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治验回忆录(赵守真) >

第14章

治验回忆录(赵守真)-第14章

小说: 治验回忆录(赵守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重内外兼顾,先用露蜂房、姜、葱、老艾、猪蹄煎汤温洗,上九一丹末,外盖阳
和膏,每日洗换,内服《辨证奇闻》转败丹:
党参一两柴胡二钱白芍三钱银花三钱当归一两半夏三钱白术
六钱甘草二钱煎汤温服,每日一剂,早晚吞送金匮肾气丸,目的在于温肾益
气、补脾和血、舒郁解毒,进行全面治疗。同时采用一次石氏瘰疬截根术①。如
此经治两月,脓血渐少,溃面缩小,病情已呈好转,又如前法外洗内服月余,肌
肉渐生,面呈红润,患部缩小而水干,不再温洗上药,改贴红玉膏,药服十全大
补汤、养荣汤轮用,并吞小金丹,加之美食调养,加速溃面愈合。治又两月,溃
处多半平复,又进归脾汤平补心脾。再一月,气血充,脾胃健,精神旺盛,大异
往昔,可谓告收全功。旋复娶妻育子,以延宗祧,岁至六十五岁而卒。
①石氏瘰疬截根术:在两臂三角肌下端“臂臑”穴部位,皮肤消毒后,用奴佛卡因行局
部麻醉。然后将皮肤捏起,用钢针在皮下之脂肪层,横行穿透,用手术刀顺着钢针穿刺线切
开,形成横切口,撒上金刀散或生肌散,再盖上脱脂棉纱布,用绷带包扎,两日后取下,换
贴普通膏药。
79.头痛云翳
成立春行商在外,不问寒暑,亦由家庭多累,势所逼然。1946 年入冬盛寒,
不意内寒为外寒感召,发生头痛身疼,恶寒发热,无汗,纯为伤寒之太阳表实证。
林医乃依时感治之,因循未解,旋致两目云翳,逐侵乌珠,且剧痛难安。因来求
治,按脉浮紧,证如前述,此属外邪侵扰,陈寒窃发,而非一朝一夕之故也。依
据《眼科宜书》治法,疏用八味大发散:
麻黄四钱白芷防风羌活蔓荆西芎各三钱细辛川芎各二钱
老姜连皮一两以散陈寒,加蝉衣、蔻衣各一钱以退云翳。
二帖外邪获解。惟内寒久郁,逐渐热化,又欲狡焉思起。证见口燥苔黄,脉
浮数,头目牵疼,感觉目痒循头巅经前身而下达阴部,如目光外射则痒稍止,目
珠微笼红影,尿黄便结,此属风热炽盛,随经窜扰,治如稍缓,为害实大。改予
洗肝散:
大黄栀子防风各三钱川芎薄归尾各三钱加蜈蚣二条、全蝎钱
半,以猛逐风热。
日服二帖,其势稍杀,痒止痛减,翳则如故。于前方去蜈蚣、全蝎,加木贼、
谷珠各二钱,蛇蜕一钱,水煎服,早晚吞二白散(白芍、桑皮各一两,研末)二
钱,开水送下。
三日,翳退三分之二,风热渐化,头目不疼,舌转白润,再于前方减量与服;
又三帖,翳尽退,人甚安适,未再服药。
80.头汗云翳
刘汉芳君,目珠云翳,时好时发,汗出头面左半侧,自天庭眉心迄鼻准至颈
而还,截然鸿沟,饮食行动则汗,虽严寒亦如是,久治不效,迁延十余年。吾后
获读《眼科宜书》,载有其证,始恍然其病之由于大病后行房所致。一日晤刘君,
举以相告。刘君忆曰:“某年曾大病,后则乃有此证,事或如此,祈为治之。”是
时值彼目发云翳,即据《宜书》方录与:
川芎(酒炒) 当归各五钱乌附秦艽蔓荆天麻各二钱炙草升
麻桂枝各钱半生姜一块水煎服。
同时用包头风药布帕包熨(其药:川乌、草乌、香附、桂心研细末酒炒),
熨至两侧出汗,内外并举,以愈为度。幸其信念坚,执行靡懈,十日大见效。汗
已少出,五剂汗全止,翳亦退,续进熟益巴戟汤(熟地二两,益智四钱,巴戟五
钱)加党参一两,白术五钱,黄耆八钱等品善后。两年来不仅汗未出,云翳亦未
