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忍之绝学 >

第14章

忍之绝学-第14章

小说: 忍之绝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愤、不争、不仇,以一种平静的心态对之,使污辱你的人自讨没趣。三是受辱之后,不是
不以为然,而应该用积极地用行动去洗刷耻辱。四是忍辱是自己地位转变之后,对于强加
给自己羞辱的人要善而待之,这才是你真的能忍受辱的表现。
据《史记》记载,战国时魏国范睢曾经跟随魏国使臣须贾出使齐国,齐王听说他的口才
很好,就赏了他很多东西。须贾怀疑范睢把魏国的秘密告诉了齐王,回来告诉了魏国丞相
魏齐。魏齐大为生气,打断了范睢的肋骨和牙齿。范睢装死,被用席子掷起来扔到厕所
中,让喝酒的人轮流着撒尿来惩罚他。后来范睢说通了守卫的人得以逃出来,改名张禄,
跟着秦国使臣王稽到了秦国,被引荐给昭襄王,当了客卿,后来被封为应侯。
西汉的韩安国,字长儒,成安人。开始他为梁孝王做事,当了大夫。后来因罪坐牢,狱
吏田甲侮辱他。安国说:“死灰难道就不会复燃吗?”田甲说:“死灰复燃了就浇熄它。”谁知
坐牢没几天,梁国缺少内使,汉王府派人拜韩安国为梁国内使,田甲知道这个消息吓得逃
跑了。于是韩安国传出话去:“如果田甲不来投官自首,我就灭了他的家族。”田甲只好光
着上身来请罪。安国笑着说:“你能够安全浇灭那死灰吗?”说归说,最后还是好好地对待
田甲。
唐朝的娄师德,字仁宗,郑州人。武后时是江都尉,后来又升为平章。他的弟弟被提
升为代州刺史。娄师德对他说:“你的荣华宠幸太盛了,人们会嫉妒的,你打算怎么来避免
呢?”他的弟弟说:“从现在起,人家即使往我脸上吐唾沫,我也只是把它擦掉罢了。”娄师德
担忧地说:“这正是我所担心的。人家往你脸上吐唾沫,是因为恨你;你如果擦去,就违逆
了人家的心思,反而加重了他的怒气。往你脸上吐唾沫,你不要擦它,让它自己干,还要笑
着接受它。”娄师德前后共当了!〃 年宰相。
面对耻辱,能够坦然受之,固然让人佩服,但一个能忍受得住屈辱的人,却不一定能够
在受到宠幸和获得荣誉之后,依然保持着高风亮节,所以不少人反而因为荣宠过多,害其
自身。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也很多。面对荣宠,不少人只看到了高官厚禄,只想到了权势地
位,没有想到一但失去宠幸的后果。所以古人说:“婴儿之病伤于饱,贵人之祸伤于宠。龙
阳君之泣鱼,黄头郎之人梦。重贤令色,割袖承恩。珍御贡献,尽入其门。富贵不与骄奢
期,而骄奢至;骄奢不与死亡期,而死亡至。思魏牟之谏,穰侯股栗而心悸。噫,可不忍
欤!”
这段话是说,婴儿生病是因为吃得太饱,富贵的人遭祸是因为受宠。龙阳君为钓到鱼
怕失宠而哭泣,黄头郎进入汉文帝梦中使邓通得宠。董贤长得漂亮,得到割袖的恩宠,皇
上用的珍宝和各地进献的物品,都放在董贤家中。汉哀帝想把帝位让给董贤没有成功,董
贤已身首分家了。富贵没有和骄奢相约,可是骄奢自动会来;骄奢没有和死亡相约,可是
死亡会自动列来。魏牟的临别诤言,可以使穰侯两腿发抖,内心惊惧。唉,怎么能不忍呢!
据《战国策》记载,公子牟在秦国游历,准备向东去,穰侯给他送行临走问:“您将要出
行,难道就没有一句话来教导我吗?”公子牟说:“您如果不说,我差点忘了告诉您。您知
#〃!忍之绝学!
