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交际与口才 >

第3章

交际与口才-第3章

小说: 交际与口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招:拥有职场贵人   出场人物:胡捷深圳某电器公司销售助理   大学毕业后,胡捷很顺利应聘到深圳一家电器公司,担任销售总监助理。胡捷是个把工作和生活区分得十分清晰的人,在公司拥有着不错的人缘。   胡捷的顶头上司JOHN是个中年男人,在公司的其他人看来,JOHN不苟言笑,永远都是对人一副冷冰冰的面孔,很多人私下里都议论JOHN是个工作狂人,还有好事的人劝胡捷趁早换部门,而胡捷对于这些总是一笑而过,照旧认真地做好自己分内的每一项工作。   周一早上,胡捷把提前准备好的会议材料最后核对后交到了JOHN的手上。与以往一样JOHN一边听着其他部门的主管汇报工作,一边看着胡捷交上来的材料。不一会,JOHN猛地将材料狠狠摔在了胡捷面前。原来JOHN看到材料上的一个销售数据和自己之前看到的不一样,在他看来,员工的工作态度是胜于一切的。面对这场毫无征兆的“暴风雨”,起初的几分钟,胡捷心里猛地一紧,顿感委屈,自己明明是检查了很多遍,在确认了万无一失的情况下,才最后打印并存档的,怎么会有数据的错误呢?胡捷不禁在心里画了个大大的问号。但是胡捷却丝毫没有把自己的情绪表露出来,而是迅速地起身,为耽误大家开会而诚恳地表达了歉意。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后,JOHN开始在电脑中搜寻之前看过的数据。很快JOHN发现那是前两周报表的数据,是自己弄混了而错怪了胡捷。想到这里,JOHN越发觉得胡捷既是优秀员工,又是不错的搭档。为了表达自己的歉意,JOHN邀请胡捷共进晚餐。误会消除了,胡捷一如既往地工作着,而JOHN也开始把更多的更重要的事情交给胡捷处理。经过实际工作的磨练,胡捷越发地在工作中驾轻就熟,游刃有余。   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扩展,很快需要在北方开设分公司,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老板决定派JOHN担任北方公司的总经理,全权负责北方公司的业务,胡捷也随JOHN到了北方公司,只是职务上她由一直以来的助理,变成了公司的副总经理,主管行政。      【职场启示录】职场中的游戏规则有时很简单: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只要认真对待工作,完成主管布置下来的任务,想要获得晋升加薪的想法是不难实现的。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场贵人,只是看你能不能准确地把握,并随之把握未来。 》【阿宝表现】面对压力和挫败,怎样愈战愈勇?阿宝给出必胜心法——抛却history(历史)和mystery(未知)——活在当下并坚持。阿宝没因为自己被看轻而放弃信念,坦诚态度和善意微笑赢得了功夫高徒们的帮助。   第三招:提升自信指数   出场人物:夏紫仪某外资咨询公司战略咨询顾问   世界顶级咨询公司的战略顾问不是好做的,不但天天与知名企业的精英人物打交道,还要从他们的口袋里掏出钱来,让他们心甘情愿地请你为他们公司的改进提出方案。说实话,没有金刚钻是绝对揽不了这个瓷器活的。现在的夏紫仪自信满满,而支撑起自信的则是她的智慧。   弄明白“我是谁”让夏紫仪颇费了一番苦心。她首先购买了许多心理测试的书籍,通过做测试给自己一个客观的评估。为了继续探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她盛情邀请一帮铁杆好友为自己开了一个“研讨会”:在静谧而休闲的茶馆中,她先给大家介绍自己的成长路程,再自我剖析个人的优点和缺点。然后,她请好友们依次发言,谈谈对她的看法以及她适合从事的职业。这种深刻而生动的沟通使夏紫仪在踏上职场前就知道了“我是谁,我能做什么”。   加盟现在的公司是夏紫仪事业的一个灿烂起点。当她穿上精致的套装、略施粉黛以后,更确信自己是客户眼里那个精明有效率的咨询顾问。对于改进自己的风度仪态,夏紫仪有一套很有效的方法——在家里模拟办公室演讲和讨论的场景,并且用DV录制下整个过程,然后回放分析,找自己的失态处和不足处。   对夏紫仪来说,在工作中逐渐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才是建立自信的核心。她会根据工作的需要和个人发展的方向制定自己的能力地图,并且“按图索骥”,不断地从工作中汲取养分和新知。而每当客户认可她的战略咨询的结果,并因为采纳了她的建议而使企业有了更好的发展时,她的自信指数更是疾速飙升。她还觉得,与人为善的人更容易建立自信,因为体谅和包容能帮助她找到更多的事业上的支持者。      【职场启示录】在一个越来越强调人际交往和互动的现代社会里,仅仅凭自己的本事去开辟一个新的生活空间,或者仅仅做好本职工作,就想脱颖而出获得成功,似乎越来越不可能了。唯有自己昂首挺胸,在刀光剑影的职场里保持坚强的自信心,才有机会出人头地。     

