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458-伤寒捷诀 >

第3章

458-伤寒捷诀-第3章

小说: 458-伤寒捷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则风去湿在。非徒无益。而反害之。 


中湿
属性:中湿身黄热痛频。肠稀便涩缓而沉。五苓除湿专能治。甘附汤中悉可宁。 
中湿者风雨袭虚。润泽蒸气。人多为湿所伤也。其脉沉而缓。其症一身尽痛。重着发 
黄。 
关节烦痛。发热鼻塞。时或胀满。大便利。小便难。宜以五苓散除湿汤及甘草附子汤治之 
。凡中湿不可发汗。发汗则病热而痉者死亦不可下下之则额汗胸满微喘而哕。小便不利。经 
曰治湿之道。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温病热病
属性:伤寒温病发于春。夏月伤寒热病临。羌活冲和汤可治。防风通圣散能平。 
伤寒即病者。谓之伤寒。不即病者。谓之温暑。及冬时伤寒。至春变为温病。至夏 
变为 
热病也。其原不殊。故一称为伤寒。其类则殊。施治不得相混。今人或疑麻黄桂枝汤不可 
用。不知伤寒冬寒之时。寒邪在表。开其腠理。非辛温不能散之。此麻黄桂枝等剂。所以必 
用也。温病热病。发于暄热之时。郁热自内达外。无寒在表。故非辛凉寒苦酸之剂。不能解 
。此麻黄桂枝所以不可用。而后人所处九味羌活汤、防风通圣散之类。兼治内外者之所以 
可用也。 
九味羌活汤防风。黄芩白芷与川芎。苍术生地细辛甘。煎法还用姜枣葱。防风通圣将军 
芍。薄荷归芎草朴硝。栀翘芩桔并白术。麻黄荆芥滑石膏。 


阳毒
属性:阳毒狂言面赤红。身斑烦躁数弦洪。黄连承气专能治。犀角升麻汤可攻。 
阳毒者。谓邪气深重。或失汗。或失下。或误服热药。遂变成阳毒。其脉弦洪促数。其症 
面目 
俱赤。发斑如锦纹。心下结闷烦躁咽痛。甚则狂言奔走。逾垣上屋。宜以升麻葛根汤、犀角 
地黄汤、大承气汤、黄连解毒汤详症治之。五日者可治。过六七日不可治矣。 


阴毒
属性:阴毒唇青厥冷频。腹痛阴燥疾而沉。回阳四逆专能治。真武和阴悉可平。 
阴毒者。谓肾本虚寒。或伤冷物。或感寒邪。或汗下失宜。遂变成毒。其脉沉细而疾。 
其症 
爪唇青黑。四肢厥冷。身如被杖。腹中绞痛。甚则阴极发燥。精神恍惚。宜以四逆真武汤详 
症治之。五日可治。过六七日不可治矣。 


发汗
属性:太阳发汗用青龙。误服之时肾气空。厥逆身 何药救。方名真武可收功。 
发汗者。谓发汗过多。乃误服大青龙汤所致。仲景曰。若脉微弱。汗出恶风。不可服此 
。服 
之则厥逆筋惕肉 。此为逆也。此亦少阴过汗亡阳之症。故俱用真武汤以救其误。盖取固肾 
为义也。 


战振栗
属性:战动于身栗动心。二邪胜负两般寻。振振汗出将全愈。鼓颔虚寒四逆平。 
战者。身为之摇也。栗者。心战而惕也。此伤寒欲解。将汗之时。邪正相争。故战振而 
股栗 
也。然战栗有属阳者。真气来复。正气鼓动。外争而胜。故身为振摇。遂大汗而解也。有属 
阴者。阳微阴胜。邪气内争。而正不胜。故心寒足蜷。鼓颔厥冷。而一身战摇也。宜四逆汤 
温之。 


合病
属性:太阳合胃脉浮长。若是浮弦合少阳。胆合胃时弦不短。黄芩承气葛根详。 
合病者。谓二阳经。或三阳经同病。病之不传者也。凡三阳合病。必互相下利。如太阳 
阳明 
合病下利。脉浮长者。葛根汤主之。如太阳少阳合病下利。脉浮弦者。黄芩汤主之。如少阳 
阳明合病下利。脉弦长者。小承气汤主之。若脉长大而弦。利不止。不食。病名曰负。负者 
失也。土败木贼则死也。 