道:官位不与势力相约,可是势力自己会来;势力不与富贵相约,可是富贵自己会来;富贵
不与骄横相约,可是骄横自己会来;骄横不与死亡相约,可是死亡自己会来。”穰侯听了很
受启发:“您说得好!我诚恳地接受您高明的教导。”
《战国策》载魏王和龙阳君共坐一条船。龙阳君钓了十多条鱼,突然哭了。魏王问他
原因,他回答说:“我开始钓得鱼时很高兴;后来钓得更多,真想扔掉先前掉到的鱼。现在
我能给您扫枕席,爵位到了君主的程度,能够推荐别人为官,走在路上人家都要让路。四
海之内,贤而美的人很多听说我被大王宠幸,一定会提着衣裙来投奔大王,我也就像先前
钓到的鱼,将要被遗弃。我怎么能不哭泣呢?”触景生情,流泪而悲,是看到了自己的结局。
西汉的邓通开始是摇船的,被叫作黄头郎。有一天汉文帝梦见天上有一个黄头郎推
他,穿着只遮住屁股的衣服。醒来后,四处寻找,在浙台发现了邓通,邓通果然穿着文帝梦
中那样的衣服。汉文帝十分宠幸他,赏赐了他很多钱。相面的人说邓通会饿死,汉文帝便
把蜀山封给他,封为上大夫,可以自己造钱。后来汉景帝接位,有人告发邓通偷偷跑到境
外造钱,经检查果然如此,于是把他的钱全没收了,不留下一分钱,后来邓通死在别人家
里。
西汉董贤,字圣卿,云阳人。长得很漂亮,他先做太子舍人,建平四年,入宫做了侍中,
后来官位至大司马。衰帝十分宠幸他,他出门与皇帝同坐一车,入宫则陪伴皇帝食宿。他
的妻子也住在宫中,妹妹当了皇妃,父亲董恭当了少府,富贵震动朝廷,权力与皇帝相等。
董贤曾经和皇帝白天一起睡觉,压住了皇帝的袖子,皇上醒来,但董贤没醒,为了不惊动董
贤,于是割掉袖子起床,宠爱董贤到了这种程度。皇上为他在北阙修了大府第,精巧到极
点,还赏给他国库中的珍宝,把它们都放到董贤家中。元寿元年,司隶校尉鲍宣向皇帝上
书说:“董贤本来和皇上不是亲戚,不过是凭着美貌往上爬,赏赐太多,用尽国库中的珍藏。
国内各地的进献物品,应该供养皇上一人;现哀帝在麒麟殿摆酒,平静地看着董贤,笑着
说:“我想效仿尧舜禅让之事,怎么样?”这时王潭的儿子王闳进谏说:“天下是高祖皇帝的
天下,不是您所有的。”哀帝不作声,心里不高兴。第二年,哀帝去世,董贤因为犯罪被罢
免,第二天和妻子一起自杀了。人们怀疑他是假死,就打开他的棺材送到牢房检验后,才
埋进牢房里。他的家属被贬到合浦具。史家说:“这是什么样的人啊!窃取这等富贵,积
累财富到了这个地步,真可以给后世作为警戒啊!”
不少人难以忍受屈辱,一旦受辱,便不能平静,非要把心中的愤恨全部发泄出去。这
样在条件不许可的情况下,只能是使自己遭受到更大的屈辱,试想作为一个流民的韩信,
连饭都吃不饱,而要不忍受那富家子弟胯下之辱。而只是激于义愤,一剑把他杀了,自己
也要为他抵命,那就太不值得了。只有能够忍辱负重的人,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贤士,为
社会贡献自已的才能。
!忍之绝学!!〃#
!!!!!!!!!!!!!!!!!!!
!!!!!
!!!!!!!!!!!!!!!!!!!
!!!!!




