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231-中风论 >

第3章

231-中风论-第3章

小说: 231-中风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曰脏气诊法,分浅深为五层。第一层,极浮者为肺。《内经》谓∶皮毛为肺之合。又 
谓∶脏真高于肺。《难经》谓∶三菽之重。仲师同。第二层,略浮者为心。《内经》谓∶血为心 
之合。又谓∶心藏血脉之气。《难经》谓∶六菽之重。仲师同。第三层,浮沉之中者为脾。 
《内经》谓∶肉为脾之合。又谓∶脾藏肌肉之气。《难经》谓∶九菽之重。仲师同。第四层 
,略沉者为肝。《内经》谓∶筋为肝之合。又谓∶肝藏筋膜之气。《难经》谓∶十二菽之重 
。仲师同。第五层,极沉者为肾。《内经》谓∶骨为肾之合。又谓∶肾藏骨髓之气。《难经 
》谓∶按之至骨。仲师同。 
凡此五者,以见阳脉为腑病,见阴脉为脏病。如三菽见洪为大肠,见细为肺,余可类推 
。又以轻者为腑病,甚者为脏病。如三菽略涩为大肠,涩甚为肺,余可类推。 
凡此五者,各有主脉,肺涩(又名毛)、心洪、脾缓、肝弦、肾石也。如三菽见洪,为心 
火刑金,余可类推。 
以上二法,平人则不见,惟病患乃见之。如病在经脉,则寸尺之诊必变于常;如病在脏 
腑,则菽数之诊必变于常。随其所变见而断其病,十不失一。 
一曰平脉败脉诊法。平脉者,春微弦、夏微洪、秋微毛、冬微石,四时旺脉皆有和缓胃 
气,故曰微也(微也,勿认为弱)。败脉者,春但弦、夏但洪、秋但毛、冬但石,四时旺脉皆无和 
缓胃气,故曰但也(但也,勿认为强)。盖脉本营血随宗气而动,宗气即呼吸天气所生,天气 
有春温、夏热、秋燥、冬寒之递嬗,宗气应之亦有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之递嬗。若营血 
乃饮食地气所生,其性精专有常而不变,与宗气相融,故反泯其迹,而为微弦、微洪、微毛 
、微石,故曰胃气也。若无胃气,则无营血相随,脉中仅止宗气独行,但见弦、洪、毛、石 
而已,故曰败脉也。凡见败脉者,为无胃气,虽 
不病,亦不可救,是名真脏脉。凡脉有胃气者,虽极危之病,亦有可生。故曰∶人病脉不病 
者,生;脉病患不病者,死。即此义也。此法,以伤寒初起必见邪盛之脉,则审胃气之法更 
当细辨。若伤寒十日以后,亦可用此法。 
一曰脉体诊法,其法有三。 
一是呼吸数诊法∶一息四至为平,五六至为数,二三至为迟,数极为散,数时一止为促 
,迟时一止为结,止有定数曰代。 
一是手指轻重诊法∶轻取曰浮;重取曰沉;浮沉皆有,中独取无,曰芤;浮沉皆无,中 
独取有,曰牢;浮无、沉有,曰伏;浮有、沉无,曰革;有力曰实;无力曰濡。 
一是脉动形状诊法∶流利曰滑,凝滞曰涩,大曰洪,小曰细,过指曰长,不及曰短,劲 
疾曰紧,从容曰缓,端直曰弦,厥厥而摇曰动。 
以上凡二十四脉,精而熟之,可以该诸书诊法。但其断法甚多,难于详载,故仅录其脉 
名。 
以上皆详《灵》、《素》、仲师脏象及诊脉审病之法。若夫病之所由起,或从外因,或 
从内因,但取切要于中风者,详于后。 


论病因
属性:病有外因,如六气之风寒暑湿燥热,八方之温热燥寒是也。有内因,如饮食饥饱、喜怒 
哀乐、爱恶欲是也。凡此者,皆各有所及之经,有某经之脉象(如寸主阳经,尺主阴经之类),即 
有某经之见症(如三阳有头痛,三阴有腹痛之类),且各有所应之脏,有某脏之脉象(心病则 
六菽脉洪,肝病则十二菽脉弦之类),即有某脏之见症(心病多笑,肝病多怒之类),此皆确 
有 
要则固可知也。如见症虽不似初起,总必有一二未除;脉象虽与初起不同,而其可愈、不可 
愈总必有胃气可据(脉以和缓为胃气)。此从古圣贤相传要诀,历试不爽者也。病之多门,不 
及详论,今专以风门论之。 


