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008-汤液本草 >

第13章

008-汤液本草-第13章

小说: 008-汤液本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草》云∶主伤寒,温疟寒热。破症瘕结聚,坚积,留饮痰癖,大腹水胀。荡涤五脏 
六腑,开通闭塞。利水谷道,去恶肉,除鬼毒蛊疰邪物,杀虫鱼。疗女子月闭,烂胎,金疮 
脓血不利,丈夫阴 。杀斑蝥毒,健脾开胃。 
易老云∶斩关夺门之将,大宜详悉,不可轻用。 
《雷公》云∶得火则良,若急治为水谷道路之剂,去皮心膜油,生用。若缓治,为消 
坚磨积之剂,炒烟去,令紫黑,研用。可以通肠,可以止泄,世所不知也。仲景治百病客忤 
,备急圆主之。巴豆、杏仁例,及加减寒热佐使,五色并余例,并见《元戎》。 
《珍》云∶去胃中寒湿。 

卷之五木部
芫花
内容:气温,味辛、苦。有小毒。 
《本草》云∶主咳逆上气,喉鸣喘急,咽肿短气,蛊毒鬼疟,痈肿疝瘕。杀虫鱼。消胸 
中痰水,喜(声去)唾,水肿,五水在五脏、皮肤及腰痛。下寒毒、肉毒。久服令人虚。仲 
景 
治太阳中风,胁下痛,呕逆者,可攻,十枣汤主之。 
《液》云∶胡洽治痰癖饮,加以大黄、甘草,五物同煎。以相反主之,欲其大吐也。 
治之大略,水者,肺、肾、胃三经所主,有五脏、六腑、十二经之部分,上而头,中而四肢 
,下而腰脐,外而皮毛,中而肌肉,内而筋骨。脉有尺寸之殊,浮沉之异,不可轻泻药,当知 
病在何经何脏,误用则害深。然大意泄湿,内云五物者,即甘遂、大戟、芫花、大黄、甘草 
也。 

卷之五木部
苏木
内容:气平,味甘、咸。甘而酸、辛,性平。甘胜于酸辛,阳中之阴。无毒。 
《本草》云∶主破血,产后血胀闷欲死者。排脓止痛,消痈肿瘀血,妇人月水不调及血 
晕口噤。 
《心》云∶性平,甘胜于酸辛。去风,与防风同用。 
《珍》云∶破死血。 

卷之五木部
川楝子
内容:气寒,味苦、平。有小毒。 
《本草》云∶治伤寒大热烦躁,杀三虫疥疡,利小便。杵细用。 
《珍》云∶入心,主上下部腹痛。 

卷之五木部
金铃子
内容:酸苦,阴中之阳。 
《珍》云∶心暴痛,非此不能除。即川楝子也。 

卷之五木部
没药
内容:味苦、平。无毒。 
《本草》云∶主破血止痛,疗金疮杖疮,诸恶疮,痔漏卒下血,目中翳,晕痛,肤赤。 
生波斯国,似安息香,其块大小不定,黑色。 

卷之五木部
梧桐泪
内容:味咸。 
《珍》云∶瘰 ,非此不能除。 
《本草》云∶味咸、苦、大寒。无毒。主大毒热,心腹烦满,水和服之取吐。又主牛马 
急黄,黑汗,水研三、二两,灌之,立瘥。 
《日华子》云∶治风 牙齿痛,杀火毒并面毒。 
《海药》云∶主风疳 ,齿牙疼痛,骨槽风劳。能软一切物。多服,令人吐也。又为金 
银焊药。 

卷之五木部
桑东南根
内容:《时习》云∶根暖,无毒。研汁,治小儿天吊,惊痫客忤,及敷鹅口疮,大效。 

卷之五果部
大枣
内容:气温,味甘,气浓,阳也。无毒。 
《珍》云∶味甘,补经不足,以缓阴血。 
《液》云∶主养脾气,补津液,强志。三年陈者,核中仁,主腹痛,恶气卒疰忤,治心 
悬。经云∶助十二经脉,治心腹邪气,和百药,通九窍,补不足气。生者多食,令人腹胀注 
泄。蒸熟食,补肠胃,肥中益气。中满者勿食甘,甘者令人中满,故大建中汤,心下痞者, 
减饴、枣,与甘草同例。 

