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008-汤液本草 >

第10章

008-汤液本草-第10章

小说: 008-汤液本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华子》云∶治四肢游风,利血脉,心烦,胸膈壅闷。 

卷之四草部
葶苈
内容:气大寒,味苦、辛。无毒。 
《本草》云∶主症瘕积聚结气,饮食寒热;破坚逐邪,通利水道,下膀胱水,伏留热气 
,及皮间邪水上出,面目浮肿,身暴中风,热痱痒,利小便。久服,令人虚。又云∶疗肺壅 
上气咳嗽,定喘促,除胸中痰饮。 
《液》云∶苦、甜二味,主治同。仲景用苦,余方或有用甜者,或有不言甜、苦者。大 
抵苦则下泄,甜则少缓。量病虚实用之,不可不审。《本草》虽云治同,甜、苦之味安得不 
异?榆白皮为之使。恶僵蚕、石龙芮。仲景葶苈大枣泻肺汤用之。 

卷之四草部
王不留行
内容:味苦,阳中之阴。甘平。无毒。 
《珍》云∶下乳,引导用之。 
《药性论》云∶治风毒,通血脉。 
《日华子》云∶治游风,风疹,妇人月经不匀。 

卷之四草部
通草
内容:气平,味甘、辛,阳也。无毒。灯草同。 
《象》云∶治阴窍不利,行小水,除水肿闭,治五淋。生用。 
《珍》云∶泻肺,利小便。甘平,以缓阴血。 
《日华子》云∶明目退热,催生,下胞,下乳。 

卷之四草部
木通
内容:气平,味甘。甘而淡,性平,味薄,阳也。无毒。 
《象》云∶主小便不利,导小肠热。去皮用。 
《心》云∶通经利窍。 
《本草》云∶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令人不忘;散痈肿诸结不消,堕胎,去 
虫。 

卷之四草部
瞿麦
内容:气寒,味苦、辛,阳中微阴也。 
《象》云∶主关格诸癃结,小便不通;治痈肿,排脓,明目去翳,破胎下闭血,逐膀胱 
邪热。用穗。 
《珍》云∶利小便,为君主之用。 
《本草》云∶出刺,决痈肿,明目去翳;破胎堕子,下闭血;养肾气,逐膀胱邪逆;止 
霍乱,长毛发。 

卷之四草部
车前子
内容:气寒,味甘、咸。无毒。 
《象》云∶主气癃闭。利水道,通小便;除湿痹,肝中风热,冲目赤痛。 
《本草》云∶主气癃。止痛,利水道,通小便,除湿痹,男子伤中,女子淋沥,不欲食 
,养肺;强阴益精,令人有子;明目,治目热赤痛;轻身耐老。 
东垣云∶能利小便而不走气,与茯苓同功。 

卷之四草部
石苇
内容:此一条,与本经无一字同,恐别是一物,有误,姑存之。名远墨子、血见愁、鹿 
《时习》云∶今一种作青苕帚,名蚁子槐,作血见愁。又隰州鼓角楼上一种,名血见愁 
,俱能破瘀血。《时习》补∶或人言,紫花如旋风草,但花不白。又有一种,花黄,叶似槐 
,结角如绿豆,俗呼夹竹梅。 
《局方本草》∶石苇味苦、甘,平,无毒。主劳热邪气,五癃闭不通;利小便水道,止 
烦下气,通膀胱满;补五劳,安五脏,去恶风,益精气。 
《药性论》云∶使。治劳及五淋,胞囊结热不通,膀胱热满。 
《日华子》云∶治淋遗溺。杏仁为之使,得菖蒲,良。生华阴,又有生古瓦屋上者,名 
瓦韦,用治淋亦佳。 

卷之四草部
白附子
内容:阳,微温。 
《珍》云∶主血痹,行药势。 
《本草》云∶主心痛血痹,面上百病。行药势。 

卷之四草部
葫芦巴
内容:苦,纯阴。 
《珍》云∶治元气虚冷,及肾虚冷。 
《本草》云∶得 香子、桃仁,治膀胱气甚效。腹胁胀满,面色青黑,此肾虚证也。 

卷之四草部
马兜铃
内容:苦,阴中微阳,味苦、寒。无毒。 
《珍》云∶去肺热,安肺气,补肺。 
《本草》云∶主咳嗽痰结。 
《药性论》云∶平。能主肺气上急,坐息不得,主咳逆连连不可。 
《日华子》云∶治痔 疮,以药于瓶中,烧,熏病处。入药炙用。是土青木香独行根子 
也。 
《圣惠方》∶治五种蛊毒。 
《图经》云∶亦名土青木香。实,主肺病。根,治气、下膈、止刺痛。 

