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外台秘要-第1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鸡子黄
(一枚)
上六味,于铜器中炭火上,先纳苦酒蜜腊鸡子黄搅调,乃纳黄连末发灰,又搅煎,视可
抟,出为丸,久困者一日一夜尽之,可者二日尽之。(肘后同出第三卷中)
延年增损黄连丸,主腹内冷,食不消,及冷痢兼补方。
黄连 黄 (各三分) 龙骨(三分) 当归 甘草(炙五分) 干姜 浓朴(炙各六
分) 地
榆白术 人参(各一分)
上十味捣筛,蜜丸如梧子大,饮酒任下服十五丸,日再服,加至二十丸。(蒋仲璋处)
又地榆丸,主冷痢,不消食,腹中胀痛,气满不能食方。
地榆(六两炙) 赤石脂(七分) 浓朴(六分) 白术(五分) 干姜(六两) 龙
骨(七分)
黄连(十分) 当归(五分) 熟艾(五分) 乌梅肉(六分) 甘草(四分炙)
上十一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大,饮服二十丸,日二服,加至二十五丸。(并出第七卷
中)
又深师疗冷痢下脓血,绞脐痛,食不消,腹胀方。
吴茱萸 干姜(各六分) 赤石脂 曲末(炒各八分) 浓朴(炙) 当归(各四分)
上六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空腹以饮下四十丸,日再,又疗冷气久痢,脐下痛出白脓
,食不消方。
吴茱萸 人参 芎 桔梗 甘草(炙各四分) 枳实(炙三枚) 干姜(十二分) 附
子(
炮八分) 曲味(二十分炒)
上九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空腹饮下七丸,日二服,渐加之。(文仲云温脾丸疗久寒
气
卷第二十五
白痢方八首
内容:病源白滞痢者,肠虚而冷气客之,薄于肠间,津液凝滞成白。故为白滞痢。(出第十七
卷中)
广济疗白脓痢方。
甘草(六分炙) 浓朴(十二分炙) 干姜 枳实 茯苓(各八分)
上五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六合,绞去滓,分为二服,日再服。
又疗心腹胀满,不能下食,及痢白脓方。
浓朴(五两炙) 豆蔻(五枚) 甘草(一两炙) 干姜(一两)
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绞去滓,分为二服,日再。(并出第四卷中)
千金大桃花汤,主冷白滞痢肠痛方。
赤石脂(八两) 干姜 当归 龙骨(各三两) 附子(炮) 牡蛎(各二两熬) 芍
药甘草
(炙各一两) 人参(一两半) 白术(一升)
上十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白术,取九升,纳药,煮取三升,分为三服,脓者加浓朴三
两,呕者加橘皮二两。
又方
龙骨(六两) 浓朴(三两炙) 赤石脂(五两) 当归(一两)
上四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为三服,日再服,热加白头翁十分,牡蛎三两。
延年乌梅肉丸,主冷白脓痢,食不消方。
乌梅肉(熬) 熟艾 黄柏 甘草(炙各八分)
上四味捣筛,蜜丸如梧子,以饮服十五丸,日三服。忌同前。(出第七卷中)
必效白痢方。
麻子汁
上一味,以汁煮取绿豆,空腹饱服极效。
又方
黄连末
上一味以水和,每服三匕即愈。(并出第二卷中)
古今录验疗白滞下,昼夜无复数,龙骨汤方。
龙骨 牡蛎(各三两炼) 乌梅肉 熟艾 白头翁 干姜(各一两) 女萎 黄连 当
归(
各二两) 甘草(六两炙)
上十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二合,分服,日三夜一,断便止。忌同前。(出第十卷
中)