并病
属性:太阳原与阳明并。复病归来作一家。尚有太阳宜各半。太阳症罢大承瘥。 
并病者。谓一经先受病。又过一经病之传者也。如太阳阳明若并而未尽。是谓未过。仲景所谓太阳 
病不 
罢。面赤。阳气怫郁。在表不得越。烦躁短气是也。犹当汗之以各半汤。若并之已尽。是谓 
传过。仲景所谓太阳病罢。潮热。手足汗出。大便硬而谵语是也。法当下之。以大承气汤。 
是知传则入腑。不传则不入腑。并病传变有如此。 


谵语
属性:谵语证本非一类。或因下利或胃实。三阳合病或瘀血。或者热入于血室。大抵发热 
阳脉生。反见阴脉斯为逆。血室血瘀承气宜。柴胡白虎地黄合。 
谵语者。数数更端。声高脉洪而数。盖由胃热乘心。神识昏冒。妄言不休。经曰。实则 
谵语 
是也。然谵语症非一端。有因胃有燥屎而谵语者。宜承气汤治之。有因过汗亡阳而谵语者。宜柴胡 
加桂枝汤治之。以和荣卫而通津液也。有因三阳合病而谵语者。 
宜白虎汤治之。有因热入血室而谵语者。宜桃仁承气汤及犀角地黄汤治之。大抵谵语属实。 
故宜解清热。然亦有阳虚气脱而谵语者。宜用参术归 等剂。他如脉短则死。脉自和则愈。 
又身微热。脉浮大者生。逆冷脉沉。或气上逆而喘满。或气下夺而自利。皆为逆。 


郑声
属性:郑声脉细是虚形。一语频言脉更沉。大小便稀手足冷。急煎附子理中汤。 
郑声者。只将一事一语。郑重谆复。声低脉细而沉。经曰虚则郑声是也。其证大便稀。 
小便 
利。手足冷。此阳虚气脱之状也。宜急煎附子理中汤以救之。大抵郑声属虚。本非实证。他 
如神昏气促。呃逆不止。不知人事者死。 


呕吐
属性:胃家有热难停食。胃冷无和纳水浆。二证皆令人呕逆。呕家圣药是生姜。若是上行 
为气逆。胃家由是不安康。 
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盖由表邪传里。里气上逆。则为呕吐水谷不下 
是也 
。然呕吐症本不同。有因气逆而呕者。宜小柴胡汤加生姜主之。有因水停心下而呕者。宜茯苓 
甘草汤主之。有因胃热而吐者。宜竹叶石膏汤加生姜汁主之。有因胃寒而吐者。宜理中汤加 
生姜主之。大抵呕吐清水。即为寒症。若胃中有热。必是涎液酸水。病机云。诸呕吐酸。及 
水液混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此可见矣。 
竹叶石膏汤用参。麦冬半夏更加临。甘草生姜加粳米。虚烦自利热能清。 


干呕
属性:阳明胃络从头走。气上逆行须便呕。少阳呕苦小柴胡。胸中有热黄连候。小停心下 
茯苓甘。先呕后渴五苓散。汗后虚烦竹叶汤。栀子豆豉尤堪啖。 
有物无声谓之呕。即海藏东垣所谓干呕是也。然干呕症亦不同。有因太阳自汗而干 
呕者 
。桂枝汤主之。有因水气在表而干呕者。小青龙汤主之。有因水气在里而干呕者。十枣汤主 
之。有因少阴下利而干呕者。姜附汤主之。有因厥阴吐沫而干呕者。吴茱萸汤主之。大抵干 
呕与呕吐不同。宜分别治之。 
小青龙汤桂麻草。半夏细辛芍药炒。干姜五味可同煎。水停心下斯方好。十枣汤中用大 
枣。 
芫花大戟甘遂好。干呕胁痛宜煎服。伏饮停痰医莫少。吴茱萸汤人参枣。重用生姜温胃好。 
阳明寒呕少阴利。厥阴能解痛皆保。 


火邪惊狂
属性:火邪劫夺或惊狂。迫汗烧针更走阳。烦躁不安何药治。柴胡龙骨可煎尝。 
火邪惊狂者。医家用火熏熨迫汗。及烧针灼艾而然也。其人亡阳躁卧起不安。宜柴 
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盖柴胡龙骨牡蛎能除烦敛气而镇惊也。 


