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078-药征续编 >

第3章

078-药征续编-第3章

小说: 078-药征续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证,是所谓随证治之也。然则少腹肿痞者,是桃仁所 
主明矣。 
苇茎汤证,不具。但谓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是为肺痈,是外证也。以此四证, 
名肺痈者,非疾医之义,今不取焉。虽然,因胸中甲错证,则知瘀血内结矣。因咳有微热烦 
满证,则知瘀血欲成脓矣,不可不以此方吐之。况又云再服当吐如脓,则知胸中瘀血,遂化 
成脓矣。是所以有咳,有微热,烦满证也。夫苇茎、蓬术、苡仁、桃仁、瓜瓣,皆有化血成 
脓之功也。今虽曰当吐如脓,亦吐者皆脓也,瘀血所化也。由此观之,则桃仁虽曰治少腹瘀 
血,亦变用则有治胸腹瘀血结痛之功,是所以方有桃仁五十枚也。下瘀血汤方,治脐下毒痛, 
及妇人经水不利毒痛者。故后人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夫不问干血也否,苟有脐下毒痛证, 
则宜与此方。虽然,服之新血下如豚肝,或经水利者,腹中脐下所着干血,共下明矣,唯新 
字可疑。由此观之,则下瘀血汤之名,盖后人所命焉。余以为此方,本是丸方,疑古有小 
虫丸之名。方铭不传,故后人名曰下瘀血之汤,但以蜜和为丸,以酒煎之,似非汤法,下条 
有大 虫丸,可并考。又按法曰∶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 
干血着脐下。夫腹痛烦满不得卧,岂唯产后有之乎?产后最多此证也,治以枳实芍药散者, 
是法也。以法治之而不愈者,诊之腹中有毒,而痛着于脐下,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矣。故 
今转其方,用下瘀血汤下之。曰∶未见其血自下,而用此方者,何也?曰∶今用芍药治腹痛, 
用枳实治烦满不得卧,而不愈者,盖产时已见瘀血续自下。今瘀血不续自下,是必干血着脐 
下,使瘀血不自下。是以腹痛烦满,不得卧也,不可不以此方下之。故服汤后,新血又下如 
豚肝,谓之方证相对也。若不见血自下,而但用此方,治脐下毒痛者,不想像臆度之治而何 
也?若有瘀血,则当有脐下甲错及结痛证。以此二法,候内有瘀血,故今用桃仁三十枚。此 
为治瘀血毒痛,所以用 虫破之,用大黄下之也。《类聚方》产后二字,加曲截者,盖此方 
不但治妇人产后腹痛矣。虽男子亦有瘀血自下,脐下毒痛证,则宜服此方。服汤已,瘀血又 
自下者愈。《方极》但云脐下毒痛,是不问瘀血也否,与此方之谓也。由是观之,谓之干血 
着脐下,亦属想象臆度,不可从焉。大 虫丸证者,后世所谓劳瘵也。故《金匮要略》有 
五劳、七伤、虚极、及缓中补虚之说,岂仲景之言哉?是盖后人妄添,或注文误入,不俟余 
辨。但至羸瘦腹满、不能饮食、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证,则此方所宜也。 按∶此 
方盖古来相传之方,而仲景取以治伤寒瘥后有此证者,此人本有久瘀血,今患伤寒,故瘥后 
又见此证,故用四虫,及桃仁、干漆、地黄、大黄以破血行瘀。况有桃仁一升乎?夫干血者 
,久瘀血也。苟有久瘀血,则必有肌肤甲错、腹满证也,可以见矣。 
桂枝茯苓丸证,不悉具。虽然,此方本五味等分,则一药各治一证,故宜以一药之功, 
而分治一证矣。按此方,盖治瘀血上冲、腹中毒痛、心下悸、及妇人胎动血自下、或经水有 
变者。故法曰∶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是也。由此观之,则桃仁非主少腹有毒,瘀血自 
下与不下乎?余故曰∶桃仁之功,大抵与牡丹皮相似矣!盖以治腹中及脐下毒痛故也。《金 
匮要略》此方之条,古今诸家注解,不得其义。余尝作此解,今不赘于此。 
东洞翁尝立诊察瘀血三法,其说尽矣。仲景又别有诊察瘀血外证之法,曰其身甲错、曰 
胸中甲错(胸中盖心胸上也)、曰肌肤甲错。此三法,宜以甲错而诊察瘀血也。二方皆有桃 
仁, 
故 

