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021-本草从新 >

第12章

021-本草从新-第12章

小说: 021-本草从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 
干。以纸衬之。以杖击之。有细砂落纸上。且曝且击。以尽为度。茎细如线。引竹木上。叶 
纹皱处。有砂黄赤色。忌火。 

卷三草部
茵陈
内容:x通、利湿热、治诸黄。x 
苦燥湿,寒胜热。入足太阳经。(膀胱。)发汗利水。以泄太阴、阳明之湿热。(脾、胃。) 
为 
治黄胆之君药。(脾胃有湿热则发黄、黄者脾之色、身如橘色、汗如 汁而色明者热多、熏 
黄而色暗者湿多、须五苓之类、佐助成功。)又治伤寒时疾。狂热瘴疟。头痛头旋。女人瘕 
疝。(皆湿热为病。)按黄胆须分阴黄、阳黄。阳黄宜茵陈。阴黄宜温补。若用茵陈。多致不 
救。 

卷三草部
葶苈子
内容:x大泻气闭、通、行水。x 
辛苦大寒。性急。大能下气。行膀胱水。肺中水气 急者。非此不能除。破积聚症结。 
伏留 
热气。消肿除痰。止嗽定喘。(皆水湿泛溢。)通经利便。(十剂曰∶泄可去闭、葶苈大黄 
之属是也、大黄泄阴分血闭、葶苈泄阳分气闭。)性峻。不可混服。有甜苦二种。甜者力稍 
缓 
葶苈大枣泻肺汤、治肺气喘急不得卧、 庵曰∶辅以大枣、补土 
所以制水。)子如黍米微长。色黄。糯米微炒。去米。或酒拌炒。榆皮为使。(头风疼痛、葶 
苈子为末、以汤淋汁、沐头三四度、即愈。) 

卷三草部
大青
内容:x泻心胃热毒。x 
苦咸大寒。解心胃热毒。治伤寒时疾热狂。阳毒发斑。(热甚伤血、里实表虚则发斑、 
紫黑 
者、热极而胃烂也、多死、活人书、治赤斑烦痛、有犀角大青汤。)黄胆热痢。丹毒喉痹 
。非心胃热毒勿用。处处有之。高二三尺。茎圆叶长。叶对节生。八月开小红花。成簇。实 
大 

卷三草部
青黛
内容:x泻肝、散郁火。x 
咸寒。色青泻肝。散五脏郁火。解中下焦蓄蕴风热。(衍义曰∶一妇患脐腹二阴遍生湿 
疮、 
热痒而痛、出黄汁、二便涩、用鳗鲡、松脂、黄丹之类涂之、热痛愈甚、其妇嗜酒、喜食鱼 
虾发风之物、乃用马齿苋四两、研烂、青黛一两、和涂、热痛皆去、仍服八正散而愈、此中 
下焦蓄蕴风热、毒瓦斯若不出、当病肠风内痔、妇不能禁酒物、果发痔。)治伤寒发斑。血痢 
咯血。(合杏仁研、置柿饼中煨食、名圣饼子、治咯血。)小儿惊痫疳热。丹热。敷痈疮蛇犬 
毒。性凉。中寒者勿使。即阴虚而有热者。亦不宜用。真者从波斯国来。不可得也。今用干 
靛 
两。亦佳。(内多锻石、故须淘净。) 

卷三草部
芦根
内容:x泻热止呕。x 
甘和胃,寒降火。治呕哕反胃。(胃热火升则呕、逆食不下。)客热消渴。伤寒烦热。止 
小便 
数。(肺为水之上源、脾气散精、上归于肺、始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肾为水脏、而主二 
便、三经有热、则小便数甚、至不能少忍、火性急速故也、芦中空、清上焦、湿热解、则肺 
之气化行、而小便复其常道矣。)芦笋能解鱼、蟹、河豚毒。反胃呕吐。由于寒者勿用。取 
逆水肥浓者。去须节。(因热霍乱烦闷、芦根三钱、麦门冬二钱、水煎服、即愈。) 

卷三草部

内容:x宣、去风湿。x 
苦辛。生寒熟温。治缠绵风气。四肢麻痹。筋骨冷痛。腰膝无力。风湿疮疡。长于理风 
湿。 
毕竟是燥血之品。恃之为补非是。(本草相传功用甚奇、近世服之、经年罕效、意者制法未 
尽善欤、风气有分别欤、药产非地道欤、亦以见执方者之失也。)江东人呼猪为 。其草似 
猪臭。故名。以五月五日、六月六日、七月七日采者。尤佳。去粗茎。留枝叶花实。酒拌 
蒸晒九次。蜜丸。( 辛苦气寒、必蒸晒九次、加以酒蜜、则苦寒之阴浊尽去、而清香之 
美味见矣、数不至九、阴浊未尽、不能透骨搜风而却病也。)捣汁熬膏。以生地甘草煎膏、 
炼蜜三味收之。酒调尤妙。(风气行于肠胃、泄泻、 为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 
、白汤下。) 

