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257-症因脉治 >

第34章

257-症因脉治-第34章

小说: 257-症因脉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当归补血汤x 
当归身 黄 
筋脉痛加秦艽、续断。中气弱加人参、白术。气满加陈皮、木香。 
x补中益气汤x 见前节七情内伤痢门。 
x归脾汤x 见前七情痢门。 

卷四痢疾论
内伤痢疾
属性:【饮食内伤痢之症】胸前饱满,不思饮食,腹痛胀满,或泻下飧馊,久久不愈,或下脓 
血 
【饮食内伤痢之因】胃强脾弱,过食伤脾,损伤肠胃,气凝血泣,停积于中,与损伤之 
血,互相胶结,结久不愈,而成赤白之积,此饮食内伤痢也。 
【饮食内伤痢之脉】多见滑大,或见弦紧,滑大实积,弦小虚滞。 
【饮食内伤痢之治】先用胃苓散,健脾消积,后用四君子汤、异功散等以养脾。切不可 
补涩太早,又不可妄用苦寒,必要认真是膏粱积热,方用三黄丸清利之。若系冷食伤脾,则五 
积散亦当用也。刘河间云∶食入即泻,胃有宿食,胃满无余地,故即泻也,枳实汤、家秘消 
积散治之。酒入即泻,肠胃积热,胃热之甚,见酒性之热,乃寻窍下池也,干葛清胃汤主之 
。若饮食伤脾,久利纯血,家秘独圣散。 
x胃苓散x 
陈皮(一两) 苍术(一两) 浓朴(五钱) 甘草(二钱) 猪苓(五钱) 白茯苓(一两) 泽 
泻(五钱) 白术(一两) 
家秘去猪苓、泽泻,加山楂、神曲各一两。 
x四君子汤x 
白术 人参 白茯苓 炙甘草 
x异功散x 
白术 人参 真广皮 炙甘草 白茯苓 
积气未尽加楂肉。腹痛加木香。口渴加干葛。发热加柴胡。 
以上三法,治脾虚成积之痢。 
x三黄丸x 治膏粱积热。 
大黄 黄芩 黄连 
气滞加术、香。 
x五积散x 治寒积泻痢。 
苍术 浓朴 陈皮 甘草 干姜 桂心 半夏 枳壳 
x枳实汤x 治肠胃停食。 
浓朴 陈皮 麦芽 陈枳实 
x家秘消积散x 治饮食伤脾,积痢不止。 
苍术 浓朴 陈皮 甘草 神曲 红曲 山楂 鲜麦芽 
x甘葛清胃汤x 
干葛 升麻 甘草 山栀 生地 川黄连 牡丹皮 
以上五法,治食伤成积之痢。 
x家秘独圣散x 
山楂肉一斤,研细末,滚白汤调服,服完即愈。 

卷四痢疾论
外感休息痢
属性:【外感休息痢之症】暴发热痢而起,后乃久久不愈,或暂好一月半月,旋复发作,缠绵 
不愈,积滞不除,此外感休息痢症也。 
【外感休息痢之因】外感六淫之邪,以成痢疾,或失于解表,或寒凉抑遏外邪,或早食 
膏粱助其邪热,或补涩太早,邪伏肠胃,则成休息之痢矣。 
【外感休息痢之脉】脉若见涩,气凝积滞。或见沉滑,食积未彻。或见沉数,内有积热 
【外感休息痢之治】脉涩滞者,和气四七汤。脉沉滑者,行积香连丸。脉沉数者,泼火 
散。脉沉弦者,助脾消积,枳术汤,合保和丸。久痢不止,下纯血,家秘独圣散,煎汤服。 
x和气四七汤x 治气凝积滞。 
枳壳 浓朴 陈皮 紫苏子 
红积多加山楂肉。白积多加炒神曲。 
x泼火散x 治火伤血痢之方。 
川黄连 赤芍药 地榆 青皮 甘草 
x枳术丸x 合保和丸,可治休息痢。 
x陈枳实x 白术 
x保和丸x 治食积痢。 
莱菔子 楂肉 神曲 麦芽 陈皮 甘草 
x独圣汤x 家秘治小儿下红积,产妇血痢,神效。 
楂肉一斤,研末,每服二两,煎汤服。 