立业之忍
#能屈能伸———挫折之忍
人的一生之中,不可能什么事情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无
论是来自自身的,还是来自外界的,都在所难免。能不能忍受一时的不顺利,这就要看你
是否有雄心壮志。一个真正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志在高远,不以一时一事的顺利和阻碍
为念,也不会为一时的成败所困扰,面对挫折,必然会发奋图强,艰苦奋斗,去实现自己的
理想,成就功业,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困难正是磨练人意志的最好时机,只有经受
了困难挫折考验的人,也才能成大事。
《周易?乾?象》中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小息”的话,是说天道运行强健不息,君子也
应该积极奋发向上,永不停息才对,《孟子?告子下》中那一段尽人皆知的“天将降大任于是
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
其所不能”的话,也很好地总结了如何才能走向成功的彼岸的道理。
传说在尧的时候,天下洪水泛滥,大水冲毁了田园房屋,人们只能逃到树上和山中去
居住,无法种植庄稼。作为部落首领的尧心急如焚,他决心治水,但因年老只能苦心寻找
能降服洪水,为民造福的能人。禹是颛顼的孙子,他勤奋敏捷,聪明能干,深受民众喜爱。
接受了尧的命令之后,大禹和伯益、后稷开始了治水的工程。而此时禹才刚刚成婚! 天,
他毅然告别新婚的妻子涂山女,投入了治水大业。在禹之前,他父亲鲧也曾治水,鲧采用
沿河堵截,拦水筑坝的方法治水,在水患不太严重的时候还行,但一有大水,则无济于事,
所以治水〃 年,一事无成,最后被杀了。禹面对这种艰难的局面,不气馁,不后退,认真总
结了父亲治水的经验和教训,虚心地向有经验的老人请教,慢慢地摸索出了疏通河床,开
渠凿道,把水引导到旷野之中去的办法。
然而,治水谈何容易!当时人们不知道河水的源流、走向和地理环境,怎么去疏导洪
水呢?于是大禹亲自带人跋山涉水,与野兽斗,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斗,考察山川形势,克服
了各种难以设想的困难,总算制定出了制服洪水的方案。
但是治水依然无法进行,一些异族部落如三苗,不听劝说,拒不合作治水,成为治理水
患的严重障碍,而对此种状态,大禹只好发动战争,征服了三苗。扫清了治水障碍以后,大
禹夜以继日地与治水群众一起大干。有一次禹路过家门,本想去看一看离别几年的妻子,
这时从远处走来了一群扶老携幼的灾民,禹看见了以后,毅然转身离开赶往别处治水去
了。就这样,历经失败、成功,大禹治水# 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后终于消除了水患。
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困难,大禹没有被挫折吓倒,而是坚定不移地进行治水,以至于大
#%&!忍之绝学
腿不长肉,小腿也不长毛,吃尽百般苦,才换得人民拥戴他为王。所以《劝忍百箴》中讲:
“不受触者,怒不顾人;不受抑者,忿不顾身。一毫之挫,若达于市;发上重冠,岂非壮士!
不以害人,则必自害。不如忍耐,徐观胜败。名誉自屈辱中彰,德量自隐忍中大。黥布负
气,拟为汉将,待以踞洗,则几欲自杀,优以供帐,则大喜过望。功名未见其终,当日已窥其
量。噫,可不忍欤!”
这段话的意思是:不能忍受别人冒犯的人,发起怒来不会顾及别人;不能忍受别人压
抑的人,怨愤时不会考虑自身。受到一点挫折,就好像在大庭广众之下受到侮辱,气得头
发竖起来把帽子都顶了上去。不能忍受挫折,不是害了别人,就是害了自己,不如忍耐性
情从旁慢慢观察胜败。名誉在屈辱中得到显间,得量从隐忍中增大。
古人认为,人的一生之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对于挫折,要勇于接受这种挑战,不能
因为遇上一点困难,就怒气冲天,不能忍耐。在《论语》中孔子说:“一时发起怒来,不顾自
身和亲戚。这难道不是说发怒而忘记了自己的安危吗?”
对此《孟子》也说:“北宫黝守养自己的勇猛,觉得有一点打击就好像在大庭广众之下
受到了侮辱。他平常不理睬平民百姓,也不害怕大国国王。哪个诸侯攻击他,他就马上加
以还击。”
人的一生准没有挫折?有几个是一帆风顺的?自古以来,凡成大事者,无不屡受挫
折。他们全都以自己大无畏的勇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