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75-医宗金鉴 >

第74章

575-医宗金鉴-第74章

小说: 575-医宗金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欬而唾沫为肺痿;二者,风伤卫分,则病欬上气喘为肺胀;三者,邪传荣血,凝而不 
行为肺痈。然肺胀之中,又分风、寒、表、里,饮多、风少、风多、饮少之治。故气 
喘而躁,脉浮者,为心下有水,欲作风水,当以小青龙两解表里,加石膏以清风热。 
目如脱状,乃风寒多而饮少,以越婢驱风,加半夏而下痰逆。风寒外束,火热内郁, 
喉中水鸡声者,射干麻黄汤,宣通表里之邪。风热壅逆,津液不布,化而为涎,时时 
唾浊,但坐不得眠者,皂荚丸以驱风郁之涎。若欬而脉浮,邪居肺气,以厚朴麻黄汤 
,俾从表解。欬而脉沉,邪入于荣,将成肺痈,以泽漆而破壅结。火逆上气,咽喉不 
利,是无外邪,治当麦门冬汤,清润滋降。若见浮肿肩息,脉浮大而下利,真气上浮 
下脱,则为不治。以上皆外邪兼内饮合病,微细之辨,临证又当合『内经』五藏六府 
,互相传乘之欬而辨之,则尽善矣。 

卷二
奔豚气病脉证并治第八
属性:@@@ 
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 
【按】 
篇中祗有奔豚一证,而吐脓、惊怖、火邪皆简脱,必有缺文。 
@@@ 
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注】 
奔豚者,肾病也,以其病从少腹上冲咽喉,有如豚,窜奔突之状,故名之也。发作则 
肾气上乘于心而欲死,作已则气衰复还于肾而止,故其病虽有微甚不同,然必皆从惊 
恐得之。盖惊伤心,恐伤肾,两藏交病也,水能胜火,肾上凌心,故治法宜泻肾而补 
心也。 
【集注】 
张从政曰:惊者,为自不知故也;恐者,为自知也。 
周扬俊曰:少阴脉循喉咙,因其所系之经,而上冲殊便也。 
@@@ 
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 
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 
【注】 
此条与『伤寒论』同。『伤寒论』中无「发汗后」三字,而有「太阳伤寒者,加温针 
必惊也」十一字,当从『伤寒论』为是。盖明所以致惊之由非一端,即寒侵针处,亦 
能为是病也。夫太阳伤寒者,加温针必惊也,谓病伤寒之人,卒然加以温针,其心必 
惊,非谓温针之后必生惊病也。烧针,即温针也,烧针取汗亦汗法也。针处宜当避寒 
,若不知谨,外被寒袭,火郁脉中,血不流行,所以有结核肿赤之患也。夫温针取汗 
,其法亦为迅烈矣,既针而荣不奉行作解,必其人素寒阴盛也。故虽有温针之火,但 
发核赤,又被寒侵,故不但不解,反召阴邪,而加针之时,心既惊虚,所以肾水阴邪 
,得上凌心阳而发奔豚也。奔豚者,肾水阴邪之气,从少腹上冲于心,若豚之奔也。 
先灸核上各一壮者,外祛其寒邪,继与桂枝加桂汤者,内伐其肾邪也。 
【集注】 
周扬俊曰:奔豚,北方肾邪也。烧针令汗,纵不合法,与少阴何与而作奔豚?盖太阳 
相表里也,针处被寒,核起而赤,吾知前此之邪未散,而后此之邪复入,惟桂能伐肾 
邪也。所以用桂加入桂枝汤中,一以外解风邪,一以内泄阴气也。先灸核上者,因寒 
而肿,惟灸消之也。 

卷二奔豚气病脉证并治第八
桂枝加桂汤方
属性:桂枝五两 芍药三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注】 
奔豚气上冲咽喉,发作欲死,是奔豚之甚者也。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是奔豚之 
微者也。甚者以桂枝加桂汤,从肾逐阴降逆也;微者以奔豚汤,从心调血散逆也。 

卷二奔豚气病脉证并治第八
奔豚汤方
属性:甘草 芎藭 当归各二两 半夏四两 黄芩二两 生葛五两 芍药二两 生姜四两 
甘李根白皮一升 
右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集解】 
沈明宗曰:用芎、归、白芍、甘草,调养厥阴、少阳血气之正,而邪自外出;以生葛 
、黄芩、半夏、生姜、佐李根,解半表半里之寒热,而逆可散。盖奔豚虽属肾病,然 
兼厥阴、少阳之邪而发者有之。仲景用此方,明非仅寒邪一端致然也。 
@@@ 
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注】 
发汗后,心下悸者,心阳虚,本经自病也。脐下悸者,肾邪乘虚上干心病也。奔豚者 
,脐下气动而上冲也。欲作奔豚者,有似奔豚之状而将作未作也。茯苓桂枝甘草大枣 
汤,所以补火土而伐水邪也。上条发明外感寒邪,能病奔豚,此条更申明内有水气, 
亦能病奔豚也。 
【集注】 
徐彬曰:仲景论证,每合数条以尽其变,言奔豚由于惊,又言其从少腹冲至咽喉,又 
言其兼腹痛,而往来寒热,又言其兼核起,而无他病,又言汗后脐下悸,欲作奔豚而 
未成者,其浅深了然。用和解,用伐肾,用桂不用桂,酌治微妙。奔豚一证,病因证 
治,无复剩义,苟不会仲景立方之意,则峻药畏用,平剂寡效,岂古方不宜于今哉。 
周扬俊曰:汗本心之液,发汗而脐下病悸者,心气虚而肾气动也。 

