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柴胡枳实芍药甘草汤方
柴胡八两 芍药三两 枳实四枚(炙) 甘草三两(炙)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风病,胸中痛,胁支满,膺背肩胛间痛,嗌干,善噫,咽肿,喉痹,脉浮洪而数,此风邪乘心也,黄连黄芩麦冬桔梗甘草汤主之。
黄连黄芩麦冬桔梗甘草汤方
黄连一两半 黄芩三两 麦门冬二两 桔梗三两 甘草二两(炙)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风病,四肢懈惰,体重,不能胜衣,胁下痛引肩背,脉浮而弦涩,此风邪乘脾也,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若流于腑,则腹满而胀,不嗜食,枳实厚朴白术甘草汤主之。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茯苓三两 白术三两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枳实厚朴白术甘草汤方
枳实四枚(炙) 厚朴二两(炙去皮) 白术三两 甘草一两(炙)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风病,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嗌干,肩背痛,脉浮弦而数,此风邪乘肺也,桔梗甘草枳实芍药汤主之;若流于大肠,则大便燥结,或下血,桔梗甘草枳实芍药加地黄牡丹汤主之。
桔梗甘草枳实芍药汤方
桔梗三两 甘草二两 枳实四枚 芍药三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桔梗甘草枳实芍药加地黄牡丹汤方
桔梗三两 甘草二两 枳实四枚 芍药三两 地黄三两 牡丹皮二两
右六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风病,面目浮肿,脊痛不能正立,隐曲不利,甚则骨痿,脉沉而弦,此风邪乘肾也,柴胡桂枝汤主之。
柴胡桂枝汤方
桂枝一两半 芍药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柴胡四两 半夏二合半 人参一两半 黄芩一两半 生姜一两半 大枣六枚(劈)
右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寒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寒之为病,肾先受之,其客于五脏之间,脉引而痛;若客于八虚之室,则恶血住留,积久不去,变而成著,可不慎欤!
寒病,骨痛,阴痹,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引痛,脉沉而迟,此寒邪干肾也,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其著也则两腘痛,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主之。
桂枝加葛根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葛根四两
右六味,先以水七升,煮葛根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不须啜粥,余如桂枝将息及禁忌法。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方
甘草二两(炙) 白术二两 干姜四两 茯苓四两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寒病,两胁中痛,寒中行善掣节,逆则头痛,耳聋,脉弦而沉迟,此寒邪乘肝也,小柴胡汤主之;其著也,则两腋急痛,不能转侧,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甘草汤主之。
小柴胡汤(见伤风)
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甘草汤方
柴胡四两 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半夏二两
右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寒病,胸胁支满,膺背肩胛间痛,甚则喜悲,时发眩,仆而不知人,此寒邪乘心也,通脉四逆汤主之;其著也,则肘外痛,臂不能伸,甘草泻心汤主之。
通脉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破) 干姜三两 人参二两
右四味,以水三生态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甘草泻心汤方
甘草四两(炙)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半夏半升(洗) 人参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寒病,腹满肠鸣,食不化,飧泄,甚则足痿不收,脉迟而涩,此寒邪乘脾也,理中汤主之;其著也,则髀枢强痛,不能屈伸,枳实白术茯苓甘草汤主之。
理中汤方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甘草三两 白术三两
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枳实白术茯苓甘草汤方
枳实四枚 白术三两 茯苓三两 甘草一两(炙)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寒病,喘,咳,少气,不能报息,口唾涎沫,耳聋,嗌干,此寒邪乘肺也,脉沉而迟者,甘草干姜汤主之;其著也,则肘内痛,转侧不便,枳实橘皮桔梗半夏生姜甘草汤主之。
甘草干姜汤方
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炮)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枳实橘皮桔梗半夏生姜甘草汤方
枳实四枚 橘皮二两 桔梗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此为传也。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此为不传也。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
病人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右五味,(口父)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方见前)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及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桂枝加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 芍药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右六味,先以水一斗,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可与之。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可与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桂枝汤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若酒客病,亦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必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与之佳。
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加附子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劈)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将息如桂枝汤法。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汤方(即桂枝汤原方去芍药)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将息如桂枝汤法。
太阳病,下之后,其人恶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
桂枝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将息如桂枝汤法。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吐下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麻黄各半汤方(麻黄汤见后卷)
即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之,将息如桂枝汤法。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府、风池,却与桂枝汤。
太阳病,服桂枝汤后,大汗出,脉洪大者,与白虎汤;若形如疟,一日再发者,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白虎汤方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棉裹)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
即桂枝汤二升,麻黄汤一升,合为三升,每服一升,日三服,将息如桂枝汤法。
太阳病,服桂枝汤后,大汗出,大烦渴,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白虎加人参汤方
即白虎汤加人参三两。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脉浮大者,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桂枝十八铢(去皮) 芍药 麻黄 甘草各十八铢(炙) 大枣四枚(劈)生姜一两二铢(切) 石膏二十四铢(碎,绵裹)
右七味,以水六升,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