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90-轩岐救正论 >

第8章

590-轩岐救正论-第8章

小说: 590-轩岐救正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热。脉坚急者死。皮肉着骨者死。发直如麻者死。口臭不可近者死。舌卷卵缩者死。目不 
回直视。一日死。阴结阳绝。目精脱恍惚者死。面无光。齿龈黑者死。热病七八日当汗。不 
得汗。脉绝者死。遗尿不知者死。口如鱼口。不能闭。而气出多不入者死。肛门如竹筒。大 
便不禁。及不知者死。病患卧有边不宁者死。吐痰如蟹沫者死。面肿色苍黑者死。表里俱病 
者死。在伤寒则为两感。病已汗。身体不凉。加喘泻者死。病久妄言。及不能言者不治。热 
病者可治。病患阴阳俱绝。撮空摸衣者死。汗出不流。舌卷黑者死。发与肩冲起者死。病患 
爪甲青者死。病患爪甲白者不治。病患脉绝口张足肿者。五日死。病患足跗上肿。两膝大如 
斗者十日死。病患阴囊及茎肿者死。病患爪甲及肉黑者。八日死。病患卧难着枕。气升如喘 
者死。病患每日夜小便十数次而滴沥者死。病患形气俱虚。安谷者过期而死。不安谷者不及 
期而死。 

卷之二四诊正法
六绝脉
属性:冲阳绝。死不治。足阳明胃经脉在足大指。彼陷中有动脉应指是也。尺泽绝。死不治。 
手 
太阴肺经脉在手臂曲纹。陷中有动应指是也。天府绝。死不治。手太阴肺经脉在手臂内肩 
下。有动脉应指是也。太冲脉绝。死不治。足厥阴肝经脉。足内大指后二寸动脉应指是也。 
神门绝。死不治。手少阴心经脉在掌内侧。有动脉应指是也。太溪绝。死不治。足少阴肾经 
脉在足内踝骨下。有动脉应指是也。 

卷之二四诊正法
七独脉
属性:愚按经云∶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者病 
。独陷下者病。此为七独脉而即七诊之义。谓脉失其常候。非吉兆也。经又云七诊虽见。九 
候皆从者不死。所言不死者。风气之病。及经月之病。似七诊之义而非也。故言不死。释谓 
风者阳病。故偶感于风。而阳分之脉或大或疾经者常期也。或适值去。血而阴分之脉或小或 
迟或见陷下此皆似七诊之脉。而实非也。皆不可以言。死但非此而得七诊之脉。则凶经又云 
若有七诊之病其脉候亦败者。死矣。必发哕噫。此经又言脉息证候之败。而非七诊之比。然 
其死也。必发哕噫。盖哕出于胃。土气败也。噫出于心。阴邪胜也。可见脉证须要相应。而 
有胃气。虽属近死之病而亦不死。若其脉证俱败。即非七诊之病。而又不免于死也。 

卷之二四诊正法
无脉候
属性:无脉之候。所因不一。久病无脉。气绝者死。暴病无脉。气郁可治。伤寒痛风痰积经闭 
。忧惊折伤。关格吐利。气运不应斯皆勿忌。 

卷之二四诊正法
胜负扶抑脉
属性:概论不胜春弦。涩欺涩弦气少。病作秋时。无弦。春病无气死推更有 
兼其 
所胜。春弦而缓相持。气多为平。气少长夏为病。无弦春病无气可知死期。春弦钩扶易愈。 
春弦滑抑退迟。胜负扶抑。例举可知。 

卷之二四诊正法
脉证似反
属性:脉证似反非反。因之而变。无伤。极实而有羸状。寒湿 。脉沉细。极虚而有盛候。脉 
虚大 
而无常。病虚脉细。因服寒凉而搏指。阴虚出汗。误服参 而脉强。伤寒粪秘脉迟胃实宜下 
。痛风兼秘何妨。 

卷之二四诊正法
滑伯仁脉诊三要
属性:诊脉之要有三。曰举曰按曰寻。轻手得之曰举。重手取之曰按。不轻不重。委曲求之曰 
寻。 
初持脉轻手候之。脉见皮毛之间者阳也。府也。亦心肺之应也。重手按之。脉伏于肉下者阴 
也。藏也。亦肝肾之应也。不轻不重而取之。其脉应乎血肉之间者。阴阳相适。中和之应。 
脾胃之候也。若浮中沉之不见。则委曲而求之。若隐若现。则阴阳伏隐之脉也。六部皆然。 

