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不被操纵的秘密:心理操纵与反操纵 >

第1章

不被操纵的秘密:心理操纵与反操纵-第1章

小说: 不被操纵的秘密:心理操纵与反操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载的网站,为广大心理学爱好者和专业人士提供一个交流平台。有心理学习教材书籍、心理咨询类书籍、教育心理、生活心理、社会心理、心理小说等等。




序 前言

    生活中你是否曾因无力说服别人而懊丧?是否曾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而浑然不觉?面对纷纷扰扰的人际关系,你束手无策,苦闷困惑,时常感叹为什么有些人就那么有心计呢?为什么有些人就那么有手腕呢?自己难道就只能这么傻乎乎地处于被动的境地吗?

    相信你是有不甘的。其实,你真的不必为此而灰心丧气。心机虽高明却并不神秘,你无需羡慕别人的交际能力,只要你懂人性,知人心,就会拨开迷雾见青天,明白人际交往中操纵与反操纵的关键所在。

    爬山要懂山性,游泳要懂水性,成功要懂人性。俗语虽说“人心不同如其面”,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性格或个性,但人性又是共通的,某些特质如自私心、自尊心、比较心、同情心、受夸赞心等是人类共有的。我们如果想跟别人建立起互动和谐的关系,进而塑造成功的人际关系网脉,首先就应了解人性的共通特质,懂得人的心理规律,并善加运用,必可称心如意,进而再设法用心察知其特有性格,并采取有效应对的方法,则更可唾手可得、胜券在握。

    得人心者得天下,掌控人心就能掌控一切。谁不渴望有一双慧眼,能从别人的谈吐中推断其修养,从习惯中洞察人心理呢。但眼力来自于对心理规律的熟谙,搞不清一些行为的秘密,怎么能猜透别人的心理呢?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洞察人心,参透众多心理现象的本质规律,是一个人占据主动,操纵别人而不被别人操纵的杀手锏。

    了解了首因效应,你就会明白第一次就“闪亮登场”的重要,既学会了用第一印象来成功推销自己,又学会了不被别人的“第一眼”所迷惑,要日久见人心;懂得了距离与美感的关系,你就可以通过距离让爱情保鲜,同时也知道要守好自己的隐私,不被别人操纵;冷热水效应教你如何赢得对方好感,如何迫使对方同意,同时摸清底细,准备充分,避免被别人操纵;登门槛效应让你明白欲得尺,要先进寸的道理,学会用温水“煮”顾客,让他难以脱逃的手段,同时也要注意别人“套近乎”背后的真实用意……

    总之,本书在揭示心理学奥秘时,不但教会你洞悉他人心理,控制他人行为,还告诉你如何识破别人的心理圈套,避免被他人操纵。

    掌握了本书的心理学规律,交际的方法和技巧,你会发现自己原来也有说服别人的潜力,你可以轻易地做到不再接受他人暗示、冲动地顺从他人了。无论是面对同事还是朋友、男人还是女人、上司还是下属、陌生人还是老熟人,你都能具备一双慧眼,衡量话语探索的尺度,从每个人的言谈举止中捕获他们的性格特征、生活习惯,从每个人的生活细节中了解他们的气质秉性、所思所想,达到操控他们而不被他们操纵的目的。

    本书就如同你驰骋江湖的一张王牌,有了它,你就可以游刃有余地面对人生中的各种心理挑战。既能够看破人心,按照自己的意愿操纵对方,从而达到你所需要的目的,也能够不动声色地识破操纵者的图谋,并采取有效的对策从他的控制网中逃脱。

    打开它吧——操纵别人而不被别人操纵的心理诡计!展开心理攻势,操纵他人,建立心理防线,避开心理陷阱,你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

第1章 为什么不能总对别人好——距离与美感的关系 既相互取暖,又不彼此伤

    在生活中,特别是在职场和商场上,和同事、客户应该保持怎样的一个交往距离呢?你是否发现,当你与别人距离太远,你将失去很多机会和信息;可当你与别人走得太近,你往往会被别人所操纵。

    ★既相互取暖,又不彼此伤

    每个人都需要一个能够把握的自我空间,它犹如一个无形的“气泡”为自己划分了一定的“领域”,而当这个“领域”被他人触犯时,人便会觉得不舒服、不安全,甚至开始恼怒。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与某人的关系越亲密,越容易经常与其发生摩擦和矛盾,反倒不及与初次见面者交往容易。家庭成员、情侣之间常常相互埋怨,正是这种情况的表现。按理说应该是交往得越深,就越容易相处,相互之间的人际关系也越好,可事实上并非如此。原因何在?

    这其实可以用心理学上的刺猬法则(也叫心理距离效应)来解释。那么,什么是刺猬法则呢?

