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黄帝素问直解 >

第29章

-黄帝素问直解-第29章

小说: -黄帝素问直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阴阳虚实,以为用针之法,神乎神,独悟独见独明,故曰八正神明也。 
x黄帝问曰∶用针之服,必有法则焉,今何法何则?x 
服,事也。上编云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然虽治神,必有法则,以为用针之事,帝故问之。 
x岐伯对曰∶法天则地,合以天光。x 
天光,日月星辰也。用针之道,上法天时,下则地理,更合天之日月星辰,以为法则也。 
x帝曰∶愿卒闻之。x 
法天则地,合以天光,愿尽闻之。 
x岐伯曰∶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x 
合以天光者,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也。法天者,候四时之气也。则地者,候八正之气也。定, 
安静也。人气安静乃行针以刺之。此为用针之事也。 
x是故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x 
易,去声。泣,作涩。人身血气,上应于天,是故天气温和,日色光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 
淖液,滋灌也。浮,外行也。血淖液,故血易泻;卫气浮,故气易行。若天不温和而寒,日不光 
明而阴,则人血凝涩而卫气沉。凝涩,不淖液也。沉,不浮也。 
x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x 
x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也。x 
人身血气,不但应天日,且应天月也。月始生,月朔也,月生之日,卫气大会于风府,则血气始精, 
卫气始行;月郭满,月望也,月望则血气充盛,故血气实,而肌肉坚;月郭空,月晦也,月 
晦则血气虚微,故肌肉凝,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伤寒论云∶血弱气尽,腠理开者是也。是以人当因 
天时而调血气也。 
x是以天寒无刺,天温无凝,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郭空无治,是谓得时而调之。x 
因天时而调血气,是以天寒无刺,寒则坚凝,故无刺也;天温无凝,温则流通,故无凝也;月生无泻, 
不伐其生气也;月满无补,不益其有余也,月郭空无治,正气虚邪,不能去也,凡此是谓得时而调之。 
x因天之序,盛虚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x 
得时而调,乃因天序之盛虚,故曰因天之序,盛虚之时也。移光,去形晦而光明也。定位,日月中天 
而位定也。正立而待,整肃其体,待天人气盛,然后行针以刺也,凡此皆得时而调也。 
x故曰∶月生而泻,是谓脏虚;月满而补,血气扬溢,络有留血,命曰重实;月郭空而治,是x 
x谓乱经,阴阳相错,真邪不别,沉以留止,外虚内乱,淫邪乃起。x 
重,平声。别,音逼。月生无泻,故曰月生而泻,是谓脏虚;月满无补,月满而补,则血气扬溢于外, 
则络有留血,命曰重实;月郭空无治,月郭空而治,是谓乱经,乱经则阴阳相错,阴阳相 
错,则真邪不别,真邪不别,则邪气内沉,沉以留止,真气不充,则外虚;邪气相薄,则内乱。外虚 
内乱,则淫邪乃起,凡此皆不能得时而调也。 
x帝曰∶星辰八正何候?x 
星辰躔度,八正定位,何以候之? 
x岐伯曰∶星辰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八正者,所以候八风之x 
x虚邪,以时至者也。四时者,所以分春秋冬夏之气所在,以时调之也。八正之邪虚,而避之勿犯也。x 
日月之行,星辰为之卫,是星辰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制日月之行,则星辰可候矣。八风之邪,八 
正为之位,是八正者,所以候八风之虚邪,以时至者也。知八风之邪,则八正可候矣。天有四 
时,四时者,所以分春秋冬夏之气所在,人候其气,以时调之也。春秋之气温和,冬夏之气寒暑,以时 
调之,则八正之虚邪,而避之勿犯也。 
x以身之虚,而逢天之虚,两虚相感,其气至骨,入则伤五脏,工候救之,弗能伤也。x 
人之受邪,身之虚也。天之有邪,天之虚也。以身之虚,而逢天之虚,两虚相感,其气内至于骨,内 
至于骨,则入伤五脏,其两虚相感之时,而工候救之,弗能入伤五脏也。 
x故曰∶天忌不可不知也。x 
《灵枢·九针论》云∶“大禁太一所在之日,及诸戊己。凡此九者,善候八正所在之处,所主左右 
上下,身体有痈肿者,欲治之,无以其所直之日渍治之,是谓天忌日也”。故曰天忌不可不知 
也。凡此皆星辰八正之候也。 
此一节,言法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以为刺法也。 
x帝曰∶善其法星辰者,余闻之矣,愿闻法往古者。x 
上古之世,以针治病,故承上文法星辰之义,而愿闻法往古者。 
x岐伯曰∶法往古者,先知《针经》也。x 
黄帝法往古而着《针经》,《针经》,《灵枢经》也。灵枢首篇,黄帝有先立针经之语,故欲法往 
古者,先知针经也。 
x验于来今者,先知日之寒温,月之虚盛,以候气之浮沉,而调之于身,观其立有验也。x 
法往古而知针经,必有验于来今。夫验于来今者,先知日之寒温,月之虚盛,如冬日寒而夏日温, 