一发,足证斯药之妙。
81.暴盲
张桂英零陵师范女生,家庭多故,善怒多愁,性嗜文学,勤于写作,昨以过
劳,突然目不见人,送院医治。谛视两目完好,不红肿,无云翳,舌润无苔,脉
浮微弦,头痛恶寒,胸痞纳少,二便如常。此由风寒外袭,肝气内郁,以致清阳
不升,浊阴不降,故目瞑而无所见,不外肝肾之虚耳。当据《眼科宜书》治法,
先治其外而后治其内,分标本缓急也。处以四味大发散:
麻黄三钱蔓荆细辛西芎各二钱生姜一两连进二剂。
复诊,脉现弦涩,虽头痛恶寒已解,而两目仍不能视。后乃着重调气为主,
川枳壳二两,香附、郁金、槟榔各一两,煎汤分两次服,仍未改善。又服原方两
剂,始觉腹鸣,矢气不止,可见微光,脉转微弱,气臻和顺。前所服调气解郁诸
药,又非今宜,而以大补肝肾以治其本,改服熟益巴戟汤(生熟地各一两,益智、
巴戟各五钱)加党参七钱,培补正气。三剂,目光逐渐好转,赓续五剂,视力接
近正常。后以补中益气汤巩固疗效,半月出院。
82.痛经
谭秋香,女,25 岁。零陵城区人。婚后月经多不调,从未孕育。每以似续为
念,服药调经,殊不如愿。迄至近年经行,则觉气自少腹上逆至咽,胸腹攻冲作
痛,呕哕并行,头目晕眩,卧床不能起立,肢厥,身奇寒,但经后则如常人,渐
呈面黄肌瘦而已。迩来延治,适值经行,诊脉细沉,证状同昔。审为经寒水冷气
逆血亏,顾以经寒血亏,则四肢血少运行,卫阳不足故肢冷;水冷气逆,由于清
阳不运,浊阴上逆,则水气不循行通道,故攻冲而痛;其经止而病巳者,以水气
暂安其位,非无病也。以言治法,则非温经调气不可,经温则血行而不滞,气行
则水流而四布,有何泛逆攻冲之害。用当归芍药散(当归、川芎、芍药、茯苓、
白术、泽泻)加炮姜、艾叶、香附等,以补血行水温经调气,三剂不少效。审其
沉寒已久,亏损至极,虽前汤于证不谬,然不效者,其由温补之力未及乎?改疏
鎭水温经之眞武汤,又加归芍以滋血,以提高疗效,二剂病犹昔。反复筹思,始
得其理。盖其肾元虚损,脾土湿寒,气机阻滞,升降失调,故浊阴弥漫,清阳沉
沦,乃一阴盛阳衰之证。前方虽然温经行水,而宽中降气之品,尚付阙如,其不
效者以此。更拟当归汤,以参、耆补气,芎、归补血,桂枝止冲逆,蜀椒温下元,
厚朴、半夏以宽中鎭呕,虽无附子之回阳,而温中补虚之力实视前汤为大,其阳
未亡,无须附子,其方证殊相符合也。二剂痛止气平,厥回呕止,头目不晕,可
以起行。续进三帖,诸证悉瘥。后用人参养荣汤调补气血,加木香、砂仁宽中和
胃,服至二十余剂,身健经和,期年育儿如愿。
83.血崩
温妇年五旬,新孀之下,儿媳不顺,因之情志不适,月经当断而反多,前后
参差,时久始净。渐至夜间潮热,少腹隐痛,口干难寐,乃以经济困难,延未医
治。讵知某夜大崩血下,迄明未止,神疲已极,自煎参汤服食。次日迎诊,按脉
细微欲绝,面唇惨白,舌胖无苔,腹痛口燥,手足烦热,血尚淋漓未停,身常自
汗等候。审值更年之期,经血应止,反致血崩大下,皆由冲任虚寒,邪犯胞宫,
肝郁气滞,瘀留不行,一旦内外触引,故暴发而不可止遏。本证不仅寒盛血虚,
且兼郁热,治当兼顾。若认大崩血虚,一味温补,殊难收指顾之效。因处以温经
汤,虽曰温经,而实兼有祛瘀清热之品,是一方而众善俱备。如方中吴萸、丹桂
入血散寒行瘀,归、芍、阿胶生新止血,人参、夏、草益气降逆,麦冬清除烦热,
又加香附、降香之行气和血,则视原方周到而于证更切也。煎服一时许,腹中震
动大鸣,旋下黑色血丝甚多,再进血崩即止,三进热退安眠,梢神转佳,末用人
