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个经济学常识+不做经济白痴-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很有钱,到全球各地去收购别人的资产。1988年,三菱以14亿美元买下洛克菲勒中心,结果大亏880亿日元;1990年,松下以61亿美元的价格买下环球电影公司,之后也贱卖给希格拉姆公司;索尼买下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结果亏损达34亿美元。
第三部分 第38节:教你避开经济陷阱(2)
胜者的诅咒无处不发挥着它的魔力,所以最明智的做法还是像经济学家建议的那样,更保守地报价。
庞氏骗局
【点睛】上联:拆东墙,补西墙,墙墙不倒;下联:借新债,还老债,债债不还;横披:庞氏骗局。
【释义】庞氏骗局是一种古老而又常见的投资诈骗,这种骗术是由投机商查尔斯·庞齐〃发明〃的。它一般是以高资金回报率为许诺来骗取投资者投资,再用后来的投资者的投资去偿付前期投资者。目前全世界的范围内,每年仍然会有很多的投资者因庞氏骗局而倾家荡产。
【谈古说今】查尔斯·庞齐是一个意大利人,在1903年移民到美国。在美国干过各种工作,曾经还因为走私,在加拿大蹲过一段时间监狱。后来他发现赚大钱最快的方法就是搞金融,于是在1919年来到了波士顿,并刻意隐瞒了自己的历史。
他设计了一个投资计划,向美国大众兜售,宣称只要购买欧洲的某种邮票再到美国来卖就会赚大钱,并且故意把这种交易弄得非常复杂。这样还不足以吸引大量的投资,于是他又宣布凡是投资的人在45天之内都可以获得50%的回报,并且确实兑现了:第一批投资者的确得到了50%的收益率。此后一年的时间里差不多有4万的波士顿市民,疯狂地对庞齐进行投资,那些投资者大多是怀揣发财梦的穷人。庞齐很快住上了20个房间的别墅,买了100多套昂贵的西装,还给情人买了无数的首饰,摇身一变成了顶级富翁。
然而纸是包不住火的,当他无法募集到更多的钱给以前的投资者作为回报时,他的骗局破产了,无数人的财产就这样顷刻间灰飞烟灭。庞齐被判了五年的刑期,历史上也出现了专门以其名字命名的骗术——庞氏骗局。
从此之后,庞氏骗局在世界各地不断上演,并衍生出许多变种,方法也越来越隐蔽,因而从来不乏上钩的鱼儿。有史以来最大的一起诈骗案——麦道夫巨额诈骗案,涉案资金高达500亿美元,其诈骗方法也是庞氏骗局。
伯纳德·麦道夫是一个传奇人物,他是纳斯达克市场董事会主席,身兼美国证监会顾问的职务,一直以来都被看作华尔街的奠基人。他在1990年成立了一家资产管理公司,并通过自己的关系网募集资金,通过自己的客户介绍客户,迅速有了不小的规模。从表面看来,该基金不断做着购买大盘增长基金和定额认股权等生意,并且每月能够保证有1%的收益,一直被人们当做稳健的投资品种。就这样20年风雨无阻,他保证了每年10%…15%的收益率,就连2008年美国标准普尔指数下降37。7%的情况下,还同样保持了这个增长率,令人不得不叹服。
但是随着危机的深化,更多的投资者希望能够持有现金,对麦道夫投资的人越来越少,最终资金链出现问题,终于东窗事发。2009年6月29日,麦道夫被纽约南区联邦法院判处150年监禁。这次庞氏骗局最大的受害者名单上甚至有着汇丰、法国巴黎银行、西班牙金融大鳄桑坦银行等国际顶级银行,这些拥有丰富专业经验的受害者,完美地诠释了华尔街的多面性。若不是这次金融危机的出现,麦道夫的庞氏骗局或许还将继续演绎下去。
第三部分 第39节:教你避开经济陷阱(3)
沉没成本
【点睛】不要为泼掉的牛奶而哭泣,在你哭泣的时候也许错过了星星!
