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丹溪心法 >

第26章

丹溪心法-第26章

小说: 丹溪心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治痰饮积胃脘痛。 
螺蛳壳(墙上年久者烧) 滑石(炒) 苍术 山栀 香附 南星(各二两) 枳壳 青皮 木 
半两) 
上为末,生姜汁浸蒸饼为丸,绿豆大。每服三四十丸,姜汤下。春加芎,夏加黄连,冬 
茱萸半两。有痰者,用明矾溶开,就丸如鸡头大,热姜汤吞下一丸。青黛亦治心痛,蓝叶捶 
碎取汁,姜汁和服,亦可。如无叶处,用水一小瓶,用蓝安在刀头,火中烧红,淬水服。 
治脾痛,用海粉,佐以香附末,用川芎、山栀、生姜汁煎辣汤,调服为佳。又方,治脾 
痛气实 
〔附录〕夫心痛,其种有九∶一曰虫痛,二曰疰痛,三曰风痛,四曰悸痛,五曰食痛,六 
曰饮痛,七曰寒痛,八曰热痛,九曰来去痛。其痛甚,手足青过节者,是名真心痛,旦发夕 
,夕发旦死,非药物所能疗。若蛔虫攻啮心痛,令人恶心而吐,用川椒十粒煎汤,下乌梅丸 
良。有肾气上攻以致心痛,用生韭研汁和五苓散为丸,空心茴香汤下。时作时止,或饮汤水 
咽下而作哕者,是有死血在其中,以桃仁承气汤下之。草豆蔻丸,多治气馁弱人心痛妙。 
x附方x 
x草豆蔻丸x 治客寒犯胃痛者,宜此丸。热亦可服,止可一二服。 
草豆蔻(一钱四分,面裹煨去皮) 益智 橘皮 僵蚕 人参 黄 (各八分) 吴茱萸(汤洗 
去苦,八分) 生甘草(三分) 炙甘草(三分) 归身 青皮(各六分) 神曲(炒) 姜黄(各四分 
泽泻(一钱,小便数者减半) 桃仁(七个,去皮尖,另研) 麦芽(炒,一钱五分) 柴胡(四分,详 
胁下加减用) 半夏(洗,一钱) 
上除桃仁另研,余为末,浸蒸饼丸如桐子大。服三十丸,白汤下,食远,旋斟酌多少用 
x丁香止痛散x 治心气痛不可忍。 
良姜(五两) 茴香(炒) 甘草(各一两半)丁香(半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沸汤点服。 
x失笑散x 治心气痛不可忍,小肠气痛。 
蒲黄(炒) 五灵脂(酒研淘去砂土,各等分) 
上先以醋调二钱,煎成膏,入水一盏煎,食前热服。 
x二姜丸x 治心脾疼,温养脾胃,冷食所伤。 
干姜(炮) 良姜 
x扶阳助胃汤x 治寒气客于肠胃,胃脘当心而痛,得热则已。 
干姜(炮,一钱半) 拣参 草豆蔻 甘草(炙) 官桂 白芍(各一钱) 陈皮 白术 吴茱萸 
(各五分) 附子(炮,二钱) 益智(五分) 
上锉作一服,水煎,生姜三片,枣二枚。有积聚,备 
x乌梅丸x 治胃冷,蛔虫攻心痛,呕吐,四肢冷。 
乌梅(三百个) 黄柏(炙) 细辛 肉桂 附子(炮,各六两) 黄连(十六两) 人参(六两) 蜀椒 
(炒去闭口者及目) 当归(各四两) 干姜(炮一两) 
上为末,取乌梅肉和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盐汤下。 
x桃仁承气汤x 见吐血类。 
x小胃丹x 见痰类。 
x五苓散x 见中暑类。 