卷二奔豚气病脉证并治第八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属性:茯苓半筋 桂枝四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十五枚 
右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日三服作甘澜水法:取水三升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数千遍,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 
逐,取用之。 
【集解】 
程林曰:汗后脐下悸者,阳气虚而肾邪上逆也。脐下为肾气发源之地,茯苓泄水以伐 
肾邪,桂枝行阳以散逆气,甘草、大枣甘温助脾土以制肾水。煎用甘澜水者,扬之无 
力,全无水性,取其不助肾邪也。 

卷二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
属性:@@@ 
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 
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注】 
脉太过则病,不及亦病,故脉当取太过不及而候病也。阳微,寸口脉微也,阳得阴脉 
为阳不及,上焦阳虚也。阴弦,尺中脉弦也,阴得阴脉为阴太过,下焦阴实也。凡阴 
实之邪,皆得以上乘阳虚之胸,所以病胸痹心痛。胸痹之病轻者即今之胸满,重者即 
今之胸痛也。 
【集注】 
李□曰:『内经』云:胃脉平者不可见,太过不及则病见矣。寸脉为阳,以候上焦, 
正应胸中部分,若阳脉不及而微,则为阳虚,主病上焦,故受病胸痹。尺脉太过而弦 
,则为阴盛,知在下焦,故上逆而为痛也。 
尤怡曰:上焦为阳之位,而微脉为虚之甚,故曰责其极虚。 
@@@ 
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 
【注】 
平人,无病之人也。无寒热,无表邪也。平人无故而有短气不足以息之证,不可责其 
虚也,此必邪在胸中,痹而不通,阻碍呼吸,当责其实也。 
【集注】 
李□曰:上节云责其极虚,此又云实何也?经云:邪之所□,其气必虚,留而不去, 
其病为实是也。然短气与少气有辨,少气者,气少不足于言,『内经』云:言而微, 
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是也。短气者,气短不能相续,似喘非喘,若有气上□,故似 
喘而不摇肩,似呻吟而无痛是也。 
尤怡曰:平人,素无疾之人也。无寒热,无新邪也。而乃短气不足以息,当是里气因 
邪而实,或痰、或食、或饮,碍其升降之气而然也。 
@@@ 
胸痹之病,喘息欬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 
主之。 
【注】 
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里气滞,迟则为藏内寒,主上焦藏寒气滞也。关上小紧而疾, 
小为阳虚,紧疾寒痛,是主中焦气急寒痛也。胸背者,心肺之宫城也,阳气一虚,诸 
寒阴邪,得以乘之,则胸背之气,痹而不通,轻者病满,重者病痛,理之必然也,喘 
息、欬唾、短气证之必有也。主之以栝蒌薤白白酒汤者,用辛以开胸痹,用温以行阳 
气也。 
【集注】 
赵良曰:凡寒浊之邪,滞于上焦,则阻其上下往来之气,塞其前后阴阳之位,遂令为 
喘息,为欬唾、为痛、为短气也。 
程林曰:胸中者,心肺之分,故作喘息欬唾也。诸阳受气于胸,而转行于背,气痹不 
行,则胸背为痛,而气为短也。 

卷二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
栝蒌薤白白酒汤方
属性:栝蒌实(捣)一枚 薤白半筋 白酒七升 
右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 
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注】 
上条胸痹胸背痛,尚能卧,以痛微而气不逆也;此条心痛彻背不得卧,是痛甚而气上 
逆也;故仍用前方,大加半夏以降逆也。 
【集注】 
尤怡曰:胸痹不得卧,是胸中痛甚,肺气上而不下也;心痛彻背,是气闭塞而前后不 
通故也,其痹为尤甚矣。所以然者,有痰饮以为之援也。 

卷二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
栝蒌薤白半夏汤方
属性:栝蒌实(捣)一枚 薤白三两 半夏半升 白酒一斗 
右四味,同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集解】 
魏荔彤曰:同半夏之苦,以开郁行气,痛甚则结甚,故减薤白之湿,用半夏之躁,更 
能使胶腻之物,随汤而荡涤也。日三服,亦从上治者,应徐取频服也。 
@@@ 
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圆主之。 
【注】 
上条心痛彻背,尚有休止之时,故以栝蒌薤白白酒加半夏汤平剂治之。此条心痛彻背 
,背痛彻心,是连连痛而不休,则为阴寒邪甚,浸浸乎阳光欲熄,非薤白白酒之所能 
治也,故以乌头赤石脂圆主之。方中乌、附、椒、姜,一派大辛大热,别无他顾,峻 
逐阴邪而已。 
【集注】 
李□曰:心痛在内而彻背,则内而达于外矣;背痛在外而彻心,则外而入于内矣。故 
既有附子之温,而复用乌头之迅,佐干姜行阳,大散其寒,佐蜀椒下气,大开其郁恐 
过于大散大开,故复佐赤石脂入心,以固涩而收阳气也。 

卷二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
赤石脂圆方
属性:蜀椒一两(一法二分) 乌头(炮)一分 附子(炮)半两(一法一分) 赤石脂一 
两(一法二分) 干姜一两(一法一分) 
右五味,末之,蜜丸如桐子大。先食服一丸,日三服,不知稍加服。 
@@@ 
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注】 
缓急者,谓胸痹痛而时缓时急也,当审其缓急而施治。若缓而不急者,以栝蒌薤白白 
酒汤主之。今时缓时急,故以薏苡附子散,急通痹气,以迅扫阴邪也。 

卷二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
薏苡附子散方
属性:薏苡仁十五两 大附子(炮)十枚 
右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 
【集解】 
李□曰:缓急者,或缓而痛暂止,或急而痛。复作也。薏苡仁入肺利气,附子温中行 
阳,为散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