卷之五果部
生枣
内容:味甘、辛。 
多食,令人多寒热,羸瘦者不可食。叶,覆麻黄能令出汗。生河东平泽,杀乌头毒。 

卷之五果部
陈皮
内容:气温,味微苦。辛而苦,味浓,阴也。无毒。 
《象》云∶能益气,加青皮,减半,去滞气,推陈致新。若补脾胃,不去白;若调理胸 
中肺气,须去白。 
《心》云∶导胸中滞气,除客气。有白术,则补脾胃;无白术,则泻脾胃。然勿多用也 
。 
《珍》云∶益气利肺。有甘草,则补肺;无甘草,则泻肺。 
《本草》云∶主胸中痰热、逆气,利水谷。下气,止呕咳。除膀胱留热、停水、五淋, 
利小便。主脾不能消谷,气冲胸中,吐逆霍乱。止泻,去寸白虫。能除痰,解酒毒。海藏治 
酒毒,葛根陈皮茯苓甘草生姜汤。手太阴气逆,上而不下,宜以此顺之。陈皮、白檀为之使 
。其芳香之气,清奇之味,可以夺橙也。 

卷之五果部
青皮
内容:气温,味辛。苦而辛,性寒,气浓,阴也。 
足厥阴经引经药,又入手少阳经。 
《象》云∶主气滞,消食,破积结膈气。去穣。 
《心》云∶厥阴经引经药也。有滞气则破滞气,无滞气则损真气。 
《液》云∶主气滞,下食,破积结及膈气。或云与陈皮一种。青皮小而未成熟,成熟而 
大者橘也,色红故名红皮,日久者佳,故名陈皮。如枳实、枳壳一种,“实”小而青,未穣 
;“壳”大而黄紫色,已穣。故壳高而治胸膈;实低而治心下。与陈皮治高,青皮治低同意 
。又云∶陈皮、青皮二种,枳实、枳壳亦有二种。 

卷之五果部
桃仁
内容:气温,味苦、甘、性平,苦重于甘,阴中阳也。无毒。 
入手、足厥阴经。 
《象》云∶治大便血结、血秘、血燥,通润大便。七宣丸中,专治血结,破血。以汤浸 
,去皮尖,研如泥用。 
《心》云∶苦以泄滞血,甘以生新血,故凝血须用。又去血中之热。 
《本草》云∶主瘀血血闭,症瘕邪气。杀小虫,止咳逆上气,消心下坚。 
除卒暴击血,通月水,止痛破血。入手足厥阴。 
《衍义》云∶老人虚秘,与柏子仁、火麻仁、松子仁,等分同研,熔白蜡,和丸如桐子 
大。以少黄丹汤下。仲景治中焦畜血用之。 

卷之五果部
杏仁
内容:气温,味甘、苦,冷利。有小毒。 
入手太阴经。 
《象》云∶除肺燥,治风燥在胸膈间。麸炒,去皮尖用。 
《心》云∶散结润燥,散肺之风及热,是以风热嗽者用之。 
《本草》云∶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心贲豚。惊痫,心下烦热, 
风气往来,时行头痛。解肌,消心下急,杀狗毒。破气,入手太阴。王朝奉治伤寒,气上喘 
,冲逆者,麻黄汤内加杏仁、陈皮;若气不喘,冲逆者,减杏仁、陈皮。知其能泻肺也。 
《东垣》云∶杏仁下喘,用治气也。桃仁疗狂,用治血也。桃、杏仁俱治大便秘,当以气血 
分之。昼则难便,行阳气也;夜则难便,行阴血也。大肠虽属庚,为白肠,以昼夜言之,气 
血不可不分也。年虚人大便燥秘、不可过泄者,脉浮在气,杏仁、陈皮;脉沉在血,桃仁、 
陈皮。所以俱用陈皮者,以其手阳明病,与手太阴俱为表里也。贲门上主往来,魄门下主收 
闭,故王氏言肺与大肠为通道也。 

卷之五果部
乌梅
内容:气平,味酸。酸温,阳也。无毒。 
《象》云∶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调中,治痢止渴。以盐为白梅,亦入除痰药。去核 
用。 
《心》云∶收肺气。 
《本草》云∶主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恶疾,止下痢,好唾口干,去骨间 
热。又方,治一切恶疮肉出,以乌梅烧为灰,杵末,敷上,恶肉立尽。仲景治吐蛔下利,乌 
梅丸。 

