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020-本草经解 >

第9章

020-本草经解-第9章

小说: 020-本草经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连翘气平。禀天秋平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 
经、 
手厥阴心包络经。气味俱降。阴也。心包络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其经别属三焦。出循 
喉咙。出耳后。合少阳。郁则包络之火上炎经络。而成寒热鼠 瘰 矣。连翘轻清平苦。轻 
而 
扬之。因而越之。结者散而寒热愈也。痈 恶疮。皆生于心火。连翘味苦清心。所以主之。 
瘿瘤结热。亦心包络之郁结火也。其主之者。轻扬有散结之功也。蛊毒因辛热而成。辛热则 
生虫也。连翘平能清而苦能泄。热解虫化而蛊自消也。 
制 方: 
连翘同脂麻。治瘰 。同贝母、白芷、甘草、金银花、玄参、薄荷、夏枯草、白芨。治 
同上 
。 

卷二草部下
【天麻】
内容:气平。味辛。无毒。主诸风湿痹。四肢拘挛。小儿风痫惊气。利腰膝。强筋力。久 
服益气。轻身长年。 
天麻气平。禀天秋平之金气。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得天地之金 
气独 
全。故为制风木之上药。气降味升。阳也。肝为风木。诸风皆属于肝。肝主血。血涩不通。 
则湿感成痹也。其主之者。天麻气平味辛。入肺而通水道。能活血而散风也。四肢脾主之。 
因于湿则大筋吹短而成拘挛也。肺亦太阴。水道通调。则太阴湿行。而脾湿解拘挛愈矣。小 
儿风痫惊气。皆肝经血虚气亢。以致气逆而惊痫也。天麻味辛。辛则润血气平。平则镇惊也 
。辛平之品。润肝、血而平肝气。肝主筋而位居下。故能利腰膝而强筋力也。久服辛平益肺 
。肺主气。所以益气。气充身自轻。而年自长也。 
制 方: 
天麻同半夏、黄芩、前胡、陈皮、白茯。治痰厥头痛。同白术、陈皮、白茯、车前。治 
饮在 
心下。同南星、前胡、陈皮、白茯。消一切风痰。 

卷二草部下
【木通】
内容:气平。味辛。无毒。主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令人不忘。去恶虫。 
木通气平。禀天秋平之金气。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专入手太阴肺经。气降味苦。 
阴也。其除脾胃寒热者。盖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气通 
调水道。乃下输膀胱。如水道不通。则饮留于脾胃而发寒热矣。木通入肺。以通水道。故除 
脾胃寒热也。九窍者。耳目鼻各二。口大小便各一也。木通气平则利。味辛则通。所以通利 
九窍血脉关节也。其令人不忘者。心藏神而属火。水道通则心火有制。神清多记忆也。湿热 
不除。则化生恶虫。水道通。则湿热有去路。故恶虫不生也。 
制 方: 
木通同生地、炙草、竹叶。治心热便赤。同白茯、泽泻、车前、猪苓、灯心。治癃闭。 
同牛 
膝、生地、天冬、麦冬、五味、黄柏、甘草。治尿血。同生地、甘草、赤茯、竹叶。名导赤 
散。泻小肠之火。 

卷二草部下
【车前子】
内容:气寒。味甘。无毒。主气癃。止痛。利水道通小便。除湿痹。久服轻身耐老。 
车前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太阳寒水膀胱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 
太阴 
湿土脾经。气降味和。阴也。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出气不化。闭塞 
下窍。而为癃闭。其主之者。寒能化热。甘能化气也。小便者心火之去路也。火结于膀胱。 
则小便痛矣。其止痛者。气寒能清火也。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 
于肺。肺乃下输膀胱。车前味甘。甘能益脾。脾气散精。则肺气通行。故水道通。小便利也 
。益脾利水。则湿下逐。故又除湿痹也。久服轻身耐老者。指有病者而言也。人身有湿则身 
重。湿逐则身轻。湿逐脾健。脾主血。血充故耐老也。不然。滑泄之品。岂堪久服者哉。 
制 方: 
车前同木通、沉香、陈皮、升麻。治气癃。同二术、木瓜、石斛、萆 、白茯、五加皮。 
治 
湿 
痹。同白芍、白茯、扁豆、甘草。治水泄。同生地、牛膝、天冬、麦冬、黄柏、五味、杞子 
、人参、白胶。治尿血。及女子血淋。专末服。治暴泄。 