卷四
胁痛七十一
属性:胁痛,肝火盛,木气实,有死血,有痰流注,肝急。木气实,用苍术、川芎、 
皮、当归之类;痛甚者,肝火盛,以当归龙荟丸,姜汁下,是泻火之要药;死血,用桃仁 
红花、川芎;痰流注,以二陈汤加南星、苍术、川芎;肝苦急,急食辛以散之,用抚芎、 
苍术。血病,入血药中行血。治咳嗽胁痛,以二陈汤加南星、香附、青皮、青黛,入姜汁。 
胁痛有瘀血,行气药中加桃仁不去尖,并香附之类。有火盛者,当伐肝木。 
左金丸治肝火,有气郁而胸胁痛者,看其脉沉涩,当作郁治。痛而不得伸舒者蜜丸,龙荟 
快。胁下有食积一条扛起,用吴茱萸、炒黄连。控涎丹,一身气痛,及胁痛,痰挟死血, 
桃仁泥,丸服。右胁痛,用推气散,出严氏方;左胁痛,用前药为君加柴胡或小柴胡,亦 
x入方x 
x小龙荟丸x 
当归 草龙胆(酒洗) 山栀(炒) 黄连(炒) 川芎(各半两) 大黄(煨,半两) 芦荟(三钱) 
木香(一钱) 
一方有黄芩、柴胡各半两,无大黄、木香。一方有甘草、柴胡、青皮,无当归、栀子。 
上为末,入麝香少许,粥糊丸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姜汤下。仍以琥珀膏贴痛处。龙 
荟丸,亦治有积,因饮食大饱,劳力行房胁痛。 
x当归龙荟丸x 治内有湿热,两胁痛。先以琥珀膏贴痛处,却以生姜汁吞此丸。痛甚者, 
草龙胆 当归 大栀子 黄连 黄芩(各一两) 大黄 芦荟(各半两) 木香(一钱半) 黄柏(一 
两) 麝香(半钱) 
上十味为末,面糊丸。一方,加柴胡、川芎各半两。又方,加青黛半两。蜜丸,治胁痛 
;曲丸,降肝火。 
x抑青丸x 泻肝火。 
黄连(半斤) 
上为末,蒸饼糊丸服。 
〔附录〕胁下痛,发寒热,小柴胡汤。肥白人因气虚而发寒热,胁下痛者,补虚用参、 
,退热用柴胡、黄芩,调气止痛用青木香、青皮。瘦人胁下痛,发寒热,多怒者,必有瘀血, 
宜桃仁、当归、红花、柴胡、青皮、大黄、栀子、草龙胆。 
x附方x 
x推气散x 治右胁疼痛,胀满不食。 
枳壳 桂心 片子姜黄(各半两,一本作僵蚕) 甘草(炙,一钱半) 
上为末。每服二钱,姜枣汤调下,酒亦可。 
x枳芎散x 治左胁痛刺不可忍者。 
枳实(炒) 川芎(各半两) 粉草(炙,一钱半) 
上为末。每服二钱,姜枣汤下,酒亦可。 
x十枣汤x 治胁痛,甚效,病患气实可用,虚人不可用。 
甘遂 芫花(慢火□紫色) 大戟(各等分) 
上为末,水一大盏,枣十枚,切开,煮取汁半盏,调半钱,人实更加一钱。量虚实加减 
x控涎丹x 见痛风类。 
x小柴胡汤x 见疟类。 
x琥珀汤x 见积聚类。 

卷四
腹痛七十二
属性:附腹中窄狭、绞肠痧 
腹痛有寒、积热、死血、食积、湿痰。脉弦,食;脉滑,痰(一作涩)。清痰多作 
腹痛,台芎、苍术、香附、白芷为末,以姜汁入汤调服,大法之方若此。腹痛者,气用气 
药,如木香、槟榔、香附、枳壳之类;血用血药,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之类。初得 
元气未虚,必推荡之,此通因通用之法。久必难。壮实与初病,宜下;虚弱衰与久病,宜升之 
消之。腹中水鸣,乃火击动其水也,用二陈汤加黄芩、黄连、栀子。亦有脏寒而鸣者。凡心 
腹痛者,必用温散,此是郁结不行,阻气不运,故痛。在上者多属食,食能作痛,宜温散之 
,如干姜、炒苍术、川芎、白芷、香附、姜汁之类,不可用峻利药攻下之。盖食得寒则凝 
热则化,更兼行气快气药助之,无不可者。一老人腹痛,年高不禁下者,用川芎、苍术、香 
附、白芷、干姜、茯苓、滑石之类。 
戴云∶寒痛者,绵绵痛而无增减者是;时痛时止者,是热也;死血痛者,每痛有处,不 
行移者是也;食积者,甚欲大便,利后痛减者是;湿痰者,凡痛必小便不利。 
入方∶治酒积腹痛者,宽气紧要。 
槟榔 三棱 莪术 香附 官桂 苍术 浓朴 陈皮 甘草 茯苓 木香 
上为末,神曲糊丸。每服五十丸,白汤下。 
〔附录〕或曰∶痰岂能痛?曰∶痰因气滞而聚,既聚则碍其路,道不得运,故作痛也。诸 
,不可用参、 、白术,盖补其气,气旺不通而痛愈甚。白芍药,只治血虚腹痛,诸痛证 
不可用,以酸收敛。脐下忽大痛,人中黑色者,多死。 
绞肠痧作痛,以樟木煎汤大吐,或白矾调汤吐之,盐汤亦可探吐,宜刺委中出血。腹痛 
用芍药。恶寒而痛,加桂;恶热而腹痛者,亦加黄柏。凡腹痛,以手重按者,属虚,宜参 
术、姜、桂之属;凡腹痛,以手不可按者,属实,宜大黄、芒硝下之。凡肥人腹痛者,属 
虚兼湿痰,宜参、二术、半夏。如感寒而腹痛,宜姜、桂,呕者,丁香;如伤暑而腹痛,宜 
玉龙丸;如饮食过伤而痛者,宜木香槟榔丸下之;如禀受弱,饮食过伤而腹痛者,当补脾 
胃而消导,宜参、术、山楂、曲 、枳实、木香;如 扑损伤而腹痛者,乃 
是瘀血,宜桃仁承 
痛 
x附方x 
x玉龙丸x 又名黄龙丸,见中暑。 
x木香槟榔丸x 见痢类。 
x桃仁承气汤x 见吐血类。 
x养胃汤x 见疟类。 
x理中汤x 见中寒类。 
x小建中汤x 
芍药(三两) 甘草(一两) 生姜(一两半) 大枣(六个) 桂枝(去皮,一两 
半) 胶饴(半斤,旧有微溏或呕者去胶) 
上锉。每服五钱,水盏半,姜三片,大枣一个,煎八分 
,去滓,下饴胶两匙许,再煎化,温服。 
腹中窄狭,须用苍术。若肥人自觉腹中窄狭,乃是湿痰流灌脏腑,不升降。燥饮用苍术 
,行气用香附。如瘦人自觉腹中窄狭,乃是热气熏蒸脏腑,宜黄连、苍术。 

