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2-戴丽三医疗经验选-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黄9克 黄连6克 黄芩9克
方中三味药合用开水浸泡,取汁分三次服。衄止则停服。
上方服一剂,鼻衄即止。
例三:
李××,男,六十二岁。向有吸食鸦片嗜好,素禀虚弱,1950年4月24日,患鼻衄不止。来所求诊时,面色惨淡苍白,两鼻孔塞以纸卷,血仍不断渗出,不能由鼻孔出者,遂由口中吐出,旁观者均为之色变。且诉头晕、目花、气短。因其症状险恶,余诊视毕,立案书方。案中注云:“鼻衄颇甚,脉来浮大无根,气不统血。急宜固气摄血,并兼外治。”处方如下:
白洋参9克(另煎兑服) 白术12克 炮姜15克 砂仁6克
法半夏9克 当归12克 炒杭芍9克 广木香3克
茯苓9克 甘草6克
外治方:附片60克捣细醋炒,加麦面少许,调匀,包两足心涌泉穴。
翌日傍晚,患者复来,高兴异常,言衄止,仅痰中微带血也。诊后复立案,并书方如下:
脉转平和,血溃已止,神倦微呕,痰稍带血,继以复元纳气。方用:
白洋参9克(另煎兑服) 白术12克 炮姜15克 砂仁6克
法半夏9克 茯苓15克 甘草4.5克
后方理中汤加砂半苓也,复元纳气,舍此莫属,其温中扶蜱之力,较昨方更专,杜渐防微,今痰中带血,防其复作也。
上方连服二剂,出血全止,精神渐佳而愈。
此症鼻衄之甚,而前方未用止血之品,因此症之鼻衄,全系气虚不能统血,气既虚,脾遂困,故其病在气不纳,非在血也。本《内经》“血随气行,气随血附”之义,立方以扶脾为主。方中参,术、姜、草,理中汤也,加法夏、茯苓降逆燥湿健脾;归,芍补血养血,香、砂醒脾舒郁,使脾能统血,炮姜、甘草既能苦甘化阴,亦能辛甘化阳,化阴则生血,化阳则生气。炮姜色黑入阴,又能引血归经。两足心涌泉穴,其经脉上通咽喉,包以附子,温经止血,引气下行。此症若不明气不统血之理,再用生地、丹皮、茅根、栀子,或犀角地黄汤之类凉血泻火,不仅中气败绝甚或阴盛阳消,一线残阳即败,若加恶寒,即阳随阴亡矣!此类失血以扶脾为主者,“先以崇土为先,土厚则浊阴不升,而血患必止。万物以土为根,元气以土为宅。”故内服方不急于用附片,用附片则入肾,而非脾药也,亦不用止血之品,盖重在补气摄血。治病要在明辨病机,病机既明,则针对病机治疗,投方选药,焉有不效者。
'整理者按'上述三例,亦因人、因病而有不同。治疗本病的主要经验是。先诊察患者阴阳气血之有余与不足,再区别病情之新久微甚,然后立法遣方,故见效卓著。值得注意的是,临床上对于鼻衄,大多治以凉血清火,确属肺胃有热者,此法诚不可废。但征诸临床,显然不够全面,若用之过甚或正气不足者,则债事矣!喻嘉言说:“凡用凉血清火药者,皆以水治火之常法,施之于阴火,未有不转助其虐者也。”徐灵胎亦说:“阴气上竭,而肾中龙雷之火随水而上,若以寒凉折之其火愈炽。”故治疗此症,不可专事寒凉。余听鸿先生又说:“若专取寒凉京,是沸油中泼水,激之使怒。”由此可见,后世医家对本症的处理方法,并非专主寒凉。若不明辨证型,偏以凉血清火为治,势必有损胃气。胃气既损,则脾胃随之而表,统血机能相应削弱。因此戴老医师多年用于鼻衄及咯血的效方——“生地侧柏叶汤” (见案一),纠正了偏用寒凉的缺点。是方清心润肺, 滋肾养肝,培土补中,诸法悉备,凡一般鼻衄和咯血,寒热不显或证见热象者,均可施用。诚然,对于脾土衰败,气不摄血之鼻衄,则应本喻氏之法,以“崇土为先”,照第三例之法施治。如遇阴火上腾,失血过多,应惕防突发寒战,恐阳随阴亡,应当用大剂潜阳汤(附片、龟板、砂仁、炙甘草),潜阳固阴,使阴火下潜,安其本位。此又不可不知者也。
