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75-医宗金鉴 >

第150章

575-医宗金鉴-第150章

小说: 575-医宗金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水谷之道路狭隘; 故食不能下; 为噎塞也。 幽门干枯; 则放出腐化之 
道路狭隘; 故食入反出为翻胃也。 二证留连日久; 则大肠传导之路狭 
隘;故魄门自应燥涩难行也。 胸痛如刺; 胃腕伤也。 便如羊粪; 津液 
枯也。 吐沫呕血; 血液不行; 皆死证也。 
人参利膈丸 汞硫散 
2。五汁大黄清燥热; 丁沉君子理虚寒; 便秘壅遏应利膈; 吐逆不止 
汞硫先; 利膈小承参草木; 归藿槟桃麻蜜丸; 汞一硫二研如墨; 老酒 
姜汁服即安。 
【注】五汁; 谓五汁饮; 以清燥干也。 大黄; 谓大黄汤; 即大黄一味 
;用姜汁炙大黄片变黑黄色; 量人弱强; 每服二; 三钱; 加陈仓米一 
撮;葱白二茎; 煎去滓服; 以治热结也。 丁香; 沉香加入四君子; 六 
君子; 理中汤内; 治虚寒也。 利膈; 谓利膈丸; 即枳壳; 厚朴; 大黄 
;人参; 甘草; 木香; 当归 ; 藿香; 槟榔; 桃仁; 火麻仁蜜为丸也。 
汞硫; 谓汞硫散也。 
四君子汤 四物汤 二陈汤 二十四味流气饮 
3。气少血枯四君物; 痰多气滞二陈流; 余者亦同呕吐法; 竭思区昼 
待天休。 
【注】气少者宜四君子汤。 血枯者宜四物汤。 痰多宜二陈汤。 气滞者 
宜二十四味流气饮。 其余之治法同呕吐; 此病虽竭心思区画; 亦不过 
尽人事以待天命也。 

卷四医宗金鉴四十一卷
呕吐哕总括
属性:1。有物有声谓之呕; 有物无声吐之征; 无物有声哕干呕; 面青指黑 
痛厥凶。 
【注】面色青; 指甲黑也; 中痛不止; 肢厥不回; 其凶可知也。 
小半夏汤 橘皮半夏汤 大半夏汤 黄连半夏汤 丁萸六均汤 
2。呕吐半姜为圣药; 气盛加橘虚蜜参; 热盛姜连便闭下; 寒盛丁萸 
姜六君。 
【注】便闭; 谓大小二便闭而不行; 宜攻下也。 初吐切不可下; 恐逆 
病势也。 
五汁饮 硫汞散 化滞丸 
3。润燥止吐五汁饮; 芦荠甘蔗竹沥姜; 呕吐不下硫汞坠; 积痛作吐 
化滞良。 
【注】五汁饮; 即芦锥; 荸荠; 甘蔗; 竹沥; 姜汁也。 呕吐诸药; 汤 
水到咽即吐者; 宜用重坠之药; 以石硫黄二钱; 水银一钱; 同研如煤 
色极细; 用老酒姜汁调服。 稍点白滚汤; 亦可顿服之; 其药即不能吐 
出。次日大便; 出黑色秽物; 诸汤水药服之; 则不吐也。 如不大便黑 
色;再服; 以大便利为度。 吐而痛者; 乃积也; 宜化滞丸。 