卷四痢疾论
内伤休息痢
属性:【内伤休息痢之症】无外感之邪,非暴发暴痢之症,但因脾胃亏损,渐成积痢,或发或 
止,经年不愈,此内伤休息痢症也。 
【内伤休息痢之因】或因劳心过度,思虑伤脾,或因胃强脾弱,饮食伤损,或因寒凉不 
谨,肠胃受伤,脾肾相传,则内伤休息之痢作矣。 
【内伤休息痢之脉】脉见弦细,思虑所伤。或见虚大,脾气亏损。或见细涩,脾血有伤 
。或见沉弦,食积伤脾。或见迟弦,寒凉伤损。 
【内伤休息痢之治】思虑伤脾者,归脾汤。饮食伤脾者,枳术丸、大安丸、家秘消积散 
、楂术膏。寒泻不禁者,理中汤、钱氏异功散。 
x归脾汤x 见前七情痢。 
x枳术丸x 见前章。 
x大安丸x 治饮食伤脾,内伤积痢。 
楂肉 神曲 半夏 白茯苓 莱菔子 陈皮 连翘 白术 
x家秘消积散x 治饮食伤脾,积痢不止,神效。 
苍术(一两,饭上蒸) 浓朴(五钱) 陈皮(五钱) 甘草(三钱) 神曲(二两,炒) 红曲 
(一两) 楂肉(四两) 麦芽(一两,炒) 
上为细末,白汤服。 
x楂术膏x 治脾虚不能运化,助脾消积。 
楂肉 白术 陈皮 甘草 
x理中汤x 见前七情痢。 
x钱氏异功散x 治脾元不足,有痢无积,久不愈者。 
白术 人参 陈皮 白茯苓 炙甘草 木香 诃子 肉果 
凡痢,第一要戒荤腥;外感痢不论日久,第一要先散表邪。若风寒、寒湿而见太阳表症 
,羌独败毒散,兼见阳明少阳者,羌防柴葛汤。若胸次不宽,兼平胃保和散。若内伤之痢, 
不带外感,则不用表药。若下纯红者,治以家秘独圣散,或煎汤频服。赤白相杂者,家秘消 
积散。积滞未除,脾气已虚,大安丸作散,白汤调服。大凡病症,各有分别,例如咳嗽吐血 
,水肿痛痹,筋挛痉痿,以外感为轻,内伤为重。若泄泻痢疾,则以内伤为轻,外感为重, 
故发热泄痢者,常有不治。夫外感之邪,必要仍从毛窍而出,凡病一见表邪起影,即当先散 
表邪。如内伤痢,兼见外邪,必当先散表邪。夫痢本于内伤,但夏秋时行疫痢,乃是疫毒致 
病。内伤者,一人自作之孽,疫症者,天灾流行之病也。古人立败毒散,以治外感疫毒,最 
为妙诀。乙酉年,夏秋多雨,连次风潮,后发疫痢,恶寒身痛,发热呕吐,病形相似,服寒 
药多有变症;时余酌一方,表症甚者,重用败毒散,佐以苍朴,名败毒平胃散;胸次不宽, 
里症甚者,重用平胃散,佐以羌、独、柴胡,名平胃败毒散,随手取效;此系寒湿之邪,伤 
人肌表,侵入肠胃,而成有表邪之疫痢也。又于丁卯年,夏秋亢旱,赤日燥裂,沿门合境, 
下痢赤积,腹痛频并,肛门如火,积滞难出,用香连丸等,痢势反加;余因悟燥火伤血,不 
比湿火同治,香连丸治湿火伤气之药,遂化立当归大黄汤,清血分之燥火,血积潜消,顷刻 
平安;此系燥火之邪,伤人口鼻,直入肠胃,而成无表之疫痢也。同一外感,而有表症无表 
症,天壤各别;同一火,而湿火燥火,伤气伤血,治各不同。又如乙未年,三时雨湿,热令 
阴寒,深秋多发头痛身痛,胸满寒热之症,早用寒凉生冷,则胸前凝结,不能敷布作汗,死 
者比比,余亦以乙酉治痢法,用败毒平胃散,则胸宽汗出而愈。夫治痢而因雨湿阴寒,用败 
毒平胃,表散取效,此从时行外感寒热病中,化出治法;今治外感寒热病,又以阴寒雨湿, 
治痢之败毒平胃散散表,此因天灾流行,皆系毛窍口鼻,从外感入之表邪,必要仍从毛窍肌 
表而出。痢疾与寒热,病症虽别,而发散表邪,彼此可以悟用。是以时行暑热燥火,无表邪 
,有里热之症,而用清里之法,亦可化用治暑热燥火时行之痢矣。因此悟得发 之症,皆因 
邪火伤血,然湿火伤血,则大便滑泄,家秘用川连、枳壳、木通,分利二便;若燥火伤血, 
而大便干结,方书用当归大黄丸,清血中之火,而润大便秘结;余今以下痢纯血腹痛之痢, 
化用此方以清血中燥火,反止大肠下痢,彼此互发,随处生花,以闻后人妙悟。 

卷四
泄泻论
属性:秦子曰∶泄泻之症,或泻白,或泻黄,或泻清水,或泻水谷,不杂脓血,名曰泄泻。 
若带稠粘之积,则是痢疾,而非泄泻之症矣。今列外感五条,内伤五条,又五更泄泻五条。 

