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483-伤寒论类方 >

第10章

483-伤寒论类方-第10章

小说: 483-伤寒论类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伤寒脉结代,脉来缓而时一止复来,曰“结”;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曰∶“代”。几动 
一息亦曰∶“代”。皆气血两虚而经隧不通,阴阳不交之故。心动悸,心主脉,脉之止息,皆心气不宁之故。 
炙甘草汤主之。此治伤寒邪尽之后,气血两虚之主方也。 
《活人书》云∶阴盛则结,阳盛则促。 

卷四杂法方类·十二
甘草干姜汤(三)
属性: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炮)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渣,分温再服。 

卷四杂法方类·十二
芍药甘草汤(四)
属性:芍药(四两) 甘草(四两,炙)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渣,分温再服。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以 
上俱似桂枝症。脚挛急,里虚之象,只此一症,决非桂枝症矣。凡辨症,必于独异处着眼。反与桂枝汤, 
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有阳越之象。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 
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此汤乃纯阴之剂,以复其阴也,阴阳两和而脚伸矣。若 
胃气不和,谵语者,留邪在中焦。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详见四逆汤条下。 
问曰∶证象阳旦,《活人书》云∶桂枝汤加黄芩,曰阳旦。成无己云∶即桂枝汤别名。按法治之而增剧, 
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以上言按法用方,而病不应手,其故安在?师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 
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则为风,大则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 
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桂枝加附子汤。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厥逆两胫拘急, 
即亡阳之兆。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阳越在上。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通纳阳气。夜半 
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 
阳复而阴又虚,以此养阴气。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以涤阳明所结之余邪。故知病可愈。 
病证象桂枝句以下∶历叙治效,以明用药之次第当如此。盖病证既多,断无一方能治之理,必先分证而 
施方。而其先后之序又不可乱,其方有前后截然相反者,亦不得以错杂为嫌。随机应变,神妙无方,而又 
规矩不乱。故天下无不可愈之疾。后人欲以一方治诸症,又无一味中病之药,呜呼!难哉。 

卷四杂法方类·十二
茵陈蒿汤(五)
属性: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擘) 大黄(二两,去皮)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茵陈,减六升、茵陈为主 
药。纳二味,煮取三升,去渣,分温三服。小盒饭利,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病从小便去 
也。先煮茵陈,则大黄从小便出,此秘法也。 
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者,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引水 
浆饮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本草》∶茵陈主热结黄胆。 
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阳明瘀热。茵陈汤主之。 

卷四杂法方类·十二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六)
属性:麻黄(二两,去节) 连轺(二两,连翘根是) 赤小豆(一升) 生梓白皮(一升,切) 杏仁(四十枚,去皮 
尖) 甘草(二两,炙) 生姜(二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八味,以潦水一斗,无根之水。先煮麻黄,再 
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渣,分温三服,半日服尽。连轺即连翘根,气味相近,今人不采,即以连翘代可也。 
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前方欲黄从下解,此方欲黄从汗解,乃有表无 
表之分也。 

卷四杂法方类·十二
麻黄升麻汤(七)
属性:麻黄(二两半,去节) 升麻(一两一分) 当归(一两一分) 知母 黄芩 葳蕤(各十八铢) 白术 石膏(碎、 
绵裹) 干姜 芍药 天冬(去心) 桂枝(去皮) 茯苓 甘草(各 
六铢,炙) 上十四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渣,分温三服。相去 
如炊三斗米顷,令尽,汗出愈。 
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皆 
上热下寒之症。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此乃伤寒坏症,寒热互见,上下两伤,故药亦照症施治。病症之 
杂,药味之多,古方所仅见,观此可悟古人用药之法。 

卷四杂法方类·十二
瓜蒂散(八)
属性:瓜蒂(熬黄) 赤小豆(各一分) 上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匕。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 
煮作稀糜,去渣,和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诸亡血虚家,不可与瓜蒂散。此即 
《论》中所云吐法也。栀子豉汤治虚烦,非专引吐,此方则专于引吐而已。 
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中有寒也, 
寒必兼饮。当吐之,在上者越之。宜瓜蒂散。《本草》瓜蒂∶病在胸腹中,皆吐下之。 
病患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所以阳气不能四达。心中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 
当须吐之,宜瓜蒂散。 

