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创意心理学 >

第8章

创意心理学-第8章

小说: 创意心理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否则等到他拿到订单时,因为大家一窝蜂地都去买Twiddlekins股票,它的价格已经飙升。这时要想以较低的价格购买Twiddlekins的股票已经不可能了。最坏的情形是Twiddlekins股票价格没有任何原因的一顿疯长,但那些较为聪明的投资者常常能预料到这一情况的出现,因此也就没有任何理由再去购买Twiddlekins的股票。要是已经购买了该公司股票的,这时也应该迅速卖出。于是,这些明智的投资者把他们持有的Twiddlekins的股票抛售了,这时该股票的价格已下跌。那些刚刚认购Twiddlekins股票的人开始变得恐慌,不久之后Twiddlekins股票的价格甚至比他们购买时更低了。投资中的从众现象为说明任一领域中的从众心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典范。

    除了这些商业领域的例子,我们认为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私人生活。我们从事多年的一项关于亲密关系的研究表明,私人关系与所有机构间的关系存在一些相似之处:那就是当他们之间的关系处于沉滞状态时,说明他们的关系快要到达终点了。每天重复同样的事情,遵循同样的思维方式,为同样的理由打架争吵,不少夫妇就是这样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的,其结果要么是分道扬镳,要么是相互抱怨,幸福感下降。也不是说这样的夫妻就一定是“缺乏创新性”的人。他们中总有一个或者双方都在工作中是充满创造力的,看上去他们似乎认为业务需要扩展与变化,而关系则不需要。于是,他们想知道,为什么他们两个慢慢地从亲密走向隔阂,走向不满。要让夫妻关系永远和谐就需要时刻创新,就像其他事物需要创新一样,最成功的夫妻关系模式就是两人一直能够分享新的经历和新的想法,这样讲的意思不是说每时每刻都要有变化。重点不在于变化的频率而在于使夫妻关系始终充满活力:具有创新精神的夫妇比那些认为只需要维持好夫妻关系的夫妇可能要更幸福。你必须时刻维护你的关系,就像一棵树在成长,一个小孩在长大那样,这才是我们要吸取的教训和经验。

创意心理学 第二部分 第4章 创意投资的“低买高卖”(3)

    “高低”的时空变化是怎样的

    如果你已经30岁,可能经常会听到别人这样说:“要是某个时候我买了施乐复印机的股票就好了……”有很多谚语描绘的就是这种事后诸葛亮的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都是不同凡响,而非跟在别人屁股后面亦步亦趋。

    我们还可能补充说:“只要超前那么一点点”。生命中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太超前,以致看不到别人是如何欣赏自己的创新性贡献的(更糟糕的是,看到其他人后来提出了与自己类似的想法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事实上,在苹果的麦金托什机出现之前,施乐的星星系统就能提供很好的绘图功能了。这起争端还被诉诸法庭,结果是施乐输掉了官司,就是因为施乐太超前了。施乐还犯了一些错误:它没有很好的推销其产品,定价也太高,很少有人买得起它的产品。再举一个另外的例子,我们知道凡高的画在拍卖会上创下了最高纪录,可是他却在穷苦潦倒中死去,遭遇类似命运的远不止他一人。

    正如我们已经指出的那样,认为什么东西是创新的,不仅因时而异,而且因地而异。举例来说,1982年早期,奥特朋(JohnJamesAudubon)初次在费城展出其作品时就遭遇失败。他描绘的野生动植物不仅采用了传统试验水彩法,同时还拥有更加自然的姿态和背景。传统绘画中的动物总是固定的姿势,肚子被填得满满的。因为奥特朋的绘画技巧与传统画法完全不同,他没能申请到经费资助。此外,由于他长期在野外写生,回归乡野的行为方式也备受鄙视。费城失败后不久,奥特朋乘船来到英国推销他的作品,结果大受欢迎,英国人还十分欣赏他的林中居民风格。

    此外,正是因为地区差异,像我们一样以举办讲座为赚钱方式的人都知道,你给不同的听众讲授同样的内容,效果可能大相径庭,一些听众评价很高而另一些可能觉得糟糕透顶。同样,如果一个人给两个班的学生讲述同一门课程,一个班的学生接收得很快,而另一个班的学生可能完全无法理解。

    同样的规则通行于任何人,我们在挑选工作时,考虑的因素不仅包括薪酬以及职业地位,还会考虑这一单位能否让我们的创造性才能自由施展。如果不能展现创造力才华,我们在这个单位可能不会受到重视,可能也不会在这里呆得太久。