卷之五果部
木瓜
内容:气温,味酸。 
入手足太阴经。 
《本草》云∶治香港脚湿痹,邪气霍乱,大吐下,转筋不止。益肺而去湿,和胃而滋脾。 
《衍义》云∶木瓜得木之正,故入筋。以铅白霜涂之,则失酸味,受金制也。此物入肝 
,故益筋与血。病腰肾脚膝无力,此物不可缺也。 
《东垣》云∶气脱则能收,气滞则能和。 
《雷公》云∶调荣卫,助谷气是也。 

卷之五果部
甘李根白皮
内容:《时习》云∶根皮大寒,主消渴,止心烦,气逆奔豚。仲景奔豚汤中用之。 

卷之六菜部
荆芥穗
内容:气温,味辛、苦。 
《本草》云∶辟邪毒,利血脉,通宣五脏不足气。能发汗,除劳渴。杵,和醋,封毒肿 
。去枝、梗,手搓碎用,治产后血晕如神。动渴疾。多食,薰五脏神。破结气。 

卷之六菜部
生姜
内容:气温,味辛。辛而甘,微温,气味俱轻,阳也。无毒。 
《象》云∶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治痰嗽。生与干同治。与半夏等分, 
治心下急痛, 细用。 
《心》云∶能制半夏、浓朴之毒。发散风寒,益元气,大枣同用。辛温,与芍药同用, 
温经散寒,呕家之圣药也。辛以散之,呕为气不散也。此药能行阳而散气。 
《珍》云∶益脾胃、散风寒。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孙真人云∶为呕家之圣药。 
或问东垣曰∶生姜辛温入肺,如何是入胃口?曰∶俗皆以心下为胃口者,非也。咽门之 
下,受有形之物,系胃之 ,便为胃口。与肺同处,故入肺而开胃口也。又问曰∶人云∶夜 
间勿食生姜,食则令人闭气,何也?曰∶生姜辛温,主开发,夜则气本收敛,反食之开发其 
气,则违天道,是以不宜食,此以平人论之可也。若有病则不然。姜屑比之干姜,不热;比 
之生姜,不润。以干生姜代干姜者,以其不僭故也。 
《本草》云∶秦椒为之使。杀半夏、莨菪毒。恶黄芩、黄连、天鼠粪。 

卷之六菜部
干姜
内容:气热,味大辛。辛,大热,味薄气浓,阳中之阳也。辛、温。无毒。 
《象》云∶治沉寒痼冷,肾中无阳,脉气欲绝,黑附子为引,用水煎二物,名姜附汤。 
亦治中焦有寒。水洗,慢火炮。 
《心》云∶发散寒邪,如多用则耗散元气,辛以散之,是壮火食气故也,须以生甘草缓 
之。辛热,散里寒,散阴寒、肺寒,与五味同用,治嗽,以胜寒蛔。正气虚者,散寒,与 
人参同补药,温胃腹中寒,其平以辛热。 
《珍》云∶寒淫所胜,以辛散之。经炮则味苦。 
《本草》云∶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 下利,寒冷腹痛,中 
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生者尤良,主胸满,温脾燥胃,所以理中 
,其实主气而泄脾。 
易老云∶干姜能补下焦,去寒,故四逆汤用之。干姜本味辛,及见火候,稍苦,故止而 
不移,所以能治里寒。非若附子行而不止也。理中汤用此者,以其四顺也。 
或云∶干姜味辛热,人言补脾,今言泄而不言补者,何也?东垣谓∶泄之一字,非泄脾 
之正气也,是泄脾中寒湿之邪,故以姜辛热之剂燥之,故曰泄脾也。 

卷之六菜部
薄荷
内容:气温,味辛、苦,辛、凉。无毒。 
手太阴经、厥阴经药。 
《象》云∶能发汗,通骨节,解劳乏。与薤相宜。新病瘥人,勿多食,令虚汗出不止。 
去枝、梗,搓碎用。 
《心》云∶上行之药。 
陈士良云∶能引诸药入荣卫,又主风气壅并。 

卷之六菜部
葱白
内容:气温,味辛。无毒。 
入手太阴经、足阳明经。 
《液》云∶以通上下之阳也。《活人书》∶伤寒头痛如破,连须葱白汤主之。 
《心》云∶通阳气,辛而甘,气浓味薄,阳也。发散风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