卷之四草部
白芨
内容:苦、甘,阳中之阴。味辛、苦,平,微寒。无毒。 
《珍》云∶止肺涩。白蔹治证同。 
《本草》云∶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鬼击,痱缓不收,白癣疥 
虫。 
《药性论》云∶使。治热结不消,主阴下痿,治面上 。 

卷之四草部
天南星
内容:味苦、辛。有毒。 
《珍》云∶治同半夏。 
陈藏器云∶主金疮伤折瘀血。取根,捣敷伤处。 
《日华子》云∶味辛烈。治扑损瘀血,主蛇虫咬,敷疥癣毒疮。 

卷之四草部
郁金
内容:味辛苦,纯阴。 
《珍》云∶凉心。 
《局方本草》∶郁金,味辛、苦,寒,无毒。主血积,下气,生肌止血,破恶血,血 
淋,尿血,金疮。 
《药性论》云∶单用亦可。治妇人宿血结聚,温醋磨服。 
《经验方》云∶尿血不定,葱白相和,煎服,效。 
《本草》云∶生蜀者,佳。胡人谓之马 ,亦啖马。药用治胀痛,破血而补。 

卷之四草部
佛耳草
内容:气热,味酸。 
《象》云∶治寒嗽及痰,除肺中寒,大升肺气,少用。款冬花为使。过食损目。 

卷之四草部
蛇床
内容:味苦、辛、甘,平。无毒。 
《本草》云∶主妇人阴中肿痛,男子阴痿湿痒;除痹气,利关节,癫痫恶疮,温中下气 
;令妇人子脏热,男子阴强;久服,轻身、好颜色,令人有子。一名蛇粟、蛇米。五月采, 
阴干。恶牡丹、巴豆、贝母。 

卷之五木部

内容:x桂心、肉桂、桂枝附x 
气温,味甘、辛。有小毒。 
入手少阴经。桂枝,入足太阳 
《本草》云∶主温中,利肝肺气,心腹寒热冷疾,霍乱转筋,头痛腰痛,出汗,止烦, 
止唾,咳嗽鼻 ;能堕胎,坚骨节、通血脉,理疏不足;宣导百药,无所畏。久服,神仙不 
老。生桂阳,二月、八月、十月采皮,阴干。有菌桂、牡桂、木桂、筒桂、肉桂、板桂、桂 
心、官桂之类。用者罕有分别。《衍义》所言,不知何缘而得官之名。予考《本草》有出观 
、宾、宜、韶、钦诸州者,佳。世人以笔画多而懒书之,故只作官也。如写黄檗作黄柏, 
作姜同意。菌桂生交趾山谷,牡桂生南海山谷,木桂生桂阳。从岭至海尽有桂树,惟柳州、 
象州最多。《本草》所说菌桂、牡桂、板桂,浓薄不同。大抵细薄者为枝、为嫩,浓脂者为 
肉、为老,处其身者为中也。不必黄色为桂心,但不用皮与里,止用其身中者为桂心。不经 
水而味薄者,亦名柳桂。易老用此,以治虚人,使不生热也。《衍义》谓桂大热。《素问》 
谓辛甘发散为阳,故张仲景桂枝汤治伤寒表虚,皆须此药,是专用辛甘之意也。又云∶疗寒 
以热。故知三种之桂,不取菌桂、牡桂者,盖此二种性止温而已,不可以治风寒之病。独有 
一字桂,《本经》谓甘辛大热,正合《素问》辛甘发散为阳之说,尤知菌桂、牡桂不及也。 
然《本经》止言桂,而仲景又言桂枝者,盖亦取其枝上皮也,其本身粗浓处亦不中用。诸家 
之说,但各执一己见,终无证据。今又谓之官桂,不知何缘而立名,虑后世以为别物,故于 
此书之。又有桂心,此则诸桂之心,不若一字桂也。别说交广商人所贩者,及医家见用,惟 
陈藏器之说最是。然筒桂浓实,气味浓重者,宜入治脏及下焦药。轻薄者,宜入治眼目发散 
药。《本经》以菌桂养精神,以牡桂利关节。仲景伤寒发汗用桂枝。桂枝者,桂条也,非身 
干也,取其轻薄而能发散。一种柳桂,乃小嫩枝条也,尤宜入上焦药。仲景汤液用桂枝发表 
,用肉桂补肾,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理之自然,性分之所不可移也。一有差易, 
为效弥远。岁月既久,习以成弊,宜后世之不及古也。桂心通神,不可言之,至于诸桂数等 
,皆大小老壮之不同。观,作官也。《本草》所言有小毒,或云久服神仙不老。虽云小毒, 
亦从类化。与黄芩、黄连为使, 
参、麦门冬、甘草同用,能调中益气,则可久服。可知此药能护荣气而实卫气,则在足太阳 
经也。桂心,入心,则在手少阴也。若指荣字立说,止是血药,故经言通血脉也。若与巴豆 
、砂、干漆、穿山甲、水蛭、虻虫如此有毒之类同用,则小毒化为大毒,其类化可知矣。 
汤液发汗用桂枝,补肾用肉桂,小柴胡只云加桂何也。《药象》谓肉桂大辛,补下焦热火不 
足,治沉寒痼冷,及治表虚自汗。春夏二时为禁药。 
《珍》云∶秋冬治下部腹痛,非桂不能止也。 
《心》云∶桂枝气味俱轻,故能上行,发散于表;内寒,则肉桂;补阳,则柳桂。桂, 
辛热散经寒,引导阳气。若正气虚者,以辛润之。散寒邪,治奔豚。 

