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058-史载之方 >

第2章

058-史载之方-第2章

小说: 058-史载之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活 
上为细末,空心,水一盏,姜两片,枣两个,同煎三钱取八分,和滓服。 
肾水之寒,亦生溏泄,以寒湿同化,所生之病一耳,经又言,寒迫下焦,传为濡泄,阴 
气入肾窍泄无度,洞泄皆属于水土之所生,其证,体重,食减,腹痛,四肢不举,甚则注下 
赤白,腰膝酸痛,股膝不便,若脾气之湿,则六脉混浊如革,濡散而大,如按泥浆,加之肾 
寒,则又沉伏迟弱,动而无力,宜并治其水,暖其脾肾,暖脾药,宜以削术豆蔻散,暖肾藏 
方,萆 胜金丸。 
萆 诃子(各一两) 石斛 续断 
两) 蓬莪术 山茱萸 细辛 
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米汤下五七十丸。 
又方,宜服舶上硫黄丸,(方见痢门。) 
肺金之胜,亦生腹鸣溏泄,肺主清肃之气,流入于中,变成寒中 溏,又肺主少腹,故 
生斯病,余证,少腹痛,中清, 胁痛,其脉,六脉毛而微,不浮,毛为肺脉,微则泄而气 
弱,初泄则本肺脉一指偏,一二日则变而微,但不浮耳,尺泽沉而小击,宜温其肺,四味芍 
药散。 
吴白术 芍药 桔梗 香白芷 
上等分为末,非时,水一盏,生姜三片,同煎三钱匕,入枣二个,取八分服。 

卷上
大府秘
内容:肝心气实,风血相搏,大府结涩,口苦舌粗,甚则口干胶,小府赤,头痛眼昏,六脉洪 
大而实,宜用柴胡汤。 
柴胡 前胡 防风 杏仁(去皮尖) 
心,一分) 干地黄(八铢) 半夏(二铢) 
上为粗散,食后并非时,水一盏,葱白一根,同煎三四钱匕,取八分,去滓服。 
肺气上实,其气上蒸,不能传送,大府秘热,其脉浮而疾,尺泽脉短,寸口脉大,宜用 
柴胡汤,加紫菀,麻黄各一分,良。 
寒湿之胜,大府反秘,经言阴气不用,便坚,以土不用事,脾胃不动,无传送耳,其阴 
具水土之证,脉亦如之,宜用大腹皮散。 
陈橘皮(一两) 青橘皮 大芎 五味子 
豆蔻(各半两) 木香 槟榔(各四铢)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匕,非时,水一盏,煎八分,和滓服。 
元气虚弱,肾水空虚,胃无津液,大府涩迟,六脉微而虚,宜用苁蓉粥。 
肉苁蓉一分,米一掬,先洗苁蓉令净,切令极细,同米,用水两碗以上,煮作稀粥,既 
熟,入少许葱,并薄入盐酱调和,空心,投三四盏。 

卷上
小府秘
内容:小府之秘,其状难识,有淋、有癃、有涩、或疼、不疼、肝心之气,盛实而热,小肠气 
虚,热气流入膀胱,遂成小府赤涩之病,其脉数而轻弦,尺泽弦而长,又微紧,或心脉长, 
皆主此病,宜用此方。 
茯苓(半两) 麦门冬(去心) 芍药 前胡 
荆芥(三铢) 
上为细末,食后,以水一盏,葱白一支,同煎三钱匕,和滓服。 
又方,宜服此五苓散。 
肝经之热,小府赤痛,六脉弦急而长,又发寒栗,宜用蔓荆汤方。 
蔓荆子 羌活 独活 麻黄 
上等分,前法煎,食后服。 
湿气寒气之胜,同犯于心,心气上行,不得小便,小府不快,宜服削术草豆蔻散,又服 
此大芎汤。 
大芎(一两) 蓬莪术(半两) 木香(四钱) 茯苓(半两) 
上为细末,空心,水一盏,入盐少许,同煎三钱匕,和滓服。 
元气虚弱,肾气不足,膀胱气虚,冲任脉虚,丈夫 疝。妇人 闭,宜服此方,其脉 
,六脉皆动,细数而轻弦,肾脉小击而沉,膀胱涩而短。 
五味子(一两) 血茸 萆 牛膝 芎 (各半两) 干熟地黄(一两) 蓬莪术 青 
盐(各一分) 
上青盐一味,自为细末,余七味为细末,蒸饼,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清汤下五七十丸 