失
眠
黄××,男,四十岁。患心烦,盗汗、失眠、头晕、目眩、精神疲倦,历时已久。每日晚必须服西药“眠尔通”等安眠药,始能入睡。今见其舌紫,脉虚。显系肝肾两虚,心神不宁,浮热上扰使然。治当滋养肝肾,宁心安神,兼清浮热。处以下方:
桂元肉15克 炒枣仁15克 枸杞子15克 竹茹9克 灯芯1束
方中元肉为滋养要药,功能养心安神,治血虚怔忡,劳神健忘,枣仁为宁心敛汗要药,善治虚烦不眠,枸杞为滋肾养肝,生精润肺要药,有坚筋骨、补精气、治虚劳、明目之功,桔络通络行滞,配入滋养药中,可使滋而不腻,补而不.滞;竹茹清热化痰,宁神开郁,灯芯清心经浮热,可治心烦失眠。
另以食物疗法配合,嘱用:猪排骨一斤炖熟,加芹菜三两,豆腐适量,一月服二至三次。
猪排骨和豆腐均为营养之品,芹菜一物,王孟英谓其“甘凉清热,涤胃祛风,利口齿咽喉头目。白嫩者良,煎勿太熟”。昆明市民间称芹菜为“瞌睡菜”,系指服之易于安眠。余每用本品捣汁服用之,治肝阳上亢之高血压颇效。
患者服二剂,即觉睡眠改善。接服十余剂,并佐以食物疗法,睡眠较前安稳,余症亦随之好转,并停服安眠药。后用治其它类似之患者亦效。
痰闭心窍
李××,男,二十余岁。因用脑过度,兼受刺激,情志.不遂,发为昏厥。会诊时已昏迷两日不醒,察其脉滑而虚大,两尺无力,舌润。症属痰浊内蒙,心窍不宣。有别于~般“痰热实火”之症。当以祛痰、解郁、开窍、交阴阳、通心肾治之。方用二陈汤合交泰丸加减。
陈皮6克 法夏9克 炙远志15克 茯苓15克 肉桂9克
黄连3克 郁金9克 菖蒲4.5克
方中肉桂、黄连一热一寒,名交泰丸。肉桂温肾阳,补命门相火之不足,黄连苦燥泄心火之有余,相反相成,故能交阴阳,通心肾。其余诸药皆为祛痰、舒郁、散结、开窍之品。
二诊:服一剂,即渐甦醒。连服三剂,神志恢复如初。惟感头昏、口苦,胸闷烦躁,眠少梦多。此痰郁酿热,心神不宁。治宜清热化痰,安神宁心。用温胆汤加减。处方:
法夏9克 茯苓15克 陈皮6克 枳实6克 橘络6克
枣仁15克 炙远志6克 石菖蒲6克 竹茹6克
连服五剂而诸症消失,迄未再发。
暑湿癃闭
邵××,男,四十余岁。体质素健,曾患痔疮,经数次开刀割治未愈。于1949年春再次复发,下血不止,入昆明惠滇医院再次手术割治。术后数月,体质尚未恢复,随即并发“尿路感染”,小便不通,胸腹胀痛,每天均须导尿。病者痛苦不堪。然邵某早年曾留学德国,素不信中医。时患者已卧床不起,面垢发热,自汗,懒言,身重而痛。小便不通,脉象濡细,苔白腻。病属癃闭,系由暑湿内蕴,膀胱气化不利所致。治当清暑利湿。暑湿解,其小便自然通利。方用平胃散合六一散加扁豆。处方:
炒苍术9克 炒厚朴9克 广陈皮6克 六一散9克(布包煎)
扁豆9克 甘草梢4.5克
方中六一散利湿泻热,平胃散燥湿健脾、理气除满,加扁豆清暑利湿。全方解暑利湿,通利小便。
二诊:上方服一剂,发热退其半,身痛全止,面垢渐退,腻苔渐消,小便略通。再踵前意,加通阳化气之品。易方用大橘皮汤加减。处方:
六一散9克 炒泽泻9克 炒白术9克 茯苓15克
猪苓9克 桂枝9克 干姜9克 广木香3克 广陈皮6克
扁豆9克 槟榔6克
大橘皮汤原方,由二苓、泽泻、白术,桂枝、陈皮、木香、槟榔、滑石、甘草等组成,系六一散合五苓散加昧。五苓散化气利尿,六一散利湿泻热,槟榔为坠下之品,叉能滑胀利水,陈皮、木香利气,余加扁豆解暑利湿。尤妙在干姜配桂枝,用以温阳化气,促使小便通利。《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方中用姜、桂两味者即本此义也。
