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687-经穴秘密 >

第20章

687-经穴秘密-第20章

小说: 687-经穴秘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性温热,与肺金之气同性。

运行规律:散热后循肾经横传于交信穴。

功能作用:补肾益气。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或多灸,热则泻针出气。

8交信阴跷脉郄穴。

别名:内筋。

穴义:肾经经气由此交于三阴交穴。

名解:1)交信。交,交流、交换也。信,信息也。交信名意指肾经经气由此交于三队交穴。本穴物质为复溜穴传来的水湿之气,因其吸热扬散而质轻,因此从本穴外走脾经气血所在的天部层次,故名交信。

2)内筋。内,与外相对,指本穴交于三阴交穴的气血物质来自于肾经所处的内部。筋,肝风也。内筋名意指本穴气血以风气的形式由内向外传输。理同交信名解。

3)阴跷脉郄穴。郄,孔隙也。本穴既为肾经之穴同时又为阴跷脉之穴,但由于本穴气血为凉湿水气,外传脾经的气血是吸热后的气血,量不多,如从孔隙中外出一般,故为阴跷脉郄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吸热后横向外走三阴交穴。

功能作用:外散寒冷水湿。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9筑宾阴维脉郄穴。

穴义:足三阴经气血混和重组后的凉湿水气由此交于肾经。

名解:1)筑宾。筑,通祝,为庆祝之意。宾,宾客也。筑宾名意指足三阴经气血混和重组后的凉湿水气由此交于肾经。本穴物质为三阴交穴传来的凉湿水气(足三阴经气血在三阴交穴混和后既无热燥之性亦无寒冷之性),性同肺金之气,由此传入肾经后为肾经所喜庆,本穴受此气血如待宾客,故名筑宾。

2)阴维脉郄穴。郄,孔隙也。本穴既为肾经之穴,同时又为阴维脉之穴,而三阴交穴传入本穴的气血较为细少,如从孔隙中传来一般,故为阴维脉郄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

运行规律:散热后横向下行阴谷穴。

功能作用:散热降温。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10阴谷合穴,属水。

穴义: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汇合并形成大范围的水湿云气场。

名解:1)阴谷。阴,阴性水湿也。谷,肉之大会也,两山所夹空隙也。阴谷名意指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汇合并形成大范围的水湿云气场。本穴物质为筑宾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行至本穴后聚集为水湿云气,水湿云气性寒冷,故名阴谷。

2)肾经合穴。合,汇合也。本穴为肾经的水湿之气汇合之处,故为肾经合穴。

3)本穴属水。属水,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性寒冷,表现出水的润下特征,故其属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高浓度冷湿水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冷降归于地部,小部分吸热后循肾经上行。

功能作用:除降浊气。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灸之或泻之,热则水针或补之。

11横骨

别名:下极,屈骨,屈骨端,曲骨端。

穴义:肾经的水湿云气在此横向外传。

名解:1)横骨。横,指穴内物质为横向移动的风气也。骨,指穴内物质中富含骨所主的水液。横骨名意指肾经的水湿云气在此横向外传。本穴物质为阴谷穴横行传至的冷湿水气,至本穴后,因吸热胀散并横向传于穴外,外传的风气中富含水湿,故名横骨。

2)下极。下,指本穴位于胸腹的最下部。极,屋顶之意,指穴内物质为天部之气。下极名意指肾经气血在本穴达到了它所能上行的最高点。本穴物质为阴谷穴传来的寒湿水气,因其寒湿滞重要靠不断地吸热才能上行,而本穴则是肾经下部经脉气血上行所能到达的最高点,故名下极。

3)屈骨。屈,亏缺之意。骨,阴性水液也。屈骨名意指肾经气血由于本穴的向外散失而处于亏缺之状。本穴物质为阴谷穴传来的寒湿水气,量不大,至本穴后因受热而胀散并散失肾经之外,肾经气血因此更加亏缺,故名屈骨。屈骨端名意与屈骨近同,端指肾经吸热上行的气血在此到达顶端。

4)曲骨端。曲,隐秘也。骨,肾主的水液也。端,极点、尽头也。曲骨端名意指肾经吸热上行的水湿至此已到尽头。理同屈骨名解。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受热后循肾经上传大赫穴及输散腹部各处。

功能作用:清热除燥。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泻之或灸,热则补之。

12大赫冲脉足少阴之会。

别名:阴维,阴关。

穴义:体内冲脉的高温高湿之气由本穴外传肾经。

名解:1)大赫。大,大也、盛也。赫,红如火烧十分显耀也。大赫名意指体内冲脉的高温高湿之气由本穴而出肾经。本穴物质为体内冲脉外出的高温高压水湿之气,因其高温而如火烧一般显耀,因其高压而气强劲盛大,故名大赫。

2)阴维。此名是从本穴的特定功能上而言的。本穴物质为冲脉外传的高温高压水气及横骨穴传来的寒湿水气,在冲脉强劲之气的带动下,横骨穴传来的寒湿水气由此输布胸腹各部,有维护胸腹阴面阴液的作用,故名阴维。

