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90-轩岐救正论 >

第14章

590-轩岐救正论-第14章

小说: 590-轩岐救正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卷之三药性微蕴
香薷
属性:香薷气香味辛。诸家咸称为治暑要药。但暑有不同。而方法亦随异设。若乘凉饮冷。致 
阳气 
为阴寒所遏遂病头痛发热恶寒口燥。或霍乱而成吐泻固宜用此以升散风寒消水和脾古方亦有 
用大顺散者。盖暑月之用香薷。亦犹三冬之用麻黄。若气虚则不宜轻用也。其有起居失宜。 
饮食失节。劳役斫丧之人。中暑大汗。燥渴喘促。脉见芤虚。或迟细。或吐或泻乃劳倦内伤 
不足之症。须清暑益气汤。或人参白虎汤。去石膏及苦寒之味。而主以益气清火之品。则善 
矣。又有伤暑而兼夹阴尤须舍时从症倘此而概投香薷耗泄真阳。必变而为惕 亡阳之祸。殊犯 
虚虚之戒。若形气俱实而伤暑者。投以HT 水之属。无不愈也。今人暑月不拘有无伤暑煎此代 
茶。岂知气香主窜。味辛主散。元气虚者反以招暑取中。亦如久饮川芎而得暴亡之害者也 
。又 
有谓香薷善治诸水。盖水多主藏虚。惟形气未羸。病在经腑者深师薷术丸用之可效。但不得 
一例视也唯能明于气化之义者斯可与语治水之方矣试思气化之义云何。 

卷之三药性微蕴
桃叶
属性:许学士本事方云伤寒病。医者须顾表里。循次第。昔范云为梁武帝属官。得时疫热疾。召 
徐 
文伯诊之。是时武帝有九锡之命。期在旦夕。云恐不预求速愈。文伯曰此甚易。但恐二年后 
不起。云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二年乎。文伯乃以火 地。布桃柏叶于上。令云卧之。 
少顷汗出。粉之。翼日遂愈。后二年云果卒。取汗先期。尚能促寿。况罔顾表里时日。便欲 
速愈乎。夫桃叶发汗。亦良法也。尚有此戒。可不慎欤。愚按伤寒论汗吐下三法未始不善。 
虽曰西北形气病气俱实者用之相宜。但今亦须斟酌耳。设若东南风气巽弱。禀赋不实者。虽 
有可汗可吐可下之症。宜从清解。超绳墨规矩之外。而获不汗不吐不下之妙。且以完其氤氲 
清纯之元气。不至浪剂潜促天年。保全綦大矣。而人多不知也。经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大凡病之实者皆气之虚也。知治其实昧救其虚则虚者益。虚致实者益实病。斯殆矣故经曰。 
不能治其 
虚。安问其余夫汗固以解表邪。而表邪未甚。轻汗之卫气不几亏欤。吐固以宣中积。而中积 
未满。轻吐之。胃气不几亏欤。下固以泄里实。而里实未坚。妄下之。营气不几亏欤。亏卫气胃气 
营气便亏元气矣元气一伤。老者绝。少者不复矣。然不特此也。每见时师不拘何病。概以麦 
芽山楂神曲橘红半夏为健脾之物。以青皮枳壳枳实浓朴槟榔香附为调气之物。乃曰脾得健 
则食进。气获调则病瘥。夫此辈之所谓健脾者政败脾也所谓调气者乃损气也粗工既惜费而售贱 
药愚人喜便宜而甘隐戮。其失等耳。此人亦多不知也。予因叹范云之殉虚荣而丧实命若过赤松 
钓台不识当作何如想乎。 

卷之三药性微蕴
天麻
属性:天麻气微辛。味甘平。质坚润而沉。疗诸风。主足厥阴经。而本经谓能益气力。长阴肥 
健大明子亦云补五痨七伤。助阳气。邓才杂兴方取为益气固精要药罗天益曰眼黑头眩。风 
虚内作。非天麻不能治据此则天麻何啻治风尚为足少阴肾经滋补之剂味此风虚内作四字可知 
本亏致病。补助力优。岂羌活防风独活荆芥 
诸辛燥伤阴之物。所能比拟万一哉。余每用以疗产后诸虚剧症。及遗精失血。与挟虚伤寒头 
痛。往往奏奇。世人奈何仅以风药目之。是未悉乎天地造化。万物得气之粹者之蕴矣。 