卷三草部
旋复花
内容:x一名金沸草。泻、下气消痰。x 
苦辛。能下气行水。咸能软坚。微温。能通血脉。入肺、大肠经。消痰结坚痞。唾如胶 
漆。 
噫气不除。(噫、于介切、俗作嗳、胸中气不畅、故嗳以通之、属不足、亦有挟痰挟火者、 
属有余、仲景治汗吐下后、痞硬噫气者、有代赭旋复汤。)大腹水肿。风气湿痹。走散之药 
。冷利大肠。虚人禁之。根治风湿。叶治疔疮肿毒。傅金疮。(止血。)类金钱菊。去皮蒂 
蕊壳。蒸用。入煎剂。须用绢包好。(有细毛、恐射肺令人嗽。) 

卷三草部
紫菀
内容:x润肺下气。x 
辛温润肺,苦温下气,化痰止渴。治寒热结气。咳逆上气。咳吐脓血。(专治血痰、为 
血劳 
圣药。)肺经虚热。小儿惊痫。(亦虚而有热。)能开喉痹。取恶涎。又能通利小肠。(本草 
汇云∶苦能达下、辛可益金、故吐血保肺、收为上剂、虽入至高、善于达下、使气化及于州 
都、小便自利。)辛散性滑。暂用之品。阴虚肺热者、不宜专用多用。须地黄麦冬共之。根 
作节、紫色润软者良。(今人多以车前、旋复根伪之。)白者名女菀。(时珍曰∶紫入血分、 
白入气分。)去头须。蜜水浸焙。款冬为使。恶天雄、瞿麦、 本、远志。畏茵陈。(妇人小 
便卒不得出、或小便血、紫菀为末服。) 

卷三草部
款冬花
内容:x润肺、化痰止嗽。x 
辛温润肺。消痰除烦。定惊明目。治咳逆上气喘渴。(肺虚挟火。)喉痹肺痿。肺痈。咳 
吐脓 
血。为治嗽要药。(烧烟、以筒吸之、亦良、本草汇曰∶隆冬独秀、先春开敷、得肾之体、 
先肾之用、故为温肺理嗽之最、大抵咳必因寒、寒为冬气、入肺为逆、款冬非肺家颛药、乃 
使肺邪从肾、顺流而出也。款冬百合等分、蜜丸、名百花膏、治咳嗽痰血、凡阴虚劳嗽、 
通用款冬、紫菀、百合、沙参、生地、麦冬、五味、苡仁、如内热骨蒸、加丹皮、地骨、若 
嗽 
肠、脏腑俱病、嗽而发热不止者、为阴虚火炎、皆难治。)十一二 
月开花。如黄菊。(雪积冰坚、款花偏艳、想见其纯阳之禀、故其主用、皆辛温开豁也、却 
不助火、可以久任。)微见花、未舒者良。(生河北关中、世多以枇杷蕊伪之。)拣净花。 
甘草水浸一宿。曝用。得紫菀良。杏仁为使。恶皂角、元参、硝石。畏辛夷、青葙、麻黄、 
连 
贝 
母、得之反良。口中疳疮、黄连等分为末、用唾津调成饼子、 
先以蛇床煎汤漱口、乃以饼子敷之、立消。) 

