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48-养生导引法 >

第4章

548-养生导引法-第4章

小说: 548-养生导引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用舌舔牙周三、五遍。每天清晨刷牙嗽口后进行最好。也可以随时行之。 


九、胁痛门
属性:〔原文〕一法∶卒左胁痛,念∶肝为青龙,左目中魂神,将五营兵,千乘万骑, 
从甲寅直符吏,入左胁下取病去。 
〔解说〕本段大意是突然左胁痛,可念∶“肝为青龙……”,用意念导气至左胁下 
,则病除。文中“青龙”、,‘魂神”、“将五营兵,千乘万骑,从甲寅直符吏”,均为 
道家隐语。下段“白虎”、“魂神”、“甲申直符吏”等同。不详解释。 
〔原文〕二法∶右胁痛,念∶肺为白虎,右目中魂神,将五营兵,千乘万骑, 
从甲申直符吏,入右胁下取病去。胁侧卧,伸臂直脚,以鼻纳气,以口出之。 
除胁皮肤痛,七息止。 
〔解说〕右胁痛,可念∶“肺为白虎……”用意念导气入右胁下,则病除。此外, 
采用侧身卧位,仲展手臂,伸直脚,用鼻吸气,从口出气,行七息而止。这样还可消除胁部 
皮肤痛。 
〔原文〕三法∶端坐伸腰,右顾视月,口纳气,咽之三十。除左胁痛。开目。 
〔解说〕正坐伸腰,眼向右顾视月亮,用口吸气,咽气三十次。可消除左胁痛。要开目 
行功。 
〔原文〕四法∶举手交项上相握,自极。治胁下痛。坐地交两手着不周遍握,急挽。久行, 
实身如金刚。令息调长,如风云,如雷。 
〔解说〕举两手交叉向上放在颈后,相互用力握紧。可治胁下痛。坐地交叉两手手指, 
不要完全握固,急相拉。久行此法,可使身体结实得如同金刚。同时还须调息,调息的 
要领是呼吸要匀而长,存想如风吹云般轻飘,如雷发作般地隆呜巨声和亮光随呼入吸进了腹中。 
x小结∶x 
本篇介绍了道家默念咒语的导引方法,虽然咒语带有迷信颜色,但从导引方法来看这是有 
一定科学性的。有针对性的默念几个字或一段话,可以诱导思想专一,融化杂念,减 
少睡意,专注病位,使人易于入静和放松。但从临床实践来看,默念的字句不宜太长, 
太长因用意太过和不易与呼吸配合,可致头胀头痛,胸闷烦燥,呼吸促迫或滞塞。本篇 
是先念咒语而后调息,这种方法一般不会影响呼吸。本节对呼吸方法提出了“令息调长 
,如云,如雷”的要求,这是非常正确的。练气功的基本呼吸要求就是要使呼吸“调柔 
入细,引病短令长”,柔细就是要柔和轻细,使气的出入如春蚕吐丝,绵绵不断,如行 
云流水,来去自然。《诸病源候论》“卷二·风诸候”引《无生经》曰∶“治百病,邪鬼 
、蛊毒。当正偃卧,用目闭气,内视丹田,以鼻徐徐内气,令腹极满,徐徐以口吐之,勿 
令有声。令入多出少,以微为之……又当存作大雷电,隆晃走入腹中。为之不止,病自除 
矣。”这里“当存作大雷电”,就是以意想象有大雷电,其声光进入了腹中,隆晃即隆隆晃 
晃,隆隆是形容雷电的巨声,晃晃是形容雷电的亮光。“如雷”也就是存想有隆隆晃晃的雷 
电进入了腹中。 