卷上
身热
内容:寒邪所伤身能发热,寒气外固,阳气内拒,鼻塞气粗,闻气出如火,此当发其寒,六脉 
浮而轻疾,散满指下。 
麻黄(去根节) 削术(各半两) 本 芎 
分) 
上为粗散,空心,并非时,水一盏,生姜一片,煎三钱,去滓服。 
心火独盛,少阴,少阳之胜,身热,小府赤,大府秘,头痛,口干,舌粗,骨疼,六脉 
洪大而实,有骨力,又数,宜用此方。 
茯苓 麦门冬(去心) 芍药 麻黄 
丹皮(四铢) 
上如前法,为粗散。 
肝气之热,身亦发热,其状与心火之胜同,以风热同化,木火相助,其候同也。然肝之 
发热,所以不同者。虽热而往往自闻其寒,多觉背上脊膂洒洒振寒,并两足多冷,胶涎,甚 
则呕逆而吐,六脉弦急而长,其他与心火胜之亦同,然心火之胜,脉必洪,而肝热即洪大而 
弦,然亦有上于弦而不洪大者,以风气之独胜耳,宜用此方。 
荆芥穗 羌活 独活 芍药 
草(等分) 
上为粗散,食后,水一盏,煎三钱,取八分,去滓和滓任意,又看其人气实,肝藏热 
多,至于生涎,则加天南星,半夏、白僵蚕、干蝎各少许,天南星、白僵蚕、可与众药等, 
半夏、蝎、随意加减,不必多,涎结而大府秘,则以牵牛和上件药服,以疏为度。 

卷上
身寒
内容:经言,阴盛生寒,阳盛生热,元气虚乏,肾水极寒,发为寒战,冷汗自出,六脉微细而 
沉,寒邪犯心,则肾脉必击而沉,心下大动不安,甚则仆倒,宜先暖其肾,后保其心,暖肾 
脏方。 
牛膝(酒浸一宿) 石斛 巴戟(去心) 萆 (盐水煮 
苓附子(炮)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空心,米汤下七十丸。 
湿气之胜,汗出憎风,肌体多冷,畏风食减,倦怠无力,六脉混浊而缓,弱大而散,面 
目无光,宜服前暖肾丸,并服此方。 
白术 陈橘皮 芎(各半两) 细辛 
草豆蔻 人参(半两) 干姜(四铢) 
上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大,空心,米汤下五十丸。 

卷上
头痛
内容:头痛之状,最为难辨,大风入骨而痛,大热入骨而痛,痰伏于胸中而痛,元气虚微而痛 
,心火之胜头痛,六脉之应,皆应于心,即用凉心药,风气之胜而头痛,六脉之应,皆属于 
肝,即用凉肝药气热而生涎,亦能令人头痛,即用前取涎药,肾水之胜,陵犯于心,经言心 
气上行,痛留眉顶间,甚则延及胸,头痛,脑户间痛,宜暖其肾,独寒湿之气初作,未至犯 
心,寒邪所客,多袭于阴,上贯风池热府,令人头目不利,脑后两大筋迸急,眉目昏眩,此 
为寒邪未入五藏,六脉皆初伤寒之属,浮散而数,宜用前发汗药。 

