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中药学第4讲补益药 >

第3章

中药学第4讲补益药-第3章

小说: 中药学第4讲补益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活血:当归还有活血通络、散瘀消肿的作用。与红花、赤芍、三七、桃仁、乳香、没药等配伍,可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配连翘、银花、赤芍、红花、皂刺、炙山甲等,可用于痈疮初起、肿胀疼痛。与桂枝、羌活、独活、威灵仙、片姜黄、红花、苡米、川断、附子等配合,可用于风寒湿痹、臂腿腰足疼痛。与川芎、红花、半夏、防风、黄芪、桂枝、白芍、熟地、炙山甲等配用,可用于肌肤麻木不仁等症。
3.润肠通便:年老、久病、产后失血、或津液不足者,因血虚肠燥而大便秘结,可用当归养血润肠而通便。常与麻仁、生地、熟地、桃仁、肉苁蓉、郁李仁、瓜蒌仁、大黄等同用。
4。 调月经:当归与熟地、赤芍、川芎、红花、桃仁、茜草、香附等同用,可用于气血凝滞而致的经闭。与白芍、香附、元胡、炒川楝子等同用,可用于行经腹痛。与生地、白芍、白术、艾炭、阿胶珠、棕炭等同用,可用于月经过多、崩漏等症。总之,当归能调理冲、任、带三脉,善能补血、和血,故为妇科调理经血最常用之药。前人把它称之为“妇科专药”,无论胎前、产后各病,都常随证加减采用。
白芍补血偏于养阴,其性静而主守。当归补血偏于温阳,其性动而主走。血虚生热者宜用白芍,血虚有寒者宜用当归。
当归配黄芪、党参,可生气补血;配大黄、牛膝,可破下部瘀血;配川芎、苏木、红花、桔梗,可活上部瘀血;配桂枝、桑枝、路路通、丝瓜络,可通达四肢、活血通络。
当归头和当归尾偏于活血、破血;当归身偏于补血、养血;全当归既可补血又可活血。当归须偏于活血通络。
酒当归(酒洗或酒炒)偏于行血活血。土炒当归可用于血虚而又兼大便溏软者,当归炭用于止血。
用量一般3~9克。急重病有时用到15克。
大肠滑泄,火旺者,均不宜用。
近代研究当归对子宫有兴奋与抑制两种作用,其水溶性、非挥发性、结晶性成分能兴奋子宫而使收缩加强,其挥发油能抑制子宫平滑肌而使子宫弛缓。并有抗维生素E缺乏症的作用。对一些细菌(如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等)有抑制作用。

                            党参
党参性味甘平。主要功用为补气健脾。常作为人参的代用品以治疗气虚证:
临床上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健脾胃:脾胃之气不足,可出现四肢困倦、短气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软等症。本品能增强脾胃功能而益气,可配合白术、茯苓、甘草、陈皮(五味异功散)或白术、山药、扁豆、芡实、莲肉、苡米、茯苓(参苓白术散)等同用。
2。  益气补血:气血两虚的证候(气短、懒倦、面白、舌淡、甚或虚胖、脉细弱等),可用本品配合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熟地、白芍、川芎等同用(八珍汤),以达气血双补的作用。再者,前人经验认为益气可以促进补血,健脾可以帮助生血,所以在治疗血虚证时,也常配用党参益气、健脾而帮助补血。例如配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熟地、白芍、远志、五味子、陈皮等为人参养荣汤(党参代人参);配黄芪、白术、当归、白芍、陈皮、龙眼肉、木香、远志等为归脾汤,都是常用的益气补血的方剂。据近代实验证明本品能通过脾脏刺激增加血色素和红血球。近些年来常以本品配合当归、白芍、生地、熟地等,治疗各种贫血。
3。 治疗气虚咳喘:肺为气之主,肺虚则气无所主而发生短气喘促、语言无力、咳声低弱、自汗怕风、易患感冒、咯痰无力等症。对气虚咳喘常以本品配合麦冬、五味子、黄芪、干姜、贝母、甘草等同用。
4.代替独参汤:急救虚脱时,一般多用人参(独参汤),如一时找不到人参,可用党参30~90克,加附子6~9克。生白术15~30克,急煎服,能代替独参汤使用。
黄芪补气,既能升补脾气,又能益肺固表。党参补气,只能健脾补气,无固表之力,但党参还能益气生津,黄芪则无生津之效。黄芪兼能利水,党参无利水作用。
白术补气主要是补脾气,并能健脾燥湿。党参补气,脾肺俱补,但燥湿之力不如白术。
黄精补气兼能润心肺、填精髓、助筋骨,但其性质平和,其效缓慢,久服才能见效。党参补气,其效迅速。
因产地不同,党参有“台党参”(台参)和潞党参两种。药效差不多。目前药房已无此分别。
用量一般为3~9克。重病或急病时,也订用到15~30克或更多些。
禁忌和注意事项同人参。
据近代研究,本品有强壮作用,能增强身体抵抗力;能使红血球增加,白血球减少能使周围血管扩张,降低血压,并能抑制肾上腺的升压作用。可根据辨证论治的精神结合使用。

