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021-本草从新 >

第21章

021-本草从新-第21章

小说: 021-本草从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鼻。(鼻中 肉、点之自出、皆通窍之功。)喉痹舌出。(末点。)骨痛齿痛。(治骨。) 
痘陷。(猪心血作引、酒服、或紫草汤服、引入心经、能发之。)产难。(新汲水调。)三虫五 
痔。风病在骨髓者宜之。若在血脉肌肉。辄用脑麝。反引风入骨。如油入面。莫之能出。目 
不明属虚者。不宜入点。(节斋曰∶冰片大辛热、用之点眼、取其拔出火邪、盖火郁发之、 
从治法也、世人误以为寒、而常用之、遂致积热害目、故云眼不点不瞎者、此也。芳香为 
百药之冠、香甚者、性必温热。)出南番。云是老杉脂。以白如冰、作梅花片者良。(今人有 
以樟脑升提乱之、以杉木炭养之则不耗。牙痛、冰片朱砂末各少许、擦之立止、内外痔、 
冰片分半、葱汁化、搽之。) 

卷七木部
樟脑
内容:x宣、通窍除湿。x 
辛热香窜。能于水中发火。(置水中、焰益炽。)通关利滞。除湿杀虫。置鞋中。去香港脚。 
( 
集要云∶和乌头为末、醋丸弹子大、置足心、微火烘之、汗出为效。)熏衣箧。辟蛀虫。以 
樟木切片。井水煎成。(小儿秃疮、樟脑一钱、花椒二钱、脂麻二两、共为末、以退猪汤洗 
过、搽之。) 

卷七木部
阿魏
内容:x泻、消积杀虫。x 
辛平。入脾胃。消肉积。杀细虫。去臭气。谚云∶黄芩无假、阿魏无真、刘纯玉机微义 
云∶ 
阿魏无真却有真、臭而止臭是为珍。)解蕈菜、自死牛马肉毒。治心腹冷痛。疟痢。(疟痢多 
由积滞而起。)传尸疳劳疰蛊。人之血气。闻香则顺。闻臭则逆。虚人虽有痞积。当先养胃 
气。胃强则坚积渐磨而消矣。不宜用此。臭烈更伤胃气。出西番。木脂熬成。极臭。试取少 
许。安铜器一宿。沾处白如银汞者真。(人多以胡蒜白赝之。)用钵研细。热酒器上 过入药 
。 

卷七木部
芦荟
内容:x泻热杀虫。x 
大苦大寒。功专清热杀虫。凉肝明目。镇心除烦。治小儿惊痫。敷 齿。(以盐汤漱净、 
敷 
之。)湿癣。(甘草末减半和敷。)吹鼻杀脑疳。除鼻痒。脾胃虚者忌投。出波斯国。木脂也 
。味苦色绿者真。 

卷七木部
胡桐泪
内容:x泻热杀虫。x 
苦能杀虫,咸能入骨软坚,大寒能除热。治咽喉热痛。(磨扫取涎。)齿 、风疳、骨槽。 
( 
今口齿家、多用为要药。)结核瘰 。切勿多服。令吐无休。出凉肃。乃胡桐脂入土。得斥 
卤之气结成。如小石片。名石泪。入药最胜。木泪乃树脂流出者。其状如膏油。不堪用。( 
牙疳宣露脓血臭气者、胡桐泪一两、枸杞根一升、每用五钱、煎汤热漱。) 


卷八木部
内容:x乔木类x 
x泻相火、燥湿清热。x 
苦寒微辛。沉阴下降。泻膀胱相火。(足太阳引经药。)除湿清热。疗下焦虚。(非真能 
补也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相火退而肾固、则无狂荡之患、按肾本 
属水、虚则热矣、心本属火、虚则寒矣。)骨蒸劳热。诸痿瘫痪。(热甚则伤血、血不荣筋则 
短而为拘、湿胜则伤筋、筋不束骨则弛长而为痿、合苍术、名二妙散、清热利湿、为治痿 
要药、或兼气虚血虚、脾虚肾虚、湿痰死血之不一、宜随证施治、目赤耳鸣。肾火。)消渴 
黄胆。水肿便闭。(王善夫病便闭、腹坚如石、腿裂出水、治满、利小便药、遍服不效、东 
垣曰∶此奉养太过、膏粱积热、损伤肾水、致膀胱干涸、小便不化、火又逆上而为呕哕、难 
经所谓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内经所谓无阴则阳无以化也、遂处以北方大苦寒之剂、黄 
柏知母各一两、酒洗焙研、桂一钱为引、名滋肾丸、服二百丸、未几,前阴如刀刺火烧、溺 
出如泉、肿胀遂消。)水泻热痢。痔血肠风。漏下赤白。(皆湿热为病。)诸疮痛痒。冻疮。( 
乳调敷。)头疮。(末敷。)口疮。(蜜炒研含、凡口疮用凉药不效者、乃中气不足、虚火上炎 
、宜用反治之法、参术甘草、补土之虚、干姜散火之标、甚者加附子、或噙官桂、引火归元 
。)杀虫安蛔。必尺脉洪大。按之有力。方可用。若虚火误服。有寒中之变。川产肉浓、色 
深者良。生用降实火。蜜炙则庶不甚伤胃。炒黑能止崩带。酒制治上。蜜制治中。盐制治下 
。恶干漆。得知母良。(时珍曰∶知母佐黄柏、滋阴降火、有金水相生之义、古云∶黄柏无 
知母、犹水母之无虾也、盖黄柏能制命门膀胱肾中之火、知母能清肺金、滋肾之化源。千 
金方、治小儿重舌、黄柏浸竹沥、涂之甚妙。) 

