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021-本草从新 >

第16章

021-本草从新-第16章

小说: 021-本草从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卷四草部
蚤休
内容:x一名重楼金线。x 
味苦微寒。专理痈疽。除虫蛇毒。(谚云∶七叶一枝花、深山是我家、痈疽如遇者、一 
似手 
拈拿、苏恭曰∶磨醋、敷痈肿蛇毒、甚有效、时珍曰∶虫蛇之毒、得此治之即休、故有蚤休 
、螫休诸名。)兼疗惊痫。苦寒之品。中病即止。不宜多用。 

卷四草部
玉簪
内容:x一名白鹤仙。解毒。x 
辛甘而寒。捣汁服。解一切毒。下骨哽。涂痈肿。凡服者不可着牙。损齿极速。(余居 
士取 
牙方、玉簪根干者一钱、白砒三分、白 七分、蓬砂二分、威灵仙三分、草乌头一分半为末 
、以少许点牙疼处、即自落。) 

卷四草部
大黄
内容:x大泻血分、实热、下有形积滞。x 
大苦大寒。入足太阴(脾)、手足阳明、厥阴(大肠、胃、心包、肝。)血分。其性沉而 
不浮。 
其用走而不守。若酒浸。亦能引至至高之分。(仲景太阳门调胃承气汤、大黄注曰∶酒浸、 
阳明门大承气汤、大黄注曰∶酒洗、少阳阳明小承气汤、大黄不用酒制、皆有分别、东垣曰 
、邪气在上、非酒不至、若用生者、则遗至高之邪热、病愈后、或目赤喉痹、头肿、膈上热 
疾生也。)用以荡涤肠胃。下燥结而除瘀热。治伤寒时疾。发热谵语。(大肠有燥粪、故谵语 
、宜下之。)温热瘴疟。下痢赤白。腹痛里急。黄胆水肿。症瘕积聚。(积久成形谓之积、属 
阴、聚散无常谓之聚、属阳、积多是血、或食或痰、聚多是气。)留饮宿食。心腹痞满。二 
便不通。(皆土郁夺之。)吐血、衄血、血闭。损伤积血。一切实热。血中伏火。行水除痰。 
蚀脓消肿。能推陈致新。(东垣曰∶如定祸乱以致太平、所以有将军之名、时珍曰∶仲景泻 
心汤、治心气不足、吐衄血者、用大黄黄连黄芩、乃泻心包肝脾胃四经血中之伏火也、又治 
心下痞满、按之软者、用大黄黄连泻心汤、亦泻脾胃之湿热、非泻心也、病发于阴而反下之 
、则痞满、乃寒伤营血、邪结上焦、胃之上脘当心、故曰泻心、经曰∶太阴所至为痞满、又 
曰∶浊气在上、则生 胀是已、病发于阳而反下之、则结胸、乃热邪陷入血分、亦在上脘 
、故大陷胸汤丸皆用大黄、亦泻脾胃血分之邪、而降其浊气也、若结胸在气分、则用小陷胸 
汤 
泻心汤、或问心气不足而吐衄、何以不补心而反泻心、丹溪曰∶少 
阴不足、亢阳无辅、致阴血妄行、故用大黄泻其亢盛之火、又心本不足、肺肝各受火邪而病 
作、故用黄芩清肺、黄连清肝、肺者阴之主、肝者心之母、血之合也、肺肝火退、则血归经 
而自安矣、宗 曰∶以苦泄其热、就以苦补其心、盖一举而两得之、士材曰∶古人用大黄、 
治虚劳吐衄、意甚深微、盖浊阴不降、则清阳不升、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也。)峻利猛烈 
。长驱直捣。苟非血分热结。六脉沉实者。切勿轻与推荡。(病在气分而用之、是为诛伐无 
过 
浸、酒蒸、生、熟之不同。生用更峻。(欲取通利者、不得骤进谷 
食、大黄得谷食、便不能通利、洪迈夷坚志云∶汤火伤者、捣生大黄调敷、止痛无瘢。)黄 
芩为使。(梅师方、男子偏坠作痛、大黄末、醋和涂之、干则易。自半夏至大黄、皆常毒 
之品。) 

卷四草部

内容:x泻、破血。x 
辛寒。蚀恶肉。排脓血。杀疥虫。除热痹。破症瘕。(素问、同乌 骨、治妇人血枯。) 
根如 
莱菔。皮黄肉白。叶长微阔。折之有汁。结实如豆。一颗三粒。甘草为使。 

