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忍之绝学 >

第9章

忍之绝学-第9章

小说: 忍之绝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耻。王猛鬻畚而无求。苟充诎出陨获,数子奚望于公侯。噫,不可忍欤!”
!〃〃#!忍之绝学!
这段话意思是说:人生的富贵贫贱,各有自己的本性;君子在这种境遇中,避世却不烦
闷。龙会陷在泥沙,花可能落在粪坑;获得时机则能腾达,失去时机即陷困顿这是常理。
步陡自顾接受征羌给他站在地上席位这样的待遇,宗悫哪会计较乡间豪绅给他粗粝食物
吃的羞辱。朱买臣背着柴读书却不感到羞愧,王猛卖畚箕为职业,却不追求名位。如要人
在富贵时不骄横,在贫贱时不颓丧,步陡、宗悫等人何当有仰慕公侯的心思呢?唉,怎么能
不忍呢!
古人认识到有贵就有贱,这是相对而生的。人处于不发达的境地,自然就会被别人看
轻,无论是谈话还是办事,都不会重视你。不仅如此,也许还会让你受尽侮辱。这里举了
几个很好的例子,告诉我们身处微卑之时,应该怎么做才是忍贱。别人轻视你,看不起你,
你自己更自轻自贱。有时对于一时不公的时候,忍气吞声不去计较,不是自轻自贱,正是
能够忍贱求生存、求发展的最佳方式。
上文中所谈到的朱买臣的故事,很有启发和教育意义。汉时的朱买臣,字翁子,吴地
人。他家里很穷,靠砍柴卖柴来维持生活。他曾经背着柴读书,一面走一面背书,妻子认
为很羞愧,要求离开他,朱买臣更加自若地吟诵起来。后来严助向皇帝推荐朱买臣。他被
召见,谈论《春秋》、《楚辞》,汉武帝十分高兴,提拔他当了中大夫,同严助一起担任侍中。
后来又提拔朱买臣为会稽太守。对于丈夫的贫贱地位,朱买臣的妻子,无法忍受,闹着要
离婚。对于一个封建时代的男子汉而言,实在是莫大的耻辱。但朱买臣却不以为然,能忍
受地位的贫贱,奋发向上。
还有三国时的步陡,字子山,淮阴人。汉代末年逃难到江东,单身一人,十分贫困。他
和广陵的卫旌年岁相同,两人很友好,都靠种瓜为生。当时会稽有个焦征羌,是县里的大
族。步陡和卫旌在他的地盘上寄食,怕被欺负,就一起抱着瓜去献给焦征羌,等了很久才
被接见,焦征羌自已大吃美味佳肴,却在地上放了一张席子,让步陡、卫旌坐在窗口外,用
小盘子吃饭,吃的也只是一些蔬菜而已。卫旌吃不下,步陡却饱饱地吃了一顿。卫旌对步
陡说:“你怎么能忍受这样的待遇?”步陡说:“我们贫困卑下,主人用贫贱来对待我们,是应
该的,有什么值得羞耻的呢?”后来步陡在吴国当官,当过中郎将,又被拜为丞相。当自己
处于很低微地位的时候,步陡能忍受别人对自己的轻视,不去过问、计较这种事情,是因为
他胸有大志,有所作为。忍得一时气,才能锻炼培养自己的品行。
晋代的王猛,字景略,北海人。年少时家里贫困,以卖畚箕为职业。有一次他在洛阳
卖畚箕,有一个人出高价买他的畚,对他讲:“我家里离这儿不远,你跟我去取钱吧。”王猛
因为他出的价钱很高就跟着他去了,走着也不觉得很远,不知怎么忽然到了深山里,看见
一位老者白发白胡须,靠矮凳坐着,并给了他!〃 倍的价钱,然后派人送他走了。他出山
后,环顾四周,发现原来是嵩山。王猛相貌堂堂,不屑于理会小事,人们都轻视他,王猛仍
悠然自得。王猛隐居华阴,听说桓温进了关,就穿着破衣服去拜见桓温,一边捉着身上的
虱子一边谈当时的大事,好像旁边没有人的样子,桓温认为他不同寻常,十分高兴地和他
交谈,封他为祭酒,他却推辞不做。升平元年,前秦尚书吕婆楼向秦王苻坚引荐他。苻坚
