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48-养生导引法 >

第3章

548-养生导引法-第3章

小说: 548-养生导引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纳气,口吐气,或口吸气,鼻出气,使气达腹的腹式呼吸法,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 
时腹部凹陷(顺呼吸),或吸气时腹部凹陷,呼气时腹部隆起(逆呼吸)均可,但应 
以使气压腹中,使小腹感到充实、饱满、臌胀和振动,达到一定程度后还可感到发热。 
这样就能温中祛寒,调气止痛,治疗腹痛、呕吐、气郁等症。实践证明,腹式呼吸法 
对消化系疾病,如胃溃疡、胃痉挛、过敏性肠炎、便秘等有良好效果。 
本篇还介绍了“咽气”法和摩腹法。“咽气法”,后世称“吞气“或“食气”法, 
是将空气大口吞咽于胃中,然后再吐出,或以意引气通过胃肠,由肛门排出的一种功法。 
这种功法可使胃肠蠕动直接得到调解,使腹中气机通利,积聚消散,对胃痛、腹痛、消化 
不良、便秘等,有良好功效。“咽气”可以由大口吸气和大口吐气的喘吸法练起,逐渐能 
使气停留胃中,下达肠间,最后由肛门排出。摩腹法是调理肠胃功能的重要方法,古人又 
称其为摩脐腹、摩生门,认为“腹宜常摩”为养生要诀之一。方法是两手搓热,然后相叠( 
一般右手按在左手背上),用掌心在脐的周遭,右边上来,左边下去的顺时钟方向,分小圈 
、中圈、大圈各转摩12次。腹痛时摩腹可以理气止痛,无病之人,常摩腹可以调理脾胃。 
帮助消化,健脾强身。 


四、霍乱门
属性:〔原文〕一法∶转筋不住,男子以手挽其阴;女子以手牵乳近两边。 
〔解说〕转筋发作不止,男子以手握固阴部,女子以手牵乳房,两手牵住乳房 
两边即可。 
〔原文〕二法∶偃卧,展两胫两手,外踵者相向,亦鼻纳气,自极七息。除两 
膝寒,胫骨疼,转筋。 
〔解说〕仰卧,伸展两腿两手,足根向外分开,足趾向内相根,同样是鼻纳气, 
尽力行气七息。可治两膝寒痹,小腿骨疼痛,转筋。 
〔原文〕三法∶覆卧,傍视,立两踵,伸腰,鼻纳气。去转筋。 
〔解说〕俯卧,侧头看一旁、用两足趾着地,将两足跟立起,伸展腰,鼻吸气。 
可治转筋。 
x小结:x 
中医所说霍乱是指突发吐泻、腹痛、转筋(俗名“抽筋”,指四肢筋脉痉挛牵掣 
疼痛的病症)等症的疾病。包括现代所称的“霍乱”及“急性肠胃炎”等,但不等于现 
代医学的霍乱病。《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二·霍乱病诸候”说∶“冷热不调,饮食不节 
,使人阴阳清浊之气相干,而变乱于肠胃之间,则成霍乱。霍乱而转筋者,由冷气入于筋 
故也。”可见转筋症,主要由于寒气入于筋脉所致。本节对霍乱转筋提出了三种导引方法 
∶一是男子用手握固阴器,女子用手牵 
两乳房;二是仰卧,舒展手足。踵向外趾相对,行气七息;三是俯卧,侧头,足趾着地 
立起足根,伸腰,纳气。这些方法均简便易行,除可用治霍乱转筋外,还可以防治一般的 
“抽筋”病。 


