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603-医碥 >

第8章

603-医碥-第8章

小说: 603-医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者,当温中,使血归经,理中汤(见中寒)加木香,或甘草干姜汤,甚效。《医贯》云∶血 
得寒而凝,不归经络而妄行者,其血必黑黯,面色必夭白,脉必微迟,身必清凉。 
古人谓∶凡失血证,多以胃药收功。肾寒火虚,逼阳上升,载血而出,脉沉足冷, 
舌必无胎,即有亦白薄而滑,虽渴不能饮冷,强饮亦不能多,少顷即吐出,面虽赤, 
色必娇嫩,八味汤(见虚损)冷服。(此为内伤之证。又有外感寒邪,直中肾经,逼火上冲,致吐血者,须服白 
通汤即愈。内伤渐致,外感暴来,分别在此。)此为雷龙之火,不可直折。若觉肾热,脉洪足温, 
又为水干火炎,去桂附,纯用六味。(见虚损。) 
热嗽血治法,宜金沸草散(见咳嗽)加阿胶一钱,痰盛加栝蒌仁、贝母。痨嗽有血, 
宜补肺汤加阿胶、杏仁、桑白皮各一钱,吞养正丹(见气),或三炒丹,间进百花膏,或 
七伤散、大阿胶丸。阴虚火动嗽血,滋阴保肺汤。痰带血丝出,童便、竹沥止之。 
感冒小恙,不知解表,过服寒凉,肺经之血凝滞,咳嗽带痰而出,证恶寒而脉紧, 
或寒束热于肺,久嗽出血,麻黄、桂枝、甘草、当归、杏仁、枳梗,(后证宜加清 
凉之品。)得微汗愈。(血证最忌汗,惟此当汗耳。) 
咯唾血治法。痨瘵咯血,七珍散加阿胶、当归各半钱,恶甜人更加百药煎半 
钱,仍调钟乳粉为佳。一味钟乳粉,用糯米饮调,吐血、嗽血亦治。因饱屈身,伤 
肺吐嗽血者,白芨枇杷丸,或白芨莲须散。治咯血,黄药子、汉防己各一两,为末, 
每服一钱,水一盏,小麦二十粒同煎,食后温服。白芨一两,藕节半两,为末,每 
一钱,汤调下。新绵灰半钱,酒调下,苡仁为末,煮熟猪胰切片,蘸药,食后腹微空时服。 
鼻衄治法,乱发烧存性,细研,水服方寸匕,并吹鼻中。萱草根汁每一盏,入 
生姜汁半盏,相和细呷。竹蛀屑,水调服。线扎中指中节,左鼻出扎左指,右出扎 
右,两出两扎之。有头风自衄,头风才发则衄不止,宜芎附饮,间进一字散。下虚 
上盛而衄,不宜过用寒剂,宜四物汤,加参、 、麦冬、五味,磨沉香下养正丹 
(见气)、八味地黄丸。(见虚损。)伤湿而衄,肾着汤(见伤湿)加川芎,名除湿汤。伏暑而衄,茅 
花汤调五苓散(见伤湿)。饮酒过多而衄,茅花汤加干葛,鸡距子,或理中汤(见中寒)去干 
姜,加干葛、茅花。 而衄不止,苏合香丸(见诸中)一丸。或以小乌沉汤一钱,白汤调 
下。或煎浓紫苏汤,独调小乌沉汤。或添入黑神散一钱,盐汤调下亦得。仍蓦然以 
水其面,使惊,则血止。非特 衄,凡五窍出血皆治。衄后头晕,四物汤、 
十全大补汤。(见虚损。) 
溲血治法,先与生料五苓散(见伤湿)和四物汤。若服药不效,其人素病于色者,此 
属虚证。宜五苓散和胶艾汤,吞鹿茸丸或八味地黄丸(见虚损),或鹿角胶丸。或辰砂妙 
香散(见心痛)和五苓散,吞二项丸子。若小便自清,后有数点血者,五苓散加赤芍药一 
钱。亦有如砂石而色红,却无石淋之痛,亦属虚证,宜五苓散和胶艾汤,或五苓散 
和辰砂妙香散,吞鹿茸丸、八味丸、鹿角胶丸。灰发二钱,茅根、车前草煎汤调下。 
夏枯草烧灰存性为末,米饮或凉水调下。 
便血治法。发热烦躁,不欲近衣,大渴脉洪,以无目痛鼻干,知非白虎证,此 
阴虚发躁,当以黄 一两,当归二钱煎服。风冷入客肠胃,下瘀血如豆汁,八珍汤 
(见虚损)去生地、甘草,加桂,名胃风汤。暑毒入肠胃下血者,一味黄连煎汤饮。酒积 
下血不止,粪后见,神曲一两半,白酒药二丸,为末,水调作饼,慢火炙黄为细末, 
每服二钱,白汤调下。肠风腹痛肛肿,败毒散(见伤湿)加槐角、荆芥,或槐花汤、 
枳壳散。脏毒腹略疼,肛肿凸,大便难通,先以拔毒疏利之剂,追出恶血脓水, 
然后内托,并凉血祛风,虚兼参、术,助养胃气。下血久,面色痿黄,渐成虚惫, 
宜用黄 四君子汤(见气),下断红丸。气虚脱血,补中益气汤(见气)。中蛊脏腑败坏,下血 
如鸡肝如烂肉,其证唾水沉,心腹绞痛,马蔺根末,水服方寸匕,蛊随吐出。 毛 
烧末,水服方寸匕,亦吐。苦瓠一枚,水二升煮取一升服,亦吐。 
蓄血治法。仲景抵当丸难用,用韩氏生地黄汤。虚人难下者,以四物汤加穿山 
甲煎服妙。亦有用花蕊石散,以童子小便煎服,或酒调下。 
补虚∶熟地 归身 枸杞 萸肉 枣仁 苁蓉 
润燥∶蜜 当归 阿胶 柏子仁 乳酪 
凉血∶二冬 生地 芩 连 栀子 知母 黄柏 元参 花粉 丹皮 白芍 犀角 胆草 槐花 
温血∶附子 肉桂 黑姜 
止血∶棕灰 发灰 童便 茅花 乌梅 白芨 柏叶 藕节 地榆 蒲黄(炒黑) 百 
草霜 椿白皮 
行滞∶瞿麦 川芎 香附 乳香 没药 韭汁 生牛膝 滑石 蒲黄(生用) 玄胡索 益母草 五灵脂 
破结∶大黄 芒硝 桃仁 红花 三棱 莪术 姜黄 归尾 花蕊石 苏木(多用) 
举陷∶荆芥穗 升麻 川芎 柴胡 荷叶 
有三药必用,二药必禁。服寒凉百不一生,则知母、黄柏宜禁。服童便百不一 
死,则童便宜服。血虽阴类,运之者阳,荷叶仰盂象震,最能运血,则荷叶宜用。 
降气莫善于降香,则降香宜用也。(旧说如此,勿泥。) 