                    杜    仲
杜仲味甘、微辛,性温。是常用的补肝肾、强筋骨、益腰膝的药物,并有安胎的作用。肾主腰膝,肝主筋,肾主骨。如因肝肾虚弱而致腰病、膝腿无力者,可用本品补肝肾、强筋骨而益腰膝,常与熟地、续断,牛膝、山药、山萸、补骨脂等同用,腰腿发凉喜暖怕冷的,还可加附片、肉桂、淫羊藿等。
孕妇如因肾虚而致胎动(妊娠二、三月腰痛、胎动欲坠、身体下部乏力,或兼见尺脉弱等),可用杜仲补肾安胎,常配合桑寄生、续断、白术,熟地、白芍、苏梗、当归等同用。如因肾虚而胎漏(孕妇子宫出血),常用杜仲炭配合续断炭、当归,白芍、阿胶、艾炭等治疗。
伤科中常把杜仲与续断同用,前人经验认为杜仲能促进筋骨离开的部分结合起来。续断能促使筋骨断折的部分接续起来。二药同用可互相促进其治疗作用。内科也常以这二药同用,可加强补肝肾、强筋骨、壮腰膝的作用。
桑寄生、杜仲皆能治腰病,但桑寄生祛风湿,益血脉,适用于肾经血虚,风湿乘袭所致的腰痛。杜仲温气,燥湿,适用于肾经气虚,寒湿交侵所致的腰痛。桑寄生与杜仲都有安胎的作用,但桑寄生益肝肾血脉,补筋骨而使胎牢固,杜仲补肝肾之气,肝肾气足而胎自安。二药常同用。
本品性温而燥湿,入肾经气分,用熟地补肾时,佐用一些社仲,可使熟地补而不滞。
用量一般为3~9克。肾阴不足而有虚热者不宜用。
近代研究证明,杜仲有降血压的作用,炒杜仲的降压作用较大,煎剂比酊剂作用较强。有热证者,可配黄芩同用。

                   浮    小  麦
浮小麦味甘,性凉。是常用的止汗药。
“汗为心之液、本品入心经,甘凉止汗。治阳虚自汗,可配生黄芪、麻黄根、牡蛎等同用。治阴虚盗汗,可配柏子仁、麦冬、五味子、白芍、生地等同用。
浮小麦也可用于久病、大病之后,因津液精血消耗太多而致阴虚,出现心烦盗汗,下午潮热,身体消瘦,舌嫩红而干,脉细数等症。常配沙参、麦冬、五味子、白芍、生地、地骨皮、元参、秦艽、鳖甲等同用。
浮小麦是把小麦放人水中淘之,取其干瘪体轻或枯瘦带皮而浮在水而上者入药,是临床常用之品。至于小麦(不浮在水面上者),也有时入药,其性味甘平,能养心除烦。可用于脏躁病的悲伤、喜哭、忧郁等(现代认为是癔病的一种表现),如《金匮》甘麦大枣汤(甘草、小麦、大枣)。也可随症配用一些舒肝、解郁、养心、安神之品,例如香附、白芍、柴胡、远志、茯神、珍珠母、龙齿等。小麦与浮小麦不同,处方时,小麦常写为“淮小麦”或“净小麦”以示区别。麦苗性味辛寒,有除烦热,退黄疸的作用。
麻黄根固腠理而止汗。浮小麦去心经虚热而止汗。小麦养心除烦,无止汗作用。
用量一般为9~30克,小麦用量相同。

