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75-医宗金鉴 >

第239章

575-医宗金鉴-第239章

小说: 575-医宗金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羌活 山萸肉(酒浸) 
三棱 陈皮 
地榆 木香 
五灵脂(各五钱) 人参 
白术(土炒) 青皮 
木瓜(各三钱) 良姜(四钱) 
乳香 没药(各一钱) 
共研细末,用大黄膏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 
黄酒炖化,通口服。 
【方歌】回生产后存恶露,致发痈疽服可逐,除热活瘀荣卫和, 
红花大黄豆苏木,八珍羌萸棱延胡,乌药青陈榆香附, 
乳没蒲黄良膝瓜,木香灵脂桃苍穴。 

外科卷下发无定处
翻花疮
属性:【方歌】翻花疮因溃后生,头大蒂小努菌形,虽无痛痒触流血, 
血燥肝虚怒气成。 
【注】此证因生疮溃后,努肉自疮口突出,其状如菌,头大蒂 
小,愈努愈翻,虽不大痛、大痒,误有触损,流血不住 
,久则亏虚。总由肝虚、怒气血燥而成。宜服逍遥散, 
外用乌梅〔火段〕灰、轻粉各等分,研末撒之;或马齿 
苋〔火段〕灰,猪脂调敷俱效。 
方剂:逍遥散(见背部上搭手) 

外科卷下发无定处
血风疮
属性:【方歌】血风疮证生遍身,粟形搔痒脂水淫,肝肺脾经风湿热, 
久郁燥痒抓血津。 
【注】此证由肝、脾二经湿热,外受风邪,袭于皮肤,郁于肺 
经,致遍身生疮。形如粟米,搔痒无度,抓破时,津脂 
水浸淫成片,令人烦躁、口渴、搔痒,日轻夜甚。宜服 
消风散,外敷雄黄解毒散。若日久风邪郁在肌肤,则耗 
血生火,搔痒倍增,夜不得寐,挠破津血,心烦,大便 
燥秘,咽干不渴,此属火燥血短。宜服地黄饮,外擦黄 
连膏、润肌膏,合而用之悉效。兼忌椒、酒、鸡、鹅、 
动风等物。 
方剂:雄黄解毒散 
组成:雄黄 寒水石(〔火段〕,各一两) 
白矾(生,四两) 
共研细末,滚水调敷。 
【方歌】雄黄解毒寒水石,白矾四两共研之,血风疮生粟米痒, 
滚水调敷渗毒湿。 
又方:地黄饮 
组成:生地 熟地 
何首乌(生,各三钱) 当归(二钱) 
丹皮 黑参 
白蒺藜(炒,去刺) 僵蚕(炒,各一钱五分) 
红花 甘草(生,各五分) 
水煎,早、晚服。 
【方歌】地黄饮治血风疮,痒盛不眠血燥伤,首乌丹皮生熟地, 
黑参归蒺草红僵。 
又方:消风散(见项部钮扣风) 
黄连膏(见鼻部鼻疮) 
润肌膏(见头部白屑风) 

外科卷下发无定处
〔倍〕癗
属性:【方歌】〔倍〕癗汗出中邪风,状类豆瓣扁雷形,日痒秦艽汤宜 
服,夜重当归饮服宁。 
【注】此证俗名鬼饭疙瘩。由汗出受风,或露卧乘凉,风邪多 
中表虚之人。初起皮肤作痒,次发扁疙瘩,形如豆瓣, 
堆累成片。日痒甚者,宜服秦艽牛蒡汤;夜痒重者,宜 
当归饮子服之。外用烧酒浸百部,以蓝布蘸酒擦之,谨 
避风凉自效。 
方剂:秦艽牛蒡汤 
组成:秦艽(一钱五分) 牛蒡子(炒,研) 
枳壳(麸炒) 麻黄(蜜炙) 
犀角(镑) 黄芩 
防风 甘草(生) 
黑参 升麻(各一钱) 
水二钟,煎八分服。 
【方歌】秦艽牛蒡风留肤,〔倍〕癗生如麻豆形,枳壳麻黄犀角 
镑,黄芩风草黑参升。 
又方:当归饮子(见疥疮) 

外科卷下发无定处
浸淫疮
属性:【方歌】浸淫疮发火湿风,黄水浸淫似疥形,蔓延成片痒不止, 
治宜清热并消风。 
【注】此证初生如疥,搔痒无时,蔓延不止,抓津黄水,浸淫 
成片,由心火、脾湿受风而成。经云:岁火太过,甚则 
身热,肌肤浸淫。仲景云:从口流向四肢者顺,四肢流 
入口者逆。初服升麻消毒饮加苍术、川黄连。抓破津血 
者,宜服消风散,外搽青蛤散即愈。若脉迟不食,黄水 
不止,此属脾败,不治之证也。 
方剂:升麻消毒饮(见黄水疮) 
消风散(见项部钮扣风) 
青蛤散(见鼻部鼻〔匿〕疮) 