卷之二四诊正法
又察脉六法
属性:上下来去至止六字。为脉之。神机也。不明六字则虚实阴阳不别也。上者为阳。来者为 
阳。 
至者为阳。下者为阴。去者为阴。止者为阴。上者自尺部上于寸口阳。生于阴也。下者自寸 
口下于尺部。阴生于阳也。来者自骨肉之分。而出于皮毛之际气之升也。去者自皮肤之际。 
而还于骨肉之分。气之降也。应曰至。息曰止。 

卷之二四诊正法
又明脉表里虚实
属性:表里虚实四字。脉之纲也。表阳也。府也。凡六淫之邪袭于经络。而未入于胃府及脏者 
皆表 
也。里阴也。藏也。凡七情之气郁于心肺之间。不能越散饮食。五味之伤。留于脏腑之间。 
不能消泄。皆属于里也。虚者元气之自虚。精神耗散。气力衰竭也。 
实者贼邪之气实。繇 
正气之本虚。邪得乘之。非元气之自实也。故虚者补正气。实者泻邪气。内经所谓邪气盛 
则实。精气夺则虚此大法也。 

卷之二四诊正法
脉有阴阳乘伏
属性:难经云∶脉有伏匿然。谓阴阳更相乘。更相伏也。脉居阴部。而反阳脉见者。为阳乘阴 
也。 
脉虽时沉涩而短。此谓阳中伏阴也。脉居阳部而反阴脉见者。为阴乘阳也。脉虽时浮滑而长 
。此谓阴中伏阳也。 

卷之二四诊正法
天和脉
属性:(参后六十年运气延医) 
天和脉只论三阴。南天高兮北泉深。太阴专主右尺寸。厥阴尺寸左边沉。少阴尺寸两不 
应。 
相交相反死相临。天和乃平脉也。诸阳为浮。诸阴为沉。故不言三阳司天在泉。南政以天道 
言。甲己二岁。论脉则寸在南而尺在北。三阴司天。则两寸不应。太阴司天。右寸不应。少 
阴司天。两寸不应。厥阴司天。左寸不应。三阴在泉。则两尺不应。太阴在泉。右尺不应。 
少阴在泉。两尺不应。厥阴在泉。左尺不应。北政以地道言乙丙丁戊寅辛壬癸之岁。论脉则 
寸。在北而尺在南三阴司天。则两尺不应。太阴司天。右尺不应。少阴司天两尺不应。厥阴 
司天。左尺不应。三阴在泉则两寸不应。太阴在泉。右寸不应。少阴在泉。两寸不应。厥阴 
在泉。左寸不应。不应者皆为沉脉也。绀珠经曰∶五行君火不用事。故南政少阴司天。君火 
在上。则两寸不应。司泉君火在下。则两尺不应。厥阴司天。君火在左。故左寸不应。司泉 
则左尺不应。太阴司天。君火在右。故右寸不应。司泉则右尺不应。北政少阴司天。君火在 
上。则两尺不应。司泉君火在下。则两寸不应。厥阴司天。君火在左。故左尺不应。司泉则 
左寸不应。太阴司天。君火在右。故右尺不应。司泉则右寸不应。凡不应者。谓脉沉而细不 
应于手也。反之。则沉为浮细为大也。岁当君火在寸。而沉反见于尺。岁当君火在尺。而沉 
响应于寸。经曰∶尺寸反者死。岁当君火在左。而沉反见于右。岁当君火在右。而沉反见于 
左。经曰阴阳交者死。又曰学诊之士。必先岁气。良有以哉。李南丰云∶此与仲景丹溪所说 
不同。然所论深得素问君火以退之旨。故从之。 

