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养生就是养气血 >

第14章

养生就是养气血-第14章

小说: 养生就是养气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态就明显改善了很多,首先脸上的那一层黑气消退了,面色多了几丝红润,她自己也说晚上睡觉踏实了。最神奇的是,她不再整天忧心忡忡的了,心里似乎一下子豁然开朗了许多,好像突然开悟了一样。本来我是让她自己在家里继续艾灸的,但她却对这些东西讳莫如深,不敢轻易尝试。所以,在教她认识具体的穴位之后,我让她自己在家里用手指按摩。按摩的效果相对于艾灸来说,稍逊几分,而且也比较费力气,坚持起来相对来说要困难一些。但是,只要坚持下去,作用也绝对不可小觑。那位朋友由于吃够了苦头,所以很认真地按摩了大概两个月,再见到她,不仅脸上那股幽怨之色没有了,人也苗条了很多。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来,她的心情比以前好多了。用她的话来说:以前我总觉得自己活得很累,嫁个老公没什么出息。孩子吧,也没什么活力,一副颓废之相,肩上的担子那么重,每天睁开眼睛就觉得疲惫不堪,看谁都不顺眼,整天唉声叹气。现在想想,家之所以会成为这样,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自己。每天沉着一张脸,孩子心情也得不到放松,绷得紧紧的,这样的环境又怎么有活力呢?人怎么样都是活着,担忧了几十年,不也生活了几十年吗?与其徒劳地想着将来,不如好好地活在当下。35岁之前补先天,35岁之后补后天,对于女性而言,

脾胃和任脉都是需要重点刺激的地方。看着她一脸的诚挚,我也心有所悟。是啊,如果每位女性都能一开始就有她这样的心态,会有多少家庭少了争吵和敌对,而多出几分温馨与和睦?所以,在此希望所有的女性都能记住这四个穴位,时不时地加以按摩(气力不够的时候也可让老公帮忙),保证心气的平和,身体的健康,脸色的红润。这四个穴位就是:腹部肚脐下方约15寸处的气海穴,肚脐下方约3寸处的关元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侧1横指处的足三里穴,下肢内踝上3寸、胫骨后缘处的三阴交穴。
生气郁闷会引发浮肿,从内在调整补充肾阳最重要
“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浮肿,浮肿者,聚水而生病也”。——《黄帝内经?素问?水热穴论》

严冬时分,诊室里来了一对老年夫妇,老太太脸肿得很厉害,据老先生说,老人家已经浮肿了半年,不光脸,下肢也是如此。老人夜尿频繁,每天晚上要起来3~4次,很担心是不是肾又出问题了。检查发现,老人家舌苔白滑腻,脉沉细缓,且挟有一定的淤滞,像是脾失健运,心肾两虚的症状。在治疗上关键要补益心肾,健脾化淤,所以我给她开了半个月的黄芪当归补血汤。去医院复查,浮肿有所减轻,以前略微有些偏高的血糖也降到了正常值,这让老人很高兴。不过,也有新的症状出现,以前还算平静的情绪变得急躁起来,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发火了。吃了一段时间的六味地黄丸之后,慢慢地也好了。老人很不解,说这些药都是很平常的药物,六味地黄丸以前也吃过不少,可没见起过这么大的作用。而且,老伴以前性格很好的,中间为什么那么急躁,觉得更是不可思议。可能很多人觉得奇怪,为什么人在生病的时候,情绪总会变得不可捉摸,不是很急躁,就是暗自悲伤?这也没什么可奇怪的,前面已经说过无数次,都是由于气血紊乱造成的。人之所以生病,是因为气血要集中力量去抵抗某一处敌对力量的侵袭,其他的脏器得不到足够的气血供应,而发出来的一个信号,这时候我们就该想办法借助外力给它们以补充,否则就会出乱子,人的情绪变化也是这当中的一种反应。老太太浮肿这么严重,性格必然很压抑,经常生闷气,而且胆小怕事,容易受惊吓。女性当中,这种现象很常见。因为女性怀孕、生育都会消耗大量肾气,而女性好静,静生阴,现在为了苗条,往往过多地摄入一些寒凉的食物,这些都极其容易导致肾阳虚。五行当中,肾属水,为水脏,主化气,行水,肾气虚,阳气不足,人体的水液就没办法汽化、蒸腾,而这些水液乱窜,就会导致水肿。我们看天气就会发现,下雨之后,如果天气很快晴朗的话,地表的雨水会很快地蒸发掉。如果是阴天,地面会潮湿很多天。人体也是这样,如果肾阳不足,就没有办法将这些水液送到该去的地方,如膀胱。有些人不爱出汗,大多也是肾阳虚,道理是一样的。治疗浮肿的关键是温暖肾阳、行气化水。上面那位老太太,由于年事已高,除了肾阳虚之外,还有心血不足、脾失健运的现象,所以先用黄芪当归汤补气补血,然后再用六味地黄丸来补肾。我在分析老人性格的时候,老先生在一旁频频点头,看来我所言非虚。而中间会出现急躁的情绪,则是气血补足了,上冲于脑,才能够将以前憋闷的火气发泄出来。就好像我们必须先将湿透的柴火烤干了,然后才能燃烧一样。在这之后再补肾阴肾阳,才有四两拨千金的功效,否则吃再多补肾的药物,也只是空耗力气。生活中补阳的平性食物和药物都不少,只要用心,不需要大动干戈,

