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直面内心的恐惧 分裂、忧郁、强迫 >

第24章

直面内心的恐惧 分裂、忧郁、强迫-第24章

小说: 直面内心的恐惧 分裂、忧郁、强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切友善”。但她的精神层面叉找得出不少矛盾:

  “我在母亲的墓碑上看到一个被我遗忘的日期”。

  (她的母亲还在世)直到今日她的父母尚且不知她生病:

  “如果我写信告诉他们我有过婚前性行为,简直会要他们的命,他们绝对受不了这个打击,让我生病比较好。”在家乡她也不可能去看病,她以为她势必要谈论自己的性生活,供出婚前性行为;所以她只好任由强迫症这样下去。她的婚姻出状况使强迫征候更加严重,丈夫是个体力充沛、享受鱼水之欢的人,性需求很大——她认为唯一允许她有性活动的目的是生养孩子。


套路固定的生活棋局:强迫人格的行为模式

  一丁点儿逾越常规,一丝丝稍不留神,内心的压抑就会被引爆出来。天上飘下的最后几片雪花,也有可能酿成雪崩的大祸。

  从某些层面来看,积习会形成强迫人格并不为过,譬如起床时必须遵循的仪式和顺序,如何洗澡穿衣等等。这些习惯固定之后,我们唯有照着做才会获得满足安心,稍有差错,就会感到不对劲儿。但是这些习性并不会折腾人,所以不带有强迫色彩,而是为了要节约时间或精力,基于经济考虑才衍生出来的:而且,一旦这些日常习惯无法完成我们的目的,当然可以修改。类似的仪式也存在于社交和宗教活动之中,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订下规矩与行为模式,并且遵守。除非有些事情毫无意义,我们却非得这么做不可,才能称之为强迫行为。


完美主义的病

  僵化的教育方式,父母殛教养者至高无上的权威和原则。都有可能引发强迫行为。尤其是施加于很小的燕子身上。太早就晓得不做父母不喜欢的事的小孩,容易被导向完美主义,对自己和别人都很不耐烦。更甚者变得专制独裁、教条化。在强迫人格者的身上总是找得到完美主义的影子,使得他们与人群渐行渐远,以为生活就应该和他们想象的一模一样。然而,看看他们如何费尽心机让生活依照他们的模式进行,这些努力的本身就是一种强迫行为。强迫人格者对“乱七八糟”严阵以待,唯有一丝不苟遵守那些规矩,才能获得一纸中规中矩的保证,保证一切井然有序。一幅挂歪了的画也会使他惊惶失措——倒不是为了美观,而是根据规矩和法律,画挂歪r就错了。稍微偏离规范的正轨,都会让他想到个中的危害,大体如下:画都可以挂歪,谁知道接下来会不会天下大乱,超出我能控制的能力。如此,我们才会比较理解强迫人格的行为模式:他们极其容易受到干扰,敏感非常,小事也不放过——琐事意味着“开始与终结”,一丁点儿逾越常规,一丝丝稍不留神,内心的压抑就会被引爆出来。天上飘下的最后几片雪花,也有可能酿成雪崩的大祸。

  地质学家针对如何避免犯错,讲过一句很传神的话:在还原化石时,常困清除周边的石头用力过猛而伤到化石本身,于是他们建议“省下最后一凿”。这正是强迫人格者的困难之处,完美主义驱使他们再三追求百分之百的精准。人以及与生活有关的想法都必须具备机器的功能,如同坚固耐用的建筑物一样。只有强迫人格者才会用心思索,一个针尖上究竟可以容纳多少天使:强迫式的思考常常流于空洞,变成创造力的阻碍。保护自己绝不犯错,不陷入混乱当中,是当务之急,于是,完美主义者永远都在校对和修饰。强迫人格者时时刻刻惴惴不安,唯恐一向正确有理的知识与观点原来是错的,所以他追求绝对、简单且永远有效的东西。看远一点儿的话,也许他因此推敲出人生的法则:从他固定而且严格遵循的规矩中引申出反思,以便修订、比较那些可变的、接近事实的坚持,接着,基于纯净的理由,他反对持续的变化。强迫人格者是所谓的“说话算话”,说一次便永久有效,容不下水到渠成的发展。这里要引用一位实验心理学家形容强迫人格者心灵的话:“虽然我们并不确定自己在丈量什么,但是,我们不管量什么,一定量得正确无误。”