                  复盆子
复盆子味甘酸,性温。主要功用是补肝肾、固精、缩小便。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目昏:由于肝肾不足而致的两目昏花,视力减弱等症,可用本品配枸杞子、车前子、菟丝子、五味子、地黄、沉香、磁石、夜明砂等同用。
2。遗尿:肾司二便,肾虚不能摄固小便而致遗尿、小便余沥、小便频数等症。可用本品补肾、缩小便而止遗尿。常配合桑螵蛸、五味子、山萸肉、乌药、益智仁等同用。对治尿崩症有一定效果。
3.遗精:肾虚精关不固而致遗精、滑精、早泄等症,可用本品补肾固精。常配合生地、熟地、山萸、五味子、锁阳、金樱子等同用。
金樱子、复盆子均能治遗精、滑精。但金樱子兼能治泄泻、久痢、大便频数。复盆子兼能治遗尿、小便频数。
用量一般:4。5~9克。小便不利、尿道涩痛及性机能亢奋者忌用。

                   甘    草
甘草性味甘平,主要用为补脾、清热、解毒、缓急、润肺及调和药性之药。
1.补脾:体虚或久病而致中焦气虚(四肢无力、气短、少言、饮食不香、消化不良、大便溏泄等)者,常用本品配合党参、白术、茯苓、扁豆、陈皮等以健脾益气。
2.清热解毒:甘草生用有清热解毒作用。常用于痈疽疮疡的治疗。例如对痈疡(红肿疼痛,如火炙),常与银花、连翘、赤芍、丹皮、地丁、公英等同用。对各种阴疽(患处不红、坚硬、色暗),常与熟地、麻黄、肉桂、鹿角胶、白芥子、桂枝等同用,也有解毒作用。近代研究证明,甘草对番木鳖、水合氯醛、白喉毒素、破伤风毒素、河豚毒、蛇毒等,有解毒作用。前人经验中也有“解百毒”的记载。
3.缓急:“急”含有紧张、痉挛、收缩等意义。前人经验认为“甘能缓急”,甘草味甘有缓急作用。对腹中“急”痛者,常配白芍、饴糖、桂枝、大枣、生姜等同用(如小建中汤,适用于虚寒性的腹痛)。近人研究证明,甘草有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的作用,这对甘草的缓急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再如配白芍同用,名“芍药甘草汤”,可用于因误用汗法伤及阴血而出现厥逆(肢体末梢部发凉)、脚挛急不伸等症。
4.润肺:生甘草兼能润肺。对肺热所致的咽痛、咳嗽等有效。例如配杏仁、贝母、枇杷叶、瓜蒌、知母、黄芩等,用于肺热咳嗽;配桔梗、射干、牛蒡子、元参等,用于咽喉肿痛。近代研究证明本品为滑润性祛痰药,口服后能使咽喉粘膜减少刺激,适用于咽喉炎症。还证明甘草有抑制结核杆菌的作用,配合抗痨药,可用于肺结核。
5.调和药性:本品药性和缓,通行十二经,可升可降,与补、泻、寒、热、温、凉等各类药物配合应用,有调和药性的作用。例如与当归、白芍、地黄、川芎、党参、白术、茯苓等补药同用,可使补药作用和缓持久而不骤;与大黄、芒硝、枳实等泻下药同用,可缓和泻药之性,使泻而不速,充分发挥药力而不伤胃气;与生石膏、知母等寒性药同用,可缓和寒性药之寒,以防其伤胃;与附子、干姜等热性药同用,可缓和热性药之热,以防其伤阴;与麻黄、桂枝、杏仁等辛温发散药同用,可使药性和缓,并保护胃气,以防汗后伤津液等等。甘草在各类药方中,能使各药互相和谐而无相争之弊,所以前人称它能“调和百药”。
本品配生姜、桂枝、麻仁、麦冬、党参、阿胶、生地、大枣、丹皮等同用,名炙甘草汤,可用于阴气虚少、阳气虚败而致的脉结代、心动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