五、呕吐门
属性:〔原文〕一法∶正坐,两手向后捉腕,反拓席尽势,使腹弦弦上下七。左右换手亦然。 
除腹肚冷气宿食积胃,口冷,食饮进退吐逆。 
〔解说〕坐正,两手伸向背后,用一手握固另一手腕部,反手按地,使腹鼓起如弓弦, 
上下鼓动七次。将手左右更换同样握腕反手按地,鼓腹七次。可消除腹肚中冷气和宿食积胃, 
以及胃口寒凉,饮食入胃则呕吐上逆。 
〔原文〕二法∶偃卧,展胫两手,左右跷(举足)两足踵,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腰 
中病,食苦呕。 
〔解说〕仰卧,伸展两腿两手,跷起两足根,用鼻吸气,尽力行气七息。可消除腰中疾病 
,食后苦于呕吐。 
〔原文〕三法∶坐,直舒两脚,以两手挽两足,自极十二通。愈肠胃不能受食吐逆。以两 
手直叉两脚底,两脚痛舒,以头枕膝上,自极十二通。愈肠胃不能受食吐逆。 
〔解说〕坐地,伸直两脚,用两手牵拉两足,尽力做十二遍。可治疗胃不能受食呕吐。用两 
手指交叉兜两脚底,直至两脚感到困痛后松开使脚舒,再把头枕在膝上,尽力按上法做十二遍。可治 
肠胃不能受食呕吐。 
x小结∶x 
本篇对呕吐提出了三种导引法。第一法,背手着地,以使腹上下活动,帮助消除 
宿食寒气;第二法,仰卧跷踵,舒展肢体,以引气腹中,使气调呕止;第三法,坐位 
伸脚,以手握足,或用手兜足,以头枕膝,以活动腰腹理气除呕。有静功、有动功, 
患者可根据病情选用。 


六、气门
属性:〔原文〕一法∶两手向后,合手拓腰向上极势,振摇臂肘来去七。始得手不移,直 
向上向下尽势来去二七。去脊心肺气壅闷。 
〔解说〕两手向后,左右两手相合尽力托腰向上,振摇两臂肘来去七次。然后同前式 
样,合手托腰,将双手直向上向下用力摩腰反复十四次。可治脊、心、肺气壅闷不舒。 
〔原文〕二法∶两足两指相向,五息止,引心肺。去厥逆上气。极用力,令两足相向, 
意止引肺中气出,病患行肺内外展转屈伸,随无有违逆。 
〔解说〕两足趾相对,行气五息止,以(意念)引气入心肺,可消除厥逆上气。进而尽 
量用力,使两足相对,以意念引肺中内气出,让病患营运肺气,使肺气在体内外展转屈伸正常运 
行,所到之处就会无有阻碍,气顺滞消。 
x小结∶x 
本篇气门所述主要是肺气壅塞和厥逆上气。肺主气、司呼吸,主人体气的营运。《灵枢·九 
针论》说∶“肺者五脏六腑之华盖也。”所谓华盖,是比喻说肺脏居上,就好象在 
上的天,复盖着万物一样。肺居上而主肃降,肺气肃降才能使吸入的清气和五谷的 
精微向其它各脏腑布散,维持各脏腑的正常活动。肃降正常,则气道通畅,呼吸调匀, 
体内外气体得以正常交换。如果“肺失肃降”,就会出现喘、咳,肺气上逆和胸闷 
气壅。治疗时宜理气降逆。本篇采用两手托腰,摇动两肘;由上向下用力摩腰的动功 
和以意念引肺中内气出的静功调理肺气壅塞,主要是由上向下的摩腰背可使气机舒 
利,使气由上向下而降;以意念引肺中气出,可使郁滞之气消散,壅塞之气宣发。若能 
动静结合,效果可更好。慢性肺心病、气管炎、哮喘等病患均可采用此功。 