卷第二十五
重下方六首
内容:病源此谓今赤白滞下也,令人下部疼重,故曰重下,去脓血如鸡子白,日夜数十行,绕
脐痛也。(出第十七卷中)
肘后疗重下方
黄连(一升)
上一味,以酒五升,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脐当小绞痛则瘥。
又方
鼠尾草
上一味,以浓煮煎如薄饴糖,服五合至一升,日三,赤下用赤花者,白下用白花者,佳
也。(文仲备急同)
文仲隐居效验方,主下部绞痛,重下,下赤白方。
当归 黄柏 黄连 干姜(各二两)
上四味捣筛,煮取乌梅汁服方寸匕,日三。若腹中绞痛,加当归,下赤加黄连,下白加
干姜,大效神良秘之。(备急同出第三卷中)
备急疗重下方,此即赤白痢下也,令人下部疼重,故名重下。(葛氏方)
豉(熬令少焦)
上一味捣,服一合,日再三服,又熬豉令焦,水一升淋取汁服,冷则用酒淋,日三服之
。(肘后文仲同出第六卷中)
古今录验重下下赤者方。
取獭赤粪。(下白取白粪烧末)
上一味,以饮清旦空腹服一小杯,三旦饮之即愈。
又疗得毒病后,得重下赤白绞痛方。
石钟乳(一两研) 黄连 防风 附子(炮) 黄柏 蜀椒汗 当归 干姜(各二两)
上八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适寒温服。(并出第十卷中)
卷第二十五
卒暴冷下部疼闷方二首
内容:千金疗卒暴冷下部疼闷方。
烧砖令热,大酢沃之,三重布覆,坐上取瘥。
又方
黍米(二升) 腊 羊脂 胶(炙各二两)
上四味合煮作粥,一顿令尽即瘥。(并出第十五卷中)
卷第二十五
冷热痢方七首
内容:病源夫冷热利者,由肠胃虚弱,宿有寒而为客热所伤,冷热相乘,其痢乍黄乍白是也。
若热抟于血,血渗肠间,则变为血痢也,而冷伏肠内抟津液,则变凝白,则成白滞,亦变赤
白痢也,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养生方导引法云,泄下有寒者,微
一作引气以息内腹,徐吹息,以鼻引气,气足复前即愈,其有热者,微呼以去之也。(出第
十七卷中)
删繁疗下焦冷热不调,暴下赤白痢。香豉汤方。
香豉(一升) 白术(六两) 薤白(切一升) 升麻(二两)
上四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为三服。(出第四卷中)
古今录验生春石榴,将疗热不调,下或滞或水或赤白青黄者方。
酸石榴(五枚)
上一味合壳舂绞,取二升汁,分服五合,稍稍服二升尽,即断,小儿以意服二三合佳。
(千金同出第十卷中)
又深师无问冷热新旧痢方。
黄连 黄柏 干姜 甘草(炙) 艾 乌梅肉(熬各八分) 附子(三枚) 腊(一鸡
子大)
上八味捣筛,以蜜和腊于铛中熔之,其着蜜须候腊熔尽,如干益蜜丸,空腹以饮服四十
丸,日二,渐加至五六十丸。
近效疗痢无问冷热,神验黄连丸方。
黄连(一两) 茯苓(二两) 阿胶(一两炙)
上三味,先捣黄连茯苓为末,以少许水熔阿胶,和为丸。众手丸之,曝干,量患轻重,
空腹以饮下三四十丸,渐渐加至六十丸,不过五六服必瘥,常用之极效。
又疗苦下,无问冷热,及脓血痢。悉主之方。
生犀角(屑) 黄柏(各二两) 黄连 苦参(各三两)
上四味捣筛为散,以糯米煮作饮,莫令生,每日空腹服一方寸匕,日再服便瘥,勿轻之
。此方于度支王郎中处得曾用极效肘后有当归云庚侍郎家方产后弥佳
崔氏治痢无问冷热赤白久新,并疳温。(刘秘监积年患痢每服此即愈方)
阿胶(二两一两炙入药一两销作清) 黄连(一两) 干姜(二两)
入黄无食子(二枚久痢肠滑甚者量加至三四枚)
上四味捣筛为末,以醋熔胶清,顿和丸如梧子,饮服二十五丸,日再,渐加至三十丸,
老小者以意斟酌,禁如常法。(一云若冷剂以酒下热痢以粥饮下出第三卷中)
文仲治无问冷热及五色痢,入口即定方。
黄连(四分) 黄柏 当归 黄芩(各一两) 阿胶(二两炙) 熟艾(一两)
