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021-本草从新 >

第24章

021-本草从新-第24章

小说: 021-本草从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 
骨一斤、生地五斤、酒煮服、治带下。)吐血尿血。(捣鲜汁服。)消渴咳嗽。(清肺。)外治 
肌热虚汗。上除头风痛。(肝有热则自生风、与外感之风不同、热退则风自息。)中平胸胁痛 
。(清肝。)下利大小肠。疗在表无定之风邪。传尸有汗之骨蒸。(东垣曰∶地骨皮泻肾火、 
能治外热、地为阴、骨为里、皮为表、朱二允曰∶能退内潮、人所知也、能退外潮、人实不 
知、病或风寒、散而未尽、作潮往来、非柴葛所能治、用地骨走表又走里之药、消其浮游之 
邪、服之未有不愈者、特表明之、时珍曰∶枸杞地骨、甘寒平补、使精气充足、而邪火自退 
、世人多用苦寒、以芩连治上、知 治下、致伤元气、惜哉、予尝以青蒿佐地骨退热、屡有 
殊功。)中寒者勿用。甘草水浸一宿。叶(名天精草)苦甘而凉。清上焦心肺客热。代茶止 
消 
渴。(妇人阴肿或生疮、地骨皮煎水频洗、效。) 

卷九木部
石楠叶
内容:x宣、去风坚肾。x 
辛苦平。有毒。散风坚肾。利筋骨皮毛。逐诸风。疗风痹脚弱。浸酒饮。治头风。为末 
吹鼻 
。愈小儿通睛。(小儿误跌、或打着头脑受惊、肝系受风、致瞳人不正、宜石楠散、吹鼻通 
顶 
瓜 
丁五七个、为末、每吹少许入鼻、一日三度、内服牛黄平肝药。 
)祛风通利。是其所长。补肾之说。未可信也。关中者佳。炙用。五加皮为使。恶小蓟。 

卷九木部
蔓荆子
内容:x轻宣、散上部风。x 
味苦辛平。轻浮升散而搜风。通利九窍。治湿痹拘挛。头痛脑鸣。(太阳脉络于脑。)目 
痛齿 
痛。(齿虽属肾、为骨之余、而上龈属足阳明、下龈属手阳明、阳明风热上攻、则动摇肿痛 
。)头面风虚之证。头痛目痛。不因风邪而因血虚有火者。忌之。元素云。胃虚人不可食。 
恐生痰疾。产南皮县。(去膜、打碎用、亦有酒蒸炒者。)恶石膏、乌头。(乳痈初起、酒服 
末方寸七。) 

卷九木部
木槿
内容:x泻热。x 
苦凉,活血润燥。治肠风泻血,痢后热渴。作饮服。令人得睡。擦顽癣及虫疮。(癣疮 
有虫 
、用川槿皮、肥皂水浸、时时搽之、或浸汁磨雄黄、尤妙。)不宜多服。川产者良。(肉浓而 
色红者真。)用根皮。(赤白带下、川槿皮二两、白酒碗半、煎一碗、空心服、白带用红酒、 
甚妙。) 

卷九木部
木芙蓉
内容:x泻、凉血解毒。x 
辛平。性滑涎粘。清肺凉血。散热止痛。消肿排脓。治一切痈疽肿毒。有殊功。(用芙 
蓉花 
、或叶或皮或根、生捣、或干研末、蜜调涂四围、中间留头、干则频换、初起者即觉清凉、 
痛止肿消、已成者即脓出、已溃者即易敛、疡科秘其名为清凉膏、清露散、铁箍散、皆此物 
也、或加赤小豆末、或苍耳烧存性、为末加入、亦妙。)用花叶。(经水不止、芙蓉花、莲蓬 
壳等分为末、米饮下二钱、效。) 

卷九木部
狗骨
内容:x即猫儿刺。补阴。x 
甘微苦凉。益肝肾。(用木皮浸酒服、补腰脚令健。)生津止渴。(用叶代茶、甚妙。)祛 
风。 
(用枝叶烧灰淋汁、或煎膏、涂白瘢风。)有刺。俗名老鼠刺。(又名八角茶。藏器曰∶此木 
肌白、如狗之骨、树如杜仲、诗云∶南山有枸、是也、陆机诗疏云∶其状如栌、木理白滑、 
可为函板、有木虻在叶中、卷之如子、羽化为虻、苏颂曰∶多生江浙间、取以旋盒器甚佳、 
时珍曰∶叶有五刺、如猫之形、故名、树如女贞、肌理甚白、叶长二三寸、青翠而浓硬、四 
时不凋、五月开细白花、结实如女贞及菝 子、九月熟时绯红色、皮薄味甘、核有四瓣、人 
采其木皮煎膏、以涂鸟雀、谓之粘 。) 