卷四
腰痛七十三
属性:(附肾着) 
腰痛主湿热、肾虚、瘀血、挫闪、有痰积。脉大者肾虚,杜仲、龟板、黄柏、知母、 
五味之类为末,猪脊髓丸服;脉涩者瘀血,用补阴丸加桃仁、红花;脉缓者湿热,苍术、杜 
仲、黄柏、川芎之类;痰积作痛者,二陈加南星、半夏。腰曲不能伸者,针人中。凡诸痛皆 
属火,寒凉药不可峻用,必用温散之药。诸痛不可用参,补气则疼愈甚。人有痛,面上忽见红点者,多死。 
戴云∶湿热腰疼者,遇天阴或久坐而发者是也;肾虚者,疼之不已者是也;瘀血者,日 
轻夜重者是也。 
入方∶治湿痰腰痛,大便泄。 
龟板(一两,炙) 苍术 椿皮 滑石(半两) 白芍(酒炒) 香附(各四钱) 
上为末,酒糊丸。如内伤,白术、山楂汤下。 
x又方x 治腰腿湿痛。 
龟板(酒炙) 黄柏(酒炙) 苍术 苍耳 威灵仙(酒浸,各一两) 扁柏(半两) 
上为末,酒糊丸。每用黑豆汁煎四物汤加陈皮、甘草,生姜煎汤下。久腰痛,必用官桂 
以开之,方止。腹胁痛亦可。 
x又方x 
龟板(酒炙,一两半) 炒柏 白芍(一两) 陈皮 威灵仙 知母 苍术 苍耳 
上为末。调服。 
x又方x 
龟板(酒炙,半两) 酒炒柏(四钱) 青皮(三钱) 生甘草(一钱半) 
上为末。姜一大片,同前药末一钱研匀,以苍耳汁荡起,煎令沸服之。 
x摩腰膏x 治老人虚人腰痛,并妇人白带。 
附子尖 乌头尖 南星(各二钱半) 雄黄(一钱) 樟脑 丁香 干姜 吴茱 
萸(各一钱半) 朱砂(一钱) 麝香(五粒大者) 
上为末,蜜丸如龙眼大。每用一丸,姜汁化开如粥浓,火上炖热,置掌中,摩腰上。候 
药尽粘腰上,烘绵衣包缚定,随即觉热如火,日易一次。 
〔附录〕腰者,肾之外候,一身所恃以转移阖辟者也。盖诸经皆贯于肾而络于腰脊,肾气 
虚,凡冲寒、受湿、伤冷、蓄热、血涩气滞、水积堕伤,与失志、作劳,种种腰疼,叠见而 
层出矣。脉若弦而沉者为虚,沉者为滞,涩者瘀血,缓者为湿,滑与伏者是痰。 
气痛,一身腔子尽痛,皆用少许木香于药内行气。若寒湿腰痛,见热则减,见寒则增, 
积散加吴茱萸半钱,杜仲一钱。若湿腰痛,如坐水中,或为风湿雨露所着,湿流入肾经, 
致腰痛,宜渗湿汤;不效,宜肾着汤。肾虚腰痛,转侧不能,以大建中汤加川椒十粒,仍以 
茴香盐炒为末,破开猪腰子,作薄片,勿令断,层层散药末,水纸裹煨,熟,细嚼,酒吃 
下。闪挫腰痛,宜复元通气散,酒调服,或五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