卷上
腹痛
内容:人有病腹痛者,其状多端,经之所言亦多变,湿邪之胜,腹满而痛,食减体重,四肢不 
举,腹鸣肠泄,宜用此方,神和散。 
草豆蔻 肉豆蔻 陈橘皮 白术(各半两) 
莪术(各一分) 吴茱萸(三铢) 诃黎勒(三铢) 芍药(十铢)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空心,水一盏,枣两个,同煎八分和滓服。 
寒冷食物所伤,厥入胃,腹中撮痛,即与前寒湿胜痛之脉不同,若寒湿之气胜而腹痛, 
六脉皆微细而沉,时时小击,经诀所谓阳弦头痛,阴微腹痛是也,至于为冷寒之物所伤,则 
六脉又紧而微,紧应腹有形,此为物所伤者,脉必有形,而为湿气所伤者,脉止于微而已, 
宜用神和散,加大腹皮半两主之,觉冷物未化。即加青橘皮少许,每服入半夏少许主之,清 
厥入胃,两胁下痛,及小腹痛,此肺之清肃之气所成,六脉当急而微弦,肺脉独大而实,左 
尺微小急,盖清肃之气流入于中,寒聚而小腹有形,经言,连小腹而作寒,甚则为妇人症瘕 
,丈夫 疝之类,肺以毛为主,若浮则为热,沉大为冷,至于寒之所聚,则大者敛而为小急 
,又甚则紧,紧为痛,应腹有形,亦各从其类也,宜暖行肺气以散之。 
陈橘皮 蓬莪术 紫菀 芎 
(各一分) 大腹皮 
上为细末,服时,水一盏,生姜二片,同煎三钱匕,取八分,和滓服。 
至于肺气之胜,已伤于肝,则又能体重烦冤胸痛,引背而痛。宜服前方,又服此暖行肝 
气方、人参散。 
人参(半两) 当归 桑寄生 白蒺藜 
炙) 藿香(四铢) 五味子(半两) 木香(四铢)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服时,水一盏,枣二个,同煎八分服。 
人有病,胃脘当心而痛,食已而痛,又甚,连腹中而急,六脉弦紧而长,宜用肝药,人 
有病,两胁下非时气痛不安,如生积聚,一腹中鼓动,摇闷不安,甚则生气块,上冲咽喉, 
头目俱迸,口舌胶粘,小便赤黄,冲心而痛,夜卧不安,此为肝涎与血相聚,致生此疾,其 
脉当洪大沉实,而有骨力,以肝脉之热,生风而痛,则脉弦而长,今反洪大沉实者,此为涎 
伏之也,宜用荆芥散。 
荆芥穗 连翘 羌活 牡丹皮 
荆子(各一分) 
上每服三钱,食后,水一盏,生姜一片,半夏末少许,同煎,取三四沸,和滓服,大府 
不甚秘,减大黄,若大府秘甚,自作大黄末,每服酌量加减进服,其大黄一味,自修制,临 
时末。 
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则外行小络,故 
猝然而痛,得炅则痛止,其脉正与寒湿之气脉同,宜神和散。 
举痛论云,寒气客于经脉之中,与炅气相薄,则脉满,脉充大而血气乱,故痛甚,不可 
按,其脉散满指下,充大而至数不多,却不甚有骨力,宜去其寒,而行其血气。 
当归 大芎 蓬莪术 茯苓 
香(四铢) 芍药(十铢)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非时,水一盏,煎八分服。 
举痛论云,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血气散 
痛,其脉亦差大,差缓而沉宜用前药,青橘皮者。 
举痛论云,寒客于夹脊之脉,则按之不能及,故按之无及,夹脊乃膂脉之所行,其脉当 
尺泽沉而击,宜行其肾经,以去其寒。 
乌药(一分) 芎 当归 京三棱 
甘草(炙,三铢) 
上为细末,空心,水一盏,煎三钱服。 
举痛论云,寒气客于冲脉,冲脉起于关元,随腹直上,客寒所犯,则脉不通,脉因之则 
气不通,故喘动应手,其脉当实大有形,不匀轻滑而又紧,来疾去迟,如有物制之,宜通其 
脉,行其气。 
桔梗(半两) 大腹皮 芍药 木香 
每服入两豆许)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生姜三片,同煎八分服,以大腑通疏为度,宜服神和散之余,如此 
夕喘,宜调暖其肺。 
举痛论云,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涩,脉涩则血虚,血虚则痛,背俞主于心,故相引 
而痛,按之则热至,热气至则痛遂止,脉涩,以血虚而不行其脉,六脉细数而肝心尤微,心 
脉如带芤重按即缺,往往身有汗,宜足其血,以保其心。 
人参(一两) 当归(半两) 木香 延胡索 
分) 沉香(三铢) 陈橘皮(十铢) 
阙上语 
举痛论云,寒气客于厥阴之脉者,络阴器,系于肝,寒气客于脉中,则血泣脉急,引胁 
与小腹痛矣,其脉皆轻带弦,肝脉连肾脉,弦长而紧,甚则通过尺泽而弦,宜用此方。 
白蒺藜(半两,炒去尖) 蔓荆子(一分) 芍药 独活 
黄(十铢,去节)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空心,水一盏,枣两个,同煎八分服。 
举痛论云,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泣不得注于大经,血气稽留不得行, 
故猝然成积,其脉沉大而实,膀胱动而有声,宜通其小肠。 
血茸 大芎 蓬莪术(各半两) 萆 
上为细末,蜜丸如梧子大,空心,清汤下五七十丸。 
举痛论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