  
  
作者: 孔明珠
 
标题: 怀念谢晋
内容: 》谢晋是我国老一辈导演中非常杰出的一位,2008年秋风送爽的时候,他在家乡浙江上虞参加母校100周年纪念会时离开了人世,享年85岁。谢老是我父亲的学生,我们有过几次交往,而更多的是,我在报刊杂志电视上看见有关他的新闻、图片和影像,谢老在干实事,一件又一件结成果;他在发言,很动情,高龄老人了,依然中气十足,激动到脸红脖子粗。谢老说话很尖锐,条理明晰,在他亮堂堂的眼睛直视下,心中有愧的人绝对不敢抬头。谢晋不幸去世了,85岁不算很老。为了纪念谢老对中国电影事业的贡献,中央6台和上海艺术人文频道近日都在连续着播出他的电影作品。《女篮5号》、《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大李、小李和老李》、《天云山传奇》、《芙蓉镇》、《牧马人》……一部部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电影画面徐徐展开。哦哦哦,人们说,这些如雷贯耳的电影原来都是谢晋他老人家拍的呀,人的一生怎么可以做那么多事,又能做到那么好,是什么东西在支持着谢老,使他永葆活力呢?我想是奋斗,是谢晋先生的奋斗精神。一个有威望的人,必定有强大的人格力量。仅有几次和谢晋先生接触,我都被他深深感动。一次是我父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会,因为谢晋先生年轻的时候在我父亲创办的华光戏剧专科学校读过书,我们给他寄去请帖,想他工作那么繁忙,估计不会来参加。没想到谢晋先生一口答应,是一个酷热天,他前夜从外地拍摄现场特地赶回上海,第二天自己打车过来出现在鲁迅纪念馆会场上。谢导风尘仆仆,精神十足,由我父亲——他的老校长曲折的人生经历说起,对我国该如何尊重和保护知识分子做了一番非常动情的即兴演讲。还有一次是纪念剧作家于伶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的全市性大会,谢晋导演主要发言,上台后他根本不用讲稿,对中国戏剧发展史了如指掌,对于伶老前辈的功绩如数家珍。谢导激情澎湃的发言赢得全场掌声雷动,这是一个八十开外的老人啊,是什么使他头脑如此清晰,观点如此明朗而犀利,是事业心,谢晋先生对电影文化事业的热爱无与伦比。回顾谢晋先生的电影作品,看到他仿佛一直擎着先锋的大旗,走在时代的前列。他导演的电影之所以历经大浪淘沙,仍能为后人所津津乐道,是因为写人性写得好。谢导的功力是以一生勤奋为功底锤炼出来的。他居安思危,不肯懈怠,他的使命感、责任感催着他永远往前看,向前走。这位中国电影大师同时是一位慈父,令人心痛的是,生活给予他的负担太重,两个儿子是弱智,另一个优秀的却早逝。谢老在孩子身上倾注大量爱的同时拼命工作,他太累了,像一头老马,不停歇地在耕耘。但是,正因为不停耕耘,不断攀登,谢晋之奋斗精神才遗留人间,成为我们心中不灭的奥林匹克之火。《交际与口才》编到本期是总数第181期。时间是整整15年,每年12期,加一期创刊号。从1993年5月开始我进入韬奋基金会,和几位前辈一起创办了《交际与口才》,我们坚持,我们奋斗,每个月没有停歇,看稿、组稿、编稿、写稿,为读者配“交际”与“口才”餐。我们的读者大多数都是在学生时代接触这本杂志的,是杂志伴着他们,见证了他们的成长。有人玩笑似地断言:喜欢《交际与口才》杂志的读者不是成功者就是走在通往成功道路上的人。盛宴也总有闭幕的时候,更何况我们这桌平民酒席。十几年来,书刊市场发展很大很快,以不变应万变总有一天应付不了,纵有千般不舍万般不愿,《交际与口才》编辑部同仁还是要在这里向各位读者郑重道别。2009年我们改刊了。亲爱的读者,记住阅读《交际与口才》那好时光吧,记住这本薄薄的青春、励志、实用的3元草根杂志。让我们彼此记住,想念了,在人群中打入关键词《交际与口才》,跳出来就是同类的你我。