外科卷下发无定处
火赤疮
属性:【方歌】火赤疮由时气生,燎浆水疱遍身成,治分上下风湿热, 
泻心清脾自可宁。 
【注】此证由心火妄动,或感酷暑时临,火邪入肺,伏结而成 
。初起小如芡实,大如棋子,燎浆水疱,色赤者为火赤 
疮;若顶白根赤,名天疱疮。俱延及遍身,煟忍弁矗�
未破不坚,疱破毒水,津烂不臭,上体多生者,属风热 
盛,宜服解毒泻心汤;下体多生者,属湿热盛,宜服清 
脾除湿饮。未破者,俱宜蝌蚪拔毒散敷之;已破者,俱 
宜石珍散撒之,清其湿热,破烂白干,甚效。 
方剂:解毒泻心汤  
组成:黄芩 黄连 
牛蒡子(炒,研) 知母 
石膏(〔火段〕) 栀子(生) 
防风 元参 
荆芥 滑石(各一钱) 
木通 甘草(生,各五分) 
水二钟,灯心二十根,煎八分,食远服。 
【方歌】解毒泻心汤火赤,芩连牛蒡木通知,石膏栀子防风草, 
元参荆芥与滑石。 
又方:清脾除湿饮 
组成:赤茯苓 白术(土炒) 
苍术(米泔水浸,炒) 黄芩 
生地黄 麦冬(去心) 
栀子(生,研) 泽泻 
甘草 连翘(去心) 
茵陈蒿 枳壳(麸炒) 
元明粉(各一钱) 
水二钟,竹叶二十斤,灯心二十根,煎八分,食前 
服。 
【方歌】清脾除湿天疱疾,赤苓二术芩生地,麦冬栀子草连翘, 
茵陈元明同作剂。 
又方:石珍散 
组成:轻粉 石膏(〔火段〕,各一两) 
黄柏末 青黛(各三钱) 
共研匀,先以甘草汤洗净疮处,再用此药撒之。 
【方歌】石珍散去火邪害,天疱破撒自康泰,一两轻粉〔火段〕 
石膏,三钱黄柏加青黛。 
又方:蚪蝌拔毒散(见肿疡门) 

外科卷下发无定处
猫眼疮
属性:【方歌】猫眼疮名取象形,痛痒不常无血脓,光芒闪烁如猫眼, 
脾经湿热外寒凝。 
【注】此证一名寒疮,每生于面及遍身,由脾经久郁湿热,复 
被外寒凝结而成。初起形如猫眼,光彩闪烁,无脓无血 
,但痛痒不常,久则近胫。宜服清肌渗湿汤,外敷真君 
妙贴散,兼多食鸡、鱼、蒜、韭,忌食鲶鱼、蟹、虾而 
愈。 
方剂:清肌渗湿汤 
组成:苍术(米泔水浸,炒) 厚朴(姜汁炒) 
陈皮 甘草(生) 
柴胡 木通 
泽泻 白芷 
升麻 白术(土炒) 
栀子(生) 黄连(各一钱) 
水二钟,生姜三片,灯心二十根,煎至八分,温服 
。 
【方歌】清肌渗湿疮猫眼,脾湿热郁外寒缠,平胃柴胡通泻芷, 
升麻白术栀黄连。 
又方:真君妙贴散(见肿疡门) 

外科卷下发无定处
鱼脊疮
属性:【方歌】鱼脊疮由虚人成,感受湿热皮间凝,虚寒缓缓疱津水, 
灸变稠脓阳气生。 
【注】此证形如鱼脊,由阳气虚寒之人,复感湿热结滞而成。 
多生筋骨之间,以阳气虚寒,故发长缓慢,只在皮肤坚 
凝〔兴〕痛。初起白疱,渐长状如鱼脊,破津黄水。正 
脓生迟,初治无论已破未破,宜蒜片艾灸,以通阳气; 
外用真君妙贴散,香油调敷,宜服内补十宣散。得稠脓 
色鲜者为顺,若灸之不应,色暗腐烂,出臭水者逆。其 
次内、外治法,俱按痈疽溃疡门。 
方剂:真君妙贴散(见肿疡门) 
内补十宣散(见胸部〔其〕历痈) 

