
x小儿尿血x 
甘草汤调益元散,加升麻煎服尤妙。 
小儿吃泥,胃气热故也。 
x入方x 
软石膏 黄芩 陈皮 茯苓 白术 甘草 
上用水煎服。 
x又方x 
腻粉一钱,砂糖和丸,如麻子大。米饮下一丸,泻出土,立瘥。 
小儿解颅,乃是母气虚与热多耳。 
戴云∶即初生小儿头上骨未合而开者。 
x入方x 
四君子与四物,子母皆可服。有热,加酒炒黄芩、连、生甘草,煎服。外用帛束紧,用 
白蔹末敷之。 
x小儿吐蛔虫x 
以苦楝根为君,佐以二陈汤,煎服。 
小儿冬月吐蛔,多是胃寒、胃虚所致,钱氏白术散加丁香二粒。 
x附方x 
x钱氏白术散x 
藿香 白术 木香 白茯苓 甘草 人参(各一钱) 干葛(二钱) 
上为末。每一钱至二钱,水煎服。 
x小儿口噤x 
治法用搐鼻方 
郁金 藜芦 瓜蒂 
上为末。水调搐之。 
小儿秃头 
用白灰烧红,淬长流水令热洗之,内又服酒制通圣散,除大黄另用酒炒入,研为末,再 
用酒拌干。 
每服一钱,水煎频服。外又用胡荽子、伏龙尾(即梁上灰尘)、黄连、白矾为末,油调敷。 
x又方x 
松树浓皮(烧皮) 黄丹(水飞,一两) 寒水石(一两,细研) 白矾(枯) 黄连 大黄(各半两 
白胶香(熬飞倾石上,三两) 轻粉(四 ,或云一分) 
上为末。熬熟油调敷疮上,须先洗了疮痂敷之,佳。 
x又方x 治小儿癞头,并身癞等证。 
松皮(烧灰) 白胶香 枯矾 大黄 黄柏 
上为末。用熟油调敷。 
x小儿头疮x 
腊猪油(半生半熟) 雄黄 水银(等分) 
上研和匀。洗净敷疮上。 
x又方x 
川芎 酒片芩 酒白芍 陈皮(半两) 酒白术 酒归(一两半) 酒天麻 苍术 苍耳(七钱半 
酒柏 酒粉草(四钱) 防风(三钱) 
上为末。水荡起煎服,日四五次,服后睡片时。 
x又方x 单治头疮。 
松树皮(浓者烧炭,二两) 白胶香(熬沸倾石上,二两) 黄丹(一两,火飞) 白矾(火飞,半两 
黄芩 黄连 大黄(各三钱) 蛇床子 寒水石(三钱) 白芷 无名异(炒,少许) 木香(少许,痛者 
用) 轻粉 
上为极细末。熬熟油调敷疮上,须洗净疮去痂,敷之佳。 
x又小儿疮x 
猪牙皂角(去皮) 胡椒(些少) 枯矾 轻粉 
上为末。樟脑烛油擦七日,如樱桃脓窠,去椒。 
x小儿脐肿汁出x 
用枯白矾为末,敷。或黄柏为末,敷之。又小儿脐不干,伏龙肝涂。 
小儿天火丹,脐腹起者,赤溜不妨。 
蚯蚓泥炒调敷。 
x小儿赤溜x 主伤血热。 
用生地黄、木通、荆芥苦药带表之类,外以芭蕉油涂患处,芒硝浓煎汁洗之。又方,鸡 
子清调伏龙肝敷之。 
x小儿耳后月蚀疮x 
黄连 枯白矾 
上为末敷之。 
x小儿鼻赤x 
雄黄 黄丹 
上同为末。无根水调敷之。又苍耳叶酒蒸焙干为末,调服,最解食毒。又鼻下一道赤者 
,名曰 ,以黄连末敷之。 
x辛夷膏x 专治小儿鼻流清涕不止。 
辛夷叶(一两,洗净,焙干) 细辛 木通 白芷(各半两) 杏仁(一两,去皮,研如泥) 
木香(半两) 
上为细末。次用杏仁泥、羊骨髓、猪脂各一两,同诸药和匀,于瓦石器中熬成膏,赤黄 
色为度。于地上放冷,入脑麝各一钱,拌匀,涂囱门上。每用少许涂鼻中。 
小儿变蒸,是胎毒散也。 
x乳儿疟疾痞块x 
川芎(二钱) 生地黄 白芍(一钱半) 陈皮 半夏 炒芩(一钱) 甘草(二分) 
上作一服,姜三片,就煎下甲末半钱。 

卷五
痘疮九十五