蛔厥
属性:胃冷仍加重汗出。因成蛔厥吐长虫。病源本属厥阴症。宜用乌梅与理中。 
蛔厥者。病在厥阴也。蛔入上膈则痛。须臾复止。得食则呕。而又烦。蛔闻食臭复 
出也 
。此为脏寒当自吐蛔。与乌梅温脏安蛔。亦有胃冷吐蛔者。此因发汗所致。病在阳明也。宜 
用理中汤加炒川椒五粒。槟榔五分。吞乌梅丸。盖乌梅丸于辛酸入肝药中微加苦寒。纳上逆 
之阳邪。而顺之使下也。名曰安蛔。实是安胃。故病主久利。见阴阳不相顺接。而下利之症 
。皆可以此方括之也。 
乌梅丸用细辛桂。人参附子椒姜继。黄连黄柏及当归。温脏安蛔寒厥剂。 


狐惑
属性:咽干声哑名狐惑。狐则食肛下唇疮。上唇有疮或食脏。黄连犀角可煎尝。 
狐惑者。谓伤寒失汗所致。食少胃虚。虫啮五脏。故唇口生疮。虫食其脏。则上唇生疮 
为惑 
。虫食其肛。则下唇生疮为狐。喉咽干。声哑齿燥。恶食、面目乍赤、赤白、乍黑。舌上白 
苔。唇黑喜眠。四肢沉重。宜以黄连犀角汤主之。 


刚痉柔痉
属性:元来痉病属膀胱。口噤如痫身反张。此是伤风感寒湿。故分两痉有柔刚。无汗为刚 
须易 
识。惟有葛根汤第一。有汗为柔见端的。桂枝葛根汤救急。二经皆宜续命汤。刚痉去桂用麻 
黄。柔痉去麻当用桂。只根据此法最为良。 
痉者。太阳中风。重感寒湿而致也。凡太阳过汗。湿家发汗。产后血虚。以及破伤 
风。 
皆致发痉。经曰。身热足寒,头项强急、恶寒、头热、面赤、背反张、口噤。脉沉细。如发 
痉状是也。若先受风。复感寒。无汗恶寒。为刚痉。先受风。复感寒。恶风有汗。为柔痉。 
古方通用小续命加减治之。有汗去麻黄。无汗去桂枝。然刚痉属阳。每多急满之症。宜大承 
气汤下之。柔痉属阴。每多厥逆之症。宜桂心白术散附子防风散温之。大抵刚痉易治。柔痉 
难治。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耳。 
小续命汤防己桂。杏仁黄芩芍药配。甘草参芎与麻黄。附子防风一同会。 


霍乱
属性:呕吐而利名霍乱。四肢逆冷成斯患。寒多不渴理中汤。热多而渴五苓散。暑月忽 
然心 
撮痛。两脚转筋多冷汗。上吐下利并燥烦。水浸香藿吞数盏。霍乱者。谓挥霍乱也。外有所 
感。内有所伤。阴阳争膈。邪正交争。故上吐下泻。而腹中痛也。邪在上焦。则吐。邪在下 
焦。则泻。邪在中焦。则吐泻交作。此湿霍乱。症轻易治。若上不能吐。下不能泻。则邪不能 
出。壅塞正气。关格阴阳。此干霍乱。俗名绞肠痧。其死甚速。切勿与谷食。即米汤下咽亦 
死。然霍乱主治。亦有不同。如热多口渴而吐利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渴而吐利者。理中 
汤主之。若挟中湿而吐利者。藿香正气散主之。若挟中暑而吐利者。三物香薷饮主之。大抵 
霍乱有挟外感者。有挟内伤者。主治最难分别。古方通用盐熬热童便调饮。极为得治。近时 
通用阴阳水最为稳当。服之有神工。 
藿香正风用紫苏。大腹陈皮桔梗咀。甘草云苓半夏曲。浓朴白芷枣姜投。香薷饮内药四 
般。浓朴相参扁豆攒。加上黄连为绝妙。和中祛暑颇能安。 


寒热往来
属性:往来寒热斗阴阳。大小柴胡及桂姜。热结心烦仍喜呕。渴而头汗用之良。 
寒热往来者。阴阳相胜。邪正相争而作也。盖寒为阴。热为阳。里为阴。表为阳。邪客 
于半 
表半里。阴出与阳争。阴胜则寒。阳出与阴争。阳胜则热。阳不足则先寒。阴不足则先热。 
是以寒热往来而无定时也。然寒热往来亦有不同。有因热结在里。而寒热往来者。宜大柴胡 
汤主之。有因汗吐下后。不呕而渴。但头微汗而寒热往来者。宜柴胡桂姜汤主之。 


发喘
属性:伤寒喘急最宜详。专论阳明及太阳。太阳无汗麻黄症。阳明潮热小承汤。水停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