卷三草部
牛膝
内容:x通下行、补肝肾、散恶血。x 
苦酸而平。足厥阴、少阴经药。(肝、肾。)能引诸药下行。酒蒸。甘酸而温。益肝肾。 
强筋 
骨。(肝主筋、肾主骨。)治腰膝骨痛。足痿筋挛。阴痿。(血行故痛止、下行故理足、补 
肝则筋舒、筋舒则阴强。)久疟。(以上皆补肝肾之功。)生用散恶血。破症结。(血行则结散 
。)治心腹诸痛。淋痛尿血。(热蓄膀胱、便涩而痛曰淋、气淋便涩余沥、劳淋房劳即发、冷 
淋寒战后溲、膏淋便出如膏、石淋精结成石、血淋涩痛、尿血色鲜者、心与小肠实热、色瘀 
者、肾与膀胱虚冷、子和曰∶石淋乃肝经移热于胞中、日久熬煎成石、非肾与小肠病也、大 
抵治淋、宜通气清心、平火利湿、不宜用补、恐湿热得补增剧也、牛膝淋证要药、血淋尤宜 
用之、杜牛膝亦可、又有中气不足、致小便不利者、宜补中益气、经所谓气化则能出也、 
忌用淋药通之。)经闭产难。(下行之效、误用堕胎。)喉痹齿痛。(引火下行。)痈肿恶疮。 
金疮伤折。(以上皆散恶血之功。)出竹木刺。(捣烂罨之、即出、纵疮口合、刺犹自出。)有 
升 
主用皆在肾肝下部。上焦药中勿入。梦遗滑精。血崩不止。及气虚 
下陷。因而腿膝肿痛者。大忌。出怀庆府。长大肥润者良。下行生用。入滋补药。酒浸蒸。 
恶鳖甲。畏白前。忌牛肉。(口舌疮烂、牛膝浸酒、含漱、牙齿疼痛、煎汤冷漱。) 

卷三草部
续断
内容:x补肝肾、理筋骨。x 
苦辛微温。补肝肾。通血脉。理筋骨。主劳伤。暖子宫。缩小便。止遗泄。破瘀血。治 
腰痛 
胎漏。(怀妊沥血。)崩带肠风血痢。(平胃散一两、用续断二钱半、每服二钱、米饮下、治 
时痢甚效。)痈痔肿毒。又主金疮折跌。(以功命名。)止痛生肌。女科外科。需为上剂。(补 
而不滞、行而不泄、取用宏多。)川产良。状如鸡脚。皮黄皱节。节断者真。(草茅根、形似 
续断、误服令人筋软。)去向里硬筋。酒浸。地黄为使。恶雷丸。(叶捣罨打扑伤损。) 

卷三草部
胡卢巴
内容:x燥、补肾命、除寒湿。x 
苦温纯阳。入右肾命门,暖丹田,壮元阳。治肾脏虚冷。阳气不能归元。(同附子硫黄。) 
瘕 
疝冷气。(同茴香巴戟川乌川楝吴茱萸。)寒湿香港脚。相火炽盛。阴血亏少者禁之。出岭南。 
番舶者良。云是番莱菔子。淘净。酒浸曝。或蒸或炒。(小肠气痛、胡卢巴为末、每服二钱 
、茴香汤下。) 

卷三草部
艾叶
内容:x宣理气血、燥逐寒热。x 
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元阳。通十二经。走三阴。(太、少、厥。)理 
气血 
。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胎动腰痛下血、胶艾汤良、胶 
艾煎服、亦治虚痢。)治吐衄崩带。(治带要药。)腹痛冷痢。血痢。霍乱转筋。杀蛔治癣。( 
醋煎服、外科有用干艾作汤、投白矾二三钱、洗疮、然后敷药、盖人气血冷、必假艾力以佐 
阳、而艾性又能杀虫也。)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丹田气弱、脐腹冷者、以熟艾装 
袋 
气亦宜、以此夹入袜内。)纯阳香燥。凡血燥生热者。禁与灸火。 
亦大伤阴血。虚者宜慎。陈久者良。揉捣如绵。谓之熟艾。灸火用。妇人丸散。醋煮捣饼。 
再为末用。(入茯苓数片同研、则易细。)煎服宜鲜者。醋、香附为使。(艾附丸、调妇人诸 
病、宋时重汤阴艾、自明成化来、则以蕲州艾为胜、云灸酒坛、一灸便透、蒙筌、发明、并 
以野艾为真蕲艾、虽香、实非艾种、今人多以蓬蒿伪蕲艾。) 

卷三草部
木棉
内容:x纲目作木绵、俗呼棉花。x 
甘温。治血崩金疮。(白绵或布、烧灰。)子油、辛热微毒。治恶疮疥癣。然灯损目。有 
草木 
二种。(草本出南番、宋末始入江南、今则遍及江北与中州矣、不蚕而绵、不麻而布、利被 
天下、其益大哉、木本出交州永昌等处。) 

卷三草部
鸡冠花
内容:甘凉。治痔漏下血。赤白下痢。崩中。赤白带下。(分赤白用。)子治肠风泻血。赤白痢。 
崩 
中带下。(炒用。)苗治疮痔及血病。以花状命名。 

卷三草部
元宝草
内容:x补阴。x 
辛寒补阴。治吐血衄血。生江浙田塍间。一茎直上。叶对节生。如元宝向上。或三四层。 
或 
五六层。 

卷三草部
雪里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