卷下桃仁
辨误
属性:李杲云∶桃仁治热入血室。杲之言过矣!夫仲景治热入血室证,无有用桃仁之方。本论 
太阳下编,治热入血室者,有二法∶一刺期门,一用小柴胡汤。一不载其方矣。未尝见用桃 
仁者,治血岂惟用桃仁乎。 

卷下桃仁
品考
属性:桃仁,唯一品。无萃渡者,奸商或杂梅仁,不可不择,我们去皮不去尖。 

卷下
巴豆
属性:主治心腹胸膈之毒。故兼治心腹猝痛、胀满吐脓。 

卷下巴豆
考证
属性:桔梗白散证曰∶咳而胸满、及吐脓。 
备急丸证曰∶心腹胀满、猝痛。 
九痛丸证曰∶心痛、及腹胀痛。 
以上三方,巴豆各一两。 
走马汤证曰∶心痛腹胀。 
上一方,巴豆二枚。 
据此诸方,则巴豆或一两,或二枚,然本与诸药等分。但白散之方,巴豆一两,以配桔 
梗、贝母各三两。《金匮要略》九痛丸方,附子本作三两,余皆等分。《千金方》但作一两。 
盖作一两,则附子亦与诸药等分今从此。凡仲景之用巴豆也,虽备于急卒之病,皆是驱逐膈 
间之毒物,荡涤肠胃之闭塞,故诸方皆为等分。夫巴豆同桔梗用,则使毒成脓;同贝母用, 
则能去咽喉之毒;同杏仁用,则能驱心胸之毒;同大黄、干姜用,则能吐下心腹结毒急痛; 
同附子、吴茱萸用,则能治心中寒冷毒痛。仲景之方用巴豆者,唯此四方,大抵足尽巴豆之 
功效矣。 

卷下巴豆
互考
属性:走马汤、备急圆、九痛丸三方,皆不载诸本论,而载诸《金匮要略》,盖脱误矣!走马 
汤证曰∶中恶。又曰∶通治飞尸鬼击病。《千金方》走马汤证曰∶治肺脏飞尸鬼注,因名曰 
飞尸走马汤。九痛丸证曰∶兼治卒中恶。备急圆证曰∶若中恶客忤,停尸卒死者。按上三方 
证,曰飞尸、曰鬼注、曰鬼击、曰中恶、曰客忤、曰停尸,皆是晋唐医人之所附会,而决非 
仲景之意,又非疾医家之言。古者巫医并称,故后世遂以巫者之言,混于医事,实晋唐医人 
之所为也。故彼所前言诸证,似证非证,孰恶孰鬼,将何以分别之乎?不可从焉!假令巫有 
前数事,亦于医事何与之有,故随其证而后治之,则何必论是恶是鬼乎哉?若夫天地之间, 
有恶者,有鬼者,有尸者,有注者,有停者,有忤者,亦人无一毒畜积于身躯间者,则是恶 
是鬼,亦岂有注之击之中之忤之者矣乎?此人尝有一毒,畜积于身躯间者,故是恶是鬼,亦 
能注之击之中之忤之也。医者宜治其一毒而已,晋唐医人之说,不可从矣!况于宋明之医说 
乎? 

卷下巴豆
辨误
属性:桔梗白散法曰∶强人饮服半钱匕,羸者减之。又曰∶若下多不止,饮冷水一杯,则定。 
走马汤法曰∶老少量之。九痛丸法曰∶强人初服三丸,日三服,弱者二丸。但备急圆,最备 
其急卒之病,而其服法,无量老少强弱者何也?曰∶此方者,最备其急卒之病,则服法不必 
量老少强弱也。夫病苟至急卒,则岂遑于量老少强弱乎?宜随其毒浅深轻重治之耳。如彼走 
马汤白散证,却急于备急圆证矣!然今云量其老少强弱者,恐非仲景之意也。盖仲景之治 
病也,惟随其证而治之。故其证重,则方亦多服之。其证轻,则方亦少服之。故虽强人,其 
证轻,则方亦随少服之。虽羸者,而其证重,则方亦随多服之,是仲景随证治之之法也。何 
必羸者弱者减之,强人壮人多服之乎?所谓量老少强弱者,是唯为粗工垂其戒者欤。医之守 
之,慎之至也。至彼饮冷水止,其下多者,最是后人之恐巴豆者之言,其妄添亦可知己。凡 
恐药者,不知恐病者也。不知恐病者,则病不可得而治焉。是医者之所常病也。今也不然, 
有医而恐药者,是不知治病之方法,与察病之规则者也,无如之何而已。夫病患之恐医也, 
恐其医之药也,是医施已恐之之药也。是无他,夫医不知其察病之规则,与治病之方法,而 
欲施已恐之药也。可胜叹哉!呜呼!医犹且恐之,病患岂不恐之乎?此天下古今之通病,而 
所以恐巴豆及诸药者,为之故也。夫苟有其证,而服其药,又何恐之有?苟无其证,而施其 
药,则百药皆可恐焉,又何独巴豆之恐乎? 

