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499-金匮要略方论 >

第4章

499-金匮要略方论-第4章

小说: 499-金匮要略方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苇茎(二升) 薏苡仁(半升) 桃仁(五十枚) 瓜瓣(半升)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苇茎得五升,去滓,纳诸药,煮取二升,服一升,再服,当吐如脓。 
15.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泻肺汤主 
之。(方见上。三日一剂,可至三四剂,此先服小青龙汤一剂乃进,小青龙方见咳嗽门中。) 

卷上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属性:1.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 
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2.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x奔豚汤方x 
甘草 川芎 当归(各二两) 半夏(四两) 黄芩(二两) 生葛(五两) 芍药(二两) 生姜(四两) 
甘李根白皮(一升) 
上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3.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 
加桂汤主之。 
x桂枝加桂汤方x 
桂枝(五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升。 
4.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x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x 
茯苓(半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五枚) 桂枝(四两) 
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甘澜水法, 
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卷上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属性:1.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 
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2.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 
3.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x栝蒌薤白白酒汤方x 
栝蒌实(一枚,捣) 薤白(半升) 白酒(七升) 
上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4.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 
主之。 
x栝蒌薤白半夏汤方x 
栝蒌实(一枚,捣) 薤白(三两) 半夏(半斤) 白酒(一斗) 
上四味,同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5.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x枳实薤白桂枝汤方x 
枳实(四枚) 浓朴(四两) 薤白(半斤) 桂枝(一两) 栝蒌实(一枚,捣) 
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实、浓朴,取二升,去滓,纳诸药,煮数沸,分温三服。 
x人参汤方x 
人参 甘草 干姜 白术(各三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6.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桔枳姜汤亦主之。 
x茯苓杏仁甘草汤方x 
茯苓(三两) 杏仁(五十个) 甘草(一两) 
上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不瘥更服。 
x桔皮枳实生姜汤方x 
桔皮(一斤) 枳实(三两) 生姜(半斤)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肘后》、《千金》云∶治胸痹,胸中 如满,噎塞习习如 
痒,喉中涩燥唾沫。) 
7.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x薏苡附子散方x 
薏苡仁(十五两) 大附子(十枚,炮) 
上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 
8.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 
x桂枝生姜枳实汤方x 
桂枝 生姜(各三两) 枳实(五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9.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 
x赤石脂丸方x 
蜀椒(一两,一法二分) 乌头(一分,炮) 附子(半两,炮,一法一分) 干姜(一两,一法一分) 
赤石脂(一两,一法二分) 
上五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服一丸,日三服,不知,稍加服。 
x九痛丸x 治九种心痛。 
附子(三两,炮) 生野狼牙(一两,炙香) 巴豆(一两,去皮心,熬研如脂) 人参 干姜 吴茱萸(各 
一两) 
上六味,末之,炼蜜丸如梧子大,酒下,强人初服三丸,日三服;弱者二丸。兼治卒中恶,腹胀痛,口不能 
言。又治连年积冷,流注心胸痛,并冷冲上气,落马坠车血疾等,皆主之。忌口如常法。 