三诊;服上方后,发热全退,小便较昨畅通,患者乃以悦快之声调告余曰:“小便经化验,菌已减少十之二矣!”惟因病久体弱,精神疲倦,饮食欠佳,脉弱无力,舌苔薄白。应益气健脾,增强机体抵抗力。方用《局方》六君子汤。处方:
苏条参15克 炒白术12克 法夏9克 炙甘草6克
陈皮6克 烧生姜3片 大枣3个 茯苓15克
本方培元固本,使气足脾运,则诸脏受荫,不仅膀胱功能可望恢复,体力亦可因之增强。方中条参补益元气, 白术、茯苓健脾燥湿而利水,陈皮利气,法夏燥湿降逆,炙草甘温益气,和胃补中,姜枣补益元气。
四诊:精神大佳,小便稍长,已不必再导尿,脉已有力。今虽气足脾运,但尿中尚有细菌。系余邪未尽,还应正本清源,三焦并治,以根治其癃闭。方用《局方》清心莲子饮和《类证治裁》萆薢分清饮合方化裁。处方:
北口芪15克 白术12克 升麻6克 焦黄柏6克 萆薢9克
橘核6克 茯苓15克莲子9克 石菖蒲3克 车前子9克
甘草梢4.5克 淡竹叶9克 灯芯1束
方中黄柏坚肾益阴,最能祛湿,且能利小便之涩结。橘核行肝气,菖蒲化浊通窍。萆薢、茯苓、草梢、车前、灯芯、竹叶清热和尿。妙在加口芪、升麻益气升举,助以白术、莲子健脾运湿。全方合用,以增强三焦气化。《素问·灵兰秘典论》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上焦不宣,则下焦不通,开其上则下自通,此治癃闭之关键所在。本方主治在下而兼及中上,使三焦气化畅行而水道自通也。
五诊和六诊均依上法加减,惟白术一味,自12克加至30克,因扶脾大有助于利水也。如是施治,小便中所含细菌,由七万减至四万。服本方第二剂后,即降至二千,服三剂后竟减至二百。至是小便全通,毫无痛苦,诸症告愈。患者欣喜异常,握手言谢,深悔昔日鄙视中医药之咎也。
不日出院,嘱以桂附八味丸调理。复查验尿,细菌全无,且已精神焕发,体健如常矣!
'按':癃闭一证,有虚有实,其要不外水道气机阻滞。本例由暑湿内蕴,膀胱气化不利引起。初期亦实证也。《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审证求因,病既由暑湿引起,则解暑亦可治癃闭,扶正亦可驱邪外出。最后专治下焦,但加重白术以健中,用升麻、黄芪以举上,其要义已在第四诊中说明。中医视人体为上下联系、内外相通的统一整体,最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形而上学观点。
脏寒癃胀
李××,男,四十岁。患腰痛,小便急胀,夜睡不安,经封闭、理疗等,久治未愈,延余诊治。诊其脉沉而弦,舌青滑。此症腰痛,且兼小便急胀,显系肾阳大虚,肝气下陷所致。以肝主疏泄,肾主闭藏。今肾阳大虚,水寒不能生木,肝气下陷而不能生心火。火者,阳也。心火不足,心阳即虚。心阳通于肾阳,心阳虚,肾阳亦虚,故见上述诸症。治法应大温心阳,暖肾温肝。方用肉桂生姜汤。处方:
上肉桂9克 生姜30克
上方肉桂一味,黄坤载谓:“味甘辛,气香,性温,入足厥阴肝经,温肝暖血,破瘀消症,逐腰腿湿寒,驱腹胁疼痛。”张锡纯谓肉桂“性能下达,暖丹田,壮元阳,补相火。其色紫赤,又善补助君火,温通血脉,治周身血脉因寒而痹,故治关节腰肢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