论中风
属性:风为八邪之长,夫人而知之矣。至于伤寒之中风,与偏枯之中风,其所以判然不同之故 
,则自晋迄今千百余年,竟无一人道及,可见历来诸家多愦愦也。殊不知出在《灵》、《素》, 
特未许浅见窥及耳。夫伤寒之中风,乃六气之风,详在《素问》五营运大论篇,此系四时天 
气与宗气相名(宗气即呼吸天气所生,领营血行于脉中者也),其感于人也,必入营中,故初 
起必有恶风发热等症,且营血本左右递注,故病则左右俱病,断无偏枯之症。偏枯之中风, 
乃八方之风,详见《灵枢》黄帝与岐伯论八风篇中,此是四方贼风与卫气相袭,其入于人也 
,但在一隅,而不及营血,故起首无恶风发热等症,且卫气本左右分布,两边各出,故病左 
者不及右,病右者不及左,此所以有偏枯之症也。知此则风之源头清矣。再专就八方风论之 
。 


论八风
属性:其法分东、西、南、北为四正,又分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为四维,合计为八方,各 
有主气,南风热、东风温、西风燥、北风寒,东南风温而热、西南风燥而热、东北风寒而温 
、西北风寒而燥,此其平也,太过者则贼风矣。贼风轻,其中于人也,亦轻;贼风重,其中 
于人 
八方之温热寒燥,只以东西南北辨之,不论四时皆有,与六气之春温、夏热、秋燥、冬 
寒各主一时者不同也。 
卫气温养形体,《内经》所谓卫外而为固,《难经》所谓守邪之神也。卫气固密,则百 
邪不能侵,若少有罅隙,则邪即袭之矣。其隙在头,则中于面,但为口眼 而已,其手足 
固无恙也。其隙在手经,则中于臂,但为腕臂不举而已,其头足固无恙也。其隙在足经, 
则中于髀枢,但为步履迟重而已,其头手固无恙也。其隙在左,则中左而右无恙;其隙在 
右,则中右而左无恙。中足少阴,则舌枯而语言蹇涩(少阴之脉上萦舌本);中手厥阴,则 
神倦而多健忘(手厥阴心主本代心君行事也);中手少阳,则三焦不利而多噎气,且大便不 
行;中足太阳,则膀胱不清而多溲浊,甚至小便癃闭而不能出,以膀胱气化全凭卫气渗利, 
卫气为邪风所袭,不能渗利,故癃闭也。种种诸症,难以枚举,总各视其隙之所在耳。《内经 
》曰∶邪之所凑,其正必虚。以比斫材,木坚者不入,脆者皮弛,正谓此也。是以此症多发于 
中年以后之人,以其卫气不无少衰也。若少壮之人,则百中无一,以其卫气正盛也。后人不明 
卫气之义,乃有左血右气之说,失之远矣。又有谓血虚生内风者,亦不甚切,殊不知内风之生 
,乃卫气之虚而有隙,如谷虚则生风耳。非血虚也。虚则有隙,而邪风入之,故曰内风感召外 
风也。卫气出于下焦,为生风之根,即《内经》所谓肾间动气也。其开合寤寐出入间,皆以足 
少 
亦左右分布。凡人之始,初结胎时,其形如两甲,即两肾也,而卫气寓焉,故其开合寤寐出 
入间,行亦必左右分布,此内景之确而可信者,特粗工不能识耳。 
动气之根,即是肾气,然必曰肾间动气者,以其为知觉运动之主,故加一动字以称之。 
若两边卫气平均,则知觉运动自然爽健精明。若一边卫气无病,一边卫气有病,则知觉运动必不 
能如平日之爽健精明矣。语云∶众擎易举,独力难胜。可以为譬。 
风中于左,则病在左;中于右,则病在右。独口角之 斜则不然,中左者,口必 右; 
中右者,口必 左。所以然者,左则左边卫气不用,而经脉弛缓不收,右边卫气独用,而经脉牵 
引拘急,故必 右(口角经脉是阳明经环于唇口者,左右各一)。其中右者仿此。 


