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382-回春录 >

第12章

382-回春录-第12章

小说: 382-回春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右洪滑、左弦数,为阳明腑实之候。疏∶石菖蒲 胆星 知母 花粉 枳实 蒌仁 秦艽 旋复 麻仁 竹沥为方。 
或虑便泻欲脱,置不敢用,而不知古人中藏宜下之“藏”字乃“府”字之伪。柯氏云∶“读书无眼,病患无命”, 
此之谓也。延至两旬,病势危急。芷塘浼童秋门复恳孟英视之,苔裂舌绛,米饮不沾,腹胀息粗,阴津欲竭,非急 
下不可也。即以前方加大黄四钱,绞汁服,连下黑矢五次。舌謇顿减,渐啜稀糜。乃去大黄, 
加西洋参、生地、麦冬、丹皮、薄荷,服五剂,复更衣,语言乃清。专用甘凉充津涤热。又旬日,舌色始淡, 
纳谷如常。改以滋阴,渐收全绩。逾三载,闻以他疾终。 
赵秋 进士,去秋患左半身不遂,伊芳弟笛楼暨高弟许芷卿茂才,主清热蠲痰,治之未能遽效。邀孟英诊之, 
脉甚迟缓,苔极黄腻,便秘多言。乃于药中,和入竹沥一碗。且以龙荟、滚痰二丸,相间而投。二丸各用斤许, 
证始向愈。今春出房,眠食已复,而素嗜浓味,不戒肥甘。孟夏,其病陡发,孟英诊之,脉形滑驶如蛇。断 
其不起。秋初果殁。 
赖炳池令堂,年近古稀,患左半身不遂,医与再造丸暨补剂,服二旬,病如故。孟英按脉,弦缓而滑,颧 
赤苔黄,音微舌謇,便涩无痰。曰∶此“痰中”也,伏而未化。与∶犀(角) 羚(羊角) (竹)茹 贝(母 
)菖(蒲) (法半)夏 花粉 知母 白薇 豆卷 桑枝 丝瓜络等药,服三剂而苔化,音渐清朗。六、七 
剂,腿知痛,痰渐吐,便亦通。既而腿痛难忍,其热如烙。孟英令涂葱、蜜以吸其热,痛果渐止。半月后,眠 
食渐安。二旬外,手能握。月余,可扶掖以行矣。 
徐梦香,年近六旬,患手颤不能握管,孟英以“通补”、 
“熄风”之药,吞服指迷茯苓丸而安。 
仲秋类中,遗溺,痰升,昏瞀,妄言,汗多,面赤。急延孟英视之,脉浮弦洪滑。盖吸受热邪,而连日 
适服参汤也。与∶羚羊角 石菖蒲 连翘 栀子 桑叶 菊花 楝(实) (石)斛 知母 花粉 竹沥 银 
花(青)蒿 (白)薇等药,一剂知,二剂神清。乃去羚羊角、菖蒲,加(竹)茹、贝(母) 滑石,投之, 
下痢白如脓垢者数日,始知饥纳谷,渐以调理而愈。匝月即能作画,季秋仍幕游江右。 
韩组林,年虽七十,饮、啖兼人,而平时喜服药。医以其老,辄用桂、附、参、茸等药,以期可 
享遐龄。讵料初八日晚膳尚健饭,三更睡醒,倏寒栗发颤,俄而四肢螈 ,越日云亡。得非即世人所谓子午证 
耶?孟英曰∶此老系阳旺之体,肥甘过度,痰火日增,年至古稀,真阴日耗,而久服此等助火灼阴之药,以致 
风从火出,立拔根 。与儿科所云∶“急惊风”证,殆无异焉。 

