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90-轩岐救正论 >

第15章

590-轩岐救正论-第15章

小说: 590-轩岐救正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脉。有汗能止。无汗能出。桂枝主上行而散。肉桂主下行而补驱风理寒。定烦解渴。与附子 
同补命门真火。专益脾胃之母。亦善利水通淋。止虚脱。破淤血。功能不可尽阐又治喉痹失 
音 
。阳虚失血。内托痈疽痘疮。九种心痛胁疼 疟奔豚疝气利肺抑肝冷痰霍乱喘胀诸症。李濒 
湖曰麻黄遍彻皮毛。故专于发汗而散寒邪肺主皮毛辛走肺也桂枝透达营卫故能解肌而风邪除 
脾主营肺主卫甘走脾辛走肺也肉桂下行益火之源。此东垣所谓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 
精液通其气者也又医余录云有人患赤眼肿痛。脾虚不能饮食。肝脉愈盛。但于温平药中。倍 
加肉桂。杀肝而益脾。故一治两得。经云木得桂而枯是也是桂又通治寒热虚实内外上下而配 
合得宜随试随效者也窃谓桂附乃斩关夺门之将。非良师莫敢轻用。然立斋每用此以救真火不 
足及虚阳假热之病。叠奏殊效。非时师所能方物也。盖立斋治法。则归本命门者也。东垣则 
专主脾胃者也。河涧丹溪。则专主相火湿热者也。子和则专主攻击者也节斋隐君则专主攻痰 
泻 
火者也。仲景则专主外感者也。法有偏擅。医当全识。若疗命门则用立斋。治脾胃则用东垣 
。清湿热则用刘朱。习攻击则用子和。蠲实痰则用二 
王。至伤寒虽宗长沙。而三阴主治参术归附。率多救里。则又不专于外感也若用诸子而不为 
诸子所用机权在我法从人施一人而兼众人之用众人而资一人之识斯得矣至立斋先生则又集诸 
家之大成。发前人所未发。开将来之聋聩者也。奈何时师视桂附如蛇蝎应用不用。卒至误人 
于死。盖亦因丹溪谓附子无人表其害人之祸。故致有泥成说而坐失机宜者。虽然使用非所当 
。即参 亦能为害。何独桂附乎。医学纲目有云黄 能助三焦之火人参能补诸经之阳。白术 
能长五脏之气。此三者皆上药。是在人体悟而无失其气宜可也。余因续之曰桂附能救阴阳之 
脱。 

卷之三药性微蕴
麻黄
属性:麻黄性辛热。主散善发汗。唯三冬正伤寒。太阳症脉浮紧者宜之。与夫三拗汤之治哮喘 
实症 
。暂用无妨。若余月而脉非浮紧。不免致斑黄之患。甚有真阳外脱。纯热无汗。误投必死。 

卷之三药性微蕴
山漆
属性:山漆近代出自粤西南丹诸处。唯治军中金疮。及妇人血崩不止。与男子暴吐失血。而真 
元未亏 
者。用之极有神效。奏功顷刻。若虚劳失血。阴阳损竭。盒饭寻源治本。嘘血归经。误用此 
药。燥劫止塞。反滋祸害也。特举一二言之。丙子秋余蜀归见犹子妇乃陈曲江公女也。虚损 
吐血。医用此药。未及月而殁。又余案内所开社友郑去华季郎与庠生陈子贞皆以心肾亏损吐 
血。亦用此药。致经旬肠结而死。可不戒欤。 

卷之三药性微蕴
金银铅汞珍珠琥珀龙骨金星礞石阳起石丹砂石脂牡蛎滑石石膏雄黄轻粉消石白矾石英玄明粉
属性:一切金石。性属剽悍。病者元气未损。肠胃壮实。根据本草主治。暂用无妨。若肠胃柔弱 
。血 
液枯燥。用之亦反滋患也每见一二妄医。辄疗贵人病恙。率用珍珠琥珀擅称至宝。往往遗患 
非小。 

卷之三药性微蕴
牛黄麝香冰片檀香安息皂角
属性:此数药唯治初症风痰停膈。昏迷不醒。及恶气暴染者宜之。若藏气虚者用之。顿泄真阳 
阳散便死矣凡治病察新久虚实极是紧要。 