参养荣汤、归脾汤善后调理。
84.白带
(一)
刘妇美娇,锦城人。产后不自节劳,时往水田工作,伛偻蹬立,湿热交蒸,
因之气血内损,经血愆期。又值天旱成灾,抢救早稻,仍复日夜桔槔(jié gāo),
倍常辛勤,渐至白带淋漓不尽,稠粘腥秽,身日孱弱,无如家务重,儿女多,犹
未能少节劳。近且诸证蜂起,不耐杂作,始来就诊。证为少腹胀痛,白带如注,
腥臭难闻,口干心烦,头晕腰痛,小便短赤,大便干燥等,断为湿热郁滞经血不
畅之所致。处以八味带下汤:
当归三钱川芎木通陈皮各二钱银花五钱土茯苓八钱大黄二钱
茯苓三钱加桃仁三钱红花二钱香附二钱麦冬三钱
二剂带下增多,杂有零星瘀血,伊惊而来询。余曰:“今若此,病以药力疏
导,带多瘀行,显示瘀血下行经血流通,乃为病愈前奏。此时腹舒痛减,再剂带
与血必自止,何惧为?”伊云:“少腹已不痛,且思饮食。”欣然归去。又三剂果
如所期。改服六味地黄汤(用生地)加归、芍、麦冬、香附以滋阴补血,半月全
愈。
(二)
秦氏妇,家遭不造,忧郁于心,因而患白带,所谓肝郁伤脾也。曾治以傅氏
完带汤(白术、山药、党参、白芍、车前子、苍术、甘草、陈皮、荆芥、柴胡),
其效否不知云。十年后,吾悬壶零陵,业务颇不廉。某日一老妇相迎出诊,笑谓
余曰:“吾即先生邻居之秦妇也,服药获愈,迄今未发。今客婿家,小女亦病带,
闻先生名,故来相迎。”乃欣然同往,视其女面色惨白无华,极度贫血,按脉细
弱,舌白润无苔,饮食无味,带下两年余,淋漓不止,液清不腥臭,月经或间月
一行,量少色淡,近日午后有潮热,夜难入睡,身体日形虚弱现象。此为湿寒伤
脾,脾气下陷,影响冲任,致使经行缓迟,累及带脉,因而白滑粘液由阴道而下。
治宜补涩为主。张锡纯氏之青带汤,屡用辄效,今证情暗合,书方与服:
生山药七钱生龙骨牡蛎海螵蛸茜草各三钱加白术鹿角霜各
四钱柴胡二钱
五剂带止,后服妇宝调经汤:
阿胶四钱(蒸兑) 炒艾叶三钱熟地一两(砂仁拌用) 香附芍药各三
钱川芎甘草各二钱加白术党参炮姜各三钱
十五剂而月经正常,期年育一男。
(三)
王氏妇,以体虚经错,三旬犹未育,时以为忧,肝气郁结,因之白带不绝,
清稀无气味。今春来诊,脉细数而涩,食减身倦,月经三十八而始来,来则半月
而方尽,其为胞冷经寒肝郁脾伤,由此概见。治宜温暖下元、调理肝脾为要,处
傅氏完带汤加吴萸温经解郁。十剂而精神稍振,食欲增进,带则依然。脉象细数,
舌苔滑润,腹有痛感,下肢畏寒特甚,数服温补药而尚有如是之证,其下元虚寒、
胞宫清冷至于斯极。现惟温脾胃以健运化,暖元阳消阴寒,改进桂附理中汤,力
较前药为胜,五剂无变化。详审阴寒过盛,药力犹轻,于本方加重分量,计:
附子八钱党参白术各一两干姜炙草各五钱肉桂三钱浓煎,日
进二剂。
二日后,证情视前进步,脉觉有力,腹不痛,恶寒大减,带下仍多。复于原
方配用金匮白术散(白术二两,川芎五钱,蜀椒七钱,牡蛎一两半,研散),每
服六钱,一日两回,酒水送下。暖胞宫,燥脾湿,以大其用。接服一旬,带减大
半,已不恶寒,一切改善。后以治带为主,仅用白术散(改汤)加艾叶、鹿角霜、
芡实、椿皮等,大剂煎服,五日带尽。随进十全大补汤、养荣汤各十剂,调补气
血,温暖冲任,以是体气健复,经期正常,次年育一儿,喜出望外。
(四)
王喜春,黄君妇也。夫妻和谐,多年未育,时以后嗣为念。某日,黄君与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