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458-伤寒捷诀 >

第1章

458-伤寒捷诀-第1章

小说: 458-伤寒捷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名:伤寒捷诀
作者:严则庵纂辑、裘庆元辑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属性:伤寒捷诀者。予祖宫方则 公之所着也。自古以来。伤寒之书。何啻充栋。而或失 
。或失则杂矣。且其间各执所见。建词立论。往往不同。问津者恒苦之。予祖上自黄帝素问 
。下及仲景河间东垣丹溪诸书。无不研究。沉潜之久。恍然自得。盖素问以足六经分经论治 
。然未尝不通乎义也。仲景立三百九十六法。垂一百一十三方。可询而诀也。河间以伤寒为 
热病。经曰。热病者。皆伤寒之类是也。东垣以内伤寒悉类伤寒。而丹溪之书。则云伤寒属 
内伤寒者。十居八九。是皆殊途而同归。百虑而一致者也。于是酿花为蜜。集腋成裘。不漏 
不支。作歌成诀。斯诚后学之津梁矣。独惜注释未详。而粗浅者流。或第奉行故事。未审证 
之源委。立方之分寸。是犹吾祖之深忧也。予不自揣。因其耳熟。更参前贤章疏节解。务使 
分证立方之妙。 如指掌。非敢祖作而孙述。亦冀不负吾祖之苦心焉尔。 
按仲景诀。未免汗漫。初学读之。如涉海问津。以三阳三阴编诀捷简。一诵了然矣 
各加注释。庶各经不混。脉络分明。不毋小补于万一云尔。读注全集。更有深心。知者鉴之 


总论
属性:欲治伤寒。先须识症。诊脉定名。处方必应。且如太阳有伤荣伤卫之分。阳明有在 
腑之病。少阳但主乎中。故曰胆为清净。至三阴有传经直中之不常。须究脉理而推详。传经 
者。脉沉数而烦热。直中者。脉沉细而清凉。当汗而下。为结胸痞气。当下而汗,为厥竭亡 
阳。肠垢 溏。须辨协寒协热。瘀热蓄血。可知发黄发狂。癃疹斑烂。起于湿热二毒。筋惕 
肉。由于汗下两伤。若夫风温湿温。风湿中湿。风温则喘息多眠。湿温则妄言不食。风湿 
肢体重而额汗流。中湿肌肤黄而小便赤。温病发于春时。热病生于夏月。阳毒则面赤而狂斑 
。阴毒则唇青而冷厥。发汗战汗。身凉者喜水火既济之功。合病并病。下利者俱土木互相为 
克。又闻实为谵语。虚作郑声。水气停蓄者。或呕或哕。火邪劫夺者。或狂或惊。蛔厥狐 
惑。总是虫症之号。刚痉柔痉。并为风病之名。霍乱乃暑湿相搏。寒热是邪正交争。喘咳者 
。水搏寒而所致。吐衄者热迫血而妄行。单伏双伏。此非怪脉。乃否极泰来之兆。阳易阴易 
。皆为危症。犯男交女接之情。恶寒喘嗽者。发表自愈。恶热喘满者。攻里必宁。咳逆 
又名呃忒。动悸更曰怔忡。双传者双经同病。百合者。百脉一宗。懊恼因心中之郁闷。烦躁 
是内热之薰蒸。脐痛引阴。名为脏结。厥利能食。号曰除中。螈 者。手足抽搐。怫郁者。 
头面蒸红。劳食再复。缘新瘥之狂禁。过经不解。与温疟之相同。盖伤寒传变之不一。非 
杂病径直而可攻。予兹略陈其要。学人自宜变通。 


伤寒总诀治法
属性:一二日可发表而散。三四日宜和解而痊。五六日便实。方可议下。七八日不愈。又复 
。日传二经。病名两感。经传六日。应无不痊。太阳无汗。麻黄为最。太阳有汗。桂枝为先 
。小柴胡为少阳之要领。大柴胡行阳明之秘坚。至三阴则难拘定法。或可温而可下。宜数变 
以曲全生意。或可方而可员。 