与他一见如故,与他谈论当时大事。苻坚十分高兴,自己说是刘备遇上孔明。于是王猛当
了中书侍郎,后来又做了尚书左丞。人不可能总是处于穷困潦倒的地位,尤其是那些真正
!忍之绝学!!〃〃#
有才干的人。他们能够忍受一时的地位低下,也才能日后获得高位。
像这样能够不惧怕地位低下,不惧怕别人的轻视,能够以自己做人的原则约束自己,
不断上进,奋发进取的,还有一位,他就是南未的宗悫。宗悫字元干,南阳人,讲义气,武艺
高,却不被乡邻知道。同乡人庾业家财富有,和人吃饭,桌前总是摆着长达一丈远的食物,
但给宗悫却摆上粗茶淡饭,并对客人说:“宗悫是军人,他能吃粗粝的食物。”宗悫吃得饱饱
的才回去。后来宗悫当了豫州刺史,庾业是他的长史,宗悫对庾业很好,不因为从前的事
而恨他。后来宗悫又当了振武将军。
所以人处于贫贱的地位时,眼中不看重权势、富贵,而是安于贫贱,自我修养到家,培
养高尚的品质,以后一旦时机成熟的时候,必然能够发挥自己的才干。他会牢记贫贱时的
感受,能忍贫寒,则能够珍视权位。知道怎么去运用权位。同样一个人处于富贵高位的时
候,不忘记曾经受过的贫困,不忘记贫困时所交的朋友,一旦有变,失去权势、地位,他也不
会怨天尤人,这是能忍富贵。只有这佯穷困不易其节,低鄙不附权贵,富贵不失其廉洁,才
能由卑及尊,由贫及富,处之泰然。
!福兮祸之所伏———福祸之忍
祸福之间,有时候是很难预料的。
东汉初年,据记载辽东一带的猪都是黑毛猪,当地人也都习以为常,忽然有一天一个
商人家中的老母猪生了一窝毛色纯白的小猪,大家都争相来观看,附近一带的人都认为这
一定是一种特异的品种,于是就有人给这个商人出主意说:“如此干净纯白色的小猪,天下
一定少见,你应该把它们送到洛阳,去献给皇帝,皇帝肯定会重重地赏你。”又有人走来给
他出主意说:“还不如把这群小白猪拉到燕京市场上去,肯定能卖个大价钱,物以稀为贵,
错过了这个机会你就后悔都来不及了。”辽东商人听了,果然动了心。经过一番盘算,觉得
还是把猪运到燕京市场去卖个大价钱比较合算。于是他把白毛小猪装上车,向燕市进发
了。
经过! 个多月的艰苦跋涉,等走到燕京时他的小猪也基本上都长大了,他喜不自胜,
这一回真不知道要发多大一笔财呀!这一天,当他把白毛猪运到市场的时候,简直给吓呆
了,原来燕京市场中到处卖的猪都是白色的,白毛猪在这里不足为奇不说,价钱还不如辽
东的黑猪。辽东商人眼看着猪卖不出去,空欢喜一场,心中十分懊悔,心想还不如献给皇
帝或是在当地卖了,也总比现在这样强啊。胡思乱想了一阵以后,他灵机一动:既然辽东
没有白毛猪,这里白毛猪的价格也不贵,我为什么不从燕京贩几十头白毛猪回辽东?那样
才是真正的物以稀为贵,肯定能赚一笔。于是他就从燕京贩了几十头白毛猪回辽东,很快
就卖出去了。接着他又贩黑毛猪去燕京,也是大赚了一笔。
世界之上大抵是福祸参半,关键在于:
一是你怎么去看待福与祸的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福祸标准,在你的承受能力上你
认为是祸的,在别人看来也许是小事一桩,根本无足轻重。在你看来是福从天降,意外之
喜,在他人眼中不过是你少见多怪而已。唐代的魏元忠看到猿看火,狗叫人的名字,老鼠
站起米,都不把这些当成怪异的事,这就是“见怪不怪。”所以祸与福标准的不同,是个很重
〃##〃忍之绝学〃
要的问题。有人把做事偷赖耍滑,占别人便宜看作是福,把获得意外之财,看成是福,把不
劳而获看成是福,这样的福是维持不了多久的,而且还会很快地将其后隐藏的祸引发出
来。