卷二草部下
【泽泻】
内容:气寒。味甘。无毒。主风寒湿痹。乳难。养五脏。益气力。肥健。消水。久服耳目 
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 
泽泻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太阳寒水膀胱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 
太阴 
脾经。气降味和。阴也。其主风寒湿痹者。风寒湿三者合而成痹。痹则血闭而肌肉麻木也。 
泽泻味甘益脾。脾湿去。则血行而肌肉活。痹症瘳矣。其主乳难者。脾统血。血不化。乳所 
以难也。味甘益脾。脾湿行则血运而乳通也。其主养五脏益气力肥健者。盖五脏藏阴者也。 
而脾为之原。脾主肌肉而性恶湿。泽泻泻湿。湿去则脾健。脾乃后天之本。所以肌肉长而气 
力益。阴血充而五脏得所养也。其消水者。入膀胱气寒下泄也。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 
轻身者。肾与膀胱为表里。膀胱水道通。则肾之精道固。精足则气充。肾开窍于耳。所以耳 
聪。水之精为目瞳子。所以明目。肾者胃之关。关门固所以不饥。肾气纳。所以延年轻身也 
。其言面生光能行水上者。脾为湿土。湿则重。燥则轻。轻则能行水上。脾统血。血充则面 
有光彩也。盖表其利水有固肾之功。燥湿有健脾之效也。 
制 方: 
泽泻同白茯、白术、猪苓、肉桂。名五苓散。治湿热。同山药、山萸、白茯、丹皮、生 
地、 
北味。名都气汤。补肾真阴。及小儿行语迟。同白茯、建兰叶、猪苓。治饮痰咳嗽。 

卷二草部下
【萆】
内容:气平。味苦。无毒。主腰脊痛强。骨节风寒湿周痹。恶疮不瘳。热气。 
萆 气平。禀天秋降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 
经。 
气味俱降。阴也。太阳寒水经。挟脊抵腰中。太阳有湿。则阳气不布。腰脊强而痛矣。太阳 
经行身表附皮毛而为外卫者也。皮毛者肺之合。萆 气平入肺。味苦燥湿。肺之皮毛理而太 
阳之湿亦逐。所以主腰脊强痛也。骨节者节犍之处也。亦属太阳经。湿流孔窍。故风寒湿合 
而成痹。则周身麻木而骨节更甚也。其主之者。萆 入肺。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可以去 
太阳之湿而理痹也。恶疮热气。皆属心火。萆 味苦清心。心火退。则疡疮愈而热气解矣。 
制 方: 
萆 同莲子、白茯、车前、木通、泽泻、牛膝、甘草、黄柏。可厘清治湿。同杜仲。治 
腰脚 
痹。同菖蒲、益智、乌药。治白浊。佐杜仲、肉苁蓉、菟丝子、北味丸。名金刚丸。治筋 
痿足不能行。 

卷二草部下
【防己】
内容:气平。味辛。无毒。主风寒温疟热气诸痫。除邪。利大小便。 
防己气平。禀天秋降之金气。味辛无毒。得地西方燥金之味。入手太阴肺经。气味降多 
于升 
。阴也。风寒温疟者。感风寒而患但热不寒之疟也。诸痫热气者。心有热而患一切风痫也。 
温热皆为阳邪。痫疟皆属风木。防己气平可以清阳邪。味辛可以平风木。而消风痰也。除邪 
者辛平之品。可除湿热之邪也。小便出于膀胱。膀胱津液。肺气化乃出。防己气平可以化气 
。故利小便。大便出于大肠。肺与大肠为表里。味辛可以润肠。故利大便也。但臭恶伤胃。 
宜慎用之。 
制 方: 
防己同黄 、桂枝、白茯、甘草。治皮水。同黄 、白术、甘草、生姜、大枣。治风水。 
恶 
风汗出。身重脉浮。 