    刺猬法则说的是这样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在寒冷的冬季,两只困倦的刺猬因为冷而拥抱在了一起,但是由于它们各自身上都长满了刺,紧挨在一起就会刺痛对方,所以无论如何都睡不舒服。因此,两只刺猬就分开了一段距离,可是这样又实在冷得难以忍受,因此它们就又抱在了一起。折腾了好几次,它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比较合适的距离,既能够相互取暖又不会被扎。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例子举不胜举。一个你原来非常敬佩或喜欢的人,与其亲密接触一段时间后,对方的缺点就日益显露出来,你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自己对其原有的感情,甚至变得非常失望与讨厌他。夫妻、恋人、朋友以及师生之间都不例外。

    曾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大阅览室中,当里面仅有一位读者的时候,心理学家便进去坐在他(她)身旁,来测试他(她)的反应。结果,大部分人都快速、默默地远离心理学家到别的地方坐下,还有人非常干脆明确地说:“你想干什么?”这个实验一共测试了整整80个人,结果都相同:在一个仅有两位读者的空旷阅览室中,任何一个被测试者都无法忍受一个陌生人紧挨着自己坐下。

    由此可见,人和人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人人都需要一个能够把握的自我空间,它犹如一个无形的“气泡”为自己划分了一定的“领域”,而当这个“领域”被他人触犯时,人便会觉得不舒服、不安全,甚至开始恼怒。

    法国前总统戴高乐曾经说过:“仆人眼里无英雄。”这也说明了人在和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应该留有一定的余地——相应的心理距离,否则伟大也会变得平凡。戴高乐是一个非常会运用心理距离效应的人,他的座右铭是:保持一定的距离!这句话深刻地影响了他与自己的顾问、智囊以及参谋们的关系。在戴高乐担任总统的10多年岁月中,他的秘书处、办公厅与私人参谋部等顾问及智囊机构中任何人的工作年限都不超过两年。他总是这样对刚上任的办公厅主任说:“我只能用你两年。就像人们无法把参谋部的工作当做自己的职业一样,你也不能把办公厅主任当做自己的职业。”这就是他的规定。

    后来,戴高乐解释说,这样规定有两个原因。第一,他觉得调动很正常,而固定才不正常。这可能是受到部队做法的影响,因为军队是流动的,不存在一直固定在一个地方的军队。第二,他不想让这些人成为自己“离不开的人”。惟有调动,相互之间才能够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够确保顾问与参谋的思维、决断具有新鲜感及充满朝气,并能杜绝顾问与参谋们利用总统与政府的名义来徇私舞弊。

    戴高乐的这种做法值得我们深思。如果没有距离,领导决策就会过分依赖于秘书或者某几个人,易于让智囊人员干政,进而使他们假借领导名义谋一己之私,后果将会非常严重。两者相比,还是保持一定距离为好。

    在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看来,通常而言,彼此间的自我空间范围是由交往双方的人际关系与他们所处的情境来决定的。据此,他划分了四种区域或者距离,每种距离分别对应不同的双方关系。

    ▲第一种是亲密距离。

    ▲这是人际交往中的最小距离,甚至被叫做零距离,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亲密无间”。它的近范围是在6英寸(约0。15米)内,在此距离内,人们相互之间可以肌肤相触,耳鬓厮磨,以至能够感受到对方的体温、气味以及气息;它的远范围是6~18英寸(0。15~0。44米),在此距离内,人们可以挽臂执手或者促膝谈心,通过一定程度上的身体接触来体现出相互之间亲密友好的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距离主要出现在最亲密的人之间。在同性间,常常仅限于贴心朋友;在异性间,仅限于夫妻与恋人。所以,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倘若一个不属于该亲密距离圈中的人,在没有经过对方允许时随意闯入这个空间,无论其用心与目的怎样,都是不礼貌的行为,都会引起对方的反感与彼此的尴尬,一般会自讨没趣。

    ▲第二种是个人距离。

    ▲这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稍有分寸感的距离。在此距离内,人们相互之间直接的身体接触已不多。其近范围在1。5~2。5英尺(0。46~0。76米),以能够互相握手及友好交谈为宜。这是熟人之间交往的空间。若是一个陌生人贸然进入此空间,就会构成对他人的侵犯。其远范围在2。5~4英尺(0。76~1。22米)。所有朋友与熟人都可以自由进入该距离,但一般情况下,和比较融洽的熟人谈话时,距离更靠近远范围的近距离(2。5英尺)一端,而陌生人之间交往时则更靠近远范围的远距离(4英尺)一端。

    ▲第三种是社交距离。

    ▲它和个人距离相比,无疑又远了一步,体现的是一种社交性或者礼节上的比较正式的关系。其近范围是4~7英尺(1。2~2。1米),人们在工作场所与社交聚会上通常都保持这种空间距离。

    一次,主办人在安排外交会谈座位的时候发生疏忽,在两个并列的单人沙发中间未摆放茶几。结果,坐在那儿的两位客人一直都尽可能靠在沙发的外侧扶手上,而且身体也经常后仰。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情境和关系下,人们就需要调整不同的人际距离。倘若距离和情境、关系不对应的话,就会使人们出现明显的心理不适。

    这种社交距离的远范围是7~12英尺(2。1~3。7米),它被认为是一种更正式的交往关系。在公司里,经理们一般使用一个大而宽阔的办公桌,并在离桌子一段距离处摆放来访者的座位,这样就能和来访者在谈话时保持一定的距离。同理,在企业领导人之间谈判、工作招聘面试、教授与学生的论文答辩等时候,也常常都要隔一张桌子或者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便增加了庄重的气氛,也增加了双方的适应程度,显得更得体与正式。

    ▲第四种是公众距离。

    ▲这种距离是在公开演说时演说者和听众之间保持的距离。它的范围一般在12~25英尺(3。7~7。6米),其最远范围在上百英尺以外。这是一个基本上能够容纳所有人的“门户开放”空间。在此空间内,人们是可以相互之间不发生任何联系的,甚至人们完全可以对处于此空间内的其他人“视而不见”,不和他们交往。

    由此可见,在人际交往时,双方之间相距的空间距离是彼此之间是否亲近、友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