卷四医宗金鉴四十一卷
诸泄总括
属性:湿泻 濡泻 水泻 洞泻 寒泻 飧泻 脾泻 肾泻 
1。湿胜濡泻即水泻; 多水肠呜腹不疼。 寒湿洞泻即寒泻; 鸭溏清彻 
痛雷鸣; 完谷不化名飧泻; 土衰木盛不升清。 脾虚腹满食后泻; 肾泻 
寒虚晨数行。 
【注】濡者; 水也。 洞者; 直倾下也。 鸭溏; 如鸭屎之溏; 澄彻清冷 
也。痛; 腹痛也。 雷鸣; 肠鸣甚也。 不升清; 谓清气在下不上升也。 
脾泻; 脾虚也。 食泻; 饮食后即泻也。 晨数行; 每至早晨行泻数次也 
。 
食泻 胃泻 饮泻 痰泻 火泻 暑泻 滑泻 大瘕泻 
2。伤食作泻即胃泻; 噫气腹痛秽而粘。 渴饮泻复渴饮泻; 时泻时止 
却属痰。 火泻阵阵痛饮冷; 暑泻面垢汗渴烦。 滑泻日久不能禁; 大瘕 
今时作痢看。 
【注】过食作泻; 名日食泻; 即胃泻也。 秽而粘; 所泻之物臭而粘也 
。渴而饮; 饮而泻; 泻而复渴; 渴而复饮; 饮而复泻; 饮泻也。 时或 
泻;时或不泻; 属痰泻也。 阵阵; 谓泻一阵; 痛一阵也。 大瘕泻; 即 
今时之痢疾病也。 

卷四医宗金鉴四十一卷
泄泻死证
属性:3。泄泻形衰脉实大; 五虚哕逆手足寒; 大孔直出无禁止; 下泻上嗽 
命多难。 
【注】五虚; 谓脉细; 皮寒; 气少; 水浆不入; 大便不禁也。 大孔; 
谓且门大孔不禁也。 
参苓白术散 
4。湿泻胃苓分清浊; 寒泻理中附子添; 飧泻升阳益胃治; 倍加芍药 
减黄连; 脾泻参苓白术散; 扁豆四君莲肉攒; 薏苡山药缩砂桔; 肾泻 
二神四神丸。 
【注】参苓白术散; 即扁豆; 人参; 白术; 茯苓; 炙草; 莲肉; 薏苡 
仁;山药; 缩砂; 桔梗也。 二神丸; 即补骨脂; 肉豆寇; 本方加吴茱 
萸;五味子; 名四神丸。 
青六散 芍药芩连葛根汤 八柱散 
5。食泻实下虚消导; 饮泻实者神佑斟; 虚者春泽甘露饮; 痰泻实攻 
虚六君; 火泻草芍芩连葛; 暑泻红麴六一匀; 滑泻八柱理中附; 粟壳 
乌梅诃蔻寻。 
【注】食泻形气实者; 宜大承; 化滞等药下之; 形气虚者; 宜枳术; 
平胃等消导之。 神佑斟; 谓虽当用神佑丸逐饮; 然亦斟酌不可过也。 
春泽; 谓春泽汤也。 甘露饮; 谓五苓甘露饮也。 芍药芩连葛根汤; 即 
甘草; 芍药; 黄芩; 黄连; 葛根也。 青六散; 即六一散加红麴也。 八 
柱散; 附子理中汤加罂粟壳; 乌梅; 诃子; 肉蔻也。 
泻心导赤散 茯苓车前子饮 苓桂理中汤 
6。口糜泄泻虽云热; 上下相移亦必虚; 心脾开窍于舌口; 小肠胃病 
化职失; 糜发生地通连草; 泻下参苓白术宜; 尿少茯苓车前饮; 火虚 
苓桂理中医。 
【注】口疮糜烂泄泻一证; 古经未载; 以理推之; 虽云属热; 然其上 
发口糜下泻即止; 泄泻方止; 口糜即生; 观其上; 下相移之情状; 亦 
必纯实热之所为也。 心之窍开于舌; 脾之窍开于口; 心脾之热; 故上 
发口舌疮赤糜烂。 胃主消化水谷; 小肠主盛受消化; 心脾之热下移小 
肠胃腑; 则运化之职失矣; 故下注泄泻也。 口糜发时; 晚用泻心导赤 
散;滚汤淬服之; 即生地; 木通; 黄连; 甘草稍也。 下泄泻时; 早晚 
用参芩白术散; 糯米汤服之。 若小便甚少; 下痢不止; 则为水走大肠 
;宜用茯苓; 车前子; 二味各等分; 煎汤时时代饮; 利水导热。 若服 
寒凉药口疮不效; 则为虚火上泛; 宜用理中汤加肉桂大倍茯苓; 降阳 
利水。 降阳而口糜自消; 水利泄泻自止; 可并愈也。 