常态与病态的界限

  日常生活中,再检查~次瓦斯关了没有,门锁了没有,严重的话,都会变成强迫行为。患者在做这些事的时候,不认为是自己在强迫自己,只不过他别无他法。如果他尝试不被驱使,奠名的害怕和彷徨就会纠缠着他。因为他觉得无法不从,又不愿承认这中间的扭曲,还会把自己的强迫行为合理化,试着给它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使用别人的洗手问,坐的时候要铺纸,离开时用手肘顶门把开门,叉想到可怕的传染病什么的,是有些夸张;担心传染病,觉得细菌无所不在,活动范围越变越窄的话,就是病态了。

  意识到自己强迫行为的背景原因,知道自己出于害怕因而压抑那些冲动,会有一些帮助。一般而言,都涉及愤怒、激动的情绪以及性冲动。前文提过,一旦我们时时刻刻防卫自己不被别人嘲笑,反而心头始终萦绕着这些事情,这也让我们看清楚狂热分子的真面目:捍卫贞操的人到处都嗅得到性的诱惑,贞节大战转化为对抗“龌龊的性”——由于“道德动机”——与强迫人格者一样,反对恶者多,而非为了捍卫善而战。

  有一位强迫症患者可以数小时之久坐在瀑布之前,对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惊讶不已:跳下去、随之奔流湍急,不怕骤然之间什么都没了,一切趋向结束。我们知道,强迫人格者害怕人事物消逝,恐惧时间以及金钱流逝,强烈地表达他渴望拥有永恒不变的权力:如何利用时间,如何与金钱打交道,取决于我的意志。安德里克(1vo Andri6)的小说《那位小姐》就描写了一位所有出口都封死的强迫人格者。

  美国殡葬业有一个令人毛骨悚然、抵拒死亡的做法,他们把死者化妆得栩栩如生,仿佛生气盎然。更荒唐的是,花上大笔费用将死者冰冻起来——期待有朝一日科学进步到解冻之后死者能够复生。但是,所谓不死,必须是在不识死为何物的前提下,而且,正因为人皆有一死。所以台乎人性。


强迫人格的生活行为模式

  现在,我们要讨论强迫人格在生恬各层面的行为模式。宗教上他们倾向于教条和正统,无法接纳信仰不同的人。他们认为上帝严厉、报复心重,具有所有家长制的特质,要求他们说一不二的顺从。但他们却迷信,同时相信不可思议的神奇力量:对于风俗和仪式照单全收,看得往往比信仰本身还要重要。赎罪券想来出自强迫人格者的点子,若无法全心全意信伸,信伸无法内化为身心的一部分,转经简和十字架念珠可以协助他们履行那些千篇一律的教规。雷斯寇弗(Nicolaus Llesskow)在小说《骗子潘发龙》中,很成功地塑造了这样一位完美主义、强迫人格的虔诚教徒。

  强迫人格者所到之处,都乐意遵守规矩和原则,机械化、无意义地匍匐遵守,有外力动摇他时,越是不知道自己这么做是因为害怕,就更加不耐考验;他的保护措施因此将受到威胁。他不断致力于绝对化,他的信仰却更容易被怀疑挑衅,陷于危险之中,因为他并不允许自己反诘、质疑。他极力压抑的情绪会在不期然的情况之下崩溃,譬如产生亵渎神明的想法。教会因政治运作滥用宗教权力时,能让有强迫人格的信徒更加恐惧不安,造成不少精神病患者。