卷之二四诊正法
素问六十年运气病治之纪
属性:(水) (土) 
壬辰壬戌岁 上太阳(司天) 中木运(太)下太阴(在泉) 其化上苦温。中酸和。下甘温 
。药食宜也。主病眩掉瞑。 
戊辰戊戌岁 上太阳(司天) 中火运(太)下太阴(在泉)其化上苦温。中甘和。下甘温。 
药食宜也。主病热郁。 
甲辰甲戌岁 上太阳(司天) 中土运(太)下太阴(在泉)其化上苦热。中 
苦温。下苦温。药食宜也。主病湿下重。 
庚辰庚戌岁 上太阳(司天) 中金运(太)下太阴(在泉)其化上苦热。中辛温。下甘热。 
药食宜也。主病燥闷满。 
丙辰丙戌岁 上太阳(司天) 中水运(太)下太阴(在泉)其化上苦热。中咸温。下甘热。 
药食宜也。主病大寒。 
凡此太阳司天之政气化营运先天。此下总结辰戌年太阳司天。六气之化也。凡子寅辰午 
申戌 
六阳年。皆为太过。丑亥酉未巳卯六阴年。皆为不及。太过之气。常先天时而至。故其所生 
长收藏气化营运皆早不及之气。常后天时而至故。其气化营运皆迟。如交变大论曰∶太过者 
先天。不及者后天。本篇后文曰∶运太过则其至先。运不及则其至后。皆此义也。 
(金) (火) 
丁卯丁酉岁 上阳明(司天) 中木运(少)下少阴(在泉)其化上苦小温。中辛和。下咸寒 
。药食宜也。主灾三宫。 
癸卯癸酉岁 上阳明(司天) 中火运(少)下少阴(在泉)其化上苦小温。中咸温。下咸寒 
。药食宜也。主灾九宫。 
巳卯巳酉岁 上阳明(司天) 中土运(少)下少阴(在泉)其化上苦小温。中甘和。下咸寒 
。药食宜也。主灾五宫。 
乙卯乙酉岁 上阳明(司天) 中金运(少)下少阴(在泉)其化上苦小温。中苦和。下咸寒 
。药食宜也主灾七宫。 
辛卯辛酉岁 上阳明(司天) 中水运(少)下少阴(在泉)其化上苦小温。中苦和。下咸寒 
。药食宜也。主灾一宫。 
凡此阳明司天之政气化营运后天。此总言卯酉年阳明司天六气之化也。凡此卯酉十年岁 
气不足。故气化营运后天。 
(相火) (木) 
壬寅壬申岁 上少阳(司天) 中木运(太)下厥阴(在泉)其化上咸寒。中酸和。下辛凉。 
药食宜也。病掉眩支胁惊骇。 
戊寅戊申岁 上少阳(司天) 中火运(太)下厥阴(在泉)其化上咸寒。中甘和。下辛凉。 
药食宜也。病上热郁血溢泄心痛。 
甲寅甲申岁 上少阳(司天) 中土运(太)下厥阴(在泉)其化上咸寒。中咸和。下辛凉。 
药食宜也。病体重 肿痞饮。 
庚寅庚申岁 上少阳(司天) 中金运(太)下厥阴(在泉)其化上咸寒。中辛温。下辛凉。 
药食宜也。病肩背胸中。 
丙寅丙申岁 上少阳(司天) 中水运(太)下厥阴(在泉)其化上咸寒。中咸温。下辛温。 
药食宜也。病寒浮肿。 
凡此少阳司天之政气化营运先天。 
(土) (水) 
丁丑丁未岁 上太阴(司天) 中木运(少)下太阳(在泉)其化上苦温。中辛温。下甘热。 
药食宜也。主灾三宫。 
癸丑癸未岁 上太阴(司天) 中火运(少)下太阳(在泉)其化上苦温。中咸温。下甘热。 
药食宜也。主灾九宫。 
巳丑巳未岁 上太阴(司天) 中土运(少)下太阳(在泉)其化上苦热。中甘和。下甘热。 
药食宜也。主灾五宫。 
乙丑乙未岁 上太阴(司天) 中金运(少)下太阳(在泉)其化上苦热。中酸和。下甘热。 
药食宜也。主灾七宫。 
辛丑辛未岁 上太阴(司天) 中水运(少)下太阳(在泉)其化上苦热。中苦和。下苦热。 
药食宜也。主灾一宫。 
凡此太阴司天之政气化营运后天。 
(火) (金) 
壬子壬午岁 上少阴(司天) 中木运(太)下阳明(在泉)其化上咸寒。中酸凉。下酸温。 
药食宜也。主病支满。 
戊子戊午岁 上少阴(司天) 中火运(太)下阳明(在泉)其化上咸寒。中甘寒。下酸温。 
药食宜也。主病血溢上热。 
甲子甲午岁 上少阴(司天) 中土运(太)下阳明(在泉)其化上咸寒。中苦热。下酸热。 
药食宜也。病中满身重。 
庚子庚午岁 上少阴(司天) 中金运(太)下阳明(在泉)其化上咸寒。中辛温。下咸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