【释义】沉没成本指由过去的决策导致的,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所改变的成本。经济学家认为,理性的经济人在做接下来的决策时应该根据未来的投入与产出,而不会去考虑沉没成本。
【谈古说今】以前有一位老人,来城里看望儿子。儿子给他买了很多东西,其中有一双鞋子令他爱不释手。坐在回乡的火车上,他不停地把玩这双心爱的新鞋子,自豪地告诉邻座的人,这是他儿子孝顺他的礼物。忽然间老人一不小心,一只鞋子滑落到窗外。还在高谈阔论的旅客一时间一片肃静,大家都看得出老人有多喜欢这双鞋子,可是……出乎大家意料的是,老人随即将另一只鞋也拿起来,用力扔出窗外。旁边的乘客大惑不解,问他为什么要把另一只鞋也丢掉,老人说:这只鞋子对我来说已经没有用了,但如果一个人正好从铁路旁经过,他就可以得到一双鞋,而不是一只鞋。
这个老人不但非常的善良可爱,还能深刻领会沉没成本的意义。虽然老人非常喜欢那双鞋子,但是当他不小心把其中一只丢到窗外时,这双鞋子就对他就没有任何意义了,他再做决策时就不该再考虑这双鞋子的价值了。将鞋子丢出窗外,可以减轻自己对所犯错误的后悔情绪,还因为做了件好事而心情愉悦,何乐不为?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见到许多有关沉没成本的现象。一般在淡季,国内的很多航空公司都处于亏损状态,但是你却发现他们依然在运行,为什么呢?因为航空公司大部分的成本是购买飞机建设飞机场等硬件设施,每次飞行所带来的成本是很小的。而这些硬件设施一旦投入就无法挽回,即使你说现在不飞了,那也没有办法使已有的投资收回,所以对于航空公司来说,继续飞行是最优的策略。
所以人们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应该学会忽略沉没成本,专注于未来的成本和收益。
【知识链接】沉没成本谬误是指人们在做决策时总是考虑沉没成本而导致的不理性行为。比如说小张买了一张电影票,等他去看电影时,忽然发现这部影片根本就不是自己喜欢的,如果是电视里免费放的,他根本就不会去看,而是去做其他事情。但是由于不甘心浪费了电影票,所以还是强迫自己去看完。这样他不但损失了电影票的钱,而且还浪费了时间,这就是沉没成本谬误。
第三部分 第40节:经济生活中不得不说的怪现象(1)
第三讲:经济生活中不得不说的怪现象
纳什均衡
【点睛】当鹦鹉学会说〃供给〃与〃需求〃时,这个世界就多了一位经济学家,但要成为现代经济学家,必须要多学一个词〃纳什均衡〃。
【释义】假设有N个人参与一场博弈,每个人都拥有自己可供选择的策略,而纳什均衡是指这样的一种策略组合,在这种策略组合下没有人能够通过单方面改变自己的策略而获得更高的支付。
【谈古说今】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曾经有两个小偷A和B一起去偷东西,但是很不幸,由于技术不精,在作案过程中被警察抓住了。警方将两个人分别关在两个房间里分别进行审问。这时A、B都有抵赖和招供两个选择,如果他们都选择抵赖的话,警方由于证据不足,最多只能关他们一年。但是如果都坦白的话,有了证据他俩都会被判8年。如果其中一个坦白,另一个抵赖,坦白的一方由于破案有功,会被当场释放,而抵赖的一方则要被关十年。你知道最终他们会如何选择吗?下面我们看看A与B所获得的支付:
A╲B 坦白 抵赖
坦白 …8,…8 0,…10
抵赖 …10,0 …1,…1
其中…1表示关一年,…8表示关八年。从图表里我们可以看到,整体来说,都抵赖是最优选择,总共只需要关两年。可会出现这个结果吗?答案是不会。
首先看A,如果B选择坦白,那么他也应该选择坦白,这样只要关八年,否则都要关十年;如果B选择抵赖,那么他还是应该选择坦白,因为这样他就可以直接回家啦,不用关一年了。所以无论B怎么选择,A都应该选择坦白。这个分析对B来说也是一样,他也应该选择坦白,所以最终他们两个肯定都会被关八年,多么可怜啊,这就是人们著名的〃囚徒困境〃。
以上他们的策略组合〃坦白,坦白〃就是一个纳什均衡,因为在这个策略组合下,任何一个人都无法通过单方面的改变自己的策略而获得更好的结果,所以纳什均衡虽然不一定是最有效率的结果,但却是最稳定的结果。两个人都抵赖虽然是最有效率的,但是却不是一个稳定的策略组合。
价格歧视
【点睛】在商业经济里,人是有三六九等的。
【释义】价格歧视是指一家厂商或企业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产品或服务索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价格。价格歧视分为三个等级,一级价格歧视是针对每一个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二级价格歧视是针对不同的购买量收取不同的价格;三级价格歧视是针对不同的市场收取不同的价格。
【谈古说今】价格歧视看上去好像很神秘,其实它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你走进大卖场,会发现一袋液态奶需要2元,而一盒装有12袋的液态奶却只要20元,这就是一种价格歧视,即你要为同样的商品支付不同的价格。一般电影院会对学生和老人打对折,这样支付能力低的学生和老人也可以去看电影,电影院既不会失去这部分客户,又能对其他客户收取较高费用。
第三部分 第41节:经济生活中不得不说的怪现象(2)
还有当你开着法拉利,带着劳力士,路过一个路边商店,问老板一件衣服多少钱,他可能会说,1000块。但是如果你骑了辆除了铃儿不响哪里都响的自行车,穿着皱巴巴的衬衫,跑去问那个老板同样的衣服多少钱,你得到的答案可能就是100元了。这也是一种价格歧视,商店根据顾客对价格不同的敏感程度收取不同的价格。所以价格歧视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最能体现价格歧视的例子当属机票的价格。不要说头等舱、商务舱和经济舱的座位标价悬殊,就连相邻的两个座位价格都可能相差一倍——这就是航空公司的价格歧视,它通过对人群进行甄别,然后对不同群体收取不同的费用来实现自己的利润最大化。
一般如果你提前两周或一个月去预定机票,价格会比即买即走要低得多。因为提前订票的大都是经常看报寻找优惠活动的闲人,把这些人甄别出来,就可以用低廉的价格来吸引他们。但是对那些说走就要走的忙人,价格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时间才是最宝贵的。这样的客户群体,收费当然要高啦。经济舱和头等舱的道理也一样。
节俭悖论
【点睛】节俭悖论是以店老板的观点来考虑一切问题的。
【释义】节俭悖论最早是由凯恩斯提出的,指节俭对于个人来说可能是件好事,可以增加个人财富,但是如果整个国家的人都节俭,那么将会使每个人都变得很贫穷。
【谈古说今】有个很古老的故事,说本来有一窝蜜蜂繁荣兴隆,每只蜜蜂都整天大吃大喝。后来一个哲人教导它们说,不能如此挥霍浪费,应该厉行节约。蜜蜂们听了哲人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迅速贯彻落实,个个争当节约模范。但结果出乎预料,整个蜂群从此迅速衰败下去,一蹶不振了。
看上去很不可思议,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