卷之一·杂症
发热
属性:发热者,热之发现于肌表者也。凡病多发热,热生于火,火本于气,(丹溪谓气有余 
便是火,其义可见。)其理不外气乖与气郁二端。(小儿痘疹发热别见。) 

卷之一·杂症发热
气乖有三
属性:x一曰阳亢发热x 
阴阳水火,原自和平,不热不寒,是谓正气。一有乖违,不无偏胜。《经》曰∶ 
阳胜则热。此为亢阳之火,证见烦渴,燥结,小便赤涩,六脉洪数,治宜寒凉。 
(有因浓酒浓味,蕴酿而成者,有炎令燥气,感触而致者,有五志过极,心火亢暴者。) 
x一曰阴虚发热x(血虚同) 
阴虚,谓肾水虚也。火性本上炎而外现,得水以制之,则离交于坎,龙潜于渊, 
内蕴而为神明,下济而成交泰。若阴亏水虚,则柴干火烈,而焚灼为灾矣。(或由色欲 
损精,或由泻利亡阴,或由燥热伤液,皆能致之也。)此之火炎,乃由水虚所致,与上条阳亢而阴 
未亏者不同。证见口干体瘦,食少懒倦,头痛时作时止,遗精盗汗,骨蒸肉烁,唇 
红颧赤,咳嗽痰血,久成痨瘵。治宜甘润之剂,滋水以制火。若误用苦寒,则火被 
寒郁,其怒发愈烈矣。按薛立斋治一老人,肾虚火不归经,而游行于外,发热,烦 
渴引饮,面目俱赤,遍舌生刺,敛缩如荔枝,两唇焦裂,或时喉间如烟火上 
冲,急饮凉茶少解,两足心如烙,痰涎壅盛,小便频数,喘急,脉洪数无伦,而且 
有力,扪其身烙手。以十全大补(见虚损)加山茱萸、泽泻、丹皮、山药、麦冬、五味、 
附子,及八味丸(见虚损)治之而愈。愚谓此证明是水虚火炎,当用六味(见虚损),而用前药 
者,必因其人年老,水火并虚故尔。如火不虚,不得因此案而误用温热,以致阴分 
愈伤也。(虚不论水火,脉皆无力,而此有力者,必曾服寒凉之剂,激之使然。故凡用寒药直折者,必须热服,不 
效、则药须用姜汁或酒炒过服之即愈。亦防郁遏之意也。再按此证,全似实火,然虚火较实火必反烈,以其离根浮 
越,全体外现,比实火之内热透外,韬光埋焰者自不同也。《已任编》云∶有误服白虎,以致热甚如燔,冲开 
三五尺,人不能近者,可想见虚火之烈矣)。血虚发热,或由吐衄便血,或由产后崩漏,一切失 
血所致。证见烦躁,面目黑,渴饮不止。证类白虎,惟脉不长不实,浮大而重按全 
无为异耳。误服白虎,必危。治宜滋阴补血。若阳并虚,兼用气药,血脱补气,阳生阴自长也。 
x一曰阳虚发热x 
阳虚,谓肾火虚也。阳虚应寒,何以反发热,则以虚而有寒,(若无寒而但阳虚,则止 
自见其不足,不能发热)。寒在内而格阳于外,故外热;(阳被寒拒,出居肌表,外越则脱,不脱而又不能 
内返,则格斗而激发为热也)。寒在下而戴阳于上,故上热也。此为无根之火,乃虚焰 
耳。证见烦躁,欲坐卧泥水中,面赤如微酣,或两颧浅红,游移不定,(与实热之尽面通 
红者异)。渴欲饮水,或咽喉痛,而索水置前,却不能饮,肌表虽大热,而重按之则不 
热,或反觉冷,且两足必冷,小便清白,下利清谷,脉沉细,或浮数无力,按之欲 
散。治宜温热之剂。温其中而阳内返,温其下而火归元。误投寒凉立死。(或口食冷物, 
或鼻吸寒气,其人平素阳虚阴盛,外寒一中,阴邪遂张,真阳因之失守也。) 