一、内科
眩晕
属性:湖墅,张春桥,素禀不坚,头眩脑鸣,频服温补药,甚觉畏冷。人皆谓其体偏于寒也。 
辛丑春,始请孟英诊之,脉甚数。曰∶阴亏也。温补非宜。改服滋水培元之剂,颇为有效。夏间,或劝 
以灸火,云∶“可以除百病”。盖未知灼艾之可以除百病者,谓可除寒湿凝滞、阳气不能宣通之证,非谓内 
伤外感一切之病皆可以灸除之也。故仲景有“微数之脉,慎不可灸”之训,正以艾火大能伤阴也。 
灸后数日,即寒少热多,宛如虐疾,医者以为“脾寒”病,投以温散,日以滋甚。春桥知药治未符,坚不肯服, 
乃父与之询其故,漫曰∶要儿服药,须延王先生延医。与之遂邀孟英治之,切其脉,滑数倍加,曰∶阴虚之体,内热 
自生,灸之以艾,火气内攻。当时溽暑,天热外烁,三者交加,阴何以堪?再 
投温散,如火益热,当从“瘅疟”治。专以甘寒熄热,则阴津不致枯涸,而寒热可不攻自去。所谓“治病 
必求其本”也。竟不用一分表散药而治愈。 
一老广文,俸满来省验看,患眩晕。医谓“上虚”,进以参、 等药,因而不食不便,烦躁气逆。孟英诊 
曰∶“下虚”之证,误补其上,气分实而不降,先当治药,然后疗病。与∶(山)栀 (豆)豉 (黄)芩 桔 
(梗) 枳(实) 橘(红) 
(紫)菀 贝(母),一剂粥进便行,嗣用滋阴熄风法而愈, 
王雪山令媳,患心悸眩晕。广服补剂,初若甚效,继乃日剧,时时汗出,肢冷息微,气逆欲脱,灌以参汤,稍 
有把握。延逾半载,大弗不资。庄之阶舍人,令延孟英诊视,脉沉弦且滑,舌绛而有黄腻之苔,口苦溲热,汛事仍 
行。病属痰热 ,误补则气机壅塞,与大剂清热涤痰药,吞当归龙荟丸,服之渐以向安。仲夏即受孕,次年二月诞 
一子,惜其娠后停药,去痰未尽,娩后复患悸晕不眠,气短不饥,或作产后血虚治不效,仍请孟英视之。脉 
极滑数,曰∶病根未刈也。与蠲痰清气法,果应。 
比丘尼心能,体浓蹒跚。偶患眩悸,医以为虚。久服温补,渐至 
发肿不饥。仲夏,延孟英视之,脉甚弦滑,舌色光绛。主清痰热,尽撤补药,彼不之信,仍服八味等方。至季 
夏再屈孟英诊之,脉数七至,眠食尽废,不可救药矣,果及秋而荼毗。(和尚死叫荼毗)。 
曾稼梅令嫒,患眩晕,脘痛,筋掣,吐酸,渴饮,不饥,咽中如有炙脔, 
朱某与温胃药,病日剧。孟英诊脉,弦滑,投∶(竹)茹 贝(母) (吴茱)萸 (黄)连 旋(复) 赭(石) 栀 
(子) 楝(实) 枳(实) 郁(金) 雪羹之药,十余剂始愈。 
胡秋谷令嫒,年甫笄(女子十五岁为笄),往岁患眩晕,孟英切其脉滑,作痰治,服一、二剂,未 
愈。更医谓“虚”,进以补药,颇效,渠信为然。今冬复病,径服补药,半年后,眠食皆废,闻声惊惕,寒颤 
自汗,肢冷如冰。以为久虚欲脱,乞援于孟英。脉极细数,目赤便秘,胸下痞塞如 ,力辨其非虚证。盖痰饮 
为患,乍补每若相安,惟具只眼者,始不为病所欺也。投以∶旋(复) 赭(石) (竹)茹 贝(母) 蛤 
壳花粉 桑(叶) 栀(子) 栝(蒌) 薤(白) (黄)连 枳(实)等药,数服即安,而晕不能止,乃 
去赭(石)、薤(白)、(栝)蒌、枳(实),加元参、菊花、“二至”、“三甲”之类,服匝月,始能起榻。 
李甫华令正,患头震。孟英脉之,弦滑,乃肝经郁怒火升也。投∶当归龙荟丸而瘥。然不能惩忿,其病屡 
发之后,更兼溺闭,腹胀,喘汗欲绝。亟邀孟英视之,脉甚弦涩。口苦苔黄,舌色紫黯,汛虽不愆,内有瘀滞 
也。以∶雪羹加金铃 旋复 栀子 滑石 桃仁 茺蔚 车前子 木通,仍吞龙荟丸,外以田蠃 
、大蒜、车前草,捣贴脐下,服后果先下黑血。溲即随通。继而更衣,粪色亦黑,遂愈。 