七、痰饮门
属性:〔原文〕一法∶左右侧卧,不息十通。治痰饮不消。右有饮病,右侧卧,左有饮病, 
左侧卧,又有不消气排之,左右各十有二息,治痰饮也。 
〔解说〕左侧卧或右侧卧,不息行气十通。可治痰饮不消。右有饮病,宜采用右侧卧 
位,左有饮病,宜采用左侧卧位,如果还有痰饮不消,可不息,行气以排之,左右各行气 
十二息,这样就可以治愈痰饮了。 
x小结∶x 
痰饮是人体内水液停积,输化失常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前人将散在胃肠者称为痰饮,饮 
流胁下者称为悬饮,淫溢四肢肌肉者称为溢饮,支撑胸肺者称为支饮。痰饮多因肺失宣 
降,脾肾阳虚,不能运化水谷,以致饮留胃肠而致。主证为胸 
胁支满,脘部有振水音,呕吐清水痰涎,口渴不欲饮,头昏目眩、短气心悸,背寒冷 
如掌大等。治疗痰饮,应以温化为主,因为饮为阴邪,遇寒则聚,得温则行。本篇主 
张采用侧卧,不息法。治一般痰饮,谓右有饮病,右侧卧,左有饮病,左侧卧。如果 
是较严重的痰饮病,还应以意念引“内气”排除痰饮。这实际上就是前述的引气攻病法 
(见“一、中风门”解说)。气功可使胃肠蠕动增强,膈肌活动加大,脾胃运化健旺, 
肾中阳气得补,从而令痰饮温化,三焦气机通畅,故对痰饮病有很好效果。练功时若能 
针对痰饮留聚的部位,如胸胁、胃院等,以意念引“内气”直达病所而攻邪祛病,则会 
收到更好疗效。 
文中“不息十通”的“通”,有几种解释∶(1)一通即一遍。如《诸病源候论》 
“卷二十七·白发候养生方导引法”说∶“一通者,一为之,令此身囊之中满其气。” 
“不息十通”即按不息法做十遍。(2)用鼻吸气五次,口吐气一次为一通。如《诸病源 
候论》“ 卷三十二·痈疽病养生方导引法”说∶“鼻内息五方一吐,为一通。”笔者认 
为此处的“通”即是“全部”、“整个”意,即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呼吸过程或动作即是 
一通。如“鼻内息五方一吐”为一整体呼吸过程,完成一遍此呼吸过程即是一通。如 
“八、痨瘵门”以“叩齿二七过,取咽气二七”为一通,即齿叩十四次,吞气咽下十四 
次为一整体动作,完成这二个十四次动作一遍,为一通。一通的动作次数有多有少,少者 
一次,多者十几次,不能规定一定次数为一通,而应当根据实际完成一个动作的次数定 
“通”。 


八、痨瘵门
属性:〔原文〕一法∶以两手着头上相叉,长气即吐之,坐地缓舒两脚,以两手 
外抱膝中,疾低头入两膝间,两手交叉头上十三通,愈三尸也。 
〔解说〕把两手交叉放在头上,长吸气即吐出。坐在地上,慢慢地伸展两脚, 
用两手从外边将膝抱起,急低头进入两膝之间,这样两手交叉抱头上行功十三遍, 
可治三尸病。 
〔原文〕二法∶叩齿二七过,取咽气二七。如三百通乃止。为之二十日,邪气 
悉去;六十日,小病愈;百日,大病除,三虫伏尸皆去,面体光泽也。 
〔解说〕叩齿十四次,吞气咽下十四次,为一通,如此做三百通为止。连做二 
十日,可使体内邪气都消除;做六十日,小病可愈;做一百日,大病可除,藏于体内 
的三虫和伏尸均可消除,使人精神焕发,面体光泽。 
x小结∶x 
痨瘵即是肺痨病,也就是肺结核病。古人认为人身中有作祟损人,使人患痨瘵的“ 
三尸”和“三虫”等。《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三·尸病诸候”说∶“人身内自有三 
尸诸虫,与人俱生,而此虫忌恶(禁忌邪恶,犯之则为害伤人),能与鬼灵相通,常接引 
外邪,为人患害,其发作之状,或沉沉默默,不得知所苦,而无处不恶;或腹痛胀急;或 
块踊起;或挛引腰脊;或精神杂错。”并指出三尸为∶飞尸、遁 
尸,沉尸,另有风尸、尸注(与三尸合称五尸)及伏尸等。道家认为,三尸是隐藏 
在人体的作祟之神,每逢庚申日,向天神诉说人的过恶,损人身心。三尸者, 
上尸青姑,伐人眼;中尸白姑,伐人五脏;下尸血姑,伐人胃命。气功练到一定 
程度,可驱三尸,使人长寿。 
三虫,就是长虫(蛔虫)、赤虫(姜片虫)和蛲虫。是人体寄生虫。又与伏虫、 
白虫、肉虫、肺虫、胃虫、弱虫,合称九虫。 
本篇针对“痨瘵病”的特点,提出了二种导引法。一是以双手抱头,长吸气,缓吐 
气,再坐下缓展两脚,用手抱膝,向两膝间低头,并抱头十三通。一是叩齿和吞咽气 
。叩齿,又称“琢齿”,本书“十九、口齿门”有∶“一法∶东向坐,不息四通,上下 
琢齿三十六。治齿痛。”并认为叩齿“常数行之,使齿不痛,发牢不白,头脑不痛。” 
叩齿的方法可先叩臼齿三十六次,次叩门牙三十六次,再错牙叩犬齿各三十六次, 
最后用舌舔牙周三、五遍。每天清晨刷牙嗽口后进行最好。也可以随时行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