卷之三药性微蕴
何首乌
属性:何首乌一名夜交藤。一名九真藤。一名地精。性味淳和。功能灵异真仙草也。余夙服有 
验 
。敢悉精微。与世同好焉。按唐李翱传云何首乌者顺州南河县人。祖名能嗣。子名延秀。能 
嗣本名田儿。生而阉弱。年五十八无妻子。常慕道术。随师在山。一日醉卧山野。忽见有藤 
二株。相去三尺余。苗蔓相交。久而方解。解而又交。田儿惊讶其异。至旦遂掘其根。归 
问诸人无识者。后有山老忽来示之曰。子既无嗣。其藤乃异此是神仙之药。何不服之。遂杵 
为末。空心酒服一钱。七日而思人道。数月似强 
健。因此常服至二钱。经年旧疾皆痊。发乌容少。十年之内。即生数男。乃改名能嗣。又与 
其子延秀服皆寿百六十岁。发犹黑。有李安期者与能嗣乡里亲善。窃得方服。其寿亦长。 
遂叙其事传之云。何首乌味甘性温无毒。伏苓为使。治五痔腰膝之病。冷气心痛积年痨瘦痰 
癖风虚败劣。长筋力。益精髓。壮气驻颜。黑发延年。妇人恶血痿黄产后诸疾。赤白带下。 
毒瓦斯入腹。久痢不止。其功不可尽述。又云其根形大如拳连珠。其有形如鸟兽山岳之状者珍 
也。掘得去皮生吃得。味甘甜可休粮。赞曰神效胜道。着在仙书。雌雄相交。夜合尽疏服之 
去谷。日居月诸。反老还童变安病躯。有缘者遇。最尔自如。明州刺史李远云何首乌者世 
之真仙草也。五十年者如拳大。号山奴。服之一年发髭青黑。一百年者如碗大。号山哥。服 
之 
一年颜色红悦。一百五十年者如盆大。号山伯。服之一年齿落更生。二百年者如斗栲栳大。 
号山翁。服之一年颜如童子。行及奔马。三百年者如三斗栲栳大。号山精。纯阳之体。久服 
成地仙也。李濒湖曰何首乌足厥阴少阴药也。白者入气分。赤者入血分。肾主闭藏。肝主 
疏泄。此物气温。味苦涩。苦补肾。温补肝。能收敛精气。所以能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强 
筋骨乌髭发。为滋补良药。不寒不燥。功在地黄天门冬诸药之上。气血泰和。则风虚痈疽瘰 
诸疾可愈矣。嘉靖初。邵应节真人。以七宝美髯丹方药。进世宗。服饵有效。连生皇嗣。 
于是何首乌之方。天下大行矣。宋怀州知州李治。与一武臣同官。怪其年七十余而轻健。面 
如渥丹。能饮食。叩其术则服何首乌丸也乃传其方。后治得盛暑中。半体无汗。已二年。窃 
自忧之。造丸服至年余。汗遂浃体。其活血治风之功。大有补益。七宝美髯丹。主乌须发。 
壮筋骨。固精气。续嗣延年。其方用赤白何首乌各一斤。如法制炼入赤白伏苓各一斤。牛膝 
枸杞当归菟丝子各八两。补骨脂四两。以蜜炼丸晨夕吞服。为滋益上药。功能不可阐述。此 
古成方也大都人有阴藏阳藏之不同。其属阴藏者。宜与此丸。为有骨脂温暖真阳也。若阳藏而 
脏腑燥热。素耐寒凉者。则当去骨脂减当归。加熟地黄十两酒蒸知母二两可令水火两平而免 
偏胜之患愚意又以赤苓性属渗泄。须禁之庶久饵而无隐耗之弊。得全全善矣。及遍阅方书亦 
有 
单服者。各随方法。大要莫外此药为君也忆余髫龄十四通精。施泄无禁。关门虚滑。每少劳 
则病梦遗。及岁十七从娶亲后。尤觉神气不支。虚焰侵肤。时或盗汗。皆少年不慎。真藏为 
患也。余伯父心宇封君。素以儒医擅名。大较主治泥成法。无外金锁丹固精丸莲须牡蛎金樱 
鳔胶之属。时虽少止。暂辍仍复。沉 数载。几无人理。至二十二岁。抵楚慈阳。幸逢胡慎 
庵先生。治法独异常流。令服参 归苓熟地升麻石枣阿胶知母麦冬等药。又以何首乌为君。 
茯苓五味沙苑蒺藜苁蓉仙茅当归诸品为丸。晨昏服丸。午际啜汤。甫两旬前症减半。越三月 
得全愈。自是勤服不辍蒲柳柔资。禁受风霜。益信前哲非诬语也。与世之造淫丹。暗铄真阴 
。渐促天年者。则大不侔矣。特怪世人进锐退速。不勤久饵。堕功半涂。咎药迂缓。遂使完 
真善术绝响无闻耳。抱朴子云上党赵瞿病癞。历年垂死。其家弃之送置山穴。瞿怨泣经月。 
有 
仙人见而哀之。以一曩药与之瞿服百余日其疮都愈颜色丰悦。肌肤玉泽仙人再过之。瞿谢活 
命之恩。乞求其方仙人曰此是松脂山中便多此药。汝炼服之。可以长生不死瞿乃归家长服 
。身体轻薄气力百倍。登危陡 。终日不困。年百余岁。齿不坠。发不白。夜卧忽见屋间有 
光大如镜。久而一室尽明如昼。又见面上有采女一人。戏于口鼻之间。后入抱犊山成地仙于 
时人闻瞿服此脂。皆竞服之。车运驴负。积之盈室。不过一月。未觉大益皆辄止焉。志之不 
坚如此。松脂即松梅丸之君药也。 

