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474-伤寒论注 >

第18章

474-伤寒论注-第18章

小说: 474-伤寒论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胃承气汤。 
过经不解十余日,病不在太阳矣。仍曰太阳病者,以此为太阳之坏病也。心中不烦而心下温,腹中不痛而 
胸中痛,是上焦因极吐而伤矣。心下者,胃口也。心下温,温时即欲吐,胃口有遗热。腹微满,而郁郁时便微烦, 
是胃家尚未虚,胃中有燥屎矣。大盒饭硬而反溏,是下焦因极下而伤也。欲吐而不得吐,当利而不利,总因胃气 
不和,大便溏而胃家仍实也。少与调胃承气汤微和之,三焦得和矣。 
伤寒十三日不解,过经谵语者,以有热故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盒饭硬,而反下利、脉调和者, 
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经者常也,过经是过其常度,非经络之经也。发于阳者七日愈∶七日以上自愈,以行其经尽故也。七日不 
愈,是不合阴阳之数,便为过经,非十三日不解为过经也。凡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此十三日而尚身热 
不解,便见其人之阳有余。过经而谵语,足征其人之胃家实。此内外有热,自阳盛阴虚也。当以承气汤下之。而 
医以丸药下之,是因其病久,不敢速下,恐伤胃气之意,而实非伤寒过经之治法也。下之不利,今反下利,疑为 
胃虚。而身热谵语未除,非虚也。凡下利者,小盒饭不利;小便利者,大盒饭硬。今小便利而反下利,疑为胃 
虚,恐热为协热而语为郑声也。当以脉别之,诸微亡阳,若胃虚而下利者脉 
当微。今调和而不微,是脉有胃气,胃实可知也。是丸药之沉迟,利在下焦,故胃实而肠虚,调其胃则利自止 
矣。 
上条大便反溏,此条反下利,从假不足处得其真实。 
上论调胃承气证。 
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小承气汤和之愈。 
此亦太阳之坏病,转属阳明者也。微烦、小便数,大便尚不当硬,因妄治亡津液而硬也。用小承气和之,润 
其燥也。此见小承气亦和剂,不是下剂。 
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 
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能食,但初头硬,后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须小 
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 
得病二三日,尚在三阳之界。其脉弱,恐为无阳之征。无太阳桂枝证,无少阳柴胡证,则病不在表。而烦 
躁心下硬,是阳邪入阴,病在阳明之里矣。辨阳明之虚实,在能食不能食。若病至四五日尚能食,则胃中无寒,而 
便硬可知。少与小承气微和其胃,令烦躁少安。不竟除之者,以其人脉弱,恐大便之易动故也。犹太阴脉弱,当 
行大黄、芍药者减之之意。至六日复与小承气一升。至七日仍不大便,胃家实也。欲知大便之燥硬,既审其能食 
不能食,又当问其小便之利不利。而能食必大便硬,后不能食,是有燥屎。小便少者,恐津液还入胃中,故虽不 
能食,初头硬后必溏。小便利者,胃必实,屎定硬,乃可攻之。所以然者,脉弱是太阳中风。能食是阳明中风。 
非七日后不敢下者,以此为风也。须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正此谓也。 
阳明病,脉迟,微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 然 
而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 
大满不通者,可与 
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 
脉迟而未可攻者,恐为无阳,恐为在藏。故必表证悉罢,里证毕具,方为下证。若汗虽多而微恶寒,是表 
证仍在,此本于中风。故虽大满不通,只可微和胃气,令小安,勿使大泄,过经乃可下耳。胃实诸证,以手足汗 
出为可据,而潮热尤为亲切。以四肢为诸阳之本,而日晡潮热,为阳明主时也。 
阳明病,潮热,大便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 
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乃可攻之。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 
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矢气者, 
慎不可攻也。 
此必因脉之迟弱,即潮热尚不足据,又立试法。如胃无燥屎而攻之,胃家虚胀,故不能食。虽复潮热、便 
硬而少者,以攻后不能食故也。要知不转矢气者,即渴欲饮水,尚不可与,况攻下乎?以小承气为和,即以小承 
气为试。仍与小承气为和,总是慎用大承气耳。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矢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 
矢气者,勿更与之。明日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脉滑而疾者,有宿食也。谵语潮热,下证具矣。与小承气试之,不转矢气,宜为易动。明日而仍不大便,其 
胃家似实。而脉反微涩,微则无阳,涩则少血,此为里虚,故阳证反见阴脉也。然胃家未实,阴脉尚多,故脉 
迟脉弱者,始可和而久可下。阳脉而变为阴脉者,不惟不可下,更不可和。脉滑者生,脉涩者死,故为难治。 
然滑有不同,又当详明。夫脉弱而滑,是有胃气。此脉来滑疾,是失其常度,重阳必阴,仲景早有成见,故少与 
小承气试之。若据谵语潮热,而与大承气,阴盛已亡矣。此脉证之假有余,小试之而即见真不足。凭脉辨证,可 
不慎哉!宜蜜煎导而通之。虚甚者,与四逆汤,阴得阳则解矣。 
伤寒若吐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有所见。若剧者,发 
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 