卷之一·杂症发热
气郁有七
属性:x一风寒郁热x 
阳气自内达外,喜畅达而恶遏闭。若风寒外袭,则阴凝之气,足以闭固腠理, 
而表阳不宣,则郁而为热也。证见头项强痛,恶风汗出,脉浮缓者为伤风。兼体痛 
而恶寒无汗,脉浮紧者为伤寒。治宜解肌发表,得汗则热泄而愈。(此乃表阳受郁。) 
x一饮食郁热x 
饮食停滞中脘,则脾胃之阳气被其遏抑,不能宣通,亦郁而成热。证见头痛发 
热,如伤寒而身不痛,恶食欲吐,嗳腐吞酸,胸口饱闷,或胀痛,气口脉滑大,甚 
或沉伏。治宜消导。(此乃里气受郁。) 
x一为痰饮郁热x 
痰饮所在之处,气被阻滞,郁而成热,理同食滞。证见恶风自汗似伤寒,但头 
不痛,项不强,或头痛而作止无常,胸膈不快,恶心,气上冲,目下如灰色,或烟 
黑,脉弦滑。治宜除痰。 
x一为瘀血郁热x(痈疽同) 
理同痰饮。证见小便利,大便黑,小腹脐或胸胁急结,按之痛,或两足厥冷, 
或吐红鼻衄,不渴,即渴亦嗽水不咽,脉必涩。治宜行血。柴胡、黄芩、川芎、 
白芷、桃仁、五灵脂、甘草,便结加大黄、浓蜜,利出黑物愈。疮毒则脉弦数恶寒, 
饮食如常,而有痛处。 
x一为水湿郁热x 
水湿由外感者,理同风寒,由内伤者,理同痰饮。证见身重,或重痛不可转侧, 
骨节掣痛,屈伸不利,汗出恶风,不欲去衣,头如裹,声如从瓮中出,脉迟缓。治 
宜利湿。 
x一为肝气郁热x 
恚怒不发,止自摧抑,则肝气不宣,郁而成热,妇人最多此证。证见胸胁胀痛, 
或飧泄,面青,手足冷,太息不乐,脉沉弦。木郁则达之,宜逍遥散。(见郁。) 
x一为脾气郁热x 
或劳倦气散,或思虑气结,或饥饿气馁,中气因而衰微,不能营运,或滞于中, 
或陷于下,而郁滞成热。证见怠惰嗜卧,行动喘乏,四肢困倦,(此劳倦饥馁伤。)或时自 
言自语,不知首尾,(此思虑伤。)夜分即热,(气行里亲下,滞陷愈甚也。)天明暂缓,(气外出上升,郁 
陷得略解也。此初郁病证)。或昼夜不解,(郁久则热甚,不分昼夜矣)。或日出气暄则热,天阴夜 
凉则缓,(郁热又久,则气耗散,愈热愈耗,愈耗愈热。昼动阳浮,故加烦热,动散静存,故天阴夜凉则缓。缘 
初则郁热而生火,继则火发而热剧,终则火壮而气耗。节次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