太阳经伤寒
属性:恶寒发热身无汗。头痛腰痛属太阳。此是伤寒邪在表。急宜发散最为良。 
按伤寒初起一二日内。乃足太阳膀胱经受之。其脉起于目内 睛明穴。上脑下项。 
。挟脊。抵腰。行身之后。终于足小指。至阴穴也。其症则头项痛。腰脊强。以及周身病是 
也。然太阳为表之表。其脉尺寸俱浮而紧者。寒伤荣。故无汗也。急宜发散。则汗出而 
诸症愈矣。宜羌活汤及麻黄汤主之。若浮而缓者。风伤卫。故有汗也。宜桂枝汤主之。若伤 
寒见风。伤风见寒。此为风寒兼受。荣卫两伤也。宜大青龙汤主之。他如发热烦渴。小便不利。此为热 
入膀胱之本。宜五苓散主之。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见发热畏寒身体痛。须知一服汗淋漓。伤寒发表用 
羌防。苏叶川芎白芷苍。甘草生姜葱共引。冬时无汗用麻黄。 
按羌活防风。为足太阳发表药也。佐以苏叶川芎白芷苍术诸味之辛温。则能助阳气而发 
表矣。和以甘草。使以姜葱。俾腠理通而寒邪散。至冬月伤寒。必须麻黄之辛热以汗之。断 
不可少也。他如春夏秋。谓非时感冒。未可轻用。 


太阳经伤风
属性:伤风约略似伤寒。有汗须知救表先。此是风邪伤在卫。桂枝斟酌自安全。桂枝汤内药三 
般。芍药甘草一处攒。若是麻黄相合用。方名各半治伤寒。大青龙汤桂麻黄。杏仁石膏甘草 
藏。枣子生姜乘热服。风寒两解此为良。五苓散内用猪苓。白术云苓泽泻群。肉桂少加为引 
导。功能利水更生津。 


阳明经分在经在腑
属性:太阳不解入阳明。邪入阳明势渐深。目痛鼻干人少睡。在经在腑却宜分。 
阳明者,阳气正盛。故曰阳明。其脉尺寸俱长。长而微洪。经病也。长而沉数。腑 
病也。脉有寸关尺三部。此止言尺寸者。关在其中矣。 


阳明经经病
属性:在经发热尚憎寒。目痛难眠鼻孔干。症属太阳犹未罢。葛根白虎应居先。 
按伤寒二三日内。乃足阳明胃经受之。其脉起于鼻承泣穴。络于目。循于面。行身之前 
于足次指。属兑穴也。其症则身热目痛鼻干不得眠。然阳明为表之里。其脉尺寸俱长。长而 
微洪。经病也。乃太阳症未罢。犹有恶寒在也。宜解肌汤葛根汤及白虎汤主之。长而沉数。 
腑病也。乃太阳经症已罢。不恶寒。专发热也。宜大承气汤及调胃承气汤主之。若表症未除 
。里症又急者。宜大柴胡汤合表里而兼治之。他如病在膈上者可吐。宜瓜蒂散主之。此重剂 
也。汗下后虚烦懊恼者可吐。宜栀子豉汤主之。此轻剂也。 
解肌汤内芍甘羌。干葛陈皮桔梗良。白芷黄芩姜共枣。阳明经病可煎尝。葛根汤内用麻黄。 
二味加入桂枝汤。轻可去实因无汗。有汗加葛去麻黄。白虎汤中用石膏。甘草知母本乃抄。 
人参加上生津液。热渴虚烦入米熬。 


阳明经腑病
属性:在腑不寒专发热。咽干作呕心烦渴。发狂谵语大肠坚。大小三承汤可啜。 
按不恶寒者,邪不在表也。咽干烦渴,并作呕者。皆胃热甚也。胃火上冲。故心神失守 
。谵语狂言。大便坚燥。皆里症也。急宜下之。陶节 曰。伤寒邪热传里。须看气势浅深用 
药。若三焦俱伤。则痞满燥实坚全见。宜大承气汤。邪在中焦。只有燥实坚三症。宜调胃承气 
汤加甘草和中。去枳实者。恐伤上焦氤氲之气也。邪在上焦。则痞而满。宜小承气汤去芒硝 
者。恐伤下焦真阴也。若表症未除。里症又急。不得不下者。则用大柴胡汤通表里而缓治之 
。大承气最紧。小承气次之。调胃又次之。大柴胡又次之。盖恐硝性急燥。不可轻用也。 
大承气汤用朴硝。大黄等分不须饶。浓朴倍加并枳实。通肠利便有功劳。小承气汤 
三件药。枳实大黄并浓朴。结胸谵语大肠坚。每服五钱功易觉。 
大黄 浓朴 枳实 名浓朴三物汤 又浓朴大黄两味治太阳病腹痛而闭。 
调胃承气有硝黄。甘草同加用最良。腹满便坚兼口渴。心烦谵语总相当。大柴胡汤用大 
半夏枳实共为良。更有黄芩与芍药。姜枣同煎利大肠。瓜蒂散中赤小豆。二味匀平有传授。 
豆豉一合水同煎。膈上停痰须此吐。栀子豉汤栀子先。更加豆豉水同煎。病后虚烦眠不得 
。心中懊恼吐之痊。 