  
  
作者: 王海莹
 
标题: 唐骏:“成功,要和自己比”
内容: 》他的脸上总是带着谦和自信的微笑。说起话来,幽默风趣而又充满了人生智慧。谈到自己,他总是说:“其实,我是很纯、很简单的一个人。”可是,他的人生总是充满了挑战和飞跃,每一次的选择和放弃,都让人们在惊讶之中充满了无限的赞叹和感慨。他叫唐骏,出生在江苏常州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由于家里有三个儿子,他的父母在孩子们还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计划着为他们盖房子。于是,年仅12岁的唐骏开始学着和哥哥一起动手盖房。哥俩用稚嫩的双肩费劲地背砖扛沙,一天干下来浑身累得像散了架。年少的他很疑惑,未来还很远,难道他们兄弟三人将来都要在这栋自己亲手修建的房子里度过一生吗?难道他的人生就是父母事先为自己画好的这个四四方方的砖城?他并不是甘愿寂寞的人,因为他知道,要想牢固地掌握自己的命运,只有勤奋读书才能走出去,看到外面世界更广阔的天。上世纪80年代初,唐骏从北京一所重点大学毕业。那时,他所有的梦想就是出国留学,到西方发达国家学习更先进的科学技术。当时每个重点院校都有两个研究生名额可以保送出国留学。他经过两年的勤奋努力,在研究生考试中名列全校第一。然而,因为他在校期间并不是学生干部或骨干,所以出国名单里没有他。他不甘心,开始到处打听,最后了解到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还有一个空名额,便决定去碰碰运气。当他想尽办法将学籍转到北广时,申报时限已过,名额已交回国家教育部了。唐骏以为就这样失去了机会,但仍抱着一线希望找到国家教育部出国留学司,得到工作人员的答复是:“已经审批完了,来不及了。”这句话好像一根芒刺,刺在了他的心上。他仿佛看见那束叫作“希望”的火种,刚被点燃又要被熄灭。他想了一夜,还是不愿放弃。最后,他想了一个办法——他每天到国家教育部“上班”,地点是教育部门口,一天四次问候出国留学司的司长。起初司长很奇怪,什么时候教育部“多”了一个保安而且还只跟自己打招呼。到了第五天中午,司长吃完午饭回来的时候,他还像往常一样问候:“您吃完啦,还有点时间可以午睡休息一下。”这一次,司长终于回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