十、腰痛门
属性:〔原文〕一法∶一手向上极势,手掌四方转回,一手向下努之。合手掌努指,侧身欹形 
,转身向似看手掌向上,心气向下散适,知气下缘上始极势。左右上下四七亦然。去膊 
井肋腰脊疼闷。 
〔解说〕一手向上尽量伸展,手掌向四方回转,另一手下垂,掌心向下用力按。然后将 
两手掌相合头上,指与指用力互推,侧身斜倾,转身抬头似看向上的手掌,并使心气向下 
疏散放松,感到向下的气又向上循行即达最大限度。左右上下作二十八次都要这样。 
可祛除肩部、胁肋、腰脊的疼闷。 
〔原文〕二法∶平跪,长伸两手拓席向前,待腰脊须转,遍身骨解气散,长引 
腰极势。然始却跪,便急如似脊内冷气出许,令臂膊痛,痛欲似闷痛,还坐,来去二七。 
去五脏不和,背痛闷。 
〔解说〕两膝跪地,伸展两手向前按在地上,等到腰脊内气转动,全身骨松气散时 
,尽力伸腰。然后将身体反回来后仰而跪,便会立刻感觉到好象脊背里有冷气出来,使肩 
臂疼痛,疼痛要达到闷痛,才坐下,来回做十四次。可祛除五脏不和,背痛闷。 
〔原文〕三法∶凡人常觉脊强,不问时节,缩咽膊内,似回转向仰面努膊井向上也, 
头左右两向 之,左右三七,一住。待血气行动定,然始更用,初缓后急。若无病患,常 
欲得旦起、午时、日没三辰,如用,辰别三七。除寒热脊腰颈项痛。 
〔解说〕见“二、风痹门”第十法。 
x小结∶x 
腰痛是指一侧或两侧腰部疼痛。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腰痛常为肾亏的一种表现, 
但外感风湿寒热邪气也可以引起腰痛。本篇主张腰痛应以动功为主。一法采用举手转身,使 
心气向下放松的动作,反复活动两肩、胁及腰;二法采用跪地用手着地撑起腰脊转动、伸展, 
后仰腰肢的动作,尽量使腰脊大幅度运动,使其感到疼痛,或者达到闷痛,才坐下收功。这种 
以动疏通气血,舒展腰部的方法对后世影响很大。《易筋经》中的“摘星换斗势”,口诀∶ 
“只手擎天 
掌复头,更从掌内注双眸,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收回左右眸。”作法∶单手高举, 
掌须下复,目注两掌,吸气不呼,鼻息调匀,用力收回,左右同之。《八段锦》中的“ 
仰托一度理三焦”等都可以说是法一的演变。 


十一、香港脚门
属性:〔原文〕一法∶坐,两足长舒,自纵身纳气向下,使心内柔和适散。然后屈一足安 
膝下努长,舒一足,仰足指向上,使急。仰眠,头不至席,两手急努向前,头向上努挽, 
一时各各取势,来去二七。递互亦然。去脚疼,腰膊冷,血冷风痹,日日渐损。 
〔解说〕采取正坐势,两脚伸直,全身放松吸气,引气向下,使心中感到柔适松散, 
然后屈收一足放在膝下把脚舒展开,另一足伸直,使脚趾上屈,并尽量用力。接着向后仰 
睡,在头还未着席时,两手立即用力前伸,头向上向前伸,就象被拉起来一样,这些动作要 
同时进行,上下来回做十四次,换脚,同样做十四次。治脚疼、腰背冷、血寒风痹,逐渐亏 
损之病。 
〔原文〕二法∶覆卧,傍视,内踵,伸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脚中弦痛转筋,脚 
酸疼,脚痹弱。 
〔解说〕俯卧,两眼向旁看,脚跟向内,伸腰,用鼻子吸气,尽力行气七息。可消除脚中 
弦痛,转筋,脚酸疼,脚痹弱。 
〔原文〕三法∶舒两足坐,散气向涌泉,可三通。气 
彻到,始收右足屈卷,将两手急捉脚涌泉挽,足踏手挽,一时取势。手足用力,送气向 
下急三七,不失气。数行,去肾内冷气,膝冷脚疼也。 
〔解说〕伸展两足坐下,以意引气,使内气行散到足底涌泉穴,如次三通。气完全 
达涌泉后,始收屈右脚,用双手立即握拉脚底涌泉穴,足向前踏手向后拉,同时进行,手 
足都用力,并向下以意送气二十一次,不要使其失气。常行,可治肾内冷气,膝冷脚疼。 
〔原文〕四法∶一足屈之,足指仰使急;一足安膝头心,散心,两足跟出气向下。 
一手拓膝头向下急捺,一手向后拓席,一时极势,左右亦然二七。去膝髀疼急。 
〔解说〕屈一脚,脚趾尽力向上翘;另一脚放在屈脚腿的膝头中间,放松身心,行气 
使气至足,从两足跟向下出气。然后,一手推膝头向下落于地,另一手向后按地,努力 
同时行动,左右交换做同样的动作各十四次,可祛除膝髀疼急。 
〔原文〕五法∶一足踏地,一足向后将足解溪安 上,急努两手偏相向后,侧身如转, 
极势二七。左右亦然。去足疼痛痹急,腰痛也。 
〔解说〕一脚踏地,一脚向后把脚解溪穴(在足腕中)处放在踏地脚跟处,两手用力一 
侧向后伸,侧身转动努力做十四次。左右同样动作。可祛除足疼痛痹急,腰痛。 
x小结∶x 
中医所说的香港脚病是指以腿足软弱,行动不便为主症的疾病。古代因其主症是足缓纵不随 
,又名“缓风”或“脚 
弱”。一般可区分为两个类型,即以足肿者名湿香港脚,不肿者名干香港脚。干、湿香港脚 
如出现气促胸闷,心悸烦渴等证,则称为香港脚冲心,为香港脚病之危候。 
本篇对香港脚的导引主张动、静功结合。在运功方面以活动脚、腿及腰为主。在静功 
方面强调呼气时要“自纵身纳气向下,使心内柔和适散”;“散气向涌泉”,“送气向下 
三七,不失气”;“散心,两足跟出气向下”。这里的“纵身”“散心”和“使心内柔和适 
散”就是要求练功行气时要“松静自然,心宁体散”,避免紧张,克服杂念,使自己有意 
识地处于一种非常舒适轻松和宁静的状态。怎样才能松静舒散呢?文中提出一是要“纵身” 
,首先要放纵身体、四肢、肌肉、呼吸,使其如散如纵,无有紧张;二是要“散心”,使身 
心同时松散,无有挂牵,不为杂念声色干涉,集中心思呼吸行气,“使心内柔和适散”,这样 
才能进入最佳状态。使内气充实,营运体内,然后以意引气“散气向涌泉”,“两足跟出气向下 
”就可达到“以气攻病”,治疗香港脚的目标。“纵身”、“散心”的功法,就是后世的松静功, 
松即使肌体放松,静即使跟出气心绪宁静。松静两者,相互促进,松散之后,才容易入静,入 
静之后,便能放松。所以“松静自然,心宁体散”是练功的基本要求,也是练好功的要领。 