少阳经主中宜和解
属性:少阳寒热往来频。口苦咽干胁下疼。目眩耳聋头角痛。小柴汤是顶门针。 
按伤寒三四日内。及足少阳胆经受之。其脉起于目锐 。瞳子 骨、上头角、络耳、循 
胸、胁、行身之侧。终于足四指之窍阴穴也。其症则胸胁满而耳聋。往来寒热。然少阳 
为半表半里。其脉尺寸俱弦。弦而数者。病在中也。宜小柴胡汤和之。凡治有三禁。不可发 
汗。发汗则谵语。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只宜和之。以柴胡汤。至病患呕而不渴。加半 
夏。渴而作呕。加姜汁竹茹。或渴或不渴。或呕或不呕。在随症而加减之。 
小柴胡汤 五般。半夏人参共交攒。更有黄芩与甘草。生姜枣子水同煎。 


三阴经分传经直中
属性:三阳传罢入三阴。转入阴经势转深。若是阴经名直中。沉寒锢冷却宜温。 
所以三阴有传经直中之不常。须究脉理而推详。传经者。脉沉数而烦热。直中者。脉沉 


太阴经传经热症
属性:阳邪传入太阴经。腹满咽干手足温。尺寸俱沉时常数。桂枝加入大黄平。 
按伤寒四五日内。乃足太阴脾经受之。其脉起于手足大指之隐白穴。上行至腹。络于嗌 
。连舌本。行身之前。终于大包穴也。其症则腹满或痛。咽干自利。然三阳为表。三阴为里 
。其脉尺寸俱沉。沉而有力。传经热症也。宜桂枝加大黄汤下之。沉而无力。直中寒症也。宜 
理中四逆汤温之。若本是阳症。或重受风寒。或过食生冷。或误服凉药。遂变成阴症。此为 
害热未已。寒病复起。始病热症。末传寒中也。亦宜理中四逆汤温之。他如伤寒入三阴。尚 
有在经表邪。如太阴有桂枝加芍药汤。少阴有麻黄附子细辛汤。厥阴有当归四逆汤之类。皆 
阴经表药也。 
x当归四逆汤x 
当归 白芍 桂枝 细辛 通草 甘草 大枣 
桂枝大黄甘草芍。枳实柴胡姜枣着。槟榔大腹用水煎。太阴实热须臾却。桂枝加芍减甘 
草。更用生姜及大枣。表症未除因误下。太阴腹痛斯安好。 


太阴经直中寒症
属性:直中阴经不发热。腹痛恶寒四肢厥。唇青面黑是真阴。四逆理中真妙诀。(此太阴 
直中寒症其脉沉细无力宜温之) 
四逆汤中姜一两。生附减半去皮尖。一两甘草水煎服。厥而下利用之痊。理中甘草用干姜 
。白术人参是的当。若是内中加附子。更名附子理中汤。 


少阴经传热症
属性:阳邪传入少阴中。口燥咽干谵语同。便实绕脐时硬痛。腑中燥屎却宜攻。 
按伤寒五六日内。及足少阴肾经受之。其脉起于足之涌泉穴。上行贯脊。循喉咙。络舌 
注心中。行身之前。终于 府穴也。其症则口燥咽干。便实谵语。或绕脐腹痛。是腑中燥屎 
使然。与直中全无干涉。宜下之。如大承气及调胃承气汤是也。 
麻黄附子细辛汤。发表温经 


少阴经直中寒症
属性:恶寒无热厥如冰。吐泻交加腹内疼。六脉沉迟阴毒盛。身如被杖爪唇青。 
此少阴直中寒症也。其脉沉细无力。宜温之。如四逆汤理中汤之类是也。 


厥阴经传经热症
属性:舌卷囊拳消渴甚。四肢厥冷乍还温。烦满便坚多属热。六一顺气可旋吞。 
按伤寒六七日内。乃足厥阴肝经受之。其脉起于足大指之大敦穴。循阴器。抵小腹。络 
于肝 
。行身前之侧。终于期门穴也。其症则烦满而囊缩。筋急而唇青。在男子则囊拳。在女子廷孔 
急痛。痛引小腹。廷孔者。阴之深处也。亦宜分传经直中治之。其脉沉实有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