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与口才-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完午饭回来的时候,他还像往常一样问候:“您吃完啦,还有点时间可以午睡休息一下。”这一次,司长终于回答说:“我不午睡了,你跟我到办公室来一下。”到了办公室,司长问他:“你为什么天天在这里等我?”唐骏立即说明了原因,司长听了却什么也没说。第六天,他照样去“上班”,中午的时候他又被叫了进去,这一回司长给了他一堆资料说:“这些你拿回去填一下。”第七天,司长递给他一张纸,笑着说:“这是你一直想要的东西。”那张纸就是出国留学批准证。唐骏先是留学日本,攻读了电子工程学硕士,随后他又赴美留学取得了计算机学博士学位。然后他开始尝试自主创业,先后创建了三家公司,有“双鹰软件公司”、“好莱坞影业娱乐公司”,以及一家移民服务机构“美国第一移民律师事务所”。显而易见,移民律师事务所,一定要与名目繁多复杂的法律条文打交道,而他是计算机博士出身,对法律显然并不在行。但是经过观察他注意到一个现象——别家事务所都是按小时收费,移民通常会选择打电话的方式来咨询,而且花上一两个小时都问不明白,但钱却随着时间的流逝不见了踪影。这无疑让人感觉移民咨询就像个无底洞,不知道得花多少钱才能办成。对此,唐骏采用了和别家不一样的经营方式:按案例收费。比如:工作卡转签证收1000美金,签证转绿卡600美金等,最重要是他做出了承诺:办不成不收费,成功了再收费。这样他的移民律师事务所一炮打响,开业五个月后就在洛杉矶排名第一。然而,他并不满足这一切,他觉得自己欠缺的地方还很多,他要到大公司学习几年,将来再干自己的事业。1994年,他抱着“偷师学艺”的目的,卖掉了自己的“小公司”,进入全球著名公司——微软总部,成为一名技术员。在微软技术人员有一万五千多人,他只是其中最普通的一员,基本上没有得到重视的可能。他想,要在众多人之中脱颖而出,就必须为自己创造成功的机会,避开与其他人的正面竞争。在微软工作五个月后,他发现了微软在Windows系统开发模式上有明显的时间落差,即英文版本开发出来后,需要过八个月中文版本才开发出来,再过五个月才是日语版本。其实,当时也有很多技术人员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他们都只是提出了问题并没有认真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唐骏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研究新的开发模式,找出一种可以将三种不同版本都用同一模式进行开发的方式,使Windows系统的全球发布做到零时差。经过反复测试确定其准确度和可操作性之后,他直接给比尔?盖茨发了封邮件,把自己的想法和测试结果告诉他。随后,他又写了一份书面报告,并将编好的程序都放在了里面,等待上司的召唤。比尔?盖茨接到邮件后十分重视,马上转发给他上司的上司。这个上司接到比尔?盖茨的邮件,不敢怠慢,立即把唐骏找去谈话。最后会议一致通过了他的方案,决定公司里3500人都要使用这种研发模式。因为要在公司里宣传这种模式,还要成立一个宣传部门,理所当然,他作为候选人再合适不过了。这样,唐骏在进入微软八个月后当上了部门高级经理。8年后,他升任微软中国区总裁。一次,微软中国一个地区的经理要跳槽到苹果公司,当时唐骏正在澳洲开会,听说这件事后,马上打电话问那位经理:“你真的想好了?”对方回答:“已经想好了。”他放下电话,立刻赶赴机场,坐飞机到香港,再坐两个小时汽车到广州。尽管他知道,即使他回来也很难让人改变决定,但他要最后一次向下属郑重地表达自己最诚挚的敬意——再次挽留。此后,媒体纷纷报道:微软中国区总裁为了挽留人才在百忙之中专程回国。后来,他解释说:“虽然我辛苦了一点,但我希望他能带着荣誉感离开,同时也让对方觉得挖到了特别重要的人才。”随后,在当年的微软全球峰会上,他激动地发现,每个人胸前的卡片上都写着:“Make Others Great。(让他人变得伟大)”他的这一理念后来成为微软公认的七大文化之一。 为了实现人生自我的不断超越,2004年,唐骏向比尔?盖茨递交了辞职报告。比尔?盖茨在挽留无效的情况下,授予他微软终身荣誉总裁。随后转战“盛大网络”,在担任总裁期间,唐骏推动企业高速运转的大手,使“盛大”在美国成功上市,并收购了曾是对手的一家韩国公司。“打工皇帝”的神话,伴随着他每一次成功跳槽创造了一次又一次奇迹。今年4月,唐骏又以10亿元的身价再次跳槽到新华都集团担任总裁兼CEO,成为中国职业经理人领军人物。“大家知道吗,人们需要执著的精神。你就拿出执著的精神给他们看,世上就不怕有办不成的事。”这是唐骏在高等学府做演讲时说过的话。的确,人生在世谁不渴望成功,而对于“成功”唐骏这样认为:“论成功,如果与比尔?盖茨和陈天桥比,我可能永远比不上,但我和自己5年前、10年前比,我成功;论打球,我永远比不上姚明,但我今年就觉得比去年进步得多。成功是没有可比性的,自己才是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尺。所以,成功要和自己比,千万不要和别人比。”
作者: 卞梦薇
标题: “铁娘子”撒切尔夫人