卷九木部
南烛
内容:x补阴。x 
苦酸涩平。强筋益气力。止泄除睡。久服轻身长年。令人不饥。变白却老。子、酸甘平。 
强 
筋骨。益气力。固精驻颜。一名南天烛。(时珍曰∶吴楚山中甚多、叶似山矾、光滑而味酸 
涩、结实如朴树子、成簇、生青、九月熟则紫色、内有细子、其味甘酸、人家多植庭院间、 
按古今诗话云∶即杨桐也。)叶似冬青而小、临水生者尤茂、寒食采其叶、渍水染饭、色青 
而光、能资阳气、谓之青精饭。) 

卷九木部
枸橘叶
内容:x宣、解毒。x 
辛温。治下痢脓血后重。(同萆 等分、炒存性、研、每茶调二钱。)喉 消肿导毒。(奇 
疾 
方、咽喉生疮、层层如叠、不痛、日久有窍、出臭气、废饮食、用臭橘叶煎汤、连服必愈。 
。)一名臭橘。(树叶并与橘同、但干多刺、三月开白花、青蕊不香、结实大如弹丸、形如枳 
实而壳薄、人家多收种为藩篱、或收小实、伪充枳实及青橘皮售之、不可不辨。)刺风虫牙 
痛。以一合煎汁含之。 

卷九木部
山茶花
内容:x泻、凉血。x 
微辛、甘寒。凉血。治吐衄肠风下血。汤火伤灼。(麻油调涂。)用红者。子、妇人发 。 
研 
末掺之。 

卷九木部
密蒙花
内容:x润肝明目。x 
甘而微寒。润肝燥。治目中赤脉。青盲肤翳。赤肿眵泪。羞明怕日。小儿疳气攻眼。产 
蜀中 
。树高丈余。叶冬不凋。其花繁密蒙茸。故名。拣净。酒润焙。(密蒙、黄柏根末各一两、 
水丸梧子大、每卧时汤服十至十五丸、治目翳效。) 

卷九木部
八角金盘
内容:x泻、破瘀。x 
苦辛温、毒烈。治麻痹风毒,打扑瘀血停积。(其气猛悍、能开通壅塞、痛淋立止、虚 
人慎 
之。)树高二三尺。叶如臭梧桐而八角。秋开白花细簇。取近根皮用。 

卷九木部
柞木
内容:x通、利窍催生。x 
苦平。下行利窍。主难产催生。此木坚韧。可为凿柄。故俗名凿子木。横生逆产。用旧 
凿柄 
。多经斧敲。已经卷转者。尤妙。叶、治肿毒痈肿。 

卷九木部
柞木
内容:x通、利窍催生。x 
苦平。下行利窍。主难产催生。此木坚韧。可为凿柄。故俗名凿子木。横生逆产。用旧 
凿柄 
。多经斧敲。已经卷转者。尤妙。叶、治肿毒痈肿。 

卷九木部
竹沥
内容:x泻火滑痰、润燥。x 
甘苦寒滑。清痰降火。(虚者宜与参并行、人参固其经、竹沥通其络、则甘寒气味、相 
得益 
彰。)治中风口噤。(经疏云∶中风要药、凡中风未有不因阴虚火旺、痰热壅结所致、如果外 
来风邪、安得复用此寒滑之药治之哉、痰迷大热。(丹溪曰∶痰在经络四肢、皮里膜外者、 
非此不能达行、时珍曰∶竹沥性寒而滑、大抵因风热燥火而有痰者宜之、若寒湿胃虚肠滑之 
人服之、则反伤肠胃、笋性滑利、多食泻人、僧家以笋为刮肠篦、即此义也。)卒然牙疼。(烧 
苦竹沥乘热揩之。)风痉 
癫 
狂。自汗烦闷。消渴反胃。(和米煮粥服。)寒胃滑肠。有寒湿者 
勿用。(竹能损气、故虚人食笋、甚不相宜。)竹类甚多。淡竹肉薄。节间有粉。多汁而甘。 
最良。 竹坚而节促。皮白如霜。苦竹本粗大。叶长阔。笋味苦。入药惟此三种。取竹沥如 
取荆沥法。姜汁为使(姜能除痰、且济其寒、故每兼用。小儿吻疮、竹沥和黄连、黄柏 
、黄丹傅之、效。) 

