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109-小品方 >

第3章

109-小品方-第3章

小说: 109-小品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洗) 
小麦(一斤) 当归(二两) 
凡八物,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三升,服一升,日三。 
治久寒坚,数吐下之,止痛温中,七物当归汤方。 
当归(三两) 芍药(三两) 干地黄(二两) 干姜(二两) 人参(二两) 阿胶 
(一两) 黄 
(三两) 
凡七物,以劳水一斗,煮取三升,服七合,日三。 
治寒疝腹中痛,及诸胁痛里急,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方。 
当归(三两) 生姜(三两) 芍药(三两) 羊肉(三斤) 
凡四物,以水一斗二升,煮肉令熟烂,出肉纳诸药,煎取三升,服七合,日三,试用验。 
治胁下偏痛发热,其脉弦,此寒也,当以温药下其寒,大黄附子汤方。 
大黄(三两) 附子(三枚) 细辛(二两) 
凡三物,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分再服。 
温中当归汤方,治暴冷,心腹刺痛,面目青,肉冷汗出,欲霍乱吐下,脉沉细者,及伤 
寒毒冷,下清水,变作青白滞,及先作青白滞后,复清水者悉主之,此方可以调诸冷病也。 
当归(二两) 人参 干姜 茯苓 浓朴 青木香 桂肉 桔梗 芍药 甘草 
(各 
上十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日三服,不耐青木香者,以犀角一两代 
之 
凡厥心痛,与背相引,喜螈 ,如物从后触其心,身伛偻者,肾心痛也。 
厥心痛,腹胀满,心痛尤甚者,胃心痛也。 
厥心痛,痛如锥针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 
厥心痛,色苍苍如死灰状,不得叹息者,肝心痛也。 
厥心痛,卧若从居心间痛,动作痛益甚,色不变,肺心痛也。 
真心痛,手足清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心腹中痛,发作种聚,行来上下,痛有休止,腹中热,喜涎出,是蛔虫咬也。 
九痛丸,主九种心痛,一虫心痛,二注心痛,三风心痛,四悸心痛,五食心痛,六饮心 
痛,七冷心痛,八热心痛,九生来心痛,方悉主之。并治冷肿上气,落马堕车方。 
附子(二两) 巴豆仁(一两) 生野狼毒(一两,炙令极香,抨) 人参(一两) 干 
姜(一 
两) 吴茱萸(一两) 
六味蜜和,空腹服如梧子三丸,卒中恶腹痛,口不言,二日一服。连年积冷,流注心胸 
者,亦服之,好好将息,神验。 
又方 
桃白皮煮汁,空腹以意服之。 
凡暴心痛,面无色,欲死方。 
以布裹盐如弹丸,烧令赤,置酒中消,服之。 
治两胁痛方。 
以热汤浸两手足,冷又浸之。 
七气丸,治七气。七气为病,有寒气、怒气、喜气、忧气、恚气、愁气、热气。此七气 
为病,皆生积聚,坚牢如坏在腹中,心痛烦怨,不能饮食,时去时来,发作有时,每发痛欲 
绝也 
热病上荡心,短气欲绝,不得息;其恚气则积聚心下,不得食饮;其喜气则不可疾行久立; 
其忧气则不可苦作,卧不安席;其愁气则恕忘,置物四旁,不复忆处,四肢手足跗肿,不得 
举。亦治产生早起中风余疾也。 
大黄(十分,炮) 人参(三分) 椒(二分,熬) 半夏(三分,炮) 乌头(五分, 
炮) 桔 
梗 
分) 芎 
(三分) 紫菀(三分) 甘草(三分) 石膏(三分) 柴胡(三分) 桃仁(三分) 
凡十七物,冶合下筛,和以蜜,酒服如梧子三丸,日三,不知,稍增以知,至十丸为度。 
治伏梁心积方。 
铜器盛白马尿一升,旦旦服之,妙。 
治凡所食不消方。 
取其余类烧作末,酒服方寸匕,便吐去宿食,即瘥。陆光录说∶有人食桃,有不消作病, 
时 