身体自然会健健康康身体的问题会反映到情绪上,反过来更是如此,情绪的问题更会作用于身体,引起气血的紊乱,如果这位老太太不是那样小心翼翼,有事放在心里的性格,可能问题会轻很多。很多女性都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因为某件事而悲哀、痛苦、担忧,要不了多久,就会发现眼睑肿胀,不敢出门,这如果不是伤害了肾阳,就是影响了肺主气的功能,或者伤了脾,导致水液不化,或者湿浊内停,时间久了,就会发生肾炎,腹泻、便秘或者肺部疾病。当然,最常见的还是脾肾阳虚,脾恶湿喜燥,最怕的就是水湿之气,而脾一旦受伤的话,肾得不到气血供养,也会虚弱下来,所以脾肾阳虚严重,平时喜欢生闷气,躲在角落不动的内向的人,如果感觉身上有些浮肿的话,可以适当地吃些真武汤、金匮肾气丸等,补充阳气,平时也可用生姜煮水来泡脚,每天泡个20分钟,也有很好的利水补阳功效。见上页图。不过,最关键的还是让自己从内在动起来,没事的时候唱唱歌,吼几嗓子,让心里的郁闷之气发散出来,也是祛湿化水、消除体内污浊的一种方式。人的行动是由思想来决定的,思想动起来了,那么行动上也会慢慢地表现出来。动则生阳,阳气充足,不管是身体还是生活都会呈现一派阳光灿烂的模样。
仓廪实,底气足,五分钟健脾功让身体的气血总管底气十足
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黄帝内经?素问遗篇?刺法论》

在中医繁荣的历史长廊当中,有一本书不容忽视,那就是《脾胃论》。这本由金代医学家李东垣所著的医学名著,将脾胃推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在所有的人都殚精竭虑地研究心、肝、肾等脏腑的重要性时,脾一直被人忽视着,甚至有人将脾置于一个“小丫鬟”的地位。其实,这真的是对脾的莫大忽视。在五行当中,脾居中央,属土,“土”对于华夏这个悠久历史的农耕民族来说,意味着什么,我想不用多说。在人体当中,脾属于中焦,它上通下达,是消化食物的第一步,食物只有在脾胃腐熟,经过运化之后,才能在气血的推动之下,让清者上升,滋润心肺;浊者下降,排出废物。可以说脾胃是供应整个身体气血的“总仓库”,只有脾的功能正常,人体才能气血充足,阴平阳秘。否则,该吸收的吸收不了,身体就会出现各种问题,正所谓“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而在各个脏腑中,脾是最容易受伤的,其他的脏腑出现问题,都会直接伤害到脾脏,耗损脾经的经气,火生土,母虚子必虚,所以心火大的人,脾也会出问题;木克土,肝火大,会导致脾气不得宣发而内滞;土克水,脾不够健运则不能制约肾水;土生金,母不实子不固。每个脏腑出问题,都会通过经络影响到脾,所以说脾居中焦,是调和上下左右关系的,一个地方没有调和好,身体就会“报警”。所以,要想身体健康,首先要健脾,脾实则身不虚。古往今来,健脾的方法很多,形意五行拳之一的横拳就是专门用来健脾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买DVD来学习。我们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简单的健脾方法,整个动作练习下来,不超过5分钟,姑且称之为“五分钟健脾法”,只要你每天能抽出5分钟来练一练这套功法,天长日久,自然会脾健身强,百病不生。见下页图。五分钟健脾法1选取一个朝向南方的位置站好,头顶中天,双手从侧面向上平举,掌心向下(手心为阴,这样可以吸收地面的阳气)。2然后举到头顶,双手在头顶中央呈莲花状,掌心向天。3随后掌心向上,双手分置两边,与头顶齐平。也就是将双手劳宫穴与头顶百会穴放在一个平面上,共同吸取天地的黄气(黄色入脾)。4调匀呼吸。吸气时意念从肚脐吸入宇宙中的黄色精气,呼气时意念将其送入脾胃。这样反复9次以后,右手拇指轻轻掐住右手中指第一关节内侧,放置小腹前。同时左手掌心在脾胃部慢慢画圈,意念带动脾胃内气机的运行旋转(女性左手放置小腹前,右手运行)。5画圈的过程由脾向下到胃,再返回脾,顺时针12~24圈;再逆时针12~24圈。结束之后,意念引导脾胃中的阴浊之气,从左脚的涌泉穴排出,整个脾胃被纯黄色的阳光所笼罩。五分钟健康法

每天5分钟,就可以让人体的“气血总管”脾健健康康,

源源不断地给身体提供气血。我们知道,脾胃是气血生化的源泉,就像水源一样,如果源头有问题的话,整个一条河都很难干净。而我们人体这个“源泉”偏偏又位于中焦,就像交通要塞一样,四通八达。这样的地方往往也是最容易受“污染”的,气血不足、不顺,脾胃都会受到“指责”,而情绪不好也会导致脾胃受伤,肝气不舒,会传于脾;心火难降,会影响脾……而现在人每天思虑不断,这更会直接伤害脾。前面说脾是气血的“总仓库”,其实,脾更是一个大管家,上要辅佐主人管好大家庭,下要照顾到各级各处,不能有所偏废,而所有的地方不顺,都可以拿脾来“出气”。所以,中医说一年四季要养脾,我们在平时生活中,也一定要注意脾的养护。除了吃喝方面要注意以外,没事的时候多练练这套健脾法,只要每天花5分钟,就可以把脾养得健壮结实,脾好了,气血就足。气血足了,人体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