卷九木部

内容:x泻上焦烦热、凉血、通络。x 
甘而微寒。开胃土之郁。清肺金之燥。凉血除热。治上焦烦热。温气寒热。膈噎呕哕。 
(胃 
热。)吐血衄血。(清肺凉胃、齿血不止、浸醋含之。)肺痿惊痫。(清肝火。)崩中胎动。(凉 
胎气。) 
层。 
(齿血不止、醋浸、令人含之、 其背上。) 

卷九木部
竹叶
内容:x泻上焦烦热。x 
辛淡甘寒。凉心缓脾。消痰止渴。除上焦风邪烦热。(叶在上、故治上焦、仲景治伤寒 
发热 
大渴、有竹叶石膏汤、乃假其辛寒以散邪热也。)咳逆喘促。呕哕吐血。中风失音。小儿惊 
痫。凡用竹沥、竹茹、竹叶。须生长甫及一年者。为嫩而有力。 
竹根同叶煎汤。洗妇人子宫下脱。 

卷九木部
天竹黄
内容:x泻热、豁痰、凉心。x 
甘而微寒。凉心经。去风热。利窍豁痰。镇肝明目。功同竹沥。而性和缓。无寒滑之患。 
治 
大人中风不语。小儿客忤惊痫为尤宜。久用亦能寒中。出南海。大竹之津气结成。(即竹内 
黄粉。)片片如竹节者真。以上苞木类。 

卷九木部
琥珀
内容:x通、行水散瘀安神。x 
甘平。以脂入土而成宝。故能通塞以宁心。定魂魄。疗癫邪。(从镇坠药、则安心神。) 
色赤 
。入手少阴、足厥阴血分。(心、肝。)故能消瘀血。破症瘕。生肌肉。合金疮。(从辛温药 
、则破血生肌。)其味甘淡上行。能使肺气下降而通膀胱。(经曰∶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 
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凡渗药、皆上行而后下降。故能治五 
淋。利小便。燥脾土。(从淡渗药、则利窍行水。)又能明目磨翳。淡渗伤阴。凡阴虚内热。 
火炎水亏者。勿服。若血少而小便不利者。服之反致燥急之苦。松脂入土。年久结成。(韩 
保升曰∶枫脂入地、亦能结成。)以手心摩热。拾芥者真。以柏子仁入瓦锅同煮半日。捣末 
。 

卷九木部
茯苓
内容:x通、行水、宁心、益脾。x 
甘平。益脾宁心。淡渗利窍除湿。色白入肺。泻热而下通膀胱。(能通心气于肾、使热 
从小 
便出、然必上行入肺、清其化源、而后能下降利水、故洁古谓其上升、东垣谓其下降、各不 
相背也。)治忧恚惊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口焦舌干。(口为脾窍、舌为心苗、火下降则 
热除。)咳逆呕哕。膈中痰水。水肿淋沥。泄泻遗精。(因湿热、故宜淡渗以清之。)小便结 
者能通。多者能止。(素问曰∶肺气盛则便数。)生津止渴。(湿热去则津生。)功专行水伐肾 
。小便不禁。虚寒精滑。及阴亏而小便不利者。皆勿妄投。松根灵气结成。产云南。色白而 
坚实者佳。去皮。(产浙江者、色虽白而体松、其力甚薄、近今茯苓颇多种者、其力更薄矣 
。) 
x赤茯苓x(通、利湿热。)白者入肺、膀胱气分。赤者入心、小肠气分。(时珍曰∶ 
白入气、赤 
入血。)益心脾。白胜。利湿热。赤胜。 
x茯苓皮x(通、行水。) 专能行水。治水肿肤胀。(以皮行皮之义、五皮散用之、 
凡肿而烦渴 
、便闭溺赤、属阳水、宜五皮散、疏凿饮、不烦渴、大便溏、小便数、属阴水、宜实脾饮、 
流气饮、腰以上肿宜汗、腰以下肿宜利小便。) 
x茯神x(通、行水宁心。) 
主治与茯苓同。而入心之用居多。开心益智。安魂养神。疗心虚惊悸。多恚善忘。即茯 
苓抱 
根生者。(以其抱心、故入心之用多。)去皮及中木。茯神心木。(名黄松节。)疗诸筋挛缩。 
偏风 斜。心掣健忘。(心木一两、乳香一钱、石器炒研、名松节散、每服二钱、木瓜汤下 
、治一切筋挛疼痛、乳香能伸筋、木瓜能舒筋也。)二茯俱恶白蔹。畏地榆、秦艽、鳖甲、 
雄黄。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