止后服。 
坏病有微、剧之分。微者是邪气实,当以下解。若一服利,止后服,只攻其实,无乘其虚也。剧者,邪正 
交争,当以脉断其虚实。弦者是邪气实,不失为下证,故生;涩者是正气虚,不可更下,故死。如有所见独语, 
与郑声谵语不同。潮热不恶寒,不大便,是可下证。目直视不识人∶循衣摸床等证,是日晡发热时事,不发时 
自安,故勿竟断为死证。还将脉推之,凡谵语脉短者死。涩者短也,短则气病;弦者长也,长则气治。凡直视、 
谵语、喘满者死。此微喘而不满,只是气之不承,非气之不治耳。 
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更莫复 
服。 
阳明主津液所生病,故阳明病多汗。多汗是胃燥之因,便硬是谵语之根。一服谵语止,大便虽未利,而胃 
濡可知矣。 
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 
下利是大肠虚,谵语是胃气实。胃实肠虚,宜大黄以濡胃,无庸芒硝以润肠也。 
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之。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表虚里实故也。 
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首二句是冒头,末二句是总语。言汗出必亡津,谵语因胃实,则汗出谵语,以胃中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 
下之。然汗出谵语有二义,有阳明本病多汗亡津而谵语者,有中风汗出早下而谵语者。如脉滑曰风,其谵语潮 
热下之,与小承气汤,不转矢气,勿更与之。如能食曰风,其烦躁心下硬,少与小承气微和之,令小安。非七 
日后屎定硬不敢妄下者,以此为风也。七日来行经已尽,阳邪入阴,乃可下之。若不知此义而早下之,表以早 
下而虚热不解,里以早下而胃家不实。如十三 
日不解,过经下利而谵语,与下后不解,至十余日不大便、日晡潮热、独语如有所见者是也。 
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宜大承气汤下之。若能食者,但硬耳。 
初能食,反不能食,胃实可知。若能食而大便硬,是肠实而胃未实,恐本于中风,未可下也。谵语、潮热、 
屎有燥硬之辨。 
阳明病下之,心中懊 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之。宜大承气汤。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 
下后心中懊 而烦,栀子豉证。若腹大满不通,是胃中燥屎上攻也。若微满,犹是栀子浓朴汤证。 
病患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也。 
发作有时,是日晡潮热之时。二肠附脐,故绕痛,痛则不通矣。 
病患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 
小便不利,故大便有乍易。津液不得还入胃中,故喘冒不得卧。时有微热,即是潮热。 
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以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 
未病时本有宿食,故虽大下之后,仍能大实,痛随利减也。 
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数为在府,故滑为有食。数以至数言,是本来面目。疾以体状言,在谵语潮热时见,故为失度。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下后无变证,则非妄下。腹满如故者,下之未尽耳,故当更下之也。 
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 汗出,大便难 
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太阳证罢,是全属阳明矣。先揭二阳并病者,见未罢时便有可下之证。今太阳一罢,则种种皆下证矣。 
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表虽不解,邪甚于里,急当救里,里和而表自解矣。 
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前条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未可与承气,总为脉迟者言耳。若脉大而不恶寒、蒸蒸发热、汗多 
亡阳者,当急下以存津液,而勿以潮热为拘也。 
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伤寒七日不愈,阳邪入阴矣。目不了了,目睛不和,何以故?身微热,是表证已罢,不烦躁,是里证未见,无 
表里证也。惟不大便为内实,斯必浊邪上升,阳气闭塞。下之,而浊阴出下窍,清阳走上窍矣。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不大便,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热淫于内,肾水枯涸,因转属阳明,胃火上炎,故口燥咽干。急下之,火归于坎,津液自升矣。此必有不大 
便证,若非本有宿食,何得二三日盒饭急下? 
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舌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今自利清水,疑其为寒矣,而利清水时,必心下痛,必口燥舌干,是土燥火炎,脾 
气不濡,胃气反浓,水去而谷不去,故纯青也。虽曰通因通用,仍是通因塞用。 
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六七日当解不解因转属阳明,是藏气实而不能入,还之于府也。 
急攻之,所谓已入于府者可下也。 
三阳惟少阳无承气证。三阴惟少阴有承气证。盖少阳为阳枢,阳 
稍虚,邪便入于阴,故不可妄下以虚其阳。少阴为阴枢,阳有余邪,便伤其阴,故宜急下以存其阴。且少阳属 
木,邪在少阳,惟畏其克土,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