卷之三药性微蕴
沉香乳香木香荜茇莎仁白豆蔻草豆蔻荜澄茄大小茴香益智川椒没药血竭丁香檀
属性:香零陵香胡芦巴蛇床子良姜甘松辛夷胡椒苏合丸 
以上皆辛燥香辣疏泄之物。盖辛主散。香性燥唯脾胃两经。寒湿凝滞。致饮食不进。或 
饱闷 
不通者宜之。若真藏气衰而成虚胀虚痞诸病。则当以参术桂附骨脂肉蔻温补右肾之真阳。勤 
培母气。庶克有济。其前诸药。便非所宜矣。立斋曰都宪孟有涯气短痰晕。服辛香之剂。痰 
盛遗尿。两尺浮大。按之如无。余以为肾虚不能纳气归源。香燥致甚耳。用八味丸料三剂而 
愈。大凡治脾治肾而母子标本悬殊。不可不详别也。至胡芦巴蛇床子。虽为肾药亦是燥辣偏 
性恐涸真水助焰虚阳须禁之唐玄宗每用此与达志雀蛋诸药。炼为驿马丸纵欲宫庭荒淫败德。 
卒至播迁。宗社几灭。人君且如此。则凡有身家者可不儆欤。 

卷之三药性微蕴
羌活独活防风荆芥白附石南紫苏防已川乌白芷本蔓荆甘菊细辛薄荷蝉蜕马兜
属性:铃僵蚕全蝎白附桂枝生姜葱白藿香芜芎秦艽牛蒡子苍术前胡甘松艾叶 
以上盖消风散寒。蠲痹除湿之善剂也。患此数症者当根据本草六经主治。病可愈。亦只从 
阳经属经者则宜。若夫真藏中风。阴经中寒 
。骨痿如痹。阳衰阴胜。水邪似湿者误用之既已竭其营而复泄其卫真气随亡不死何待故凡病 
久者葱白生姜。亦所忌用。至辛散耗剂。益不敢轻投矣。 

卷之三药性微蕴
补骨脂
属性:(俗讹为破故纸) 
本草称治五痨七伤。风虚冷痛。骨髓伤败。肾冷精流。及妇人血气坠胎。兴阳事。明耳 
目。 
濒湖曰治肾泄。通命门。暖丹田。敛精神。按白飞霞方外奇方云补骨脂属火收敛精神。使心 
包之火。与命门之火相通。故元阳坚固。骨髓充实。涩以治脱也。胡桃属木。润燥养血。血 
属阴恶燥故油以润之佐骨脂有木火相生之妙许学士云孙真人言补肾不若补脾。予曰补脾不若 
补肾。肾气虚弱。则阳气衰劣。不能熏蒸脾胃。脾胃气塞。令人胸膈痞塞。不进饮食。迟于 
运化。或腹胁虚胀。或呕吐痰延。或肠鸣泄泻。譬如鼎釜中之物无火力。终日不熟。何能消 
化。济生二神丸。治脾胃虚寒泄泻用补骨脂补肾。肉豆蔻补脾。二药虽兼补但无斡旋。往往 
常加木香。以顺其气。使之斡旋空虚仓廪。仓廪空虚则受物矣。屡用见效。不可不知。昔唐 
太尉张寿知广州服此得效有诗云三年时节向边隅。人信方知药力殊。夺得春光来在手。青娥 
休笑白髭须。愚以为此亦惟禀阴藏而命火不充。下元虚冷。一切症属沉寒者宜之。若阳藏而 
肠胃燥热者则反为害耳是在人之有宜有不宜若以为燥毒则谬论也予每用此与参附治元气上脱 
。脉浮沉无力者不拘阴阳屡验。可知其为纳气归源温补真阳之善药也。本草纲目云气味辛。 
大温无毒。恶甘草。忌芸苔。及诸血。得胡桃胡麻良。故语云。补骨脂之无胡桃。犹水母之 
无也。 

卷之三药性微蕴
肉豆蔻
属性:肉豆蔻温中消食。止泄治积心腹冷痛。霍乱呕吐解酲下气。赤白虚痢。为暖脾胃固大肠 
之要 
药。盖脾喜暖恶寒。喜香恶臭。故肉蔻之温香。能治一切前症。寇宗 曰亦善下气。多服则 
泄气。得中则和平其气朱丹溪曰属金与土温中补脾日华子称其下气以脾得补而善运化。气自 
下也。非若陈皮香附之快泄。寇氏不详其实。遂以为不可多服也。误矣。 