卷八木部
槐实
内容:x即槐角。泻风热、清肝、凉大肠。x 
苦寒。清肝胆。凉大肠。疏风热。治烦闷风眩。痔血肠风。(粪前有血、名外痔;粪后 
有血 
、名内痔;谷道有肉、名举痔;头上有孔、名痔 ;疮内有虫、名虫痔;大法用槐角地榆生 
地人参凉血生血、防风秦艽祛风湿、归芎和血、黄芩枳壳宽肠、升麻升提、治肠风略同、不 
宜专用寒凉、须兼补剂收功。)阴疮湿痒。明目去泪。(清肝、泪为肝热。)固齿乌髭。(槐乃 
虚星之精、十月上巳采、渍牛胆中阴干百日、食后吞一枚、发白还黑、肠风痔血、尤宜服之 
。)杀虫堕胎。槐性纯阴。虚寒者宜戒。即虚热而非实火。亦勿妄投。去单子及五子者。铜 
槌捶碎。牛乳拌蒸。 
槐花(泻热凉血。)苦凉。功同槐实。凉血。治风热目赤。赤白泄痢。五痔肠风。吐崩 
便衄诸 
血。(舌上出血如线者、名舌衄,炒研掺之。)忌同槐实。含蕊而陈久者佳。微炒。 

卷八木部
苦楝子
内容:x一名金铃子。泻湿热、治疝杀虫。x 
苦寒。有小毒。能导小肠膀胱之热。因引心包相火下行。通利小便。为疝气要药。亦治 
伤寒 
热狂。热厥腹痛。疗疮疥。杀三虫。(夷坚志云∶消渴证、有虫耗其津液者、取根皮浓煎、 
少加麝服、下其虫而渴自止。)苦寒。止宜于杀虫。脾胃虚寒者大忌。川产良。酒蒸。待皮 
软。(寒因热用。)刮去皮。取肉去核。凡使肉不使核、使核不使肉。如使核。捶碎。茴香为 
使。花(铺席下、杀蚤虱、验。) 

卷八木部
秦皮
内容:x泻热、治目疾、涩止痢。x 
苦寒。色青性涩。以其除肝热而平木。故治目疾。(洗服皆效。)惊痫风湿诸痹。以其收 
涩。 
故治崩带下痢。苦寒清热。是其所长。纲目谓其久服轻身。益精有子。未必然也。出西土。 
皮 
不脱者真。今药客俱以此皮缚北细辛。大戟为使。恶吴茱萸。(赤 
眼生翳、水煮秦皮一两、澄清、日日温洗。) 

卷八木部
樗根白皮
内容:x即臭椿根皮。涩肠燥湿。x 
苦燥湿。寒胜热。涩收敛。入血分而涩血。去肺胃之陈痰。治湿热为病。泄泻久痢。崩 
带肠 
风。梦遗滑精。有断下之功。(一妇年四十余、耽饮无度、多食鱼蟹、积毒在脏、日夜二三 
十泻、便与脓血杂下、大肠连肛门甚痛、用止血痢药、不效、用肠风药益甚、盖肠风、有血 
无脓也、服热药、腹愈痛、血愈下、服冷药、注泻食减、服温平药、则若不知、年余垂毙、 
或教服人参散、樗皮人参各一两、为末、空心温酒或米饮下一钱、遂愈。)去疳 。苦寒之 
性。虚寒者禁之。肾家真阴虚者。亦忌以其徒燥耳。痢疾积滞未尽者。勿遽用。勉强固涩。 
必变他证。叶、功用相仿。差不及尔。 
椿根白皮。(即香椿根皮。)主用相仿。力稍逊之。根东引者良。去粗皮。醋炙或蜜炙。 
忌猪 
肉、热面。止入丸散。不入汤煎。 