上六味捣筛为散,以醋二升煮胶烊,下药煮,令可丸如大豆,饮服七八十丸,日二夜一
服,特宜老人,若产妇痢加蒲黄一两,蜜和为丸神验。(出第三卷中)
卷第二十五
热毒痢方三首
内容:肘后若下色黄者,协毒热下也,疗之方。
栀子(十四枚去皮)
上一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饮服三丸,日再服。(出第二卷中)
千金疗热毒痢方。
苦参 橘皮 独活 阿胶(炙) 蓝青 黄连 鬼箭羽(一云鬼臼) 黄柏 甘草
上九味等分,捣筛,以蜜烊胶和,并手丸如梧子,干以饮服十丸,日三,稍加之。卒下
疰痢者大良。(出第十五卷中)
文仲治热痢久不瘥者黄连丸方。
黄连末以鸡子白和丸如梧子,饮服十丸至二十丸,日三。
卷第二十五
热毒血痢方六首
内容:广济疗热毒痢血,其痢行数甚数,痢出不多,腹中刺痛,此是热痢。宜生犀角散方。
生犀角(末) 酸石榴皮(熬) 枳实(熬令黄各三两)
上三味各异捣筛为散,以饮服两三寸匕,日再差,停热食物。
又疗热毒痢血片,脐下绞刺痛方。
升麻 地榆 茜根 黄芩(各六分) 犀角(四分) 生地黄(八分) 栀子(七枚擘)
薤白
(八分) 香豉(二合)
上九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一升五合,绞去滓,分温三服。日再。(并出第四卷中)
千金大热毒纯血痢,疗不可瘥者方。
黄连(六两)
上一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夜露着星月下,旦空腹顿服之,卧将息,不瘥,加
黄连二两,更作服之,仍不瘥者,以疳痢法疗之佳。忌如常。
又疗热毒下黑血,五内搅切痛,日夜百行,气绝欲死方。
黄连(一升) 龙骨 白术(各二两) 阿胶(炙) 干姜 当归 赤石脂(各三两) 附
子(
一两炮)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分为五服,余以正观三年七月十二日,忽得此痢,至
于五日将绝,处此药入口即定。(并出第十五卷中)
古今录验疗热毒下血及豆汁。犀角煎方。
犀角(屑) 人参 当归(各三两) 黄连(四两) 蜜(一合)
上五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去滓纳蜜煎三沸,分为三服,日三。忌同。(出第十
卷中)
文仲治热毒痢痢血。犀角散方。
生犀(三两) 石榴皮(三两烧) 黄连(三两) 干蓝(二两) 地榆(二两)
上五味捣筛为散,以米饮服三方寸匕,日二服。(出第三卷中)
卷第二十五
赤痢方四首
内容:病源此由肠胃虚弱,为风邪所伤,则成痢挟热,热乘于血,则血流渗入肠,与痢相杂下
。故为赤痢也。(出第十七卷中)
集验疗下赤痢方。
秫米(一把) 鲫鱼酢(二脔细切) 薤白(一虎口细切)
上三味合煮如作粥法,啖之。(古今录验同出第四卷中)
千金疗赤带下方。
成煎猪膏(三合) 清酒(五合)
上二味以缓火煎十沸,适寒温,顿服之。取瘥止。
又论曰∶凡痢病,通忌生冷,酢滑,猪鸡鱼油,乳酪酥,干脯,酱粉,咸食。所食诸食
,皆
五卷
必效疗赤痢方。
香淡豉(半升) 黄连(一两)
上二味,以水一升半浸豉一日,滤取汁,碎黄连薄绵裹,豉汁中煎,取强半升,空腹顿
服即上,桑泉蒋尉云效。(出第二卷中)
崔氏治赤痢。黄连丸方。
陈仓米(四分) 黄连(四分) 干姜(四分)
上三味捣筛为末,缓火炒令色变,以纳二颗鸡子白中,熟和丸如梧子大,空腹服五十丸
,以好无灰酒温一盏下之,至晚间,痢赤色当变白,明旦即瘥。(出第三卷中)
卷第二十五
久赤痢方二首
内容:病源久赤痢者,由体虚,热乘于血,血渗肠间,故痢赤。肠胃虚,不平复,其热不退,
故经久不瘥,胃气逆则变为呕哕也,胃虚谷气衰,虫动侵食,则变为 也。(出第十七卷中)
千金疗下赤连年方。
地榆 鼠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