卷第一
治下利诸方
属性:黄连汤,治春月暴热,解脱饮冷,或眠湿地,中冷腹痛,下青黄汁,疲极欲死方。 
黄连(四两) 当归(三两) 干姜(三两) 浓朴(二两) 
凡四物,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冷彻赤白滞下不断,变成赤黑血汁,如烂鱼肠,腹痛枯瘦,不能饮食方。 
黄连(四两) 吴茱萸(三两) 当归(三两) 石榴壳(二两) 
凡四物,以水三升,渍黄连一宿,明旦更加三升水,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杂下方。第一下赤;二下白;三下黄;四下青;五下黑;六固病下,下如瘀赤血;七 
久下;八下不可止;九连年下;十卒下;十一下少血数;十二霍乱而下;十三下如舍水;十 
四下已则烦;十五息下,一作一止;十六下而不欲食;十七食无数,但下者;十八下但欲饮 
水;十九重下;二十杂错不可名状,合二十种下,江夏太守以此法治,是下尽愈方。 
黄连(一两) 黄柏(一两) 熟艾(一两) 附子(一两,炮) 甘草(一两) 干 
姜(二两) 
乌梅(二十枚,去复选肉,熬之) 
凡七物,合捣下筛,蜜和丸,如大豆,饮服十丸,渐渐至二十丸,日三。 
青要结肠丸,治热毒下不绝,不问久新,悉治之方。 
苦参 橘皮 阿胶(炙) 独活 芍药 黄连 蓝青(一方干姜四分代) 鬼臼 黄柏 
甘草(各四分) 
凡十物,合捣下筛,蜜烊胶和之,并手捻作丸,如梧子,干以饮服十丸,日三,不知稍 
增。 
久卒赤白下方。 
烧马屎一丸作灰,分服。酒、水随意服。已试,良。 
治青下、白下,姜附散方。 
干姜 附子(炮) 皂荚(炙,去子) 
上三味,等分,捣筛为散,饮服方寸匕,不过再服即愈。亦可丸服。 

卷第一
治咳嗽上气诸气
属性:治咳嗽,紫菀七味汤方。 
紫菀(半两) 五味子(一两) 桂心(二两) 杏仁(七十枚,去皮尖两仁,碎) 干 
姜(四 
两) 麻黄(四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上药切,以水九升,前取二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忌海藻、菘菜、生葱、蒜、 
面、腥腻。 
治咳,生姜五味子汤方。 
五味子(五合) 生姜(八两) 紫菀(一两) 半夏(二两,洗) 吴茱萸(一两) 款 
冬花 
(半两) 细辛(一两) 附子(一枚,炮) 茯苓(四两) 甘草(二两,炙) 桂心(一 
两) 
上十一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分温三服。老人可服五合。忌海藻、菘菜、猪肉、 
冷水、羊肉、饧、生菜、醋物、生葱。 
治咳逆,喉中如水鸡声,贝母汤方。 
贝母 甘草(炙,各二两) 麻黄(去节) 桂心(各四两) 半夏(洗) 干姜(各 
三两) 杏 
仁(七十枚,去尖皮两仁者熬) 
上七味,切,以水二斗三升,先煮麻黄,得十沸,纳药,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 
忌海藻、菘菜、生葱、羊肉、饧。 
治咳而上气,咽中如水鸡声,射干麻黄汤方。 
射干(十二枚) 麻黄(去节) 生姜(各四两) 紫菀(三两) 款冬花(三两) 细 
辛(三两) 
五味子(半升) 半夏(如大钱许,八枚,洗) 大枣(七枚,擘) 
上九味,切,以东流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忌羊肉、饧、生菜。 
治咳嗽上气,呼吸攀绳,肩息欲死,覆杯汤方。 
麻黄(四两) 甘草(二两) 干姜(二两) 桂肉(二两) 贝母(二两) 
凡五物,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再服即愈。 
沃雪汤,治上气不得息卧,喉中如水鸡声,气欲绝方。 
麻黄(四两) 细辛(二两) 五味子(半升) 干姜(四两) 半夏(四两) 桂心 
(一两) 
凡六物,以水一半,煮取三升,分服一升,投杯即得卧,一名投杯汤。令得汗,汗多喜 
不得眠,汗者一服,消息后服。 