卷四医宗金鉴四十一卷
痢疾总括
属性:1。大瘕小肠大肠泻; 肠癖滞下古痢名; 外因风暑湿蒸气; 内因不谨 
饮食生。 白痢伤气赤伤血; 寒虚微痛热窘疼; 实坠粪前虚坠后; 湿热 
寒虚初久称。 
【注】大瘕泻者; 里急后重; 数至圊而不能便; 茎中痛也。 小肠泻者 
;溲涩而便脓血; 少腹痛也。 大肠泻者; 食己窘迫; 大便色白; 肠呜 
切痛也。 肠癖者; 饮食不节; 起居不时; 阴受之; 则入五脏;?? 胀闭 
塞;下为飧泻; 久为肠癖; 腹痛下血也。 滞下者; 积汁垢腻; 与湿热 
滞于肠中; 因而下也。 此皆古痢之名也。 然痢之为病; 里急后重; 下 
痢脓血; 小便赤涩。 里急者; 腹痛积滞也。 后重者; 下坠气滞也。 小 
便赤涩者; 湿热郁滞也。 皆因外受风暑湿蒸之气; 内伤生冷饮食过度 
而生也。 白痢自大肠来。 大肠与肺为表里; 肺主气; 故属伤气也。 赤 
痢自小肠来; 小肠与心为表里; 心主血; 故属伤血也。 寒闭痛甚; 寒 
开痛微; 痢开痛减; 故痛微也。 虚者少气; 气无壅滞; 故亦痛微也。 
热者多实; 性急不得舒通; 故窘痛甚也。 后坠下迫肛门; 粪出坠止; 
为粪前坠; 乃滞也; 故曰实坠。 粪出更坠; 为粪后坠; 非滞也; 故曰 
虚坠。 初痢多属湿热; 久痢多属寒虚也。 
噤口痢 水谷痢 风痢 休息痢 热痢 寒痢 湿痢 五色痢 
2。噤口饮食俱不纳; 水谷糟粕杂血脓; 风痢坠重圊清血; 休息时作 
复时停; 热痢鱼脑稠粘秽; 寒痢稀澥白清腥; 湿痢黑豆汁浑浊; 五色 
相杂脏气凶。 
【注】噤口痢者; 下痢不食; 或呕不能食也。 水谷痢者; 糟粕脓血杂 
下也。 风痢者; 似肠风下清血而有坠痛也。 休息痢者; 时发作时停止 
也。五色痢者; 五色脓血相杂而下也; 若有脏腐尸臭之气则凶。 