卷下巴豆
品考
属性:巴豆带壳者良,是唯一品,无有伪品。宋王硕曰∶巴豆不压油而用之,巴豆之功,多在 
于油也。王硕者,能知巴豆之功者也。 

卷下

属性:主治结毒急痛,兼助诸药之毒。 

卷下蜜
考证
属性:大乌头煎证曰∶寒疝绕脐痛。 
乌头汤证曰∶历节不可屈伸疼痛。又曰∶香港脚疼痛,不可屈伸。又曰∶寒疝、腹中绞痛。 
乌头桂枝汤证曰∶寒疝腹中痛。 
以上三方,蜜各二升。 
大陷胸丸证曰∶结胸、项亦强。 
上一方,白蜜二合。 
大半夏汤证曰∶呕吐、心上痞硬。 
上一方,白蜜一升。 
甘草粉蜜汤证曰∶心痛。 
上一方,蜜四两。 
下瘀血汤证曰∶产妇腹痛。 
上一方,蜜和为丸,酒煎,又与诸药等分之例。 
甘遂半夏汤,证不具。 
上一方,蜜半升。 
据此诸方,则蜜能治诸结毒急迫疼痛明矣!最能治腹中痛者,故同乌头用,则治寒疝腹 
痛;同甘草用,则治心痛急迫;同大黄用,则治胸腹结痛;同甘遂用,则治水毒结痛;同半 
夏用,则治心胸硬满。由此观之,则蜜能治其急痛,而又能助诸药之毒也。故理中丸、八味 
丸、栝蒌瞿麦丸、半夏麻黄丸、赤丸、桂枝茯苓丸、麻子仁丸、矾石丸、皂荚丸、当归贝母 
苦参丸、乌头赤石脂丸,上十一方,皆蜜和为丸,是弗助诸药之毒耶。故如乌头、附子、巴 
豆、半夏、皂荚、大黄,皆以蜜和丸。则倍其功一层矣!是其征也。若或以糊为丸,则必减 
其功之半,常试有验,无不然者。余故曰∶蜜能助诸药之毒矣!或云∶炼过则缓诸病之急, 
不炼则助诸药之毒,岂其然乎哉? 

卷下蜜
互考
属性:大乌头煎、乌头汤、乌头桂枝汤条,有寒疝及香港脚之名,是盖晋唐以后之人之所加焉。 
疑非仲景之旧矣!宜随其证而施此方耳。 
大陷胸丸证,似不具。然今按其方,此方之于治也。毒结于心胸之间,项亦强痛,如柔 
痉状者主之。本论但云∶项亦强,强字之下,疑脱痛字。故大陷胸汤证曰∶从心下至少腹, 
硬满而痛不可近者主之。又曰∶心下满而硬痛者主之。汤法已然。丸方亦岂无强痛之证乎? 
然则此方,亦当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项背亦强痛者主之。比诸汤方其证但缓也耳。况有 
大黄有葶苈有甘遂有杏仁、芒硝,岂无项背心胸至少腹不强痛乎?是蜜之所以补其结毒疼痛 
也。 
大半夏汤证曰∶治呕、心下痞硬者。虽无急痛结痛之证,然其人呕,而心下痞硬,则岂 
无心胸不痛之证乎?故和蜜一升于一斗二升之水而煮之,但取蜜与药汁二升半,则是欲多得 
蜜之力也明矣。然则不可谓无所急痛矣。 
甘草粉蜜汤证曰∶毒药不止。《千金翼方》毒药作药毒为是,此方本主缓结毒急痛。故 
兼治一切药毒不止烦闷者。后世见之,以为蜜能解百药毒。蜜若解百药毒,则仲景之方,何 
其用蜜之多乎?夫蜜之于诸药也,能助其毒;又于其病毒也,能缓其急,犹粳米与小麦乎? 
甘草及粉,亦其功大抵相似,故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