内容: 》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一个出身平民的女子,1979年5月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而且连续三次当选。她在重大国际、国内问题上,思路清晰,观点鲜明,立场强硬,做事果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影响了整个英国乃至欧洲,被誉为欧洲政坛上的“铁娘子”。 然而,撒切尔夫人绝非天生的政治天才,她的成功源于父亲培养起来的高度自信! 撒切尔夫人的父亲是一家杂货店老板,爱好广泛,热衷于参加政治选举。尽管家里经济条件很不错,但是父亲却一心要为女儿营造一种简朴节约、拼搏向上的成长环境,因而他们一家一直住在杂货店附近一处租来的小房子里,那里的厨房和厕所都是公用的。平常父亲也不给她零花钱,最令她开心的娱乐生活就是看电影或戏剧。父亲习惯每个星期天带着女儿到芳金大街的教堂去听牧师滔滔不绝的布道,而在家里,他也有意无意地与女儿就各种问题进行辩论,以造就她机智沉着、语言辉煌、充满感染力和穿透力的雄辩艺术。撒切尔夫人才5岁时,父亲就教育她凡事要用自己的大脑来判断是非,主张她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时要大胆地说出来。第一次踏入图书馆的大门,撒切尔夫人只被允许看三类书:人物传记、历史和政治书籍。这是父亲在培养女儿对政治的兴趣,从而引导她日后从政。除此之外,为了锻炼她的独立能力,父亲还“强迫”她帮家里做家务活,甚至到杂货店里帮忙。在父亲看来,他给孩子安排的都是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不允许女儿说“我干不了”或“太难了”的话。当然,女儿也始终带着满满的自信,将事情做得尽善尽美。撒切尔夫人入学后,从相对封闭的家庭进入五彩缤纷的校园,她惊讶地发现,她的同学有着比自己更为自由和丰富的生活,他们课余之外的天地竟然如此广阔而多彩。她的同学有许多游戏的时间,而她,却只能过着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没有任何自由,大部分时间只能呆在家里看书、学习,这让她感到非常乏味。羡慕之余,她的心里痒痒的,也想与同学们一样,可以在闲暇时远离书本,自由自在地玩耍。有一天,她鼓起勇气对父亲说:“爸爸,我也想去玩。” 父亲很不高兴,说:“你必须有自己的主见!不要别人做什么,你也做什么。你要自己决定你该怎么办,不要随波逐流。” 见她不说话,父亲缓和了语气,说:“孩子,不是爸爸硬要限制你的自由。而是你应该要有自己的判断力,有自己的思想。你这个年龄,正处在学习知识的大好时光,如果你和那些贪玩的同学一样,沉迷于游乐,耽误了学业,那样将来走上社会一定会一事无成。爸爸相信你的判断力,你自己做决定吧。”父亲的一番教诲,如醍醐灌顶,让她一下子醒悟了。是啊,我为什么要和别人一样,我有许多要做的事,与其像别人一样去玩耍,还不如将别人玩耍的时间用在学习上,多学点知识,为将来立足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呢。之后,在成长的道路上,父亲经常这样敲打她:要有主见,有自己的理想,特立独行、与众不同最能显示一个人的个性,随波逐流只能使个性的光辉淹没在芸芸众生之中。久而久之,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培养了她高度的自信,造就了她卓尔不群的不凡气质,使她常常有一种心理优越感。 那时,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撒切尔夫人所在的学校经常请人来演讲。由于她常常习惯在家里与父亲辩论,所以每次演讲结束,她总是第一个站起来大胆提问,而其他女孩子却怯生生地不敢开口。当她满怀喜悦地将自己在学校的表现说给父亲听时,父亲总是高兴地倾听着,末了慈爱地抚着她的头鼓励她。父亲的一次次鼓励,使她对自己的口才和表现越来越自信,她开始学习让自己做一个演讲者,因此,只要有机会,撒切尔夫人总会跑上台,毫无顾忌地发表言论,不在乎底下的人的嘘声、讽刺嘲笑声,从容不迫,直到演讲结束。自信造就成功。11岁时,撒切尔夫人进入了凯斯蒂女子学校。在学术氛围浓厚的凯斯蒂辩论俱乐部的辩论会上,她以思想敏捷、观点独到、讲话准确、气势磅礴而使同学们甘拜下风,也使老师们刮目相看。就这样,在父亲的不断鼓励下,凭借自己坚不可摧的自信心,撒切尔夫人走上了政坛,从一个普通的女孩,一跃成为一位连任三届英国首相、执政十二年,成了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独霸一方的政治家与“撒切尔主义”的创始人。自信是成功之帆。心中有自信,成功才有动力。古人云:人不自信,谁人信之。建立自信,应该从相信自己,赏识自我做起。相信自己,就是对自己的认可和支持。积极的自我暗示,能够激起强烈的成功欲望,在战胜困难,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表现出果敢的勇气和必胜的信念。撒切尔夫人的成功,充分印证了这一点。所以,当你满怀激情奔向成功时,请带着自信上路。
作者: 庞启帆
标题: 邀请别人投资你的梦想
内容: 》今天世界上最伟大的女推销员不会介意你称她为小姑娘。那是因为玛基塔?安德鲁斯荣获此荣耀时才13岁。自从7岁起至今,玛基塔已经卖出了超过8万美元的女童子军饼干。放学后就挨家挨户去推销,原本非常害羞的玛基塔?安德鲁斯把自己变成了一台推销饼干的发动机。她发现推销的秘密时年仅13岁。这一切开始于一个炙热的愿望。玛基塔和她母亲独自生活在一起。在玛基塔8岁时,她的父亲离开了她和她母亲。母亲把她带到了纽约,然后在一家餐厅找到了一份做服务员的工作。她们的愿望是环游世界。“我会努力工作,赚够钱送你上大学。”一天,她的母亲对她说,“等你大学毕业后,赚了足够的钱,你就带上妈妈去环游世界。好吗?”13岁那年,玛基塔在她订阅的《女童子军》杂志上读到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