卷四泄泻论
外感泄泻
属性:【风泻之症】自汗头汗,恶风发热,头痛额疼,泻下水谷,或下清水,此伤风飧泄之症 
【风泻之因】风邪入于肠胃之间,则有泄泻之患。经云∶春伤于风,夏必飧泄。此 
【风泻之脉】多浮而弦,左关浮弦,风木之邪。大肠脉浮,乃是肠风。右关脉浮,胃风 
【风泻之治】左关浮弦,柴胡防风汤,调五苓散。大肠脉弦,风入阳明,干葛防风汤, 
下六一散。右关脉弦,风邪入胃,防葛汤,调胃苓散。总之,有表当散表,表既散,当分利 
x柴胡防风汤x 
柴胡 防风 荆芥 羌活 川芎 干葛 陈皮 甘草 
x五苓散x 
白术 泽泻 猪苓 肉桂 白茯苓 
x干葛防风汤x 
干葛 防风 荆芥 羌活 川芎 枳壳 甘草 
x六一散x 
滑石 甘草 
x防风汤x 
防风 葛根 
x胃苓散x 
苍术 浓朴 陈皮 甘草 白术 白茯苓 泽泻 猪苓 肉桂 

卷四泄泻论
外感泄泻
属性:【寒泻之症】恶寒身痛,不发热,口不渴,小便清白,腹中疼痛,泄泻水谷,此寒邪直 
中三阴经之寒泻症也。若恶寒身痛,身反发热,口反渴,此寒伤三阳经之热泻症也。 
【寒泻之因】真阳素虚,偶值时令之寒,直中三阴之经,则身不发热,口不发渴,小便 
利,腹中疼痛,而中寒下利之症作矣。若肠胃有热,外寒束于皮毛,内热不得发泄,则寒变 
【寒泻之脉】右关沉迟,寒中太阴。左尺沉迟,寒中少阴;左关沉迟,寒中厥阴。若身 
热脉浮紧,寒伤太阳也。身热脉浮弦,寒伤少阳也。身热脉长,右寸关独大,寒伤阳明也。 
【寒泻之治】三阴寒泻,理中汤、四逆汤、真武汤主之。寒伤三阳热泻,应解表,太阳 
,羌活汤;阳明,葛根汤;少阳,小柴胡汤。应清热者,葛根黄芩黄连汤、黄芩汤主之。 
x理中汤x 见前。 
x四逆汤x 见前。 
x真武汤x 
生姜 白术 附子 白芍药 白茯苓 
x羌活汤x 
羌活 防风 川芎 黄芩 苍术 白芷 
x葛根汤x 
葛根 桂枝 芍药 甘草 麻黄 
有汗去麻黄。无汗面赤,加白芷。寒热加柴胡。里热加黄芩。身痛加羌活。 
x小柴胡汤x 
柴胡 黄芩 陈皮 人参 半夏 甘草 
x葛根黄芩黄连汤x 
葛根 黄芩 黄连 甘草 
x黄芩汤x 
黄芩 大枣 甘草 白芍药 

卷四泄泻论
外感泄泻
属性:【中暑泻之症】时值夏秋之令,忽然腹痛,烦闷口渴,板齿干焦,暴泻粪水,肠鸣飧泄, 
痛泻交作,此暑热之症也。 
【中暑泻之因】火令当权,天之热气下降,地之湿气上升,暑湿之气,充塞宇内,人感 
热淫之邪,伤于肠胃,暑泻作矣。 
【中暑泻之脉】虚细中暑,洪滑中热,濡散暑湿,促结郁热。 
【中暑泻之治】宜清理暑湿,分利阴阳,脉虚细,藿香参橘煎,调服六一散,脉洪滑热重者, 
黄连香薷饮,调服六一散,热轻者,木通汤,调下六一散。胸次不舒,平胃六一散。 
x参橘煎x 
人参 橘红 藿香 
三味同煎。 
x黄连香薷饮x 
黄连 香薷 浓朴 扁豆 甘草 
x平胃六一散x 
苍术 浓朴 陈皮 甘草 滑石 

卷四泄泻论
外感泄泻
属性:【中热泻之症】发热口渴,唇干齿燥,面赤烦躁,小便赤涩,小腹中一泛即泻,一泻 
即止。少顷复痛后泻,肛门如火,粪色多黄,此火热泻症也。 
【中热泻之因】热淫以胜,湿火炎蒸,积热之人,又中邪热,则中热泄泻作矣。 
【中热泻之脉】浮大而数,热中在表。若见沉数,热中在里,数而实者,中热之重,数 
【中热泻之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