卷八木部
棕榈
内容:x涩、止血。x 
苦能泄热,涩可收脱,烧黑能止血。(红见黑则止、同侧柏、卷柏烧存性、饭丸、止远 
年下 
血、亦可煎服。)治吐衄崩带。肠风下痢。惟去血过多。滑而不止者宜之。若早服。恐停瘀 
为害。年久败棕良。与发灰同用尤佳。烧黑。须存性。不可烧过。窨地上。出火毒。 

卷八木部
没石子
内容:x一名无食子。涩精、外用染须。x 
苦温入肾。涩精固气。强阴助阳。止遗淋。除泄痢。收阴汗。乌须发。性偏止涩。不宜 
多用 
、独用。出大食诸番。颗小纹细者佳。拣去虫食成孔者。忌铜铁器。用浆水于砂盆中研。焙 
干。再研如乌犀色。(牙齿疼痛、绵裹没石子末一钱咬之、涎出吐去、效。) 

卷八木部
诃黎勒
内容:x一名诃子。涩肠敛肺、泻气。x 
苦温以泄气消痰。(海鱼放涎凝滑、船不能行、投诃子汤、寻化为水、化痰可知。)酸涩 
以敛 
肺收脱。除胀满。下食积。利咽喉。通津液。开音止渴。治冷气腹胀。膈气呕逆。痰嗽喘急 
。泻痢脱肛。肠风崩带。(同乌梅、倍子则收敛、同陈皮、浓朴则下气、得人参治肺虚寒嗽 
、得陈皮、砂仁治冷气腹胀、佐白术、莲子治虚寒久泻、佐樗皮治肠 便血、同蛇床、五味 
、山茱、续断、杜仲治虚寒带下。)嗽痢初起者勿服。虽酸涩。却又泄气。气虚者亦忌。性 
温。若肺有实热。泻痢因湿热。气喘因火冲者。法咸禁之。(丹溪以为降火、殊为不然、东 
垣以为嗽药中不可用、亦属偏见。)从番舶来。岭南亦有。六棱黑色、肉浓者良。酒蒸一伏 
时。去核焙。生用清金行气。熟用温胃固肠。核、止咳及痢。 

卷八木部
浓朴
内容:x泻、下气散满。x 
苦降能泻实满。辛温能散湿满。(胀满证不同、消补贵得其宜、气虚宜补气、血虚宜补 
血、 
食积宜消导、痰滞宜行痰、挟热宜清热、湿盛宜利湿、寒郁者散寒、怒郁者行气、蓄血者消 
瘀、不宜专用行散药。)入足太阴、阳明。(脾、胃。)平胃调中。(佐苍术为平胃散、平湿土 
之太过、以致于中和。)消痰化食。行结水。破宿血。散风寒。杀脏虫。治反胃呕逆。喘咳 
泻痢。冷痛霍乱。一切客寒犯胃。湿气侵脾之证。但可施于元气未虚。邪气方盛。若脾胃虚 
者。切勿沾唇。虽一时未见其害。而清纯冲和之气。潜伤默耗矣。孕妇服之。大损胎元。榛 
树皮也。肉浓紫润、味辛者良。刮去粗皮。切片。姜汁炒。干姜为使。恶泽泻、硝石。忌豆 
。(犯之动气。) 

卷八木部
皂荚
内容:x一名皂角。宣、通窍搜风。x 
辛咸而温。有小毒。入肺、大肠。兼入肝经。性极尖利。搜风泄热。吹之导之。则通上 
下关 
窍。而涌吐痰涎。搐鼻立作喷嚏。治中风口噤。胸痹喉痹。(凡中风不醒人事、口噤不能 
进药、急提头发、手掐人中、用皂荚末或半夏末、吹入鼻中、有嚏者生、无嚏者为肺气已绝 
、死、或用稀涎散吐之、皂荚末一两、白矾五钱、每用一钱、温水调灌、或加藜芦、麝少许 
、鹅翎探喉、令微吐稀涎、再用药治、年老气虚者忌用。)服之则除湿去垢。(最去油腻、刮 
人肠胃。)宣壅导滞。(取中段、汤泡服、治老人风秘。)消痰破坚。杀虫下胎。治风湿风癞 
。痰喘肿满。坚症囊结。(厥阴肝脉络阴器、寒客肝经、则为囊结。)涂之则散肿消毒。煎膏 
贴 
辟瘟疫湿气。济急颇有神效。稍涉虚者。切勿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