卷之三药性微蕴
大黄
属性:大黄性苦寒无毒。一名将军。一名火参。东垣曰推陈致新。如戡定祸乱。以致太平。故 
有将 
军之号。主平胃下气。逐瘀血。破 瘕积聚留饮去痰实。泻诸实热不通。除三焦湿热。心下 
痞满。下痢赤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谵语黄胆火疮诸症此药乃足太阴手足阳明手足厥阴五经 
血分之药若在气分者用之。是谓诛伐无过矣。苏颂曰古人用毒药攻病。必随人之虚实寒热而 
处置。非一切轻用也。梁武帝因发热。欲服大黄姚僧坦曰大黄乃是快药至尊年高。不可轻用 
。帝弗从。几至委顿。梁元帝常有心腹疾。诸医咸谓宜用平药。可渐宣通。僧坦曰脉洪而实 
此有宿妨。非用大黄无瘥理。帝从之。遂愈。以此言之。今医用一毒药而攻众病。其偶中者 
便谓此方神奇。其差误则不言用药之失。可不戒哉。薛氏医案云判官汪天锡年六十余。患 
痢 
腹痛后重。热渴引饮。饮食不进。用芍药汤内加大黄一两四剂稍应。仍用前药大黄减半。数 
剂而愈。此等元气百仅一二夫立斋治病固专主温补第药随病施抑何曾废攻伐不用乎。葛可久 
武勇绝伦。因挽百石大弓。病内伤。治用大黄八两。其子惮其峻厉。阴减半。病不尽蠲。可 
久曲询。始知其故曰。吾明年当死矣。至期果殁此又病有轻重不得以毒药衰其大半而论也崇 
祯戊寅岁余客汴梁为一郡王治宫人产后发呃症。因言及其先生壮龄时。患疟痢翻胃。遍治不 
瘥。自料无生理。一草医亦精于脉者。连投五剂。用大黄七两。始能食。再投十余剂计大黄 
斤许。前症渐愈。后日服滚痰丸。两旬方得全痊越年余连举五嗣。寿至九十三而薨。如此赋 
禀。是亦东南所不概见者。甲申夏余表侄钟仲章。因为其先人营HT 。暑月汗泄劳力冒寒。一 
医投解表药。内加大黄一钱。未终剂而神思困顿。呕逆不堪。再延茅复阳投对症药。未尝不 
善。第胃气已伤。亦不见愈。余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数服渐愈。稍劳便复淹延。三月方瘥。 
窃观仲景伤寒承气方旨。必惟三阴里症。燥满实坚全具者。始可用。奈何三阳表症而遽混投 
之宁不犯阴盛阳虚汗之则愈下之则死之戒乎又况为劳力伤寒耶。大凡药禀偏寒偏热。而非中 
和上品者。尤须经心酌用。非可逞意轻率也。 

卷之三药性微蕴
常山
属性:愚按诸家本草。皆称常山苦寒有毒。为截疟要药。但此最败真气。疟邪未解。遽用止截 
虽顿 
愈一时。转息复发。或变生他症。肿胀为患。往往大命殉之。目击多矣。然必惟元气壮实。 
山野顽夫。或可暂用也。汪石山曰本草于知母草果乌梅穿山甲皆言治疟。然知母性寒入治足 
阳明独盛之火。使其退就太阳也。草果性温燥。治足太阴独盛之寒。使其退就阳明也。二味 
合和。则无阴阳交作之变。故为君药。常山主寒热疟吐胸中痰结。故用为臣。甘草和诸药。 
乌梅去痰。槟榔除痰癖。破滞气。故用为佐。穿山甲以其穿山而居。遇水而入。则是出阴入 
阳。穿其经络于荣分。以破暑结之邪。故用为使。若脾胃郁伏痰涎。用之必效。苟或无痰。 
只是暑结荣分。独应足太阴血分热者。当发唇疮。此方无效。丹溪曰常山性暴悍。善驱逐。 
能伤真气。病患稍近虚怯不可用也。张通一曰余阅疟门方剂。多不分表里先后。俱用芩连知 
母及大黄石膏之类夫以表邪不解而得此寒凉则寒邪愈陷或任用常山草果。及劫截峻厉等剂。 
若正为邪伤而受此克伐。则元气愈虚。故多致绵延不已。轻者变重。重者至危。是皆不得其 
本耳。得则易如反掌。在察所由而已。愚以为治疟之法。当操其要无越新久虚实标本六者而 
已若新病标多元气实者。即用仲景法。察昼夜迟速治之。刘宗浓云从卯至午发者宜大柴汤下 
之。从午至酉发者宜大承气汤下之。从酉至子或至寅发者宜桃仁承气汤下之。更以小柴胡汤 
彻其余邪。其脉实长者。先以大柴胡下之。余热不尽再用白芷汤。或甚寒微热。或但寒不热 
名曰牝疟。用柴胡桂枝以解表凡此皆治实之道也若病久而标少元气虚者。或间日一发则用补 
中汤气血俱虚三四日一发者此人里之深也用十全大补汤或因饮食所伤。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