卷上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属性:1.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 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当以温药服之。 
2.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 
3.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 
4.病者痿黄,躁而不渴,胸中寒实而利不止者,死。 
5.寸口脉弦者,即胁下拘急而痛,其人啬啬恶寒也。 
6.夫中寒家,喜欠,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者,善嚏。 
7.中寒其人下利,以里虚也,欲嚏不能,此人肚中寒。 
8.夫瘦人绕脐痛,必有风冷,谷气不行, 
而反下之,其气必冲;不冲者,心下则痞。 
9.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浓朴七物汤主之。 
x浓朴七物汤方x 
浓朴(半斤) 甘草 大黄(各三两) 大枣(十枚) 枳实(五枚) 桂枝(二两) 生姜(五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八合,日三服。呕者加半夏五合,下利去大黄,寒多者加生姜至半斤。 
10.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 
x附子粳米汤方x 
附子(一枚,炮) 半夏(半升) 甘草(一两) 大枣(十枚) 粳米(半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11.痛而闭者,浓朴三物汤主之。 
x浓朴三物汤方x 
浓朴(八两) 大黄(四两) 枳实(五枚)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二味,取五升,纳大黄,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以利为度。 
12.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x大柴胡汤方x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枳实(四枚,炙) 大黄(二两) 大 
枣(十二枚) 生姜(五两) 
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13.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方(见前痉病中。) 
14.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 
x大建中汤方x 
蜀椒(二合,去汗) 干姜(四两) 人参(二两)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纳胶饴一升,微火煎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如一炊顷,可饮 
粥二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温复之。 
15.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宜温药下之,以大黄附子汤。 
x大黄附子汤方x 
大黄(三两) 附子(三枚,炮) 细辛(二两)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若强人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 
16.寒气厥逆,赤丸主之。 
x赤丸方x 
茯苓(四两) 半夏(四两,洗,一方用桂) 乌头(二两,炮) 细辛(一两,《千金》作人参。) 
上四味,末之,纳真朱为色,炼蜜丸如麻子大,先食酒饮下三丸,日再夜一服,不知,稍增之,以知为度。 
17.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相搏,即为寒疝。寒疝绕脐痛,若发则白 
津出,手足厥冷,其脉沉紧者,大乌头煎主之。 
x乌头煎方x 
乌头(大者五枚,熬去皮,不 咀) 
上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纳蜜二升,煎令水气尽,取二升,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瘥,明日更 
服,不可一日再服。 
18.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 
x当归生姜羊肉汤方x 
当归(三两) 生姜(五两) 羊肉(一斤) 
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寒多者,加生姜成一斤;痛多而呕者,加桔皮二两, 
白术一两。加生姜者,亦加水五升,煮取三升二合,服之。 
19.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抵当乌头桂枝汤主之。 
x乌头桂枝汤方x 
乌头 
上一味,以蜜二斤,煎减半,去滓,以桂枝汤五合解之,令得一升后,初服二合,不知,即服三合,又不 
知,复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 
x桂枝汤方x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 ,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 
20.其脉数而紧,乃弦,状如弓弦,按之不移。脉数弦者,当下其寒。脉紧大而迟者,必心下坚。脉大而紧 
者,阳中有阴,可下之。 
x附方x 
x《外台》乌头汤x 治寒疝腹中绞痛,贱风入攻五脏,拘急不得转侧,发作有时,使人阴缩,手足厥逆。 
方见上。 
x《外台》柴胡桂枝汤方x 治心腹卒中痛者。 
柴胡(四两) 黄芩 人参 芍药 桂枝 生姜(各一两半) 甘草(一两) 半夏(二合半) 大枣(六 
枚) 
上九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x《外台》走马汤x 治中恶心痛腹胀,大便不通。 
巴豆(二枚,去皮心熬) 杏仁(二枚) 
上二味,以绵缠槌令碎,热汤二合,捻取白汁,饮之当下,老小量之。通治飞尸鬼击病。 
21.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大承气 
汤主之。 
22.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23.下利不欲食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大承气汤方(见前痉病中。) 
24.宿食在上脘,当吐之,宜瓜蒂散。 
x瓜蒂散方x 
瓜蒂(一分,熬黄) 赤小豆(一分,煮) 
上二味,杵为散,以香豉七合煮取汁,和散一钱匕,温服之,不吐者,少加之,以快吐为度而止。亡血及虚 
者,不可与之。 
25.脉紧如转索无常者,有宿食也。 
26.脉紧,头痛风寒,腹中有宿食不化也。(一云∶寸口脉紧。) 

卷中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属性:1.肺中风者,口燥而喘,身运而重,冒而肿胀。 
2.肺中寒,吐浊涕。 
3.肺死脏,浮之虚,按之弱如葱叶,下无根者,死。 
4.肝中风者,头目 两胁痛,行常伛,令人嗜甘。 
5.肝中寒者,两臂不举,舌本燥,喜太息,胸中痛,不得转侧,食则吐而汗出也。(《脉经》、《千金》 
云∶时盗汗咳,食已吐其汁。) 
6.肝死脏,浮之弱,按之如索不来,或曲如蛇行者,死。 
7.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复花汤主之。(臣亿等校诸本旋复花汤,皆同。) 
x旋复花汤方x 
旋复花(三两) 葱(十四茎) 新绛(少许)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8.心中风者,翕翕发热,不能起,心中饥,食即呕吐。 
9.心中寒者,其人苦病心如啖蒜状,剧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