  强迫人格者坚信不移的原则、意见和理论等若是与日新月异的进步有所抵触、生活方针遭到威胁、奉行的系统行将停止运转时,或者他们的安全感以及存在稍有动摇,就会觉得大难临头。

  强迫人格的父母通常值得信赖,态度坚决,而且很有责任感,为所信仰的价值担任代言人,无怨无悔。强迫人格加剧,这样的态度也随着更加呆板、绝对。“只要我活着就不许改变”、“下次再说这些,我们之间就完了”等都是典型的例子。他们不太注重孩子的年龄和性格,不太给小孩自由发挥的空间,认为孩子应该按照他们的意思长大。

  “只要撒一次谎,就再也没有人会相信他”,他们是那种所谓“言而有信”的人,“不”就是“不”,至死不渝,因为他说了就算,不许抗辩,不必给理由,只要求小孩无条件服从。他们灌输小孩一旦做错了就不能改的观念,自己是记恨的人,所信奉的价值出了差池,心头就感到歉疚不安,唯恐惩罚接踵而至;他们很难与人尽释前嫌,宽恕他人。他们很早就告知弦子不可逾越界限,孩子永远处于稍微松懈就一发不可收拾的恐惧之中。因为自己不曾自由发展,就不愿孩子顺着自由的天性。孩子到了冒险犯难的年龄,在他们看来处处危机,所以很早就塞很多东西给小孩,教小孩追求完美——譬如要孩子分秒不差地守时,强调细节的规范;给什么就吃什么;给多少吃多少,不许有意见,无论如何都要吃完等等。孩子进入反抗时期,他们以为已预见日后的叛变,因此必须及时斩草除根。在这种情况下,小孩不但缺乏自信,也会有自卑感,必须有所表现才能赢得父母关爱。害怕与苛求把小孩造就成失败者、固步自封,这种教育扼杀了孩子向外发展的冲动,绞死了激昂的情绪,其中尤以性冲动最受压抑。一旦孩子无法妥善处理这些冲动而出了错,通常强迫人格的父母会认为孩子有意要毁坏…切,这将导致小孩不信任自己的身体,变得笨手笨脚:孩子日后应该发展出来的能力,在种子尚未萌芽时就被压扁r。这样的父母教养出来的孩子比较像又修叉剪的树篱,而非自由伸展枝桠的大树,接受的训练远比教育多,与傀儡无异。他们认为处罚是教育中重要的一环,显露出虐待的一面。严厉惩处,强逼孩子服从,处罚时必须让孩子知晓他们的权力所在,经常羞辱小孩。二十世纪初,除了体罚,这类型的父母和老师也喜欢喝令小孩“站到墙角去”,小孩必须苦苦哀求(“我再也不敢了”)等等,这些无不在伤害小孩的自尊心,强求他们完成不可能的任务。

  强迫人格者的梦境往往内容贫瘠、单调乏味,一般而言他们较少做梦,换言之,一下子就忘了做过的梦,一如他们不去探索内心深处的声音:梦总是费人疑猜,宁可当成泡沫,毋须严肃看待。技术方面的画面最常出现在梦中,显示身和心都离群索居;梦中他们常受窘,场面尴尬,印证他们的强迫人格与卫生教育之间的关联。梦中被封锁的愤怒以措手不及的方式表现出来(火山爆发、地震、拦河坝溃堤之类),冲动与压抑、犯罪行为等题旨,常在同个梦中交相出现,相互抵消。

  强迫人格者喜欢从事与权力有关的工作,例如精确、踏实、细心、负责、掌控全局的业务,要求长久、追根究底和耐心的职业,不倾向主动、弹性及富有创意的工作。他们对专业知识驾轻就熟,非常值得信赖。成就非凡或只是完成任务,端看他们强迫性格的程度,能否自行决定或只愿遵从既定的规章;与即兴式的创作或表演完全绝缘。

  他们是有责任感、刻板的公务员,精准的科学家、律师、外科医师、财务人员和银行家、教育家、神职人员、分类学者及各行各业人员。强迫人格的正面与负面的差别非常细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