一、内科
厥证
属性:许滇生之媳,为阮芸台太傅之女孙,在都因丧子悲哀,患发厥。屡服补剂,以致汛愆。 
或疑为娠。孟英曰∶脉虽弦数以滑,乃痰挟风阳而为厥也。与“大剂蠲痰熄风,舒郁清营”之剂,渐以获愈。 
丁酉中秋夜,牙行张鉴录,年逾花甲,猝仆于地。急延孟英脉之,弦滑而大。曰∶痰、气、食相并而逆于上也。 
先以乌梅擦开牙关,横一竹箸于口,灌以淡盐姜汤,随以鹅翎探之。太息一声而苏,次与调气和中而愈。后数 
年以他疾终。 
秋初,家慈猝仆于地。孟英诊之,脉浮弦以滑。用∶羚羊角 胆星 牡蛎 石菖蒲 丹参 茯苓 钩藤 
桑叶 贝母 橘红 蒺藜等以顺气、蠲痰、熄风、降火而痊。 
癸卯春前数日,忽作欠伸而厥。孟英切脉,微弱而弦。 
曰∶病虽与前相似,而证则异矣。以∶高丽参 白术 何首乌 山茱萸 枸杞 桑椹 石斛 (淮)牛膝 蒺 
藜橘红 牡蛎等,镇补、摄纳以瘳。余谓此等症,安危在呼吸之间,观前后猝仆数案,可见其辨证之神,虽 
古人,不多让,况世俗之所谓医乎。家慈两次类中,予皆远出,微孟英,吾将焉活?感铭五内,聊识数言, 
惟愿读是书者,体其济世之心,临证得能如是,将胥天下之沉 而尽起矣。 
祝叟,年近古稀,己亥春赴席,忽仆地痰涌,肢强眼斜,舌謇不语。外科王瑞芝荐孟英视之,投六君子汤加 
蝎稍、羚羊角、胆星、石菖蒲、竹沥、姜汁而瘳。 
沈新予令岳母,陡患昏厥,速孟英视之,病者楼居,酷热如蒸。因曰∶此阴虚肝阳素盛之体,暑邪吸入包络, 
亟宜移榻清凉之地。随以紫雪(丹)一钱,新汲水调下可安。而病者自言手足已受缧绁, 
坚不肯移。家人惊以为祟,闻而束手。孟英督令移之,如法灌药,果即帖然。 
胡次瑶妇,陡患肢麻昏眩,以为“急痧”。孟英视之,面微红,音低神惫。睛微赤,舌色微 
黄,足微冷,身微热,胸微闷,脉微弦。曰∶乃本元素弱,谋虑萦思,心火上炎,内风随以上僭,岂可误作痧 
闭,妄投香散之药哉?以∶人参 龙(骨) 牡(蛎) 菖(蒲) (黄)连 石英 麦冬 小麦 竹叶 莲子 
心为方,两啜而瘥。寻与平补善其后。 

一、内科
脱证
属性:甲申夏,予于登厕时,忽然体冷汗出,气怯神疲。孟英视之曰∶阳气欲脱也。猝不及 
得药。适有三年女佩姜一块。约重四至五钱,急煎而灌之,即安。后用培补药,率以(人)参 (黄) (白) 
术(炙)草为主,盖气分偏虚也。 
郑九,经越医陈六顺延医,服药后汗出昏狂,精流欲脱。孟英切其脉,既散且乱,沉取极细。曰∶此证颇 
危,生机仅存一线。亦斯人阴分素亏,不可尽谓桂、附之罪也。以∶元参 生地 知母 黄柏 白芍 石斛 
百合 甘草 栀子 桑枝 龙骨 牡蛎 盐水炒豆豉,为大剂灌之,下咽即安。次日,去栀、豉、甘草、加龟 
版、鳖甲、盐水炒橘红,服十余帖而康。 

一、内科
痹证
属性:某媪,年六十余,患腰腿串痛,闻响声,即两腿筋掣不可耐,且必二、三十次。卧榻数载,诸药罔效。孟 
英察脉沉弦,苔腻便秘。亦因广服温补而致病日剧也。与∶雪羹 羚(羊角) 楝(实) 胆星 橘络 竹沥 
丝瓜络,吞礞石滚痰丸及当归龙荟丸,四剂,大泻数十次,臭韧异常,筋掣即已。乃去二丸,加(山)栀、 
(黄)连、羊藿,服六剂。即健饭而可扶掖以行矣。 
某妪,患腰痛胀欲捶,多药不效。孟英视其形虽羸瘦,而脉滑痰多,苔黄舌绛。曰∶体虚病实,温补非宜。 
苟不攻去其痰,徒以疲药因循,则病益实,体益虚。糜帑劳师,养成寇患,岂治病之道哉?先以∶雪羹(汤) 
加竹茹、楝实、绿萼梅、杏仁、花粉、橘红、茯苓、旋复,吞控诞丹,服后果下胶痰,三进而病若失。嗣 
予调补获痊。 
牙行王炳华室,夏患臂痛。孙某曰∶风也。服参、 、归、芍数帖,臂稍愈而脘痛。孙曰∶寒也。加以桂、附, 
痛不止而渐觉痰多。孙曰∶肝肾不足也,重用熟地、枸杞,令其多服取效。不料愈服愈剧,渐至昏厥。孙尚以 
为药力之未到,病体之久虚,前方复加重,甚而时时发厥。始请孟英诊之,脉沉而有弦滑且数之象。乃谓炳华曰∶ 
此由过投温补,引动肝风,煽其津液为痰,痰复乘风而上,此晕厥之所由来也。余波则奔流经络,四肢因而抽 
搐,阳气尽逆于上,宜乎鼻塞面浮。浊气不能下达,是以便滞不饥。炳华曰∶(先生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