卷二草部下
【大黄】
内容:气寒。味苦。无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 
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大黄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手太阳寒水小肠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 
少阴 
心经、手少阳相火三焦经。气味俱降。阴也。浊阴归六腑。味浓则泄。兼入足阳明胃经、手 
阳 
明大肠经。为荡涤之品也。味浓为阴。则入阴分。血者阴也。心主者也。血凝则瘀。大黄入 
心。味苦下泄。故下瘀血。血结则闭。阴不和阳。故寒热生焉。大黄味苦下泄。则闭者通。 
阴和于阳而寒热止矣。症瘕积聚。皆有形之实邪。大黄所至荡平。故能破之。小肠为受盛之 
官。无物不受。传化失职。则饮留食积矣。大黄入小肠而下泄。所以主留饮宿食也。味浓则 
泄。浊阴归腑。大黄味浓为阴。故入胃与大肠而有荡涤之功也。消积下血。则陈者去而新者 
进 
。所以又有推陈致新之功焉。其推陈致新者。以滑润而能通利水谷。不使阻碍肠胃中也。肠 
胃无碍。则阳明胃与太阴脾调和。而食消化矣。饮食消化。则阴之所生。本自五味。五脏主 
藏阴。阴生而藏安和矣。 
制 方: 
大黄同黄芩、沉香、礞石丸。名滚痰丸。治痰症。同当归、槟榔。治痢初起。同甘草。 
治胃 
火食入即吐。 

卷二草部下
【灯心草】
内容:气寒。味甘。无毒。主五淋。生煮服之。 
灯草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手太阳寒水小肠经、足太阳寒水膀胱经。味甘无毒。得 
地中 
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心与小肠为表里。小便者心火之去路也。 
心火结于小肠膀胱。则小便淋沥矣。灯心生煮服之。气寒清热。味甘化气。结者解而火下泄 
矣。 
制 方: 
灯心焙。同炒盐共末。吹喉痹。煎汤调灯花末涂乳。小儿吮之。止夜啼。 

卷二草部下
【使君子】
内容:气温。味甘。无毒。主小儿五疳。小便白浊。杀虫疗泻痢。 
使君子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 
脾经 
。气味俱升。阳也。小儿疳症。名虽有五。原皆由脾虚。脾虚则不健运。于是积聚生疳也。 
其主之者。味甘可以益脾。气温可以健运也。中气不足。则溲溺为之变。所以小便白而混浊 
也。其主之者。甘温益气。气足则清肃而便清也。甘温之品。则具条达之性。能泻脾经之湿 
热。湿热清。则泻利自止而虫不生。所以杀虫疗泻痢也。 
制 方: 
使君子同芦荟、芜荑、滑石、麦芽、浓朴、陈皮。杀疳虫。消疳积。专为末。治小儿蛔 
痛及 
虚肿。煎汤漱虫牙疼痛。 

卷三木部
【枸杞子】
内容:气寒。味苦。无毒。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风湿。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 
。耐寒暑。 
枸杞子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 
心经 
。气味俱降。阴也。五内者五脏之内也。邪气者邪热之气也。盖五内为藏阴之地。阴虚所以 
有热邪也。其主之者。苦寒清热也。心为君火。肾为寒水。水不制火。火烁津液。则病热中 
消渴。其主之者。味苦可以清热。气寒可以益水也。水益火清。消渴自止。其主周痹风湿者 
。痹为闭症。血枯不运。而风湿乘之也。治风先治血。血行风湿灭也。杞子苦寒益血。所以 
治痹。久服苦益心。寒益肾。心肾交。则水火宁而筋骨坚。筋骨健则身自轻。血足则色华。 
所以不老。耐寒暑者。气寒益肾。肾水足可以耐暑。味苦益心。心火宁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