    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基于同样的道理。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如果对方不能欣赏我们的优点,我们经常感觉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如果我们能找到一个很欣赏自己的创造性才能,而且还能容忍我们缺点的人,那我们就很幸运了。在关于人际关系的多年研究中,年长的作者已经中断了很多与之交流过的朋友之间的联系,主要原因就是这些朋友专门盯着别人的缺点而不会欣赏他人的长处。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每个人既有优点也有缺点,而你要做的就是欣赏优点容忍缺点。

    判断“低”和“高”

    现在你可能会说,显然人人都应该低买高卖。而诀窍在于知道事物什么时间是低,什么时间又是高。

    评估某一领域的工作或是某一项目的指导思想是否具备投资的价值,是否有潜在收益,还是有些策略、线索可循的。我们在上一章中讨论了如何应用技术性分析这一手段预测市场发展趋势,现在我们打算从这些基本概念的分析中拓展出一些实现低买的基本策略。

创意心理学 第二部分 第4章 创意投资的“低买高卖”(4)

    如果别人都在做,不管是什么,而你又跟着做,那你就是在买高,这是线索之一。人人都在做,从众的诱惑力是很大的(随大流是多么轻松的一件事,而与众不同总是让人难堪!)。比如,你销售的产品与其他人的没有什么区别,那么你必须要有别人没有的优势才能卖得出去,换句话说,你必须有所创新。如果你书中的观点、人物形象和其他人的没什么两样,那你就得想法把你的作品变得与众不同一点,否则就无法吸引读者来购买你的书。低买高卖不仅仅是学术性的理论,它在实际生活中也很管用。那些成功之士,不管是在哪个领域,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他们多少能将自己区别于其他人。

    是否实现了低买或是高卖的第二个线索就是:别人认为你打算去做的事情多少有点儿荒唐,那你就选对了一条低买的途径,这是因为你与众不同了。此外,如果你自己也觉得目前正在做的事情有点儿不顺手,那就说明你可能选对了方向,可能达到低买或是高卖的目的。

    有个人通过买卖表现派作家的绘画作品赚了一大笔钱,于是有人问他在别人都讨厌表现派绘画作品时他是怎么想到要去买其作品的。这位投资者的回答很耐人寻味,他说自己一度也很讨厌该流派的绘画作品,但是他觉得这可能是一个做出正确决定的暗示,于是他购买了表现派的作品。表现主义画派的作品令他不是很舒服;这一感觉可能是在暗示他这些绘画作品超越了所处的时代。

    低买或是高卖的第三个线索是,当面对一个涉及你和其他人的事件时,你态度公正,而不像其他人那样态度偏颇或是逃避。不要因为其他人都用某种方式去看待某些事件,你也就采取同样的方式,你应该问问自己,人们评价这一事件的方式是不是错了。

    我们也相信数字包含着一定的保险性。如果人人都以某种方式去理解(或者有可能这样理解)某一事件时,有人认为大众的这种认识方式就是正确并很自然的一种态度。

    在美国以及世界上的任何国家的历史中都能找到这样失败的外交案例,这往往也是群体思维的结果。当每个人都从一个角度看待某一事件时,我们就开始相信这件事肯定就是这样的。群体产生了这样一种刀枪不入的错觉,于是就认为其决定是无懈可击的。群体中的成员常常认为自己扮演了“大脑卫士”的角色,其职业就是确保每个人按同一方式思考。那些不遵循群体同一思维方式的人最初受到批评,然后可能是很严厉的谴责,再后是被孤立,最后的遭遇可能就是被驱逐。任何不遵守群体规范的人肯定是个怪物,于是群体成员间的错觉被再次强化。

    一般而言,创新型的解决方式与期望的自然倾向相反。很多年前,强生公司发生了一起重大公共安全事故,引起了严重的公共关系危机。一些毒素被注入到一种叫泰诺的止痛药品中,这使得使用该药品的患者能永久性治愈头痛。这件事并不是公司的错,而是一个疯子的行为导致的。但作为一个组织,公司没有选择掩盖此事,而是一开始他们就召回了市场上所有的有问题的止痛药,后来又召回了其他的止痛药。该公司的举动令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这可是该国最大的止痛药生产商!他们召回了所有的产品,并承认出现了问题,营销专家们说泰诺永远也别想重振雄风了,可事实恰恰相反,泰诺很快又成为销售得最好的止痛药。

    没有一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低买”的解决方法是什么。但是,有创新性心态的人不会接受那些盲从大众的信仰,即仅仅因为数字上的优势或是人人都认为它是,那么它肯定是。有创新心态的人会自己思考,抵制那些相信群体思考的倾向,也不盲从。强生公司的员工并不具有其他公司的员工所没有的内在禀赋,他们只是选择了一个令人奇怪的方案,直面事实,所以他们最终取得了胜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