卷四草部
天名精
内容:x一名地松、一名活鹿草、一名虾蟆蓝。泻热吐痰、破血解毒。x 
辛甘而寒。能破血。(一妇产后、口渴气喘、面赤有斑、大便泄、小便闭、用行血利水 
药不 
效、用天名精根叶、浓煎膏饮、下血一桶、小便通而愈。)能止血。吐痰除热、解毒杀虫。 
治乳蛾喉痹。砂淋血淋。(苏沈良方云∶浓煎加乳麝少许、神效。)小儿牙关紧闭。急慢惊风 
。(不省人事者、绞汁入好酒灌之、即苏、以醋拌渣、敷项下。)服汁吐疟痰。(喉蛾及惊风 
服之、亦取其吐痰。)漱汁止牙痛。捣敷蛇虫螫毒。根名杜牛膝。功用相同。色白如短牛膝 
。(煎汤洗痔、渣塞患处良。)地黄为使。(男女吐血、地松晒干为末、茅花汤调服二钱、效 
。) 
x鹤虱x(泻、杀虫。)苦辛。杀五脏虫。治蛔咬腹痛。(面白唇红、时发时止、为虫 
痛、肥肉汁 
调末服。)即天名精子。最黏人衣。有狐气。炒熟则香。(怪疾奇方、大肠虫出不断、断之复 
生、行坐不得、鹤虱末水调半两服、自愈。) 

卷四草部
山慈姑
内容:x泻热解毒。x 
甘微辛而寒。功颛清热散结。治痈疮疔肿,瘰 结核。(醋磨涂。)解诸毒。蛊毒。蛇虫 
狂犬 
伤。根类慈姑小蒜。去毛壳。(有毛壳包裹者真、故今人俱称为毛姑。) 

卷四草部
茵芋
内容:x宣、去风湿。x 
辛苦微温。治风湿拘挛痹痛。(时珍曰∶古方治风痫、有茵芋丸、治风痹、有茵芋酒、 
治产 
后风、有茵芋膏、风湿诸证多用之、茵芋、石楠、莽草、皆治风妙品、世所罕知。)茎赤。 
叶似石榴而短浓。炙用。 

卷四草部
莽草
内容:x宣、去风湿。x 
辛苦而温。治头风痈肿。乳痈疝瘕。(苏颂曰∶古方风湿诸酒多用之、今人取叶煎汤、 
热 
含、治牙虫喉痹甚效、甄权曰∶不入汤。)取叶细锉。以生甘草、水蓼二味同盛。入生稀绢 
袋 
曝 
干。(圣惠方、治头风久痛、莽草煎汤沐之、勿令入目。) 

卷四草部
仙茅
内容:x燥、补肾命。x 
辛热。助命火。益阳道。明耳目。补虚劳。治失溺无子。心腹冷气不能食。(温胃。)腰 
脚冷 
痹不能行。(暖筋骨。)专于补火。唯精寒者宜之。(唐婆罗门始进此方、当时盛传服之多效 
、如法制、阴干蜜丸、酒服、禁食牛乳牛肉、许真君书云∶甘能养肉、辛能养节、苦能养气 
、咸能养骨、酸能养筋、滑能养肤、和苦酒服之、必效也。)火炽者。有偏绝之虞。叶如茅 
而略阔。根如小指。黄白多涎。竹刀去皮切。糯米泔浸一宿。去赤汁。则毒出。忌铁。 

卷四草部

内容:x一名苍耳、即诗卷耳。轻、发汗、散风湿。x 
甘苦而温。善发汗。散风湿。上通脑顶。下行足膝。外达皮肤。治头痛目暗。齿痛鼻渊。 
肢 
挛痹痛。瘰 疮疥。(李濒湖集简方、采根煎熬、名万应膏。)遍身瘙痒。(作浴汤佳。)散气 
耗血。虚人勿服。去刺酒蒸。忌猪肉。(千金翼、治毒攻手足肿痛欲断、苍耳捣汁渍之、并 
以滓敷之、立效、春用心、冬用子。) 

卷四草部
木鳖子
内容:x泻、外用治疮。x 
味苦微甘。利大肠。治泻痢疳积。瘰 疮痔。乳痈蚌毒。消肿追毒。生肌除 。(音旱、 
黑 
斑。)颛入外科。核扁如鳖。绿色。(去油者。番木鳖、形较小、有毛、治咽喉痹痛、消痞 
块。) 