卷四杂法方类·十二
吴茱萸汤(九)
属性:吴茱萸(一升,洗)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 
去渣,温服七合,日三服。 
食谷欲呕者,必食谷而呕,受病在纳谷之处,与干呕迥别。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 
属上焦也。上焦指胸中,阳明乃中焦也。 
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此胃气虚寒之症。 
干呕吐涎沫,吐涎沫,非少阳之干呕。然亦云干呕者,谓不必食谷而亦呕也,头痛者,阳明之脉上于 
头。吴茱萸汤主之。此胃中有寒饮之症。 

卷四杂法方类·十二
黄连阿胶汤(十)
属性:黄连(四两) 黄芩(二两) 芍药(二两) 阿胶(三两) 鸡子黄(二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 
煮取二升,去渣,纳胶烊尽,小冷,纳鸡子黄,小冷而纳鸡子黄,则不至凝结而相和。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此少阴传经之热邪,扰动少阴之 
气,故以降火养阴为治,而以鸡子黄引药下达。 

卷四杂法方类·十二
桃花汤(十一)
属性: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 干姜(一两) 粳米(一升)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渣、纳 
赤石脂末,方寸匕,温服七合,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兼末服,取其留滞收涩。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寒热不调,则大肠为腐,故成脓血,与下利清谷绝不同。桃花汤主之。 
《本草》∶赤石脂∶疗下利赤白。 
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卷四杂法方类·十二
半夏散及汤(十二)
属性:半夏(洗) 桂枝(去皮) 甘草(炙) 上三味,等分,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纳散两方寸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治上之药,当小其剂。 
少阴病,咽中痛,足少阴之脉,循喉咙,挟舌本。半夏散及汤主之。《本草》∶半夏治喉咽肿痛。桂枝 
治喉痹,此乃咽喉之主药,后人以二味为禁药,何也? 

卷四杂法方类·十二
猪肤汤(十三)
属性:猪肤(一斤)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渣,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当是米粉。熬香和令相 
得,温分六服。 
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者,此亦中焦气虚,阴火上炎之症。猪肤汤主之。以甘咸纳之。 

卷四杂法方类·十二
甘草汤(十四)
属性:甘草(二两)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渣、温服七合,日二服。 

卷四杂法方类·十二
桔梗汤(十五)
属性: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分温再服。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大甘为土之正味,能制肾水越上之火。 
不瘥,与桔梗汤。佐以辛苦开散之品,《别录》云∶疗咽喉痛。 

卷四杂法方类·十二
苦酒汤(十六)
属性:半夏(十四枚,洗,破如枣核) 鸡子(一枚,去黄,纳上苦酒,着鸡子壳中) 上二味,纳半夏,着苦酒中, 
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此等煮法,必有深意,疑即古所云禁方也。去渣,少少含咽之,不瘥, 
更作三剂。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疑即阴火喉癣之类。不能言语,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咽中生疮,此必 
迁延病久,咽喉为火所蒸腐,此非汤剂之所能疗,用此药敛火降气,内治而兼外治法也。 

卷四杂法方类·十二
乌梅丸(十七)
属性: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当归(四两) 黄连(一斤) 附子(六枚,炮去皮) 蜀椒(四 
两,出汗) 桂枝(六两,去皮) 人参(六两) 黄柏(六两) 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浸乌梅一宿。去 
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纳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 
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阳气不卫。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此症不治。非蛔厥也。 
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 
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此治久利之圣方也。其能治蛔,诸药之性, 
当于《神农本草》中细细审辨,诸方尽然,不复一一俱载。 

卷四杂法方类·十二
白头翁汤(十八)
属性:治痢,口渴下重者如神。 
白头翁(二两) 黄连 黄柏 秦皮(各三两)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渣,温服一升,不愈, 
更服一升。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凡下重皆属瘀热。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卷四杂法方类·十二
牡蛎泽泻散(十九)
属性:牡蛎(熬) 泽泻 蜀漆(暖水,洗去腥) 栝蒌根 葶苈子(熬) 商陆根(熬) 海藻(洗去咸) 
以上各等分。上七味,异捣下筛为散,更入臼中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止后服。 
大病瘥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水流向下。牡蛎泽泻散主之。此治水病之主方。 

卷四杂法方类·十二
蜜煎导方(二十)
属性:食蜜七合 上一味,于铜器内微火煎凝如饴状,搅之勿令焦着。俟可丸,并手捻作挺,令 
头锐,大如指长二寸许,当热时急作,冷则硬,以纳谷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时,乃去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