二是一旦灾祸降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现。一个有修养的人遇到灾祸不惧怕,镇定
自若,遇到好事也不欣喜若狂,善于克制自己的感情,才能更好地处理自己所面临的祸事
与幸运。而一般的人则遇到灾祸怨天尤人,恐惧不堪,不知如何处置,被灾祸所困扰,这是
不能忍受灾祸的表现。这样只能让你自我感觉灾祸比实际上面临的困境问题更加严重罢
了。
三是应该知道福与祸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古人很早就认识到这一点。
《老子》中曾经说:“祸害总是有幸福包含在其中的,福气也总是有灾祸潜藏在其背后。”意
思是说人们如果遇到灾祸而能够吸取教训,改正错误,就足以让灾祸成为过去而让幸福隆
监;如果人们在幸福之中骄奢淫逸,那么幸福就会离去而灾祸临头。它们之间是互相包
含、转换,不是一成不变的。商王帝辛的时候,雀在城边生了一个只乌鸦,占卜的人占了之
后说:“凡是小的生出大的东西,国家一定会吉祥如意,您的名望一定会增加一倍。”帝辛为
雀显示的吉祥而喜不自禁,从而不管理国家,为人残暴凶狠,结果导致了外族的侵扰,商国
因而灭亡了。这是逆天意行事,由福成了祸的例子。在商朝武丁的时候,前代的法规遭到
极大的破坏,桑和谷都在宫廷里长了出来,七天长成了一围。占卜的人占了之后说:“桑和
谷都是山野里长的东西,现在在宫廷里长了出来,预示着朝廷要倾覆吧?”武丁感到很惊
慌、恐惧,小心翼翼地行事,并按前代的制度办事,! 年之后,远方的国家都来朝拜。对此
《尚书》上写道:朝廷上出现了新的征兆,桑和谷都长了出来,武丁听了占者的话,很惊恐,
从此改邪归正,桑谷便死了,这样商朝又出现了兴旺的景象。这也就是老子最著名的那句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中的辩证法思想。
四是对于福与祸到底是怎么来的,历来也有争论。一种观点认为天降祸福与人,另一
种观点认为无论是福是祸,实际上都是人自身行为、处事的结果。所以古代的书籍《说苑?
敬慎篇》上记载:孔子说:“存亡和祸福,都在于自己。并不是天降灾祸,地生妖孽,更不能
主杀伐。”
汉朝的东方朔作《鸦鸣经》来预卜祸福吉凶。《西京杂志》上记载:樊哙问陆贾说:“自
古以来帝王都说是接受天的指令而当皇帝的,当皇帝之前还出现吉祥的征兆,是这样的
吗?”陆贾说:有征兆,眼皮跳,往往会吃上一顿好酒好饭,灯结花往往会发一笔财,喜鹊叫
远方的人会来到,蜘蛛集在一起什么事都会如意,这些小事部有征兆,大的事情更应该如
此。君王若不是上天的安排,到哪里去找呢?”这些话都在世上很流行,也流传得很久。这
实际上是古人缺乏科学常识,或是一些人为自己造舆论的手段,有迷信色彩在其中。
《列子?说符篇》上有这样一个故事:宋国有一家喜欢行仁义,三代都不松懈。突然,他
们家的黑牛生下一只白牛儿,别人去问孔子,孔说:“这是吉祥的征兆。”过了一年,父亲的
眼睛无缘无故地瞎了。而牛又生了一只白牛,再过一年,儿子又瞎了眼睛。后来楚国攻打
宋国,年轻力壮的人死了一大半,父子两人因为有病而免于征发。等到楚国不再攻宋时,
他们的病就好了。很多事事先有征兆也是自然的。
!忍之绝学!〃##
宋景公见天上的心星被荧惑管制着,他叫来管理星相的人子韦问:“荧惑出现在心星,
是什么原因?”子韦说:“荧惑,这是天表示惩罚的征兆。心星,是我们宋国的分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