卷四医宗金鉴四十一卷
痢疾死证
属性:3。水浆不入痢不止; 气少脉细皮肤寒; 纯血噤口呕脏气; 身热脉大 
命难全。 
【注】下痢不止; 水浆不入; 气少脉细; 皮肤寒; 死于阳绝也。 下痢 
纯血; 噤口; 呕逆脏气; 身热脉大; 死于阴绝也。 
仓廪汤 大黄黄连汤 
4。初痢表热宜仓廪; 里热冲心大黄连; 寒痢理中诃蔻缩; 附白桂赤 
不须言。 
【注】初痢有表证发热者; 不宜攻之; 法当先解其外; 用仓廪汤汗之 
。里热盛; 上冲心作呕噤口者; 法当先攻其里; 用大黄; 黄连; 好酒 
煎服攻之。 寒痢宜用理中汤; 加诃子; 肉蔻; 缩砂。 白多者加附子; 
赤多者加肉桂也。 
芍药汤 
5。初痢内外无大热; 芩连枳木芍归榔; 桂草尿涩滑石倍; 痢数窘痛 
入大黄。 
【注】初痢外无表热; 内热不盛; 宜用芍药汤。 即黄芩; 黄连; 枳实 
;木香; 芍药; 当归; 槟榔; 甘草; 肉桂少许也。 小便涩赤加滑石。 
下痢次数无度; 下坠痛甚; 入大黄也。 
香连和胃汤 参连开噤汤 贴脐法 
6。痢疾下后调气血; 宜用香连和胃汤; 黄芩芍药香连草; 陈皮白术 
缩砂当; 赤虚更加椿榆炒; 白虚参苓共炒姜; 噤口参连石莲子; 贴脐 
王瓜藤散良。 
【注】痢疾攻后病势大减; 宜调气血; 用香连和胃汤; 即黄芩; 芍药 
;木香; 黄连; 甘草; 陈皮; 白术; 当归; 缩砂也。 赤痢下血多虚者 
;当涩之; 加炒椿根白皮; 炒地榆。 白痢日久气虚者; 加人参; 茯苓 
;炒干姜以补之。 实而噤口堪下者; 以大黄黄连汤下之。 不堪下者; 
内以人参; 黄连; 石莲子煎汤; 徐徐服之; 下咽即好。 外以贴脐王瓜 
藤散; 即王瓜藤; 茎; 叶经霜者; 烧灰香油调; 纳脐中; 即有效也。 
真人养脏汤 
7。久痢寒热乌梅治; 寒虚滑痢养脏汤; 参术肉蔻归诃桂; 芍药罂粟 
草木香。 
【注】久痢脏有寒热不分者; 宜用乌梅丸调和之。 寒虚滑脱者; 宜用 
养脏汤温补之; 即人参; 白术; 肉蔻; 当归; 诃子; 肉桂; 芍药; 罂 
粟壳; 甘草; 木香也。 
香连平胃散 胃风汤 
8。水谷调中益气治; 湿痢香连平胃方; 虚湿风痢胃风治; 桂粟八珍 
减地黄。 
【注】水壳痢者; 乃脾胃虚; 腐化不及; 宜调中益气汤。 湿痢宜木香 
;黄连; 合平胃散方。 湿而虚者; 宜用胃风汤; 即肉桂; 粟米; 八珍 
汤减地黄也。 

卷四医宗金鉴四十一卷
五色痢休息痢治法
属性:9。五色休息皆伤脏; 涩早滞热蕴于中; 补之不应脉有力; 日久仍攻 
余法同。 
【注】五色; 休息二痢; 皆因用止涩药早; 或因滞热下之未尽; 蕴于 
肠胃伤脏气也。 用一切补养之药不应; 则可知初病非止涩太早; 即下 
之未尽也。 诊其脉若有力; 虽日久仍当攻也。 其余治法; 与诸痢同。 

卷四医宗金鉴四十一卷
疸证总括
属性:1。面目身黄欲安卧; 小便浑黄疸病成; 已食如饥饱烦眩; 胃疸谷疸 
酒疸名; 女劳额黑少腹急; 小便自利审瘀生; 黄汗微肿皆湿热; 阴黄 
重痛厥如冰。 
【注】面目身黄; 但欲安卧; 小便黄浑; 此黄疸病已成也。 如已食如 
饥;食难用饱; 饱则心烦头眩; 此欲作胃疸。 胃疸者; 即谷疸也。 若 
已见黄色; 疸已成矣。 得之于胃有湿热; 大饥过食也。 酒疸者; 得之 
于饮酒无度; 而发是病也。 女劳疸者; 疸而额黑; 少腹急; 小便自利 
;得之于大劳大热与女交接也。 瘀血发黄; 亦少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