十二、积聚门
属性:〔原文〕一法∶以左足践右足上,除心下积聚。 
〔解说〕把左脚踏在右脚背上,可治心下(指胃)的 
积聚。 
〔原文〕二法∶端坐伸腰,向日仰头,徐以口纳气,因而咽之,三十过而止, 
开目。除心下积聚。 
〔解说〕正坐伸腰,仰首望太阳,慢慢用口吸气,咽下,三十次止,开目行功 
可除心下积聚。 
〔原文〕三法∶左胁侧卧,伸臂直脚,以口纳气,鼻吐之,周而复始。除积聚, 
心下不快。 
〔解说〕向左胁侧卧,臂和腿都伸直,用口吸气,鼻出气,反复做。可消除积聚 
和心下不适。 
〔原文〕四法∶以左手按右胁,举右手极形。除积及老血。 
〔解说〕以左手按右胁,尽力将右手举高。可治疗积聚和陈旧血积。 
〔原文〕五法∶闭口微息,正坐向王气,张鼻取气,逼置脐下,小口微出十二通 
气。以除结聚。低头不息十二通。以消饮食,令身轻强,行之冬月,令人不寒。 
〔解说〕闭口微微呼吸,正坐,面对东方,张鼻吸气,逼气下行停于脐下,然后用 
小口慢慢出气十二通。可以去掉结聚,再低头不息十二通,可以消化饮食,使身体轻快强 
健。冬天这样做,可使人不怕冷。 
〔原文〕六法∶端坐伸腰,直上展两臂,仰两手掌,以鼻纳气闭之,自极七息,名曰 
蜀王乔。除胁下积聚。 
〔解说〕正坐伸腰,向上直伸两臂,仰两手掌,用鼻吸气后闭气,到极限时呼出,如 
此七息。名为蜀王乔。可消除胁下的积聚。 
〔原文〕七法∶向晨去枕,正偃卧,伸臂胫,瞑目,闭口,不息,极张腹两足,再息。 
顷间吸腹仰两足,倍拳。欲 
自微息定,复为,春三、夏五、秋七、冬九,荡涤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