卷之三药性微蕴
附子肉桂
属性:附子生用则性奔窜而有毒。熟用则质温润而无毒。其大重一两三四钱以上。团坐平顶。 
旁无 
多角者。方称附子。性主沉补命门真火。其小仅一两以下者。或挺尖。或歪侧。或两脐。或 
多角。皆为川乌。性主驱风逐寒。走散经络。而非熟附子温补之比也。若附子制以姜汁。与 
干姜生姜同用。则为姜附汤主治足三阴驱散上下表里经络脏腑之客寒为要药。其疗真阳虚脱 
则当用童便制者。君以人参。其姜汁制者不可混用也盖姜桂附子。同为大热。第姜性兼辛。 
主发散而桂味甘而辛。可升可降。若熟附则质重性沉。主下行。所以不同也。若阳脱而误用 
姜。令阳愈脱矣。何以言之。立斋曰先兄体貌丰伟。唾痰甚多。脉洪有力。殊不耐劳。遇风 
头晕欲仆。口舌欲裂。或至赤烂。误食姜蒜少许。口疮益甚。服八味丸。及补中益气汤。加 
附子钱许即愈。停药月余。诸症仍作此命门虚火不归元也据此则姜附虽均称热药。何可混施 
乎。虞搏曰附子禀雄壮之质。有斩关夺门之功。能引补气药行十二经。以追复散失之元阳引补 
血药入血分以滋养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驱逐在表之风寒引温暖药达下焦以祛除在里 
之冷湿吴绶曰附子乃阴症要药凡伤寒传变三阴。及中寒夹阴。虽身大热而脉沉者必用之。或 
厥冷腹痛。脉沉细。甚则唇青囊缩者急须用之。有退阴回阳之力起死回生之功近世阴症伤寒 
往往疑似不敢用附子。直待阴极阳竭而后用之。已迟矣。且夹阴伤寒。内外皆阴。是阳气顿 
衰。必须急用人参健脉以益其原佐以附子温经散 
寒。舍此不用。将何以救之。王氏究原方云凡用桂附药。并宜冷服者。热因寒用也。盖阴寒 
在下。虚阳上浮。治之以寒。则阴气益甚而病增。治之以热。则拒格而不纳热药冷冻饮料。下嗌 
之后。冷体既消。热性便发。而病气随愈不违其情而致大益此反治之道也昔仲景治寒疝内结 
。用蜜煎乌头。近效方治喉痹用蜜煎附子含之咽汁。丹溪治疝气。用乌头栀子并热因寒用也 
。 
东垣治冯翰林侄阴盛格阳伤寒。目赤烦渴引饮。脉来七八至。但按之则散。用姜附汤。加人 
参投半斤服之。得汗而愈。此神圣之妙也。考昔荆府都昌王体瘦而冷。无他病。日以附子煎 
汤饮兼嚼硫黄。如此数岁。蕲州卫张百户。平生服鹿茸附子药。至八十余康健倍常。宋张杲 
医说载赵知府耽酒色。每日煎干姜熟附汤。吞硫黄金液丹百粒。乃能健啖。否则倦弱不支寿 
至九十。他人服一粒即为害。此数人者皆其脏腑赋禀之偏。服之有益无害。不可以常理论也 
愚以为此药唯阴藏者宜之若阳藏而误用受祸极速也凡用桂附须君以人参少佐甘草。或大枣则 
无毒。仲景八味丸亦为阴火不足者设故阳盛假寒不宜妄用也桂性甘辛大热能宣导百药。通血 
脉。有汗能止。无汗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