属性:痘疮,分气虚、血虚,用补。气虚者,人参、白术加解毒药;血虚者,四物汤中加解 
毒药。凡痘疮初出之时,色白者,便用大补气血,参、术、 、芎、升麻、干葛、草 
、木香、丁香、酒洗当归、白芍。若大便泻,加诃子、肉豆蔻、酒炒芩连,名解毒药。但 
见红点,便忌葛根汤,恐发得表虚也。吐泻食少,为里虚;不吐泻,能食,为里实;里实而 
补,则结痈毒。陷伏倒靥为表虚,灰白者亦表虚,或用烧人屎。红活绽凸为表实,表实而更 
用表药,则反溃烂不结痂。吐泻陷伏,二者俱见,为表里俱虚。黑陷甚者,亦用烧人屎, 
水调服,出子和方。痘疮初出时,或未见时,人有患者,宜预服此药,多者令少,重者令轻 
。方以丝瓜近蒂三寸,连皮子烧灰存性为末,砂糖拌,干吃。入朱砂末,尤妙。痘疮分人 
清浊,就形气上取勇怯。黑陷二种,因气虚而毒瓦斯不能尽出者,酒炒黄 、酒紫草、人参 
正者如上治。将欲成就,却色淡者,宜助血药,用当归、川芎、酒洗芍药之类,或加红花。 
将成就之际,却紫色者,属热,用凉药解其毒,升麻、葛根、黄连、黄芩、桂枝、连翘之 
类,甚者犀角,大解痘毒,炉灰白色、静者、怯者,作寒看。勇者、燥者、 发者,作热看 
痘疮,鼠粘子、连翘、山楂、甘草,此四味,始终必用之药。全白色,将靥时如豆壳者, 
因初起时饮水多,其靥不齐,俗呼倒靥,不好。但服实表之剂,消息以大小便,如大便秘, 
通大便;小便秘,通小便。有初起烦躁谵语,狂渴引饮,若饮水则后来靥不齐,急以凉药 
解其标,如益元散之类亦可服。痒塌者,于形色脉上分虚实,实则脉有力气壮,虚则脉无力气怯 
。轻者用淡蜜水调滑石末,以羽润疮上。虚痒者,以实表之剂加凉血药。实痒如大便不通者 
,以大黄寒凉之药少许与之,下其结粪。疏则无毒,蜜则有毒,宜凉药解之,虽数十帖亦 
妨。无害眼之患。疮干者宜退火,湿者用泻湿。退火止用轻剂,荆芥、升麻、葛根之类 
泻湿乃肌表间湿,宜用风药白芷、防风之类。如痘疮伤眼,必用山栀、决明、赤芍、归尾 
芩连、防风、连翘、升麻、桔梗,作小剂,末调服。如眼无光,过百日后,血气复自明。 
痘痈多是实毒,血热成痈,分上下用药,一日不可缓。已成脓,必用凉药为主,赤芍、甘草节 
、连翘、桔梗,上引用升麻、葛根,下引用槟榔、牛膝,助以贝母、忍冬草、白芷、栝蒌之 
。大便燥,用大黄。发寒热,用黄芩、黄柏。痘疮,黑属血热,凉血为主;白属虚,补气为 
主。中黑陷而外白起得迟者,则相兼而治。初起时自汗不妨,盖湿热熏蒸而然故也。痘风 
气血虚实,以日子守之,多带气血不足,虚则黄 ,生血活血之剂助之,略佐以风药;实 
则白芍为君,黄芩亦为君,佐以白芷、连翘、续断之类。若属寒,陈氏方可用。 
x入方x 解痘疮毒。 
丝瓜 升麻 酒芍药 生甘草 黑豆 山楂 赤小豆 犀角 
上水煎服。 
x又方x 治痘疮,已出未出皆可服。 
朱砂 
上为末。蜜水调服。多者可减,少者可无。 
x痘疮敷药x 
贝母 南星 僵蚕 天花粉 寒水石(最多) 白芷 草乌 大黄 猪牙 皂角 
上为末。醋调敷之。 
〔附录〕小儿疮疹,大抵与伤寒相似,发热烦躁,脸赤唇红,身痛头疼,乍寒乍热,喷嚏 
呵欠,嗽喘痰涎,伤寒证候类有之。始发之时,有因伤风寒而得者,有时气传染而得者,有因伤 
食 
,或烦躁狂闷昏睡,或自汗,或下痢,或发热,或不发热,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