晦朔虚而弦望盛也。即以十月而候四气之浮沉,如春夏日月则气浮,秋冬日月则气沉也。以四气 
浮沉而调之于身,可观其气之立有验于身也。 
x观其冥冥者,言形气荣卫之不形于外,而工独知之,以日之寒温,月之虚盛,四时气之浮沉,参x 
x伍相合而调之,工常先见之,然而不形于外,故曰观于冥冥焉。x 
法往古而知针经,可以观其冥冥,夫观其冥冥者,言形气荣卫之不行于外,冥冥然也。而工独之,有可观 
矣。工之所以独之者,亦以日之寒温,月之虚盛,并四时气之浮沉,与人参伍相合而调 
之,日月四时之理明,则人身之理亦明,故工常先见之。然理微而不形于外,故曰观于冥冥焉尔。 
x通于无穷者,可以传于后世也,是故工之所以异也。然而不形x 
x见于外,故俱不能见也。视之无形,尝之无味,故谓冥冥,若神仿佛。x 
形见之见,去声。法往古而知针经,可以通于无穷。夫通于无穷者,可以传于后世也。可传后世,是 
故工之所以异也。然而不形见于外,故俱不能见也,而工独知之,惟不形见于外,故视之无 
形,尝之无味。视无形、尝无味故谓冥冥而若神仿佛也。 
x虚邪者,八正之虚邪气也。正邪者,身形若用力,汗出腠理开,逢虚风,其中人也微,故莫知其x 
x情,莫见其形。x 
中,去声,下同。邪之中人,有虚邪,有正邪。虚邪者,乃八正之虚乡邪气,而中于人身也。正邪者, 
身形若用力,用力则汗出,汗出则腠理开,腠理开,而逢虚风,不同于八正之邪,故中人 
也微,微则莫知其情,莫见其形也。 
x上工救其萌芽,必先见三部九候之气尽调不败而救之,故曰上工。x 
萌芽,病之微也。上工治病,救其萌芽,必先见三部九候之气尽调,乘其正气不败而救之,故曰上工。 
x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救其已成者,言不知三部九候之相失,因病而败之也。x 
若邪病已成,正气已败而救之,斯为下工。救其已成者,言不 
知三部九候之相失,而病已成也。救其已败者,因病而败之也。 
x知其所在者,知诊三部九候之病脉处而治之,故曰守其门户焉,莫知其情,而见邪形也。x 
处,去声。虚邪正邪,深浅不同,知其所在者,知诊三部九候之病脉处而调治之,使经脉无伤,正 
气内存,故曰守其门户焉。能如是也,是虽莫知其情,而能见邪形也。上文云莫知其情,莫见其 
形,今莫知其情者,而能知其情,莫见其形者,而能见邪形也。 
x帝曰∶余闻补泻,未得其意。x 
补正泻邪,各有其法,帝故问之。 
x岐伯曰∶泻必用方。方者以气方盛也,以月方满也,以日方温也,以身方定也,以息方吸,而内x 
x针,乃复候其方吸,而转针,乃复候其方呼而徐引针,故曰泻必用方,其气而行焉。x 
内,音纳。刺欲泻之,则大指退后,食指进前,其孔似方,故泻必用方。就方义而申解之,则方者 
以天人之气方盛也。天气盛以月方满也,以日方温也;人气盛,以身方定也,以息方吸也。息方 
吸,气始入,故方吸而内针,复候其方吸而转针,复候其方呼,气出之始,而徐引针。引,犹出也,故泻 
必用方,候其气盛而行焉尔。 
x补必用员。员者,行也。行者,移也。刺必中其荣,复以吸排针也。故员与方,非针也。x 
员,圆通。刺欲补之,则大指进前,食指退后,其孔似员,故补必用员。就员义而申解之,则员者, 
员活其气,行于周身,故员者行也,行者移其有余,补其不足,故行者移也,深入为补,故刺 
必中其荣。排,转也,复从吸排针,候吸入而转针也。吸入而转,所以补之,故员与方乃之员活,气 
之方盛,非但针之方员也。 
x故养神者,必知形之肥瘦,荣卫血气之盛衰。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x 
泻之补之,贵得其神,故养神者,必知形之肥瘦,荣卫血气之盛衰,知形之肥瘦,则知用针之浅 
深矣,知荣卫血气盛衰,则知方员之补泻矣。由此观之,则血气者,乃人之神,而不可不谨养也。 
x帝曰∶妙乎哉论也,合人形于阴阳四时虚实之应,冥冥之期,x 
x其非夫子孰能通之,然夫子数言形与神,何谓形,何为神,愿卒闻之。x 
数,音朔,承知形养神之论,而赞其妙,因举形神而复问之。 
x岐伯曰∶请言形,形乎形,目冥冥,问其所病,索之于经,慧然在前,按之不得,不知其情,故曰形。x 
未言神,先言形。形乎形,是有形之可形也。目冥冥,是无形之可形也。有形可形,当问其所病, 
而索之于经。无形可形,则慧然在前,而按之不得。此有形无形之间,而不知其情,故曰形。 
情,犹实也,若泥迹求形,则非形矣。 
x帝曰∶何谓神?岐伯曰∶请言神,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x 
x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视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曰神。x 
神乎神,是至神而莫若神也。耳不闻,是无声也。虽曰无声,觉目明心开,而志先慧觉然独悟矣。 
口弗能言,是无臭也,虽曰无臭,觉与众俱视而我独见矣。适若昏,是无象也,虽曰无象,觉昭 
然独明,若风吹云而见苍天矣。夫无声无臭无象,而独悟独见独明故曰神。 
x三部九候为之原,九针之论,不必存也。x 
诊三部九候之法,而以形神为之原,则《灵枢》九针之论,所言天忌者,可不必存于胸中也。 
此一节,言用针之道,贵得其神,得其神而形可不存也。 



卷之三

离合真邪论第二十七篇

属性:离合真邪者,真气邪气,彼此相离,勿使合也。邪入经脉,则真邪相合,从而察之,必使真气弗失, 
邪气弗入。盖邪之新客来也,未有定处,推之则前,引之则止,逢而泻之,其病立已,泻之 
立已,则合者使离,故曰离合真邪也。 
x黄帝问曰∶余闻九针九篇,夫子乃因而九之,九九八十一篇,余尽通其意矣。x 
承上编先知《针经》之意,而言九针之道,备载针经八十一篇,余已尽通其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