外科卷下发无定处
骨痿疮
属性:【方歌】骨痿疮形粟豆红,渐如梅李火毒成,脓血不出痛不止, 
治同疔法即成功。 
【注】此证初生,形如粟豆,色红渐大,如梅如李,由火毒而 
成。血不出,脓不生,痛亦不止,久则延及遍身。内、 
外治法与疔门参考。 

外科卷下发无定处
风疳
属性:【方歌】风疳证如风癣形,破流黄水痒微疼,由于风湿客谷道, 
如圣膏搽功即成。 
【注】此证由风湿客于谷道而成。形如风癣作痒,破流黄水, 
浸淫遍体,微疼,宜用如圣膏搽之即愈。 
方剂:如圣膏 
组成:当归(五钱) 巴豆(去壳,三钱) 
香油八两,将二药炸枯,去滓;入黄蜡三两,化尽 
离火,绢滤净,将凝入轻粉二钱,搅匀搽之。 
【方歌】如圣膏用归巴豆,二味一同入香油,炸枯加蜡添轻粉, 
凝搽风疳功即收。 

外科卷下发无定处
血疳
属性:【方歌】血疳形如紫疥疮,痛痒时作血多伤,证因风热闭腠理, 
消风散服功最强。 
【注】此证由风热闭塞腠理而成。形如紫疥,痛痒时作,血燥 
多热,宜服消风散。 
方剂:消风散(见项部钮扣风) 

外科卷下发无定处
白疕
属性:【方歌】白疕之形如疹疥,色白而痒多不快,固由风邪客皮肤, 
亦由血燥难荣外。 
【注】此证俗名蛇虱。生于皮肤,形如疹疥,色白而痒,搔起 
白皮。由风邪客于皮肤,血燥不能荣养所致。初服防风 
通圣散,次服搜风顺气丸,以猪脂、苦杏仁等分共捣, 
绢包擦之俱效。 
方剂:搜风顺气丸 
组成:大黄(酒浸,蒸晒九次,五两) 
车前子(酒炒) 山萸肉 
山药(炒) 牛膝(酒浸) 
菟丝子(酒煮) 独活 
火麻仁(微火焙,去壳) 槟榔 
枳壳(麸炒) 郁李仁(滚水浸,去皮) 
羌活(一两)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茶 
、酒任下,早晚各一服。 
【方歌】搜风顺气车前子,萸药大黄膝菟丝,羌独火麻榔枳郁, 
服去风邪血燥滋。 
又方:防风通圣散 

外科卷下发无定处
漆疮
属性:【方歌】漆疮感受漆毒生,腠理不密肿煟欤醴⒕跹骱笕缯睿�
皮破流水更兼疼。 
【注】此证由人之腠理不密,感漆辛热之毒而生。初发面痒而 
肿,抓之渐似瘾疹,色红,遍传肢体煟矗て评冒撸�
流水,甚者寒热交作。宜韭菜汁调三白散涂之,内服化 
斑解毒汤。忌浴热水,戒油腻厚味发物。或用神麴研为 
末,生蟹黄调涂患处尤效。 
方剂:三白散 
组成:铅粉(一两) 轻粉(五钱) 
石膏(〔火段〕,三钱) 
共研匀,韭菜汁调敷,纸盖。如无韭菜汁,凉水调 
亦可。 
【方歌】三白散敷漆疮消,轻粉铅粉〔火段〕石膏,去热解毒功 
效速,研匀须用韭汁调。 
又方:化斑解毒汤(肋部内发毒疮) 

外科卷下发无定处
血箭
属性:【方歌】血箭毛孔射出血,心火炽迫血乱行,桃花散用凉水敷, 
再涂金墨即能停。 
【注】此证一名肌衄,由心肺火盛,逼血从毛孔中射出如箭。 
宜服凉血地黄汤,外用桃花散,以凉水调敷;或用金墨 
研末,醋调凉涂,其血即止。 
方剂:凉血地黄汤 
组成:生地(三钱) 黄连 
当归(各一钱五分) 甘草 
栀子(生,研) 元参(各一钱) 
黄芩(二钱) 
水二钟,煎八分,量病上下服之。 
【方歌】凉血地黄心火盛,毛孔血溢不归经,黄连归草芩栀子, 
元参煎服效通灵。 
又方:桃花散 
组成:白石灰半升,用水泼成末,与大黄片一两五钱同炒,以 
灰变红色为度;去大黄,将石灰筛细,用凉水调敷。 
【方歌】桃花止血最为良,一两五钱生大黄,半升石灰相并炒, 
去军研筛水调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