卷四草部
凤仙子
内容:  x一名急性子。泻、软坚。x 
微苦而温。治产难积块,噎膈骨哽。(凡咽中骨哽欲死者、白凤仙子研、水一大钟、以 
竹筒 
灌入咽、其物即软、不可着牙、或为末吹之。)透骨通窍。(时珍曰∶凤仙子其性急速、故能 
透骨软坚、庖人烹鱼肉硬者、投数粒、即易软烂、是其验也。)缘其透骨。最能损齿。与玉 
簪根同。凡服者。不可着齿。多用亦戟人咽。(摘元方、金凤花子研末、入砒少许、点疼牙 
根、取之。)花(又名金凤花。)甘温而滑。活血消积。治腰胁引痛不可忍。(研饼晒干为末、 
空心酒服三钱。)又治蛇伤。(擂酒服效。)根叶、苦甘辛。散血通经。软坚透骨、治杖扑肿 
痛。(叶廷器方、捣叶如泥、涂肿破处、干则又上、一夜血散即愈、冬月收取干者、研末、 
水 
氏 
方、用根捣烂噙咽、骨自下、鸡骨尤效、即以温水漱口、免损齿 
为要。)误吞铜铁。(方同上。自 茹至凤仙、皆小毒之品。) 

卷四草部
土连翘
内容:x宣、行血。x 
苦温。治风寒湿痹。历节肿胀。扑损疼痛。(为末、同没药、血竭、酒服。)大损新血。 
无瘀 
勿用。(体虚有瘀、亦忌之。) 

卷四草部

内容:x宣、辟秽杀虫。x 
辛温。宣阳气。行经络。治山岚瘴气。(明时征滇、深入瘴地、军中皆染病、独一营以 
服烟 
得免、由是遍传远迩、人皆服之矣。)寒湿阴邪。辟秽杀虫。(捣汁、可毒头虱、烟筒中水、 
能解蛇毒。)其气入口。顷刻而周一身。令人通体俱快。(其性纯阳、能行能散。)用以代酒 
代茗。终身不厌。(故一名相思草。)然火气熏灼。(最烁肺阴、今人患喉风咽痛、嗽血失音 
之证甚多、未必不由嗜烟所致。)耗血损年。卫生者宜远之。闽中产者最佳。(质细、名金丝 
、沈氏露书云∶吕宋国有草、名淡巴菰、漳州人自海外携来、莆田亦种之、今处处有之、不 
独闽矣。 


卷五草部
内容:x蔓草类x 
x补益肝肾、调和气血、涩精气、化虚痰。x 
苦坚肾。温补肝。甘益阴。涩收敛精气。强筋益髓。养血祛风。(治风先治血、血行风 
自灭 
。)乌须发。(故名首乌。)强阳事。令人有子。为滋补良药。(补阴而不滞不寒、强阳而不燥 
不热、禀中和之性、而得天地之纯气、所以为调补久病之圣药。)气血太和,则劳瘦、风虚 
疮痔、瘰 痈肿。(营血调则痈肿消、赤者、外科称为疮帚。)腹中宿疾。(能化虚痰。)恶血 
痿黄诸病自已。疗久痢恶疟。(益阴补肝、疟家要药。)调胎产崩带。止破伤出血。(邓笔峰 
卫生杂典方、末敷神效。)年深大者。收采精制。久服延年。令人不老。有赤白二种。夜则 
藤交。(故一名交藤。)有阴阳交合之象。以大如拳、五瓣而嫩润者良。老硬多筋者不用。三 
百年者。大如栲栳。服之成地仙。凡使赤白各半。泔浸。竹刀刮皮。切片。用大黑 
豆拌匀。入柳甑砂锅上。九蒸九晒。茯苓为使。忌诸血、无鳞鱼、葱、蒜、莱菔、铁器。( 
与萝卜同食、令须发早白、犯铁器、损人。) 

卷五草部
菟丝子
内容:x温补三阴。x 
甘辛而温。凝正阳之气。入足三阴。(肝、脾、肾。)强阴益精,温而不燥。治五劳七伤。 
溺 
有余沥。寒精自出。口苦燥渴。(景岳曰∶治消渴、煎汤、任意饮之。)寒血为积。祛风明目 
。止泻进食。(酒制为末、常服能使饮啖、如汤沃雪。)补卫气。助筋脉。益气力。肥健人。 
为调元上品。(同熟地、名双补丸、同元参、名玄菟丹。)肾家多火。强阳不痿。大便燥结者 
。忌之。无根。蔓延草上。子如黍粒。得酒良。拣去杂子。酒淘净。去土晒干。放瓷器内。 
勿使出气。入煎剂。再微炒研破。若入丸。须另磨细末。古人因难于磨细。酒浸一宿。煮令 
吐丝。捣成饼。烘干再研。则末易细。然酒浸稍久。往往味变酸臭。全失冲和馨香之味。每 
多无效。今市中菟丝饼。俱将麦面打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