3)阴关。阴,阴液也。关关卡也。阴关名意指冲脉外输的强劲热只能带动本穴天部的水湿之气上行,而对穴内流行的地部经水则无此作用,阴性水液只能循肾经下行。

4)冲脉足少阴之会。理同大赫名解。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强劲的高温高压之气。

运行规律:循肾经上传。

功能作用:散热生气。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13气穴冲脉足少阴之会。

别名:胞门,子户。

穴义:肾经冲脉气血在此变为和缓的热气。

名解:1)气穴。气穴,穴内物质为气态物也。本穴物质为大赫穴传来的高温高压水气,至本穴后,快速强劲的高温高压水气势弱缓行并扩散为温热之性的气态物,故名气穴。

2)胞门。胞,胞宫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胞门名意指胞宫的外输气血由此外出冲脉。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温热之气,此气来源于胞宫,在本穴开始向冲脉以外传输,是冲脉气血外出的主要门户,故名胞宫。子户名意与胞宫同。

3)冲脉足少阴之会。本穴物质既有肾经气血又有冲脉气血,故为冲脉足少阴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热性水气。

运行规律:循肾经上传及散输小腹各部。

功能作用:补益冲任。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14四满冲脉足少阴之会。

别名:髓府,髓中,髓海。

穴义:肾经冲脉气血在此散热冷凝。

名解:1)四满。四,四面八方也。满,充斥、充满也。四满名意指肾经冲脉气血在此散热冷凝、充斥穴内各个空间。本穴物质为气穴穴传来的热性水气,水气上行至此后热散冷凝化为雾状水滴并充满穴周,故名四满。

2)髓府。髓,肾之精也,寒性水湿之气也。府,府宅也。髓府名意指肾经冲脉气血在此化为寒湿水气。本穴物质为气穴穴传来的热性水气,至本穴后热性水气散热冷凝而变为寒性水气,故名髓府。髓中、髓海名意与髓府同。

3)冲脉足少阴之会。本穴物质既有肾经气血又有冲脉气血,故为冲脉足少阴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寒湿水气。

运行规律:散热冷降下行于中注穴。

功能作用:除湿降浊。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点刺出血或灸之,热则水针或补之。

15中注冲脉足少阴之会。

穴义:肾经冲脉经水由此注入体内。

名解:1)中注。中,与外相对,指里部。注,注入也。中注名意指肾经冲脉的冷降经水由此注入体内。本穴物质为四满穴传来水津湿气,至本穴后则散热冷降为地部经水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体内,故名中注。

2)冲脉足少阴之会。本穴物质既有肾经气血又有冲脉气血,故为冲脉足少阴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由地之表部注入地之地部。

功能作用:利湿健脾。

治法:寒则通之或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补之或水针。

16肓俞冲脉足少阴之会。

别名:盲俞,子户。

穴义:胞宫中的膏脂之物由此外输体表。

名解:1)肓俞。肓,心下膈膜也,此指穴内物质为膏脂之类。俞,输也。肓俞名意指胞宫中的膏脂之物由此外输体表。本穴物质为来自胞宫中的膏脂之物,膏脂之物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外输体表,故名肓俞(何以知本穴物质来自胞宫?其理如下。本穴位居脐旁,而脐则为人体胸腹部体表的重力场中心,本穴外输的气血物质必定是来自与之全息对应的体内重力场中心附近脏器。体内的重力场中心为二肾,相邻的脏器有胞宫和膀胱,但本穴位于冲脉,这就决定了本穴的气血物质是来自胞宫而非膀胱)。

2)盲俞。盲,昏暗之意,指穴内外输的气血物质为膏脂,混浊不清,有别于肾经经水应有的清也。俞,输也。盲俞名意指本穴气血为胞宫外传的膏脂之物。理同肓俞名解。子户名意与盲俞同。

3)冲脉足少阴之会。本穴物质既有肾经气血又有冲脉气血,故为冲脉足少阴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膏脂之物。

运行规律:散热冷凝并输散于腹表各部。

功能作用:积脂散热。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深刺而泻。

17商曲冲脉足少阴之会。

别名:高曲,商谷。

穴义:肾经冲脉气血在此吸热后缓慢上行。

名解:1)商曲。商,漏刻也。曲,隐秘也。商曲名意指肾经冲脉气血在此吸热后缓慢上行。本穴物质为肓俞以下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散热冷缩,少部分水气吸热后特经上行,如从漏刻中传出不易被人觉察,故名商曲。

2)高曲。高,高处也,天部之气也。曲,隐秘也。高曲名意指肾经冲脉的水气在此吸热后缓慢上行。理同商曲名解。

3)商谷。商,漏刻也。谷,两山所夹空隙也。商谷名意指本穴穴周范围内的寒湿水气吸热后皆由本穴上行。

4)冲脉足少阴之会。本穴物质既有肾经气血又有冲脉气血,故为冲脉足少阴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温性水气。

运行规律:循肾经横传石关穴。

功能作用:运化水湿,清热降温。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热则补之。

18石关冲脉足少阴之会。

别名:石阙,石门,食关。

穴义:肾经冲脉气血在此冷降为地部水液。

名解:1)石关。石,肾所主的水也。关,关卡也。石关名意指肾经冲脉气血在此冷降为地部水液。本穴物质为商曲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散热冷降为地部水液,地部水液不能循肾经上行,故名石关。石门名意与石关同。

2)石阙。石,肾所主之水也。阙,碑坊标记之意。石阙名意指肾经冲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停止不能前行。理同石关名解。

3)食关。食,胃所受之五谷也,此指脾土物质。关,关卡也。食关名意指随冲脉气血上扬的脾土尘埃在此冷降不能上行。理同石关名解。

4)冲脉足少阴之会。本穴物质既有肾经气血又有冲脉气血,故为冲脉足少阴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及地部的冷降经水。

运行规律:水湿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