卷第一
治气逆如奔豚状并诸汤方
属性:黄帝问金冶子曰∶惊为病,如奔豚,其病奈何?金冶子对曰∶惊为奔豚,心中踊踊,如 
车盖惊,人所恐,五脏不定,食饮辄呕,气满胸中,狂痴欲走,闭眼谬言,开眼妄语,或张 
面目,不相取与,众师不知,呼有所负,奔豚汤主之。黄帝曰∶善。 
黄帝问金冶子曰∶忧思奔豚,何以别之?金治子对曰∶忧思奔豚者,气满支心,心下烦 
乱,不欲闻人入声,发作有时,乍差乍剧,吸吸短气,手足厥逆,内烦结痛,温温欲呕,众 
师不知,呼有触忤,奔豚汤主之。黄帝曰∶善。 
师曰∶病如奔豚者,气从少腹起,上冲喉咽,发作欲死,复还生,皆从惊恐得之,肾间 
有脓故也。 
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者,皆从惊发。得之火邪者,桂 
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若新亡财,为县官所捕迫,从惊恐者,治用鸱头铅丹,复余物未定, 
所言奔豚者,病患气息逆喘迫上,如豚奔走之状,奔豚汤主之。 
治卒伤损,食下则觉胸中偏痛,栗栗然,水浆下亦尔,问病与相应,急作此方。 
生李根(一斤,细锉之) 麦门冬(一升,去心) 人参(二两) 桂心(二两) 甘 
草(二 
两,炙) 
上五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忌海藻、菘菜、生葱。 
奔豚汤,治虚劳五脏气之损,游气归上,上走时若群豚相逐憧憧,时气来便自如坐惊梦, 
精光竭不泽,阴痿,上引少腹急痛,而乍热赤色,喜怒无常,耳聋,目视无精光方。 
葛根(八两,干者) 生李根(切,一升) 人参(三两) 半夏(一升,洗) 芍药 
(三两) 
当归(二两) 桂心(五两) 生姜(二片) 甘草(炙,二两) 
上九味,切,以水二斗,煮得五升,温服八合,日三,不知稍增至一升,日三。忌羊肉、 
饧、生葱、海藻、菘菜等。 
所言如奔豚之状者,是病患气如豚奔走,气息喘迫上逆之状也。汤方用奔猪者,谓雄豚 
斗子是,先逐之,使奔之,然后杀取血及脏合药也。葛根奔豚汤方。 
葛根(八两,干者) 生李根(一升,去皮) 人参(三两) 术(二两) 半夏(一 
升,洗, 
炙) 芍药(三两) 当归(二两) 桂肉(五两) 生姜(一斤) 甘草(二两) 
凡十物,以豚汁二斗,煮得五升,温服八合,日三。 
牡蛎奔豚汤,治奔豚,气从少腹起冲胸,手足逆冷方。 
牡蛎(三两,熬) 桂心(八两) 李根白皮(一斤,切) 甘草(三两,炙) 
上四味,切,以水一斗七升,煮取李根皮,得七升,去滓,纳余药再煮,取三升,分服 
五合,日三夜再。忌生葱、海藻、菘菜。 
治手足逆冷,胸满气促,从脐左右起,郁冒者,奔豚汤方。 
甘草(四两,炙) 李根白皮(一斤,切) 葛根(一斤) 黄芩(三两) 桂心(二 
两) 栝蒌 
(二两) 人参(二两) 芎 (一两)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夜再。忌海藻、菘菜、 
生葱。 
又方,桐君说。 
伏出鸡卵壳中白皮 梨木灰 麻黄(去节) 紫菀(各等分) 
上四味,捣下筛,作丸、散,随宜酒服十丸,如梧子,散者方寸匕。治三十年喉中结气 
咳逆立瘥也。亦可水煮为汤,以意分之。 

卷第一
治虚满水肿诸方
属性:治水肿,大豆汤方。 
大豆(三升) 
上一味,以水六升,煮令熟,出豆澄汁,更纳美酒五升,微火煎如饧,服一升,渐增之, 
令小下。 
桃皮酒,治水肿方。 
桃皮(三斤,剥去上黑皮,取里黄皮) 女曲(一升) 秫米(一升) 
上三味,以水三斗,煮桃皮,令得一斗,以五升汁渍女曲,五升汁蒸饭,酿如酒法,熟 
漉去滓,可服一合,日三。耐酒者增之,以体中有热为候,小便多者即是病去,便愈。忌生 
冷、酒、面,一切毒物。 
麝香散,治水肿方。 
麝香(三铢) 芫花(三分,熬) 甘遂(三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