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05-诊家枢要 >

第4章

505-诊家枢要-第4章

小说: 505-诊家枢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脉。未尝非辨证之旨诀。而世皆置若无闻。则有惭于司命之职矣。虽二十八字。亦以含藏诸义。然不详二十四字之义。 
又安能入二十八字之奥哉。而犹不止此也。阴阳不可不分而剖。色脉不可不合而稽。尺肤不可不详而考。主病不可不谙 
而识。四者得而持脉之道。思过半矣。脉要精微论曰。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始之有经。从五行 
生。生之有度。四时为宜。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是以圣人。持脉之道。 
先后阴阳而持之。若阳动阴静。阳刚阴柔。阴升阴降。阳前阴后。阳上阴下。阳左阴右。数者为阳。迟者为阴。表者为 
阳。里者为阴。至者为阳。去者为阴。进者为阳。退者为阴。其恒经也。或阴盛之极。反得阳象。或阳亢之极。反得阴 
征。或阳穷而阴乘之。或阴穷而阳乘之。随证更迁。与时变易。此阴阳之不可不分而剖也。岐伯曰。察脉动静。而视精 
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又曰。形气相得。谓之可治。色泽以浮。 
谓之易已。脉从四时。谓之可治。脉弱以滑。是有胃气。灵枢曰。色脉与尺。如鼓桴相应。青者脉弦。赤者脉钩。黄者 
脉代。白者脉毛。黑者脉石。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相胜之脉。则死矣得相生之脉。则病已矣。又云。精明五色者。 
气之华也。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青欲如苍璧。不欲如蓝。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 
黑欲重漆色。不欲如地苍。此色脉不可不合而稽也。灵枢曰。审尺之缓急大小滑涩。肉之坚脆。而病形定矣。目窠微肿。 
颈脉动。时咳。按之手足。 而不起。风水肤胀也。尺肤滑而淖泽者风也。尺肉弱者解 。安卧脱肉者寒热。不治。尺 
肤涩者。风痹也。尺肤粗如枯鱼之鳞者。 饮也。尺肤热甚。脉盛躁者。病温也。脉盛而滑者。汗且出也。尺肤寒。脉 
小者。泄而少气。尺肤炬然。寒热也。肘所独热者。腰以上热。手所独热者。腰以下热。肘前独热者。膺前热。肘后独 
热者。肩背热。臂中独热者。腰腹热。肘后粗以下三四寸热者。肠中有虫。掌中热者腹热。掌中寒者腹寒。鱼上有青脉 
者胃中寒。尺炬然热。人迎大。当夺血。尺坚大。脉小。少气 。有加立死。又曰。脉急者尺肤亦急。脉缓者尺肤亦缓。 
脉小者尺肤亦减而少气。脉大者尺肤亦贲而起。脉滑者尺肤亦滑。脉涩者尺肤亦涩。此尺肤不可不详而考也。脉要精微 
论曰。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上盛则气高 。下盛则气胀。代则气衰。细则气少。涩则心痛。浑浑 
革至如涌泉。病进而色弊。绵绵其去如弦绝者死。平人气象论曰。脉短者头痛。脉长者足胫痛。脉促上击者肩背痛。脉 
沉而坚者病在中。脉浮而盛者病在外。脉沉而弱。寒热及疝瘕少腹痛。脉沉而横。胁下有积。腹中有横积痛。脉沉而喘 
曰寒热。脉盛滑坚者病在外。脉小实而坚者病在内。小弱以涩。谓之久病。浮滑而疾。谓之新病。脉急者疝瘕少腹痛。 
脉滑曰风。脉涩曰痹。缓而滑曰热中。盛而紧曰胀。臂多青脉曰脱血。尺脉缓涩。谓之解 。安卧脉盛。谓之脱血。尺 
涩脉滑。谓之多汗。尺寒脉细。谓之后泄。尺脉粗常热者。谓之热中。此主病之不可不谙而识也。如上所述。不过大略 
耳。若欲达变探微。非精研灵素。博综百家。不可也。许引宗曰。脉之候幽而难明。我意所解。口莫能宣也。口且莫能 
宣。而笔又乌能写乎。博极而心灵自启。思极而神鬼将通。则三指有隔垣之照。二竖无膏肓之遁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