卷之五木部
柏子仁
内容:气平,味甘、辛。无毒。 
《本草》云∶主安五脏,除风湿痹,益气血。能长生,令人润泽,美颜色,耳目聪明。 
用之则润,肾之药也。 
《药性论》云∶柏子仁,君。恶菊花,畏羊蹄草。能治腰肾中冷,膀胱冷脓宿水;兴阳 
道,益寿;去头风,治百邪鬼魅,主小儿惊痫。柏子仁,古方十精丸用之。 

卷之五木部
侧柏叶
内容:气微温,味苦。无毒。 
《本草》云∶主吐血、衄血及痢血,崩中赤白,轻身益气,令人耐寒暑。 
《药性论》云∶侧柏叶苦辛,性涩,治冷风历节疼痛,止尿血,与酒相宜。 

卷之五木部
柏皮
内容:《本草》黑字,柏白皮主火灼烂疮,长毛发。 

卷之五木部
槐实
内容:味苦、酸、咸,寒。无毒。 
《珍》云∶与桃仁治证同。 
《药性论》云∶臣。治大热难产。皮煮汁,淋阴囊坠肿,气瘤。又,槐白皮,治口齿风 
疳。 
《日华子》云∶槐子,治丈夫、女人阴疮湿痒;催生,吞七粒。皮,治中风皮肤不仁,喉痹; 
洗五痔,产门痒痛, 
及汤火疮。煎膏,止痛,长肉,消痈肿。 
《别录》云∶八月断槐大枝使生嫩 ,煮汁酿酒,疗大风痿痹甚妙。槐耳,主五痔心痛, 
女 
使。槐花,味苦,无毒。治五痔心痛眼赤,杀腹脏虫及热。治皮肤风,肠风泻血,赤白痢。 
槐胶, 
主一切风,化痰,治肝脏风,筋脉抽掣,急风口噤,四肢不收,顽痹或毒风,周身如虫行, 
或破伤风口眼偏斜,腰膝强 
硬。槐叶,平,无毒,煎汤,洗小儿惊疳壮热,疥癣疔疮,皮茎同用良。 

卷之五木部
槐花
内容:苦薄,阴也。《珍》云∶凉大肠热。 

卷之五木部
蔓荆子
内容:气清,味辛温苦、甘,阳中之阴。太阳经药。 
《象》云∶治太阳经头痛,头昏闷,除目暗,散风邪药,胃虚人勿服,恐生痰疾。拣净 
,杵碎用。 
《珍》云∶凉诸经血,止头痛,主目睛内痛。 
《本草》云∶恶乌头、石膏。 

卷之五木部
大腹子
内容:气微温,味辛。无毒。 
《本草》云∶主冷热气攻心腹,大肠壅毒,痰膈醋心,并以姜、盐同煎。《时习》谓是 
气药也。 
孙真人云∶先酒洗,后大豆汁洗。仲景用。 
《日华子》云∶下一切气,止霍乱,通大小肠,健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