论轻重
属性:两边齐中,左右俱不仁者最重,不能运动,不知痛痒者,名为不仁,此即仲师所谓卒病 
(卒病者,陡然猝发,昏不知人也)。或左或右,但中一边者稍轻,此即仲师所谓偏枯也(详《金 
匮》)。此二者,皆病之大经者也,若中风入脏,则不可救矣。或但口眼 斜,或但臂不举 
,或但足不用,或但舌喑不能言,或但麻木有定处(麻木即不仁),此五者,皆病之在孙络者 
,若久而不治,亦能渐入大经矣(左右二十八脉名为大经,三百六十五穴名为孙络)。故在脏 
者极重,其生死只在二三日间,在大经者稍轻,往往连年累月始可渐愈,在孙络最轻,有不 
药而亦能自愈者。 
以上从病之所在论轻重也。 
人身卫气,应于五神则为知觉,温于四体则为运动,原是左右齐应,两边合用,故能使 
耳目聪明,心思精详,手足便利。若风邪伤卫,有一处不相应,即有一边不为用,则知觉运 
动皆为之迟钝矣。所谓一马不行,百马休也。所以中风之后,往往多滞钝之病,虽平生极性 
急爽利之人,亦变而为迂柔宽缓。盖心欲前,而身不与之俱前,以志不能率气(卫气),气不 
能率形也,是以知觉多错乱迷忘,运动多艰难迟钝。此皆论病后邪风已衰,卫气未撤消也。当 
夫初 
亦昏不知人。其风中一边者,昏不知人,即风中小络者,亦昏不知人。以卫气猝为邪风所袭 
,不能自主也。一二日后,或七八日后,邪风少衰,卫气之已伤于左者,虽未能骤复,其未 
伤于右者,则必运动,而人事始渐清醒矣。再数日后,或一二月后,未伤之卫气必渐溉及已 
伤之卫气,于是偏枯者亦渐渐灵活矣。若治之得法,则未伤之卫气既可渐溉相助,而已伤之 
卫气又可逐日生发,如是则两边均平,而知觉运动依然复旧矣。其辨轻重之法,初起昏不知 
人,痰鸣气促,一日之后即能平静清醒,此受邪极微,病之最轻者也。或一二日后,始能平 
静清醒,此受邪略甚,病之稍重者也。或七八日后,或十余日后,始能平静清醒,此受邪较 
甚,病之重大者也。或仍不能平静清醒,而反息高鸣喘者,此受邪最重,直入于脏,正气尽 
去,病之不可救者也。 
以上从邪风之微甚,诊轻重也。 


论寒热
属性:偏枯之风,以四方之位定八风之寒热,伤寒之风,以四时之序分六气之寒热者绝然不同 
。盖八风之寒热,不拘四时皆有也。夫八方之风,其几微渺,非神圣不能察识。如黄帝明堂 
一篇,后来诸家俱茫然,不知其所指,又安能察识八风哉?吾辈虽不能审之于未形,未尝不 
可辨之于已着,则当据初起之症为断。如风之变乎常者∶从东来,则面必青,舌必紫,甚者 
舌卷囊缩,筋必惕(惕者,动也。俗言肉跳),目珠多斜转。从南来,则面必赤,舌必焦,甚 
者生芒刺,肌必热,目之白珠必有红处。从西来,则面必白,舌必燥,甚者如白霜、积粉,皮 
必粟起(谓毛发竖立也),目珠多上视翻白。从北来,则面必紫,舌必黑,甚者裂缝,息必鼾 
(如寐者呼吸有声,俗言寒睡也),目之白珠必有黑处。从中央来(此四维合并者也),则面必 
黄,舌必黄黑,甚者多涎垢,肌必潮湿粘手,目之白珠必黄。其东南、西南、东北、西北来者 
,各以其方之法为断。 
以上诸症,但见一二症便是,不必悉具也。此皆从所受之风而定其寒热也。 


论证候
属性:(初起时所必有者,凡七症。或有或无者,凡十七症) 
初起猝发,必昏不知人。 
必有痰涎壅盛。痰涎即人身津液,本随卫气布一身者也。风伤卫,则不能行津布液,于 
是津液皆随宗气迸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